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聞改革進退失據 ·易 華· 多事的大陸新聞界 九三年以來,大陸新聞界連番出事,北京高層進退失據,就是例示。年初(一月二 十五日),上海《文匯報》以頭版整版篇幅刊登了浙江杭州生產的「西冷」牌冷氣機 的廣告。「今年夏天最冷的熱門新聞——西冷冷氣全國啟動」的廣告詞,和一台西 冷牌豪華分離式空調機的照片,佔據了整個頭版版面。這個廣告的收費,據說是一 百萬元人民幣。接著,全國各地報刊紛起傚尤。上海《解放日報》在二月八日做了 一個房地產頭版全頁廣告,據說收費四十五萬元。北京的一家公司也在當地的《中 國政協報》上,以歡迎國際奧委會考察團的名義,做了一個頭版全頁廣告;《世界 信息報》也登載了一個「天力寶」牌保健用品的頭版全頁廣告。 五月,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專門就港、台、海外媒體所披露的大陸記者拉廣告、收 紅包、寫「有償新聞」、做「版面交易」等情事做出批示,要中宣部過問,「剎剎 這股歪風」。繼而就發生了中共高層追查北京長城機電公司非法集資案,引致九名 新聞記者被捕,另有一名記者自殺身亡。 與此同時,軍方的《解放日報》因為沒有將江澤民接受美國記者訪問全文刊登在 頭版顯要位置,結果江澤民大為光火,勒令把該報社長和總編輯「炒魷魚」。連北 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也因同樣「處理不當」,而被責令檢討。 這些事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大震盪,也著實叫人手足無措。新聞媒體的市場取向, 在社會上造成了巨大的衝突與對立,各界人士意見紛紜。報界人士驚呼,「這是中 國新聞界最大的醜聞!美國新聞界也不會這樣做!」一位讀者也認為《文匯報》頭 版做廣告,西冷公司是贏家,報紙是贏家,批准刊登的上海市政府更是贏家,唯有 讀者是輸家。但過於粗魯的政治干預,又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會激化 新聞界人士的對抗情緒。行內人士多懷疑這是中共高層有意向新聞界開刀,以達到 整肅異己的政治目的。 中共高層患得患失 這一連串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眼下中共高層對新聞改革工作毫無把握,也拿 不出一個較完備、較系統的改革方案,甚至可能高層內部也沒有達成新聞改革的共 識。他們的所作所為基本上只限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沒有破釜沉舟的改革 決心和知難而進的改革勇氣。 正因為如此,自從鄧小平南巡以來,中共高層迄今仍未推出新聞改革的新方案, 也沒有較大的新聞改革舉動。新聞界乍看起來鬧哄哄的,其實不過是一些有背景、 有抱負的報刊在那裡打打「擦邊球」,如此而已。中共高層對此多是「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觀望事態的發展。等到事情鬧大了,中共高層就訴諸政治干預。 固然,這種做法也不是毫不足取,至少在肚裡沒譜、內部也意見紛紜時,這是不 成其為辦法的辦法。但單單消極觀望,事到臨頭又要興師問罪,就不是實事求是的 工作作風。 對於長城機電公司集資一案,不少知識界人士都認為,目前大陸對私營企業集資 方式尚未有完善的管理法規,因此該公司的集資方式究竟是否「非法」尚有商榷余 地,其欲控告中央銀行行長也僅為民事訴訟範圍,但中央卻將之定性為「製造社會 不穩定因素」,實難服眾。 「穩定」壓垮了一切 中共高層對新聞改革舉棋不定、患得患失,突出表現在他們近期運作的重心一直 並不在於推展、深化新聞改革,而是以「守拙」、「穩定」作為第一要務。 據香港《鏡報》月刊最近報道,中共十四大以後,北京高層內部達成了三點共識 :經濟層面要深化改革,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快追趕發達國家;政治體制層 面上,依然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寧肯不動或少動,不輕易提什麼政治改革的 新目標和新計劃;對意識形態要加強管理和控制,特別要警惕「資產階級自由化」 再次氾濫。 按照這幾點共識,中共高層要求中宣部制定和下達一份文件,嚴格控制新辦報刊 的審批權,原則上盡量不批或少批,尤其是對民辦和掛靠單位不明者,要一概堵住 ,不得放行;對一些思想、報道傾向不良的報刊,要限期整頓,否則就勒令其停辦 ,關門大吉。另外,高層還要求中宣部成立一個五十人編製的新聞審查機構,專門 審查中央和省一級報刊、電訊所發的文章、報道和專題節目,發現問題立即加以解 決,不允許造成較大的社會破壞面。同時,本著「減少震動,穩定局面」的原則精 神,高層要求從各地抽調幹部進一步充實《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廣播電視電影部 、從根本上改變新聞單位領導班子不健全、不得力的狀況。《鏡報》報道指出,目 前上調《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電視部的幹部均已到任,中宣部五十人的報刊 審查機構也已成立。 中共高層加強對新聞界、理論界、思想文化界的掌控,本意恐怕是要維持當前的 政局,少在意識形態方面出亂子,以免分散注意力。據說中共元老鄧小平最近特別 指示北京高層,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暫時弄不清楚、也解決不了的問題上 ,不要急著去爭論誰是誰非,那些問題不妨暫時放一放,先把最主要、最迫切的問 題處理好。鄧小平強調說,這個最主要、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經濟建設,它是一切理 由中的最大理由,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都要靠這個東西。 這種心態其實就很值得研究。從中共高層的政治思路看,他們的基本假定是,意 識形態若一鬆動,就可能出亂子。這恰恰說明了他們對新聞、理論界的改革毫無把 握,對改革能否奏效,心裡沒譜。穩定壓倒了一切,也壓垮了一切。 當局拿新聞界開刀 中共高層對新聞界大興問罪之師,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當局很可能是想借肅貪之 機,達到整肅輿論界的政治目的,甚至可能是某種變相政治報復。 中共高層對各種「有償新聞」大光其火,揚言要抓幾個「大案」,其實就很值得 玩味。「有償新聞」據說有四種表現形式,即—— 第一,利用報紙的新聞和專刊等版面,以及廣播電視的專題節目,公開收取費用 ,作為新聞單位的收入; 第二,用裝禮品的「馬夾袋」和裝禮金的「紅封包」,來換取新聞發佈會的新聞 和開業消息; 第三,在非廣告性的版面和節目中夾帶「偽劣新聞」; 第四,少數新聞記者直接向被採訪單位索要錢物。 這四種情形中,除其某些記者直截了當向受訪者索要錢物確屬不妥,需要整頓外 ,其餘幾類情況都很難苛責新聞界。可以說,記者寫稿收錢只是現象,背後有著深 層次的社會問題。如各類企業把新聞當廣告,寧願花錢請記者寫新聞,也不願拿錢 登廣告,這就與大陸普通民眾把廣告當做吹牛的心態有關。並且,大陸新聞改革還 剛剛起步,一種新的競爭機制尚未建立,報紙版面有限,信息量不太大,這勢必驅 使著各種企業爭相見報,花錢來擴大知名度,達到推銷、促銷的效果。 事實上,「收黑錢」問題遠非新聞界所獨有,而是眼下大陸各行各業的一大通病 ,尤以黨政機關、公營企業為甚。大陸司法部門就流傳「一千元減一年刑,一萬元 買一條命」的說法,足見問題之嚴重。 我們相信,對於大陸新舊體制轉型期出現的各種腐敗現象,固需予以正視;但真 正的解決問題之道,在於深化新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