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主化的中國不會以武力威脅台灣 ──呼籲民進黨政府支持海外民運刊物 楊力宇 (美國西東大學亞洲學系教授) 一九四九年,國軍在大陸潰敗,政府遷來台灣,在蔣介石總統領導下,國府 勵精圖作,強化國防,穩定台灣,並於一九五四年與美國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 條約」,台灣的安全因而獲得必要的保障,海峽兩岸維持台海和平,以延於今。 台灣的第一波民主運動 在蔣介石領導下,台灣實行一黨專政,但推動地方自治及土地改革,實施「 耕者有其田」政策,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然而,在五零年中期,台灣終於出現了第一波民主運動。《民主中國》雜誌 由五四健將胡適擔任發行人,雷震出任社長,鼓吹民主化,並籌組反對黨:中國民 主黨。此一民主運動吸引了甚多年輕學子。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大學生,筆者亦向 《自由中國》投搞,並參與某些活動。當此一運動逐漸茁壯時,蔣介石表達了嚴重 的關切,雷震因莫須有的罪名而下獄,《自由中國》被迫停刊,台灣的第一波民主 運動因而胎死腹中(筆者個人亦遭遇無比的困難)。直至九零年代,在李登輝總統 領導下,此一民主運動及雷震本人終於獲得平反。 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逝世,蔣經國在台灣開始主政,並繼續維持其父所確定 的威權統治及一黨專政。 但在經濟上,蔣經國卻採取開放政策,引進外資,發展中小企業,推動國家 十大建設,並強化出口工業,促使台灣經濟日漸繁榮,終於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台灣的第二波民主運動 在七零年代,台灣出現了第二波民主運動。因台灣勵行報禁黨禁,反對派人 士遂以「黨外」名義,出版黨外雜誌,鼓吹民主化,企圖組織反對黨。《美麗島》 雜誌遂成為最著名的反對派刊物。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反對派領袖及《美麗島》雜誌以慶祝人權日為名, 在高雄展開示威活動,導致流血事件,甚多反對派領袖因而被判刑入獄──這些人 士遂成為後來組織民進黨的中堅份子。 台灣的第二波民主運動雖因一九七九年的「高雄事件」而受挫,但在八零年 代卻漸茁壯。 在八零年代中期,蔣經國的健康雖日漸衰退,但卻體察到民主化的洪流勢不 可擋,明智地作出解除戒嚴、報禁及黨禁的決定,為台灣的民主化奠定了必要的基 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反對黨──民進黨因而正式成立,向執政的國民黨挑戰。 台灣的第二波民主運動終於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九零年代的台灣民主化 一九八八年一月,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繼續邁向改革開放的大道 。 在九零年代,李登輝採取了一系列的重要行動來推動台灣的民主化: ★一九九一年四月宣佈終止戰亂動員時期,廢除憲法臨時條款,回歸憲法。 ★九零年代初促使四十年未改選的國會議員退休,並舉行國會全面改選。 ★推動總統直選,並於一九九六年三月舉行中國歷史上首度總統直選。 上述三大行動強化了台灣的民主化,促使台灣的民主政治邁向全國發展之途 。 國府支持海外民運 在八零年代,大陸也出現了民主化運動,魏京生的「政治現代化」的訴求雖 被壓制,但學生民運開始萌芽。第一波學生民運於一九八六年爆發,但鄧小平決定 鎮壓,中共總書記胡輝邦因而被迫去職。一九八九年大陸又爆發了第二波學生民運 ──天安門民運,鄧小平再度決定鎮壓,並動用軍隊,導致天安門慘劇,中共總書 記趙紫陽下台,由江澤民繼任,並繼續鄧的高壓政策,直至今日。 九十年代,在李登輝領導下,台灣國府原則上對海外民運,持支持態度,希 望通過此種支持來促進大陸的民主化。 呼籲民進黨政府支持海外民運 二零零零年三月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反對黨領袖陳水扁當選總統,並於五月 二十日正式就職,順利完成了政黨輪替及和平轉移政權,為台灣的民主化又跨出了 重要的一步。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因其「台灣優先」政策,又因國內經濟嚴重衰退及種種 內政問題,對海外的大陸民運之支持逐漸退縮。 某些民進黨及民政黨政府人士認為,大陸是否走向民主化與台灣無關;他們 認為支持大陸的民主化反而會激化大陸對台灣的敵意。 上述看法其實並不正確。一個獨裁、專制的中國,無論其經濟如何開放,因 不重視民意,必然對台灣造成極大的威脅。如台灣抗拒統一,實行一黨專政及集權 統治的大陸極可能對台用武。 然而,一個民主化的中國必然尊重自由、法治與人權,並重視民意,亦必尋求 和平統一,不太可能以武力侵犯台灣。 民主化是全球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順歷史者昌,逆歷史者亡」──台灣 為了自身的安全,也應大力支持大陸民運。 民進黨政府應有遠見及歷史的眼光,認清民主化的洪流,不但在台灣島內推 動民主化,更應通過對海外民運及民運刊物的支持來促進大陸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