中共軍委總後勤部揭秘 何 頻 【編者按】意識形態的崩潰,黨委和行政系統的腐化,使軍隊成為維護中共專制 統治的最後一張王牌。中共「十四大」上,軍人在中央委員會中所佔比例大幅度上 升,有四十多人;八屆人大上,軍費又增加了百分之十二點七,拚命加強軍事裝備 現代化;最近,江澤民又以軍委主席名義授予張萬年、於永波、傅全有、張連忠、 曹雙明、朱敦法等六人上將軍銜……軍隊的異動不能不引起人們高度注意。 本刊特別約請中國局勢分析中心主任何頻(著有《解放軍密碼》等書)撰寫一組文 章,全面揭示中共中央軍委最具實權的三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 頗具可讀性。本期刊出的是關於總後勤部的一篇。 三總部:集中軍隊實際權力 中共建政時,解放軍即設有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方勤務部。總參謀部是在 中共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組織武裝力量建設和實施作戰指揮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 ,亦可以稱最高司令部;總政治部作為武裝力量的最高政治工作領導機關,負責管 理軍隊中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負責考察、推薦和審批軍隊幹部以及掌握軍官的人 事檔案;總後方勤務部是最高軍事後勤指揮機關。 一九五零年九月後,三個總部逐步發展成八個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干 部部、總軍械部、訓練總監部、武裝力量監察部、總後方勤務部、總財務部等。這 造成機關龐大、部門過多、機構重迭、分工過細的弊端。從一九五七年起陸續撤銷 新增設的五個總部,到五八年十月又恢復為三總部。 文革中,三總部機關的體制編製亦受到了一定影響。六九年六月,撤並了裝備、 動員、聯絡、財務和軍需等職能部門,變更了綜合、計劃、供應、軍工和科研管理 體制,取消了不少綜合工作和專業工作,同時接受了國家機關和國防工業等部門的 數十萬人,削弱了對軍隊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的領導。 一九七一年十月,由葉劍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後,著手整頓總部組織機構。從七 二年開始,相繼將國家安全、氣象、測繪、民航、海洋等部門及部分科研機構,重 新劃歸國務院系統。七五年又將直屬中央軍委的通信兵部改為總參謀部通信部。 在一九八零年進行的精簡整編中,三總部機關人數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八二年 九月又將直屬中央軍委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領導機關縮編為總參謀部的業務部 。隨後又經過八五年、九二年的整編,使中共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力實際集中在三總 部。 總後:世界上最龐大的軍事後勤部 總後勤部在中共三總部中地位最低,但其編製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都要龐大, 約有三千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軍事後勤指揮機關。因為它掌管中共三百多 萬軍隊的財務、軍械、軍需、車船油料、營房、衛生、軍事交通等專業勤務,負責 為三軍供應武器、彈藥、車輛、船艇、油料、給養、被服、裝具、藥品、物資、器 材和經費,進行衛生防疫、衛生防護、傷病員救護和後送,檢修武器、車輛、船艇 等裝備,維修後方道路,組織運輸,鋪設野戰輸油管,修建和管理營房、後方工程 以及軍工、軍農生產等。 在中共最近這次最大的軍隊人事調整中,由於該部仍由洪學智控制,人事未象總 參和總政那樣出現大幅度變動。原任部長趙南起,已轉任中共軍隊「智囊庫」—— 軍事科學院院長;趙時期任命的大部分後勤將領得以保持權位,只從南京軍區調來 王泰嵐任副部長。當然,王泰嵐是個值得注意的軍中新星。 洪學智仍是總後的「大老」 目前,總後勤部下設主要機構包括:司令部、政治部、軍需部、車船部、軍事交 通部、物資(軍械)部、油料部、基建營房部、財務部、衛生部、解放軍總醫院(三零 一醫院)、生產管理部、機關管理局、基地指揮部、青藏兵站部、紀委、後勤學院等 。 中共建政後的總後勤部歷任部長包括:楊立山、黃克誠、洪學智、邱會作、張宗 遜、張震、洪學智、趙南起等。 首任總後勤部部長楊立山,湖南長沙人,早年曾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暴動,隨 後一直在中共軍內從事後勤工作,五二年卸任總後勤部部長後不久,即因病去世, 接任者是黃克誠大將。 五六年,黃克誠升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其後勤部長職務由黃的副手洪學智接替。 洪學智時期,總後勤部進入鼎盛階段,總後副部長即有十位之眾,中央軍委的總軍 械部、總財務部也被劃歸總後勤部領導。但好景不長,中共八中全會清算「彭(德懷 )黃(克誠)反黨集團」,洪學智亦被牽連,遭貶至吉林省任重工業廳廳長。 「林彪事件」中,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被指積極參與林彪奪權的陰謀活動,八一年 被中共最高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林彪反革命集團」主犯。邱會作七一年被捕入獄 後,總後勤部部長一職空缺了近兩年,直到七三年才任命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張宗遜 為部長。 一九七五年,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張震任總後勤部副部長,七八年接替張宗遜任部 長,並升任中央軍委委員。八零年楊得志調升總參謀長時,即要求鄧小平同意將張 震調去當副手,後勤部部長職務由洪學智擔任。八七年,洪學智將權力棒交給曾任 自己警衛的趙南起。但時至今日,洪學智仍能對中共軍隊後勤工作起決定性作用。 在趙南起任內,中共軍隊的後勤供應體制和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共宣 傳工具對此肯定有加。幾年來,實行了物資和經費的包干責任制,基建投資包干和 招標承包制,庫存物資計價掛帳制,並建立了審計制度和審計體系,使用效益直接 和單位利益掛鉤,改革了無底洞式的工程投資狀況,克服了「供給制」、「大鍋飯 」的某些弊端。一九八八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全軍醫院向社會開放,倉庫、機場 、碼頭、修理所和軍需工廠也全部對外開放,進行有償服務。目前,全軍有四百多 個農場,二百多個軍工廠,十多個軍馬場,有一批力量雄厚的工業、農業、種植、 養殖業及服務業等經濟實體。這些企業本著軍民結合、內外結合、工貿結合、修造 結合等方針,利用價值規律指導生產,參加社會商品競爭。幾年來,全軍工業總產 值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十點五三,每年實現利潤遞增百分之十一點六二。但在「十 四大」上,趙南起卻出乎意料未任中央軍委委員。 後勤不是傅全有的本行 蘭州軍區司令員傅全有在中共「十四大」上脫穎而出,成為新一屆中央軍委委員 。其實對於傅全有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大躍升,早在七年前,他即由一個軍長, 冒升為中國大陸最具戰略地位的大軍區之一——成都軍區的司令員。不過,傅全有 出任的新職——總後勤部部長,並不是他的本行。 傅全有生於一九三零年,山西原平人。從出身派繫上說,他當屬一野第一軍。四 九年,中共一縱整編第一軍,屬於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首任 軍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傅全有當時隸屬一軍一 師(師長黃新廷)。一師前身便是三五八旅,成為西北野戰軍的主力。第一軍並非王 牌部隊,與四野系三十八「萬歲軍」、三野二十七軍、二野十五軍比較,其裝備戰 鬥力還是有距離的,主要是該軍沒有打過大仗。然而,該軍有一支被稱為「硬骨頭 六連」的部隊,在中國大陸可是家喻戶曉。而「硬骨頭六連」正是傅全有的發家「 本錢」之一。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日,一軍編入韓先楚、黃永勝指揮的第十九兵團,奉命第二輪 入韓參戰。時任營長的傅全有僥倖逃過死神威脅,在韓戰獲得全面磨煉,初步掌握 了團級火炮、坦克聯合作戰特點。一軍回國後,傅全有即被選拔進培養造就軍隊高 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的最高學府——中共軍事學院,接受現代化高等軍事教育。 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三年,傅全有成績優良,評為「高材生」,奠定他職業軍人 的地位。在六十多歲的中共現役高級將領中,他是較早接受了高等軍事教育的一員 。六零年畢業後,傅全有又回到第一軍,先後擔任團參謀長、師參謀長、師長、軍 參謀長。七八年,歷史背景單純、又具高等文化水平的傅全有由軍參謀長越級提升 為一軍軍長。 傅全有在「一軍」期間,還有一個創舉,就是研究敵軍,特別組建一支「藍軍」 部隊,專門逼真摸擬「敵軍」特點。他這一招創新改革,果然有所突破和見效,在 「老山」一戰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充分調動了部屬的積極性,活躍了各師、 團的軍事研究氣氛。中共報章曾對此大加報道,予以讚揚。 一軍在七九年中、越之戰,並非主力,只抽調少數部隊擔任後備助攻。直至八四 年、八五年收復「者陰山」、「老山」之戰,一軍才全面正式參戰,擔任主攻。傅 全有重視越軍特點,從戰爭學習戰爭,與部屬共同研究山嶽叢林戰術,加上中共軍 隊底子厚,兵力強,戰役以越方失敗而告終。不過中越雙方傷亡慘重,死屍把山坡 都給蓋滿了,當時葉劍英元帥看了錄像以後說:淮海大戰以來還沒有見過這麼多屍 體! 越戰之後,一大批指揮官獲得提升。傅全有則在八五年被破格提升為成都軍區司 令員(同年在黨代會上增選為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離開了他工作三十多年的 一軍。 傅全有在成都軍區任上,權力似乎受到鉗制,他的搭檔萬海峰軍銜、資歷在他之 上。所以他無法視萬為搭檔,而尊稱為「老首長」、「老政委」。萬出身三野系統 ,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八二年起任成都軍區政委。九零年離休,其職 務由廣州軍區副政委谷善慶中將替代。萬海峰作為中共新授的十七位上將之一,在 軍中頗有影響力,而且他與中共新任軍委副主席張震繫在三野作戰時的老戰友。他 對傅全有評價不差,反而有利於傅全有日後的晉陞。 九零年楊家兄弟在鄧小平的授意下,策劃了新的一輪大軍區官員對調。五月二十 四日,傅全有平級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原任司令員趙先順則離休。 眾所周知,蘭州軍區是七大軍區中最艱苦,又是統轄地域最廣的軍區。加上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糾紛易因處理不當而成為大規模動亂的 導火線。但傅全有任內,尚未發生過大規模的事端。這也可能是他獲得晉陞的原因 之一。 三軍「總管」不易當 數十年的戰鬥生涯,傅全有有過失敗的教訓,也有過打勝仗立大功的喜樂。他參 加過與國軍精銳部隊馬家軍的苦戰,也經歷過韓戰,在中越邊境打滾多年,對現代 戰爭深有體驗。他出身參謀,善於研究戰場規律,具現代戰略眼光。在早幾年發表 的軍事論文中,他即提出其戰爭觀點:「現在打仗是打技術、打知識、打智力、打 謀略」。 他經常抽空考核部屬參謀和作戰科長,而且引經據典。他贊同新一代青年軍官的 見解,他相信下屬,並懂得及時獎勵之效。他經常破格提拔下級軍官,積極培養「 學生官」(陸軍學院畢業生)。他手下的一師師長郭培鞏,一團團長沈全保,都是經 傅全有親自點將推舉擔任要職的;最年輕的大軍區副司令員廖錫龍,也是由他引薦 下在四十五歲時當上了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傅全有雖然升任總後勤部部長,但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 一則總後勤部長期由洪學智上將把持,洪曾兩度出任後勤部部長,而趙南起上將 又是他的親信和心腹,可以說,總後勤部上上下下都是洪家人。傅全有這個外來客 能否坐穩太師椅? 二則傅全有雖統領一方,但未有從事後勤工作的經驗,而目前中共軍隊後勤工作 面臨「軍需矛盾」的巨大壓力,裝備要更新,幾十萬轉業官兵要安置,裁軍之後的 一些軍事設備、武器要作善後處理,軍工企業急待轉型……. 另外,現在三軍都捲入經商熱潮,問題叢生,貪污案件最易在後勤系統發生,處 理卻異常棘手,搞不好就觸怒了背後強大的勢力。 總而言之,總後勤部部長這個三軍「總管」不易當。 總後人事調幅小 中共「十四大」後,總後勤部所作的人事調整幅度較小。趙南起時期的三位副部 長劉明璞、張彬和李倫的職位均未變動,他們都是中共後勤系統的專家。 出身知識分子,富有後勤衛生經驗的劉明璞中將,生於一九三零年,河北束鹿人 。四八年畢業於華北醫科大學。後歷任綏遠軍區衛生部醫訓隊教員、後方醫院醫生 ,中央軍委總衛生部教育處科員,總後勤部司令部科長、副處長、辦公室主任、副 參謀長、參謀長,中共解放軍黨史徵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彬中將比劉明璞大一歲,兩人是河北同鄉,八五年又同時出任總後勤部副部長 。張是中共軍中的重要的理財專家之一。他四八年入北嶽軍區供給學校學習,後任 第二十兵團後勤部見習科員。參加了平津、太原等戰役。韓戰中任中共志願軍軍後 勤部科員。後歷任中共中央軍委財務部秘書,總後勤部財務物資部副處長、司令部 處長、副參謀長,總後勤部財務部部長,為全國八屆人大代表。 在三位副部長中,最為活躍的是李倫中將。他是安徽蕪湖人,三九年參加八路軍 ,四一年起先後在延安自然科學院、抗大、炮兵學校學習。曾任晉綏軍區司令部參 謀,華東野戰軍副營長,第三野戰軍營長。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四九 年在舟山群島戰役中立一等功。後歷任二十二軍團副參謀長,中央軍委運輸司令部 科長,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科學研究室主任、訓練處副處長,總後勤部運輸部處長 ,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八六年任後勤學院院長,八九年十一月任總 後勤部副部長,為全國八屆人大代表。從年齡上看(現年六十六歲),李倫應該離休 。但由於他出身三野系,而三野目前正是軍內主流派,使李倫得以暫時留職。 新任副部長王泰嵐中將,山東東阿縣人,曾任兒童團團長。八十年代初期從解放 軍軍事學院畢業後,即任師長,中央軍委一位領導人曾誇獎他是「難得的指揮人才 」。然而他在任江蘇省軍區參謀長時,卻顯露出經營管理的才智,每年可為軍區創 造上百萬收益。八六年他在當時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的支持下,率領一萬官兵在 江蘇鹽城利用荒灘建造了兩萬八千畝蝦池,次年即由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升為南京 軍區後勤部副部長。不久,原部長離休,王泰嵐成為中共七大軍區中最年輕的後勤 部部長。他現在是傅全有最重要的助手,未來仕途看好。 九零年從總政治部調任總後勤部政委的周克玉中將,今年六十三歲,江蘇阜寧人 ,亦出身三野系統,個性開朗隨和,具政治組織才能,但有消息說在總政治部時與 楊白冰關係不甚融洽。他四七年加入中共解放軍,曾任蘇北軍區連指導員、第三野 戰軍軍政治部幹事,參加了淮海、渡江戰役。四九年後歷任解放軍第八十一速成中 學幹部處副處長,軍幹部部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師副政委,濟南軍區 宣傳部副部長、組織部部長,軍政委,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八五年任總政治部副主 任。他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九二年再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可見他在 近期不會從任上退下。 與張彬同年生,與周克玉同年加入中共軍隊的副政委許勝中將,是河北省遷安縣 人,性格剛毅,反應靈敏。曾長期在四野系四十六軍任職,歷任參謀、團副參謀長 ,參加過韓戰。六一年畢業於解放軍軍事學院,後升任師長、軍長、濟南軍區後勤 部部長。八六年任後勤學院副院長,九零年七月任總後勤部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