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事件後北京的戰略選擇 伍 凡 911事件後,美國立即對全球戰略作了重大的調整,把恐怖主義政府、組織 和個人列為主要敵人,而把未來的潛在敵人,把可能的敵人都暫時放在一邊,並盡 可能和他們結成反恐怖主義聯盟。 911事件後,北京的戰略有何變化?在反恐怖主義戰爭中北京的戰略選擇是 什麼?這是本文探討的內容。 一、美國戰略轉變之必要 自今年1月布希總統上台到911事件發生,這一期間北京和華盛頓關係緊張 。北京頻頻在台海舉行軍事演習,對台灣和美國施加壓力。為此美國決意把全球戰 略重點從歐洲轉移至亞洲,聯合日本軍力重點對付日益增長的中共勢力,而北京則 拉住莫斯科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對抗美日軍事聯盟,莫斯科則借北京之力對抗北約 東進和鎮壓車臣獨立勢力。相對應北京將美國當作準備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對象。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為了獲得反恐怖主義戰爭的勝利,廣泛結交朋友,爭 取盡可能多的支持,所以改變了它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中國大陸和阿富汗有90公里的邊界接壤,北京的長期盟友巴基斯坦對阿富 汗塔利班政權有強大影響力,同時北京和塔利班政權有密切的關係。華盛頓希望北 京在這場反恐怖主義戰爭中能為結束塔利班政權,抓到賓拉登有所作為和貢獻。尤 其是在北京促使巴基斯坦和美國合作,以及北京和華盛頓在情報交換上相互合作方 面有所作為。 前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揮軍入侵阿富汗,10年戰爭失敗告終,這是冷戰期 間美蘇兩大陣營在中亞地區較量的結果。前蘇聯在阿富汗戰爭的失敗,是前蘇聯龐 大帝國瓦解的因素之一。現在華盛頓期望莫斯科在反恐怖主義戰爭中和美國合作, 提供情報、傳授在阿富汗戰爭的經驗,並且說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塔吉斯坦,土庫 曼等國家提供軍事基地,以便美軍在阿富汗北部攻擊塔利班政權。 布希政府改變了中東政策,明確宣佈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迫使以色列和巴 勒斯坦和平談判。這對降低伊斯蘭世界反美情緒所必需的。 華盛頓改變了南亞政策,美國和巴基斯坦及印度建立了較為密切的關係, 停止對印巴兩國的經濟制裁。美國特別強調巴基斯坦政府在反恐怖主義戰爭中消滅 塔利班政權的重要性。巴基斯坦政府正和美國密切合作,並且印巴兩國的衝突已開 始下降。 華盛頓開始注意對伊斯蘭世界的友善工作,大力支持對阿富汗難民的救援 工作,並在伊斯蘭世界廣泛解釋反恐怖主義戰爭的理由,以爭取伊斯蘭世界的支持 。上述美國政府對外政策的改變都是圍繞著一個目標──獲得反恐怖主義戰爭的徹 底勝利。 二、在反恐怖主義戰爭中北京和莫斯科戰略選擇的對比 北京和莫斯科均為《上海合作組織》創始國,但在911時間後各自戰略選擇 很不相同。北京中共政權口頭上改變了強烈反美的言辭,答應協助美國進行反恐怖 主義戰爭,但至今僅僅是口惠不實,對美國沒有實際幫助,並主張用聯合國來領導 反恐怖主義戰爭,以此來約束美國的反恐怖主義戰爭行為。 俄羅斯政府真正對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有所幫助,改變了俄國對美國的外 交政策,俄國準備備加入北約和歐盟。 北京和莫斯科在這場反恐怖主義戰爭中所採取的戰略有著巨大的差別,其 根源是在於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和國情民情不同。 中共統治50多年來,大陸基本上是封閉的、新聞消息受到嚴格控制的社會 。中共當局長期一直不斷向中國人民及其黨員灌輸美國是「帝國主義」,「霸權主 義」,「美國是中國不能統一台灣的根源」,極力鼓動「仇視美國、敵視美國、藐 視美國」狂熱的民族主義,以此來代替沒落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借用狂熱民族主 義來維持和鞏固中共獨裁專政。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大批留學生及中共官員到美國,逐漸看到美國百姓的 民主自由富裕生活。在經濟建設中需要美國貿易市場、技術、資金,和美國學校培 養的人才,因此在部份中共官員和留學生中產生了「親美」思想。 上述兩種相互矛盾衝突的對待美國的思想充斥著中國百姓和中共黨員的頭 腦中。中共封鎖911事件的現場電視新聞轉播,卻讓強烈反美情緒的綱民文章無阻礙 進入電腦綱絡,這是中共控制新聞引導反美輿論的絕佳例證。事後中共高層害怕破 壞美國關係而下令關閉某些綱站。 911事件後,江澤民對美國政策的搖擺不定,口惠不實,不積極參加反恐怖 主義與戰爭。這是中共長期反美政策的後果。江澤民不是全國人民選舉的國家主席 ,其權力受制於黨內元老,政治局常委及黨內左派勢力,江澤民不擁有憲法授予他 的權力。如果江澤民不在口頭上支持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他將遭到全世界人民的 斥責;但如果江澤民真正實在的支持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他將如何面對狂熱的民 族主義者?尤其是如何說服解放軍將領?把美帝國主義當作真正的朋友,對中國共 黨政軍中的左派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江澤民和中共黨內左派沒有看到911事件是大幅度改變北京和華盛頓關係, 將給中國大陸帶來重大利益的千載難逢好機會,但中共只為一黨私利所想,不為全 中國利益所謀,中共的意識形態也蒙閉了江澤民等人的眼睛。因此,中共不敢大膽 的徹底改變北京和華盛的關係。江澤民是裡外不是人,兩邊不討好。為此,江澤民 只能在上海APEC會議上作表面功夫給布希看,但對內則是另一套,反美思潮仍然流 行。 中共當局對反恐怖主義戰爭持觀望態度,看美國、俄國、巴基斯坦和印度 相互關係如何發展。內心希望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受挫,美俄關係拉開距離,這樣 將不會造成對北京的威脅。北京乃期望能做第三世界的領袖和美國對抗。期望和阿 富汗未來的統治者保持關係,維持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係,盡可能促使《上海合作 組織》能發展作用,把美國在中亞事務的影響力降低。 北京在911事件已經得到眼前利益。首先,美國改變了戰略重點,北京受美 國的軍事壓降低;其次,美國經濟受911事件影響,國際資本開始尋找相對穩定的投 資地區,中國大陸是國際資本投資的目標地之一;再次,乘美國全力以赴反恐怖主 義戰爭不暇之機,北京已經開始對台灣施加壓力,在APEC會議上羞辱台灣代表,北 京主張東盟加三會議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排斥台灣參加;最後,塔利班政權 被美國軍機轟炸,所有恐怖份子訓練營已被消滅,「疆獨」份子也不可能在阿富汗 生存,所以美國替北京消滅了在阿富汗的「疆獨」份子,這是額外的好處。 莫斯科對美國主導的反恐怖主義戰爭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戰略選擇。普京是 民選的俄羅斯總統,具有憲法給予的權力,在911事件發生當天,普京立即打電話給 布希,表示俄國的支持。俄國是民主國家,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俄國老百姓看 到911事件的現場電視新聞轉播,80%以上的俄國百姓對美國在911事件中受攻擊表示 同情和支持。所以普京的行動有強大的民意支持。俄國深受車臣恐怖主義分子攻擊 長達8年之久,俄國百姓強烈要求結束恐怖主義。普京看到911事件是改變俄國和歐 盟、北約及美國關係的大好時機。俄國需要經濟發展,提升國力,改善百姓生活, 但不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和美國與北約進行軍備競賽,消耗資源。因此,911事件後 ,普京提出願意在條件合適,時機適當的情況下,俄國加入北約和歐盟。這樣一來 ,俄國就徹底的解除了在歐洲的戰略安全威脅問題,同時俄國也得到了提早加入WT O的機會,得到了歐盟國家大量資金投資俄國的機會。可以預料,今後俄國將會得到 經濟快速發展的機會。 三、華盛頓、北京和莫斯科的戰略利益交換 911事件後,整個世界的戰略均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戰略利益 重新調整。 首先,美國和俄國雙方作了巨大的、意義深遠的戰略地位調整 。俄國執行親西方政策,準備加入北約和歐盟,這樣一來,北約的軍事勢力從歐洲 多瑙河向東挺進,直到亞洲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邊。美俄關係和解了,但北京和莫 斯科的關係就起了微妙的、前景不確定的變化。 由於俄國堅決支持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因此美國將會考慮放棄前蘇聯的 債務,讓俄國加入WTO,重新考慮1972年簽訂的《反彈道導彈公約》,鼓勵美國商人 到俄國投資,而且會充份運用俄國的科學技術人才。 北京和莫斯科雙方由於戰略地位的改變,所以《上海合作組織》已名存實 亡。此組織中的6個國家,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其餘五個國家都和美國在反恐怖主義 戰爭中真誠合作,因此《上海合作組織》未來能起什麼作用也發生了難以預測的微 妙變化。 由於美俄的緊密合作,為了美俄的共同利益,美國可能會影響俄國軍售政 策。北京過去從俄國獲得一些高級軍事武器,也曾口頭上答應將出售一些更先進的 武器給北京,現在看來,這些軍售交易是否還能繼續順利進行將可能有問題。 911事件至今已兩個月,華盛頓並沒有從北京得到什麼重大戰略利益,因此 華盛頓也不可能在台灣問題、南沙群島問題和人權問題上與北京做什麼交易。華盛 頓只不過是把上述問題暫放在次要地位緩和處理而已。 從另一個角度看,美國對中國的宿敵印度卻進行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將出 售先進武器裝備給印度,並促使印度和巴基斯坦緩和雙方衝突。美國在南亞的戰略 安全問題上發言權增加了。 四、北京的安全戰略地位起了變化 目前北京的安全戰略地位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911事件前,北京和莫斯科 結成戰略聯盟,在西太平洋地區與美日軍事聯盟對抗,聯合巴基斯坦在印度洋和印 度對抗。以前的戰略地位起碼還有一個「北方熊」做靠背,可以得到些高級軍事武 器、石油和天然氣。與巴基斯坦的聯合還可以在印度洋上發展。 911事件後,俄國和美國結伴,巴基斯坦正在和美國合作。因此,北京在亞 洲的兩個最大的夥伴已經或準備分道揚鑣。在反恐怖戰爭勝利結束後,美國可能長 期駐軍在中亞地區。這樣北京中共政權將面對四方面的軍事壓力:東部受美國、日 本和台灣的軍事壓力,南方受印度軍事壓力,西部受美國軍事牽制,北方將會感受 到北約的存在。這樣一來,中國大陸又重新被不同戰略利益的國家包圍,而這些國 家現在都和美國結交朋友,從美國那裡得到戰略利益。筆者認為,中國大陸將重新 被包圍,這是911事件後最重大國際安全戰略的變化。雖然北京從911事件中得到一 些眼前利益,但長遠的戰略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中國大陸四周受到民主國家──俄 國、蒙古、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印尼,外加台灣中華 民國的包圍。這些國家毫無疑義是對中共獨裁政權從內心來講是不歡迎的,有的是 害怕的,有的是敵視的。 這個包圍形勢的效應將是長期,而不是短期立即顯示出來的,但對北京中 共政權的戰略威脅確實存在。 北京現在有什麼戰略手段可以化解這個戰略包圍?筆者認為,北京手上還 有兩三張戰略牌可以打。 1.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至今還在向上升,中國大陸是國際資本願意投資的 市場; 2.中國大陸有13-14億勤勞的廉價勞動力,如果這些勞動力都有工作,那麼 中國大陸將是工業品巨大的世界工廠和龐大的消費市場; 3.北京主張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約有17億人口,將是全球最大的自 由貿易區。 4.在軍事上和外交上打壓台灣給美國施加壓力。 北京將利用中國大陸市場和眾多人口來化解上述的戰略包圍,但這要有個 前提,即大陸社會必須是安定的,要有足夠的資金,有足夠的石油和水源,有充足 的就業機會,才能使這一座未來的世界工廠運轉起來,才能使未來的《東亞自由貿 易區》有充足的貨品和資金自由流動。如果上述條件都能滿足,那麼外界的戰略包 圍對中共獨裁政權無可奈何。 但是,事實上中國大陸正處於不穩定狀態,本身沒有足夠的資金,需要外 國投資、沒有充足的就業機會,下崗工人達3000萬之多,社會總失業人口高達8千萬 至1億人口,隨著參加WTO失業人口將繼續增加,尤其對農民和農業有巨大的衝突, 石油能源依賴外國進口程度逐年增加,不久將會增加到每年進口1億桶,這對全球石 油市場也是個壓力,中國人口平均水資源只及世界人口平均水資源的四分之一,嚴 重的制約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加上周圍民主國家的符合人性的正常生活狀況, 必定會影響到大陸社會的人心和民意,這對中共獨裁專政統治又是個無形的,但實 際存在的威脅。要求政治改革呼聲不絕,因此,中國大陸被民主國家包圍的形勢長 期效應終將顯現。 中共北京當局已經看到了這個包圍的威脅,所以近日有兩個大動作,其一 是派胡錦濤出訪俄國、英國和法國,提出「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口號來拉攏這些國 家,以破解美國帶頭包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其二是朱熔基在文萊提出成立《東亞 自由貿易區》,以求未來北京能在東亞有個經濟勢力範圍圈,以對抗歐盟和北美自 由貿易區。 筆者深信,西方國家、東盟國家、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生意照做不誤,但在 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始終會與中共獨裁專制政權保持距離,施加人權壓力,等待中國 大陸內部的變化,對中國大陸的戰略包圍圈是促使大陸內部變化的催化劑。□(200 1年11月7日寫於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