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與《霸王別姬》風波 ·楊漫克· 走向世界容易,跨出門檻最難 繼張藝謀把中國的農民推向世界後,陳凱歌又把他的作品推向了世界影壇。 《霸王別姬》等中國優秀的電影走向世界,所跨越的障礙不是西方文化的認同, 而是中國當局的認同。北京政壇的老人們和文化檢查機器對電影事業情有獨鍾,十 分苛刻。北京的文化人反映說,「他們視力不好,所以只看電影,不看小說。」於 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跨出門檻」。 中國影壇的第五代導演,是經過中國文革動亂的善於在政治上周旋的一代。作為 中國第五代導演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陳凱歌,深知共產黨審查制度的嚴格。但在他從 影十年中,執導的第五部影片《霸王別姬》卻創下了一個記錄。中國為尋求國際上 對其爭辦二零零零年奧運會的支持,將此片兩次禁演,又兩度公演。有諷刺意義的 是,在中國的另一部分台灣,一個漢語普通話電影的理想市場,此片同樣遭到禁止 。為此,陳說:「這對我太不公平了。」 《霸王別姬》表現了一對京劇明星(由張國榮和張豐毅主演),在五十年的戰爭、 革命和政治動亂中,始終保持對藝術和彼此的真誠。這樣題材的影片,竟遭到禁演 ,對紐約電影節觀看此片的觀眾來說,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對於台灣來說,可 能是由於影片中對國民黨軍隊的描述,損害了它的形象。但對大陸的共產黨領導來 說,《霸王別姬》是對他們權威的挑戰。 四十一歲的導演陳凱歌曾就讀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並在近十年中與好來塢保持良 好聯繫。他身著牛仔褲和藍斜紋布襯衫,在外表上是跨文化的。他也掌握了西方兜 售思想的靈魂。但在影片藝術上,他卻完全是中國文化的。 文化革命仍為最敏感主題 中共領導認為,喚起民眾對痛苦的回憶對黨不利。歷史中最敏感的階段,當然是 文化大革命。只是在近期,中國的第五代導演——一九八零年左右進入電影學院的 人——才開始觸及這個階段,以最隱喻的方法揭開他們自己和那些領導人的傷疤。 與陳凱歌同時作出嘗試的,還有曾在陳凱歌執導的《黃土地》中任攝影師的張藝謀 和拍出《藍風箏》的田壯壯。《藍風箏》展示了一個在文革頂峰中成長起來的小男 孩的生活經歷。這部大陸和香港合拍的影片,為得到在中國的拍攝許可已作過劇本 修訂,但剛一完成製作即遭到禁演。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藍風箏》和另一部禁 演電影的出現,迫使中國官方代表團退場表示抗議。田壯壯對此感慨地說:「反映 文化大革命的文學作品有很多,其中不少都很具體。我本人不會歪曲歷史事實,但 現政府不允許提到任何有關共產黨過去犯下的錯誤。」 《紐約時報》在評論《霸王別姬》時指出:「每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影片,不 論多麼客觀,都是在提醒人們:在共產黨領導下,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成為一種生 活方式,直至今日仍沒有健全的法律系統,沒有基本的民主和人權。」 江不喜歡「霸王」,老鄧支持泡湯 《霸王別姬》去年冬天經過兩天的審查而沒有得出結論。獲得金棕櫚獎後,據有 關報道說,江澤民與中共中宣部領導人觀看了此片。之後,此片被抨擊為:以一出 著名京劇為線索,嚴酷地反映文化大革命,描寫同性戀,具有極端的灰暗色彩。 可笑的是,烏雲不久就被驅散了,原因是陳凱歌的朋友安排鄧小平及其家人觀看 了《霸王別姬》。鄧的一個女兒建議在北京舉辦首映式。 當上海準備舉辦該市最大的首映式的時侯,陳欣喜若狂,以為困難都已解決。當 晚在上海以及次日在北京的首映式的票被搶購一空。但在這時候,他卻接到電話。 「部裡來了電話,說電影需要調整,」陳回憶道。「部」指的是廣播電影電視部 ;調整指的是改變片中自殺的結尾。如果不改,電影不能公演。鄧的允許發行的諾 言沒有得到實施。 陳凱歌說:「我告訴他們,我不能改變影片的結尾,因為我不知怎樣改。」他怎 麼能刪掉自殺的結尾,而仍稱此片為《霸王別姬》呢? 北京、上海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已經看到了經剪緝後的《霸王別姬》。儘管對文化 大革命的表現是真實和嚴酷的,儘管同性戀因其忠誠而變得高尚,陳凱歌並不感到 歡欣鼓舞。「我還沒有看剪緝後的影片。我想,如果我看了,我會傷感。」 現在,陳凱歌一方面不間斷地解釋他的「與政治無涉」的哲學,說影片中與政治 的任何聯繫純屬巧合,同時他又在介入另一個也許是更大的政治漩渦——籌集資金 拍攝反映毛夫人江青早年生活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