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之妙用 王若望 共產黨領袖喜歡給招牌題字,共產黨領袖喜歡生造一些新的詞語,成為黨文化的 一大特色。鄧小平掌權的時間沒有毛長,創造的詞語沒有毛多,但也製造出不少新 奇的詞語,只因為他文化理論水平不高,他所製造的新詞語經不起推敲,既累贅又 文理不通,這些新詞語流行很廣,用得很濫,而毛時代所流行的一些詞語已經被大 家忘卻或成為嘲諷毛的裝飾詞,這是由於鄧的權威已達到頂峰,時下還很時髦的緣 故。 大家耳熟能詳由鄧創作的新詞語有「四個堅持」、「兩個基本點」、「五講四美 」、「從重從快」、「旗幟鮮明」、「動亂、暴亂」等,目前使用得最廣的要算「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這個好長的詞語,表現了老鄧的經濟學、哲學 和政治觀點,可以說,它是鄧小平思想的精華。所以有重點加以剖析的必要。 市場經濟是經過長時期世界各國的歷史考驗,證明它是逐步臻於完善的自由競爭 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則是由少數人關在家裡憑空設想出來的極權經濟 ,它是極權政治的經濟基礎。它經過二十世紀七十年的盲目實踐已走進了死胡同, 與落後、反動、倒退、民不聊生等聯繫在一起。在本世紀最後十年中,凡實行社會 主義制度的國家,皆從內部的民變蜂起而不打自倒、分崩離析。誰優誰劣已洞若觀 火,勿需多述。 在四面楚歌中,中共的老人黨妄圖挽狂瀾於既倒,為了保牢一黨專制下的大好河 山,只能採取軟硬兩手:硬的就是使用軍隊的血腥鎮壓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軟的 一手只得借資本主義的西風,先用「發財自由」收買人心,承認市場經濟的合法性 ,嘗試著把垂死的社會主義經濟嫁接到市場經濟身上,給社會主義制度輸氧輸血。 鄧小平企圖調和「姓社」與「姓資」的論爭,在去年的南巡講話中,他這麼說: 「計劃、市場與是否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沒有必然聯繫,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 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 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這樣作比較只是給兩種不同社會制度找到共同點,以便把勢不兩立的關係拉扯成 相互包容的友好關係,鄧反對毛走向另一極端,不過他在找出兩者之間的共同點, 就顯得勉強與蒼白。比如說:「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這裡就混淆了兩種「計劃」的本質的差異。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私有財產 上的自由競爭,而社會主義是建立在一切歸公服從指令性的計劃經濟上。二者的差 異,決定了它們之間是對立的水火不相容的關係,蘇、中兩國幾十年來的實踐,證 明瞭社會主義是破壞資本主義的全面殺手,被毀滅的也包括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圖把市場經濟綁在社會主義的身上,這就種下 了相互衝突,不可調和的矛盾;鄧的造句以為把二者合在一起,從意識形態上就給 社會主義留個面子,保持社會主義的連續性;而在實踐運作中,作為從社會主義回 復到資本主義的過度階段,要麼讓資本主義因素逐漸吞併落後的僵化的社會主義公 有制,要麼讓社會主義繼續發揮它的反潮流作用,阻礙和矮化欣欣向榮的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也就是使資本主義經濟帶著社會主義的鐐銬跳舞。 至於加上「中國特色」的形容詞,鄧的用意是表明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會像蘇聯東 歐那樣崩潰,它是鶴立雞群的,理由只有一條:這是中國特色!他以為貼上這個標 簽,對內可以安撫迷信姓資的保守派,對外可以炫耀:中共的一黨專制是不可動搖 的。(鄧小平避而不談二者在政治體制上孰優孰劣,其真正的目的還在於念念不忘延 續一黨專政的政治需要。) 從理論上講: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不能和平共處的,而鄧小 平硬是把二者栓在一起,理由只有一條:中國特色! 鄧從他的哲學思想出發,認為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都是貓,差別在於一白一 黑而已,只要能助老鄧抓老鼠,白貓黑貓都是好貓。殊不知二者是貓、鼠,只要哪 一方有強勢,它就會吃掉對方。 鄧比毛可愛,是他承認了市場經濟的合法性,他把這句又長又累贅的新詞語付諸 實施,江澤民則誠惶誠恐地把它當作一場政治運動推廣到全國,在近兩年的實踐中 大大出人意料:市場經濟這隻貓以雷霆萬鈞之勢吞食社會主義這隻老鼠,甚至連偌 大的共產黨也有被它吞下肚的態勢。另一方面,由於鄧在吸收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上 是一條腿走路,他不敢觸動早就腐敗的專制政體,市場經濟在所向披靡中,受到官 僚資本,太子公主黨以及社會主義教條的限制、打擊、壓搾、刁難等等,這隻貓竟 是一隻身上的毛幾乎被拔光的跛腳貓!貼上「中國特色」的狗皮膏藥也不能救它。 可以說,這又是鄧小平思想的誤導造成的。 從此,「中國特色」在黨文化中獨佔鰲頭,大行其道,成為官場的口頭禪和防身 法寶。「中國特色」之妙用大矣哉! 以下舉兩個實例,可見一斑: 李瑞環有一篇題為「民主政治建設要有中國特色」的講話:「民主是歷史發展的 必然趨勢,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是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但是,中國是一 個十一億人口的大國,目前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和文化水平比較落後, ……」他引用鄧小平的話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但匆匆忙 忙搞不行。」所以,匆匆忙忙地搞,脫離國情地搞,就會破壞社會的穩定,只能帶 來破壞,而不是建設,只能是『民苦』而不是『民主』」。(引自新華社五月二十一 日電:李瑞環在政協會上的講話。)總之中國特色的民主必須是社會主義民主,也就 是「黨官為民作主」;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不能搞,得慢慢來,結果,前面四 句讚美政治民主的話等於放空炮。 第二個例子: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華秋在世界人權大會上的講話:「中國對人權 問題的看法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們堅決反對將西方人權觀念強加給中國。我們歷來 主張應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鼓吹人權無國界會導致干涉一個國家的主權。人民有 生存權和發展權才是人權的根本。……」既然國情不同,那就有理由關上大門隨便 迫害政治犯、宗教犯和思想犯了,只有獨裁國家和軍人執政國家才持同一論點,這 哪裡是「中國特色」呢?不妨說這是獨裁政治的「特色」。 拋開黨文化給予「中國特色」的玷污,「中國特色」本是個中性詞,有褒有貶, 非常遺憾的是,中共統治中國幾十年,偏偏把許多好的中國特色毀壞殆盡,如普遍 毀壞古代文物、名勝古跡(目前正打算徹底毀壞長江三峽的景觀和古跡);倡導六親 不認的劃清界限、斗倒斗臭,破壞了中國的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發揚了中國專 制王朝的特色,如繼承了封建帝王的等級制,皇親國戚的家天下;強化戶籍制,搞 株連五族和大興文字獄,八九十歲老人黨還要垂簾聽政等等。 黨文化的「中國特色」屬於民族沙文主義思潮,老鄧以為抬出「中國特色」來, 使同胞們聽起來舒服,似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老子天下第一,在這個詞語的掩 蓋下,好的便於吹噓,出差錯則可以諒解,要責備只好怪自己是中國人,怪不得中 共。 請諸君把流行於大陸的所謂「中國特色」排排隊作一番考察,幾乎無一件是進步 的現代化的東西。不過是在精神上把中國與世界分離出來,作為阻礙世界民主潮流 的一個安全閥門。鄧小平和他的接班人以為找到一個迷惑人的藉口,為了繼續保留 中世紀的反動與斯大林的暴政,才把「中國特色」作為常用的擋箭牌。 這才是鄧小平思想裡高舉「中國特色」的本意和真正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