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跨向新權威主義 鄧 勇 新權威主義思潮從八十年代中到八九民運一直是大陸學界,特別是青年學者圈中 論爭的主要課題。北京學者華子怡先生最近在《北京之春》創刊號上撰文,強調「 中國不可能跨向新權威主義」。筆者在此澄清關於新權威主義的一些誤解,同時兼 與華先生商榷。 九零年底海外重新燃起關於新權威主義的討論,總體上是圍繞八九民運的反思、 檢討而展開的。不少論者武斷地認為,六四鎮壓本身就是對新權威主義做了理論和 武器上的批判,並對不同論點予以粗暴封殺。一時間,新權威主義的辯護倡導者成 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對這場爭論的反省也為六四的情結所左右。以蕭功秦為代表的上海青年學者迅速 宣稱與北京新權威主義學派脫鉤,稱「京派」新權威主義是受北京政治權力鬥爭所 影響,為某種政治勢力服務的產兒。言外之意是京派學者王稼祥、王軍濤等拍馬屁 拍錯了地方。同時,蕭功秦自稱海派新權威主義才是純學術的探討,並進而以價值 中立的新的學術面目,採取大陸官方和民間的認同。 筆者認為,新權威主義是重大的課題,對不同的觀點不能簡單斥拒,而應早日回 歸理性的學術討論軌跡。正如中國發展本身的曲折複雜性一樣,理論的探討也應在 理性、寬容的原則下展示出同樣的複雜多樣。 新權威主義思潮是大陸理論界首次不帶任何馬克思主義色彩,更不標榜正統官方 意識形態的一場重大爭論。從這個意義上,不論是海派還是京派學者,均表現出對 中國大陸改革現狀與前景的獨立求索精神。 同時,新權威主義論者並不隱晦他們從西方政治學對現代研究的成果所獲得的啟 示。從經驗上,他們也不忌言從東亞四小龍的發展奇跡和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所獲 得的激發。他們既不屑於從馬、恩、列、毛的「經典」著作中尋找理論根據,也不 一本正經地從共產主義的祖師爺那裡尋找保護傘似的「權威性」。新權威主義思潮 的出現,本身就是對官方陳舊意識形態的否定和批判。 如果說中國大陸過去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基本上實現了由毛式全權政體向鄧式權威 政體的過度,那麼,眼下的中國大陸可以說正跨向新權威主義。華子怡先生認為, 「中國現在是後全能主義,不是前新權威主義。」全能主義其實誇大了現在中國的 政治變遷,容易使人誤解為大陸已超越了專制統治特徵。 說中國大陸正在跨向新權威主義既可把毛時代與鄧時代相區別,又可以使我們看 到鄧時代本身的和平演變性質。以如此動態眼光,我們才能體察到中國政體的逐漸 變化,並積極促成、推動中國最終走向民主化政治。 評價中共權威主義性質,不能以最高統治者的主觀意願和價值體系為準繩。權威 主義是一種政體形式,觀察其變遷的焦點應在政體內在運行邏輯與外在運作功能的 變化之上。 現在,中共權威的基礎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政府的表現,尤其是在促進經濟發 展上的成效。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正處於重大變化階段,國家權力主宰一切的局面不 復存在,甚至國家權力的優先地位也發生動搖。在一定程度上,中共政體必須對社 會的要求,特別是經濟領域的需求做出回應。社會、地方勢力的擴張,中共以經濟 發展為其權威基礎,均表明中國大陸正跨向新權威。可以說,非共、民主化的和平 演變是現在中國向新權威過度的重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