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調整統戰策略和人事 ·何 頻· 中共在十一月召開全國性統戰會議,不僅就三年來的統戰工作作番總結、延伸性 地佈置未來的任務,而且對統戰策略進行了重大調整。 江澤民在會上強調統戰工作不能削弱,李瑞環提出「統戰六堅持」,王兆國認為 統戰對像發生變化,統戰要適應新形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幾十年來一直成為中 共統戰對象的大陸「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正成為中共對港台海外統戰的主體 力量,他們已奉命將緩和民族矛盾、完成「統一大業」作為首要任務。 同時,主管全國統戰工作的中共中央統戰部人事亦發生了大幅度的調整。 統戰策略隨時調整 中共在建黨、奪取政權時期,將「黨的建設、統一陣線、武裝鬥爭」並列為「三 大法寶」。可以說,「統一戰線」為中共擴大勢力立下「漢馬功勞」。究其原因, 當然是中共統戰策略得當。開始提「抗日統一戰線」,是因為除漢奸賣國賊,所有 的中國人都主張抗日。後來提「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因為當時人民對國民黨的 腐敗統治不滿,希望中共能建立民主、廉潔的政權,結果成功地分化了國民黨內部 勢力。 中共建政「蜜月期」一過,獨裁統治者的兇惡面目便暴露無遺。眾多中共原來統 戰對像被打成「牛鬼蛇神」,飽受凌辱。時至今日,統戰之名仍令人聞之色變,是 故中共內部也有人主張將主管統戰的「統戰部」改名,或曰「公關部」,或曰「協 調部」。 八九年「六四」之後,中共為了擺脫四面楚歌的窘境,又祭出「統戰」的招牌。 九零年六月十七日,《人民日報》引用鄧小平的話說:「統戰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 」。用江澤民的話來說,統戰工作對反顛覆、反滲透、反和平演變具有重大意義。 九一年二月,中共更召開大型統戰工作會議,為的是進一步消除「六四」事件的 影響,維護政權的穩定。江澤民和喬石在講話中都強調「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愛國統一戰線在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建設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中,發揮風大的作用。」 「六四」之後替代閻明復任中央統戰部部長的丁關根在報告中也說,「只要有利 於建設四化、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只要有利於挫敗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 與和平演變,不論哪一個階段、階層、哪一個黨派、集團,哪一個個人,我們都要 團結」。 一些觀察家當時即指出,中共的統戰已變成赤裸裸的利用,利用價值一旦失去, 立即過河拆橋,一腳把你從統戰圈中踢出去。江澤民、丁關根的講話,就明顯缺乏 一種推心置腹的誠意。 統戰結構根本變化 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六四」陰影的逐漸散去,使不少人懷疑統戰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以為只要自身強大,用不著再搞什麼統戰,人家也會找上門 來。針對這種思想,江澤民在最近這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表示,共產黨的統戰工 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發展,不能停頓。 在政治局常委中分管統戰,同時擔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更進一步指出,「統 戰工作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 李瑞環在會上闡述新時期統戰工作的原則方式時,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即 必須堅持平等相待,堅持民主協商,堅持求同存異,堅持自我教育,堅持真誠服務 ,堅持廣交朋友。 去年「十四大」後即接替丁關根出任中共統戰部長的王兆國所作的報告,表明中 共的統戰策略正在作重大調整。 王兆國認為,「由於大陸範圍內剝削階級已不復存在,統一戰線內部結構發生根 本變化,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成為統一戰線的主體,統戰工作 愈來愈成為群眾工作的一部分。」他所說的統戰結構發生變化,指的是原工商業者 、民族上層人士、國民黨反水人員等逐步減少,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代 表人士、海外「三胞」中的二、三代代表人物和新華僑等統戰對像增加。同時社會 上出現諸多如海外聯誼會、知識分子聯誼會、三資企業家聯誼會、私營企業者協會 、個體勞動者協會等民間組織。 王兆國據此指出,新時期的統戰工作雖然仍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為主要工作對 象,但愈來愈具群眾性,以社會化方法進行統戰。 宗教、少數民族分離運動其勢方興,江澤民在會上特別提出要「繼續鞏固和發展 社會主義的民族關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加重對台統戰 自丁關根執掌中共中央統戰部始,中央統戰工作對台的功能即大為增加。丁出任 中共中央統戰部長之前的一個職務,即是國務院對台辦公室主任。而王兆國替代丁 關根任統戰部部長時,更是身兼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對台辦主任之職。 八屆政協會議上,一大批與台灣高層人物有關聯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被安插 到政協,這些原本長期是中共統戰對象,經過幾十年的思想改造,已成為中共統戰 的工具或曰主體力量。加上王兆國、吳學謙(曾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等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除顯示他們辦事作風獲肯定,務實派在對台工作中份量加 重外,更重要的是對台統戰步伐加快。 中共對台統戰戰略的調整,除了依舊拉攏台灣失意政客、過時聞人外,也將台商 視為主要對象。明顯的舉動是在十月中旬中共對全國工商聯進行改組時,赫然列出 「台灣地區代表」及「台灣大陸投資代表」兩組名單。 新任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在接受筆者採訪時也不諱言,有相當數量的地方台資 企業聯誼會已加入了工商聯。可以說,「以經濟促政治,以商促統一」已作為中共 對台統戰的最佳切入點。 為了避免台灣朝野、台商的敏感反應,在這次全國統戰會議的對外宣傳中,中共 刻意避免給人將統戰重心轉移到台灣的印象。但在會場之內,討論的焦點卻恰恰是 「統一大業」。 統戰部人事亦作調整 作為中共執行統戰工作的最高機構,中央統戰部是與中組部、中宣部、中聯部並 列的大直屬部之一。在丁關根、王兆國之前,先後有李維漢、徐冰、李大章、烏蘭 夫、楊靜仁、閻明復任過部長。 中共「十四大」之後,除了王兆國接替中央統戰部部長之外,副部長人事亦作了 調整。原來六位部部長有三位或離休或調任他職。留任的副部長包括蔣民寬、萬紹 芬和劉延東。 精通英文、俄文,長期與科技界的知識分子接觸,具有行政經驗,使蔣民寬成為 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這位四九年上海工業專科學校的畢業生,曾任西南鋁廠廠 長、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副省長,國家科委副主任兼專利局局長,已連任 三屆中共中央委員。他九零年九月出任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今年十月他成為全 國工商聯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可見他的工作範圍已涉獵到工商業。 另一位常務副部長萬紹芬,與蔣民寬同生於一九三零年,出身共青團系統,曾被 民間視為胡耀邦培植的親信,甚至她青年時代的婚變(萬至今仍是單身)傳聞亦與此 有關。八五年,萬由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升為省委書記,後又成功擊敗自己的搭 檔倪獻策,並將堂堂省長的倪送進監獄。後來萬被調進中央,但在爭奪總工會書記 處書記時敗在改革派健將朱厚澤之下,只好轉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負責婦聯、港 澳、海外聯誼會等方面的工作。八九年「六四」後曾一度主持中央統戰部工作,終 因才能有限,在知識界等統戰對像中缺乏威信而失去晉陞部長的機會,去年「十四 大」上更由中央委員降為中紀委委員。不過,女性的優勢,又使萬紹分在八屆人大 上成為常委兼華僑委員會副主任。 三位留任的副部長中,劉延東是最年輕的一位,四十五歲的年齡使她可以列入「 跨世紀接班人」行列。她與萬紹芬既是江西南昌同鄉,又同是出身共青團系統。劉 還擁有特殊背景,她的父親劉瑞龍曾是中共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在高層頗有些影響 力。 劉延東八二年當選為共青團書記處書記,八五年兼任全國青聯主席。她還是六、 八屆全國政協常委,七屆全國人大常委,九一年十一月任統戰部副部長,分管共青 團、青聯、學聯等系統的統戰工作。年輕、高幹子女,加上是女性,預料劉延東未 來仍有機會躍升。 鄭萬通是李瑞環的「直線電話」 新任的三位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分別是李德珠、劉繼東和鄭萬通。 只比劉延東大一歲的李德珠,亦是共青團幹部出身,從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調 到吉林龍井縣委書記任上獲得「基層工作經驗」之後,即獲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兼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長,八八年升任吉林省副省長,由於他具有朝鮮族裔身份,九 零年升任國務院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去年「十四大」上由中央候補委員升為中央委 員,隨即出任統戰部副部長,分管少數民族工作。 劉繼東並非外傳的劉延東之弟,中共的人事政策一般不允許近親在同一單位工作 。劉繼東個人背景資料不詳,據聞他出身統戰系統。 最後一名統戰部副部長鄭萬通,今年五十二歲,原是天津市第七十八中學的教師 ,一度任過共青團幹部,深受李瑞環器重。李擔任天津市委書記時,鄭萬通為市委 辦公廳主任、市委秘書長。八八年鄭被李推薦到全國總工會任副主席兼書記處書記 。李今年出掌了全國政協,鄭同時任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七月更任統戰部副 部長。可以說,鄭是李瑞環在統戰部的「直線電話」。 原來內定出任統戰部副部長的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仍任五局局長,不過十月兼任 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