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良制、民主統一」芻議 (台北) 厲威廉 【編者按】本文作者是國府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聯絡處處長。本文系統地闡述了台 北方面對於統一問題的各方面考慮,極具參考價值,也是對北京提出的兩岸關係白 皮書的又一回應。 壹、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問題 一、台灣與大陸因長久分離產生的差異 如果遠溯及滿清在一八九五年割讓台灣予日本,台灣與大陸隔離已接近百年之久 。日據時代日本佔領者施行的教育、建設與習俗,對於台灣社會影響頗巨。台灣光 復初期大陸軍、政人士來台,與台灣民眾初期接觸的情況也不是很好,甚至釀成創 傷甚深的二二八事件。 所幸政府於一九四九年底遷台後,推動租稅減輕、土地改革、國營企業轉移民營 、實施地方自治,不僅富裕了農村,也讓社會菁英在工商企業與行政部門發揮才能 ,更普及教育,促進遷台各省人士與本地民眾充分交流,特別是通婚普遍,遂使台 灣民眾與大陸母體血脈乃能延續加深,這不能不歸功於國民政府在台灣施良政的成 功,然而自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民眾要求台灣利益優先,珍視得來不易目前的民 主政治、經濟繁榮、人權自由與安定進步,特別在長期反共教育後對中共的排斥, 也是可以瞭解的。 二、民主政治已為台灣民眾政治活動的唯一方式 自一九五零年台灣省開始實施地方自治,迄今已逾四十年,特別是一九九一年國 會全面改選,今年又將舉行省長與北、高二院轄市市長直接民選,甚至到一九九六 年可能全民選舉總統,公職官吏與民意代表選舉之普遍,較最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國 與西歐各國亦不遑多讓。儘管台灣選舉有其缺點,譬如:金錢與黑道勢力的介入, 立法效能不彰,但其優點是能使少數族群意見與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台灣選舉有所 謂鐘擺理論,即執政黨與在野黨及無黨籍人士,選舉結果常間隔佔優勢,這亦可佐 證人民藉選票制衡的結果。民眾既傾向信任國民黨的穩健作風,但也贊同在野黨的 改革主張。特別在縣市地方首長,已有七席是民進黨與無黨籍,這更允許民眾對於 執政黨與非執政黨就施政績效能作客觀的比較。台灣民眾對於中共始終不放棄四個 堅持,以及天安門事件壓制民主的蠻橫手段有所畏懼,這種疑懼必須要待中共逐步 實施民主政治與公開承諾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才能化解,而絕非訴之於民族大義或 感情得能解決。 三、台灣與大陸須透過各自改革縮短彼此間差距 台灣與大陸兩地區非僅是政治運作截然不同,經濟發展上差異尤大,台灣自一九 九二年起,人民年均所得已超過一萬美元,外匯存底高居世界首位或第二位,外貿 總額幾乎等於人口六十倍大陸地區的總和,目前更以已開發國家資格申請加入GATT ,台灣在科技發展、企業管理,農業經營各方面都享譽國際,行政作為也都高度制 度化與法律化,凡此,雖然與大陸都是中國人的社會,但二者差距何能以道里計。 德國統一後西德每年負擔東德總計約一千億美元,而人民思想、生活差異也甚大, 這種為統一所付出的代價也讓台灣民眾望之卻步。大陸落後遠較東德為大,而台灣 實力又遠遜於西德,最近德國幾個議員團訪問台灣都提醒,統一並不只是浪漫的憧 憬,須要耐心充分作好準備。這些都必須要大陸加速內造民主改革與經濟發展,台 灣自可提供資金、技術與經驗以為幫助,這也可見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階段性進程是 有其必要性的。 四、中共應正視台灣民意對政府大陸政策的影響 台灣民意業已成為政府部門施政主要的依據,除了不定期常舉辦民意調查外,彰 顯民意的傳播媒體與各級議會,更代表人民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到極致。孔子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台灣民智大開情形下絕對行不通。現階段兩岸關係 發展要本於「理性、和平、對等、互惠」四原則,台灣要被尊重為對等政治實體, 在國際社會享有獨立的人格,這些政策原則乃是民眾普遍的要求,絕非政府主政者 一味孤行,政府大陸政策不這樣做會出亂子的。 然而中共常做出傷害台灣民眾感情的舉動,如不經意在國際上露出輕蔑台灣的動 作,錢其琛可能是最讓台灣民眾起反感的中共官員。年前中共發表的「台灣問題與 中國統一」白皮書,以及江澤民在APEC會議上悍然所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一省」都讓台灣民眾對大陸的「鴨霸」作風非常反感。這些可能鄧小平與中共中央 各位大老都不甚瞭解,許多大陸軍頭也未必能自覺,但的確是扼阻兩岸關係加深發 展的主要障礙。 貳、「一國良制、民主統一」優於「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一、「一國兩制」欠缺合理性 「一國兩制」最初原是針對台灣而設計,將一九七九年對台灣人民統戰的葉九條 法律化納入一九八二年大陸憲法的卅一條。而後因為香港問題為弭平港人對「九七 」後的疑慮因而轉試演於香港。其目的無非要台灣與香港民眾卸除「反對共產主義 」的武裝。然而,這在道理上實在是說不通的,這好比男女兩造要結婚了,卻表示 婚後仍然分住兩個房子,互不干涉對方的生活,這根本構不成婚姻關係嘛。頃近香 港情勢發展也讓台灣民眾警惕,中共與英國經過十七次談判毫無結果下聲稱:區、 市、立法三級議會到「九七」結束,民選議員直通車將受阻,選舉基礎擴大被全然 否定。這些均說明所謂「兩制」實是中共所賜與,一旦中共領導人意思改變更動憲 法第卅一條,則「一國兩制」承諾就告終結,其不過只是統一的號召或手段,「兩 制」本身並非為崇高不可更動的目標。 二、「和平統一」只是中共統戰的策略 中共公開承認和平統一與武力壓迫為統一併用的兩手策略。許家屯在其回憶錄中 表示此種策略迄今未變,而武力也並不一定要直接出兵,也可以用封鎖或騷擾的方 式。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底在廈門開的中共「全國台辦會議」,即再度強調「經濟上 拉住台灣、軍事上壓住台灣、國際上限制台灣」的對台三原則,可見所謂和平統一 ,只是企圖在解決台灣問題上付出代價最小、獲益最高的手段,中共內部對台工作 重要會議,經常仍有人特別是軍頭主張對台用武,而中共在對外公開聲明,也從未 承諾放棄武力解決。此種作為統戰手法的「和平統一」,其司馬昭之心實為路人皆 知。 三、「一國良制」的優越性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黃主任委員昆輝針對中共「一國兩制」,曾提出應該是「一國 良制」的主張,這事實上也是貫徹國家統一綱領的精神。國統綱領的目標是要「建 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並揭示「中國的統一,應以發揚中華文化,維護人性 尊嚴,保障基本人權,實踐民主法治為宗旨。」更在近程階段闡明「大陸地區應積 極推動經濟改革,逐步開放輿論,實行民主法治;台灣地區則應加速憲政改革,推 動國家建設,建立均富社會。」簡而言之,就是國家統一要有具體內容,未來統一 在一個較雙方目前更為優越的良好制度下,也就是中國的統一,是以全民的福祉為 依歸,而不是黨派之爭。 台灣與大陸現實上有相當的差距,而且明顯地是台灣在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尊 重人權、社會開放等各方面成就,有目共睹地領先大陸,中共不能挾其十二億人民 數目優勢,逼迫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順從,時時受制於其可能悔棄諾言的陰霾之下 。中共應該逐步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加速改革,拉近與台灣之間差距,任 由十二億人憑諸自由意志選擇,這才是立中國於長久統一的礎基。 四、「民主統一」的積極性 自一九七九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成長誠然很快,儘管中共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為掩飾,但是說穿了就是實施市 場經濟的結果。中共另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 「堅持改革開放」並重。這反而造成經濟政策上忽左忽右內爭不息,一直到一九九 二年鄧小平南巡後,才確定走市場經濟的道路。鄧小平曾在一九九一年蘇聯八一九 政變事件後,慶幸中共只從事經濟改革策略的正確性,得免於蹈蘇聯政治改革而崩 潰的覆轍。然而,天安門民主運動並未塵埃落定,中共目前遭遇中央與地方分權, 幹部只顧地區與小集團利益,投資浪費,缺乏行政效率及紀律,貪污腐化等各種問 題。凡此,都必須進行政治改革實施民主法治才能解決。再說民主政治已為世界主 要潮流,除非中共能閉關自守不參與國際社會,否則終究阻擋不住民主的潮流。 就兩岸關係發展而言,也唯有俟大陸建立民主制度,實施政黨政治,人民透過輿 論與民意機構,對行政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甚至透過選舉政治,開放所有政黨包 括台灣民進黨與新黨到大陸競爭,這才能卻除台灣民眾恐懼大陸心理,也才能鼓勵 台灣各方面的菁英積極參與大陸各項改革,促進兩岸統一早日的實現。中國統一乃 是個巨大的工程,須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路程,如果中共能夠摒除「中央對地方」 、「和平演變」與國際上封殺我一切活動等意識之爭,而能服膺民主精神尊重少數 ,強化教育培養民眾的民主素養,促進社會多元化,自地方而中央逐步實施民主選 舉政治,則一定能促成兩岸統一的盡早實現。 三:具體建議 一、現階段雙方應深化兩岸民間交流 李總統登輝先生曾強調台海兩岸應為對等的兄弟關係,行政院連戰院長也呼籲兩 岸間要「排斥零和、走向雙贏」,積極推動兩岸相互間新聞傳播、文化藝術、科學 技術與經貿財務等各方面交流。目前,兩岸交流雖然仍透過民間進行,但就擴展速 度而言,的確是沛然莫之可御,惟較偏重於投資、貿易與旅遊。今後應在資訊、文 化、科技、經營管理層面擴大交流,將能更促進雙方瞭解、建立共識,為進入國統 綱領中程互信合作階段鋪好基礎。 二、加強海基會與海協會功能,解決各項衍生的問題 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建立了海基會與海協會間協商聯 系制度,隨後也在北京、廈門與台北進行後續事務性會議,針對頻頻發生的劫機、 遣返偷渡客、漁事糾紛等問題進行協商,並且也達成許多共識。如果兩岸能承認目 前分治的事實,尊重對方的法律與管轄權,則不僅可就以上議題達成協議,而且更 可以廣泛地討論台商保護、經貿人士互訪、智慧財產權等經濟性議題,並加強在資 訊、文化、藝術、科技各方面的交流。因此,如何落實辜汪會議各項決議是目前最 重要的任務。 三、大陸不應阻撓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活動 李登輝總統在一九九一年五月已宣佈終止「動員堪亂時期」,承認中共為在大陸 行使治權的政治實體。三年以來,中共仍在國際上處處打壓台灣,甚至台灣與外國 航權締約也要橫加阻撓,這不僅造成兩岸交流最大障礙,更間接助長檯灣獨立意識 的抬頭。事實上,兩岸透過國際事務的 共同參與與合作,更能化解彼此間疑懼,應有助益於國家統一最終目標的實現。這 也是中共爭取台灣民眾友誼與信任具體的行動,而不要老是固守著意識形態,認為 會有損及其「一個中國」主張,反倒是自我設限擴大兩岸間的鴻溝。 四、中共應體認台灣民眾對香港未來前途的關切 長久以來,國民政府一直視港澳人民為自己同胞,近年來台港澳關係發展尤愈趨 密切,目前更研議制定法律以規範「九七」、「九九」後台港澳關係。台灣對於香 港高度國際化以及維持自由、民主、繁榮與安定一向給予支持,然而,目前中共在 與英國談判香港問題時,對於六百萬港人的意願根本未予尊重,這讓人很難相信中 共會堅守其對香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信諾。希望中共也能及早與代 表香港民意人士如李柱銘、黃宏發、劉千石與劉慧卿等對於「九七」後香港未來發 展展開意見咨詢。 五、大陸應積極加速改革與放棄四個堅持 中共改革主要成就是在於經濟層面,惟因制度上、法律上未能充分配合修改,仍 然造成經濟發展上許多瓶頸,目前中共乃進行所謂宏觀調控與稅制、匯率等各項改 革。事實上,自由市場經濟根本不能與集權體制相合,中共必須要進一步推動政治 改革建立民主法治制度,並且放棄四個堅持,允許海外追求民主的人士返國,唯有 如此,才能引導國家建設步向長期穩定的坦途。 六、台灣應增加對自己信心,適度調整大陸政策 懍於以往國共和談失敗的痛苦經驗,無可違言國府朝野都多多少少患有恐共症, 特別是中共在國際上的一味封殺,更使得台灣寧可對大陸少接觸以維持一段安全距 離。惟兩岸民間交流已發展到不能退縮的程度,須要透過雙方中介機構,給予更多 的授權,解決各種衍生的問題。同時,也要面對民眾特別是台商的需要,在中共能 有善意回應情況下,適度調整大陸政策與更積極推動各項大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