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評介 ·舒 崇· 《中國知識分子歷程》 第一輯:這也是歷史(1949—1979),307頁;第二輯:告別諸神(1979—1989),326 頁;第三輯:悲劇的力量(1989以後),256頁。編者:林道群,吳贊梅;出版社:牛 津大學出版社·香港;1993年。 四十多年來,中國大陸歷經磨難,知識份子的命運尤為坎坷。對這一時期知識分 子歷程進行系統的研究,無論是在思想史、文化史、抑或在社會史、政治史上都是 十分重要的。牛津大學出版社九三年出版的這部「中國知識分子歷程」(共三輯), 彙集了老中青三代知識分子約六十篇文章,相當完整地向讀者呈現出在這段特殊的 歷史時期中,知識分子的苦難、掙扎、奮鬥與思考。按照編者的說法,在具體編選 時,重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人物,而不求包羅萬象、各色俱全;重主要思潮,而不一 味搜奇覓異。從思潮著眼,以瞭解思想家的地位和意義,剖析主要的代表人物,從 而窺見時代思潮,編選難免有偏頗和局限。譬如說筆者就以為,像遇羅克的《出身 論》和李一哲的《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是應當入選的。或許能在再版時編補。但 儘管如此,這套書仍不失為迄今為止最有權威性的。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從九二年起開始出版中文論著。已出版的有:《中國民運反 思》(胡平);《天安門悲劇的政治分析》(鄒讜);《中國社會與文化》(金耀基); 《人論二十五種》(劉再復);《偶像破滅——論文化大革命》(王紹光);《中國啟 蒙的歷史圖景》(顧昕)等。出版社社址:香港鯽魚湧糖廠衛和域大廈十八樓。 《中國危機的出路》 (China's Crisis) 作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譯者:斯祖達;出版社: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 司·香港;1991年,218頁。 原作是英文,九零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黎安友,是哥倫比亞 大學政治系教授,美國知名漢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教授十分關注中國的政 治演變,尤其是關注中國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十年前即著有《中國的民主》(Chine se Democracy)一書,對民主牆運動和大學生競選運動進行了深入的論述。黎安友教 授學識淵博、感覺敏銳,在研究工作中一向注意第一手材料的搜集和分析。他曾經 對大批中國的持不同政見者、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及其他人士進行採訪,因此對當代 中國具有超出既有文字材料之外的把握能力。 本書分五部分:一、派系鬥爭與改革的限度;二、美國人的中國觀;三、改革的 危機;四、台灣政治的變化;五、中國民主展望。考慮到中國政局的複雜多變,今 天,當我們閱讀這本作者寫於三年前的論著時,我們不能不為作者許多分析與論述 的中肯而仍感深受啟發。在中國民主展望這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不少饒有興味的 見解。譬如說,作者猜想,未來中國實行聯邦制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它對於中國 人來說是陌生的,並且會分割那些其時可能已經七零八落的權力。」作者認為,未 來中國的民主政治將會帶有以往中國政治的許多特色,例如:道德的與象徵性的姿 態,在政治上強調個人忠誠,頻繁的背叛,極端的詞藻,強烈的感情色彩,觀點與 組織的宗派性質,政治問題的道德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達成妥協的艱難,出於私人關 系而不是出於政見選擇的投票行為。等等。聯繫到近來海外民運發生的種種問題, 令人深思。 《鄧小平帝國》 作者:阮銘;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社企業有限公司·台北;1992年,296頁。 有這樣一則寓言:斯大林、毛澤東臨終時分別留下了兩封相同的密扎。第一個信 封上寫的是「遇到麻煩時拆閱。」裡面的信上寫了兩個字:「怪我」。第二個信封 上寫的是:「遇到更大的麻煩時拆閱」;裡面的信上寫著「照我原來的辦法去做」 。戈爾巴喬夫和鄧小平繼任後,各自都面臨到他們的前任所遺留下來的一系列重大 問題。於是,他們都打開了第一封密扎,並且依計行事,也就是說,他們分別開展 了非斯大林化和非毛澤東化運動。然而,非斯大林化和非毛澤東化並沒能解決所有 的問題,相反,它們還引發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自由民主運動。致使共產黨的統治面 臨更大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不得不拆閱第二封密扎,重新採用了毛澤東 的統治手段,以暴力鎮壓人民的自由民主要求。戈爾巴喬夫也打開了第二個密扎, 但是他拒絕了斯大林的老辦法,從而改變了蘇聯、乃至於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 程。 《鄧小平帝國》一書可說是對上述寓言的一個生動說明。自毛澤東去世、鄧小平 復出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罕見的轉折時期。鄧小平一度似乎很有希望成為結束毛 帝國的民主旗手,但終於卻是建立起了另一個帝國。作者阮銘,早在一九四六年即 加入中共,先後在中宣部和中央黨校任職,曾參與過著名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 文件起草工作,八三年被開除黨籍。八八年十月赴美訪問,先後在哥倫比亞、密西 根、普林斯頓和哈佛等大學研究。正如本書序言作者余英時教授所言,對於中共現 體制,阮銘先生既是身在廬山之中、又能跳出廬山之外,其著作無疑具有第一手史 料的價值。這就和時下流行的那些以中共上層內幕為題材的七實三虛或七虛三實的 演義式作品大不相同。在描述時,作者不故弄玄虛、不譁眾取寵,材料詳實,分析 中肯,文字亦流暢,頗值一讀。 《美國心靈的總結》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作者:阿蘭·布魯姆(Allan Bloom);出版社:西蒙—舒斯特公司·紐約;1987年, 392頁。 本書出版不到一年便銷出五十萬冊,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非小說類)榜首。作為 一部嚴肅的思想性著作,這無疑是相當罕見的。論者認為,本書是「第二次世界大 戰以來美國人寫的此類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者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已於去年 逝世,他生前寫的最後一部書《愛情與友誼》出版於今春,紐約時報有專文評介。 這本書講的是美國高等教育,但作者的議論遠遠超越了學院之外。事實上,作者 涉及到整個社會文化領域。從書籍、音樂、種族,直到愛情、性、社會平等、自我 、創造力,不一而足。布魯姆教授是一個保守主義者。這幾年來國內也有一些人在 大談保守主義,有人自稱為「新保守主義者」。但那和布魯姆的保守主義卻完全是 兩碼事。後者要保持的是自古希臘以來的西方文明傳統,前者只不過是在保持共產 黨的一黨專政而已。正因為在中國,名副其實的保守主義者少而又少,因此讀一讀 布魯姆的這本書就尤其會有啟發。自改革開放以來,新觀念層出不窮,國人思想發 生了驚人的變化,在這種巨大變化之中,虛無主義、犬儒主義和相對主義思潮很容 易大行其道,在商品化的衝擊下更是如此。所以,毫不奇怪,許多人開始注意到對 傳統的重新思考以及對保守主義觀念的重新評價。隨著出國學習訪問的機會增多, 國人對西方社會的瞭解也較前大有深入,但由於語言文化障礙,大多數人仍免不了 只見其一不見其二。布魯姆的這本書,見解犀利,分析透徹,縱然立論不無 偏頗之 處,但在刺激思考方面卻很有力量。如果有人能將此書譯成中文,相信一定會引起 廣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