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腐敗不能降低制度轉變的成本 胡少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經濟學家開始崇尚所謂無道德的經濟學。據他們說 ,在中國經濟體制從中央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腐敗是不可避免的。 其理由在於,容許腐敗可以減少既得利益者對變革的抗拒,從而能夠大大降低制度 變革的成本。在這些經濟學家們的眼中,經濟學只是用來進行成本和收益分析的, 是不用講道德的。這樣一來,不僅腐敗在中國社會是合理的,經濟學家為當權者的 腐敗進行辯護也成為一種時髦了。 眾所周知,經濟制度的變革從來不可能得到社會所有成員的一致贊同,這是因 為在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社會地位很不相同。在對現存社會不滿的人們要求變革現 有秩序以追求自身地位的改變的時候,現存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理所當然地會反對變 革,因為他們擔心現存的社會秩序會被打亂,他們的既得利益會失去。由於既得利 益集團常常處在有利的位置,因此,社會其它階層在說服他們、或者強迫他們接受 變革時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 正因為如此,對既得利益集團進行贖買在一定情況下成為變革者們減少變革成 本的一種可能的選擇。但是,出於利己的本能,既得利益集團的成員們總是會盡一 切可能去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如果想要既得利益者們自願地接受變革,唯一的 可能是讓他們在變革中和變革後得到的利益高於變革前的利益。這在絕大多數情況 下是很難實現的。而且,即便他們的絕對利益有了一些提高,但任何可能相對社會 地位下降可能也會使得他們反對變革。 在很多情況下,社會能否真正地產生變革不是取決於對現存既得利益集團的讓 步有多大,而是取決於社會中要求變革的力量有多強。因此作為知識分子一部分的 經濟學家,如果真的擁護變革,應該揭示現有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合理之處,展示改 革對更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的積極作用,尤其是要讓那些改革的力量認識到改革所 給與他們的利益,從而增強改革力量的凝聚力,起到推動社會變革的作用。即使對 於那些不得不做出的對既得利益集團的讓步,也應該充分說明這種讓步對整個社會 的不合理性,從而增加改革力量在與之談判時的力量。那種一味鼓吹以縱容腐敗來 向既得利益集團讓步的做法,實際上是在幫助既得利益集團利用優勢地位繼續向社 會進行不正當的掠奪,不僅不能推動社會變革,而且也是極不道德的。 在過去二十年的改革過程中,縱容腐敗不僅沒有降低改革的成本,反而加大了 改革的社會、經濟代價。腐敗者們知道他們的所得來路不正當,而且也永遠不會為 社會所接受,於是或是對非法所得肆意揮霍,或是大規模地向海外轉移資金。中國 官方的媒體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每年用於揮霍的資源高達數千億人民幣,每年流向 海外的資金也高達近四百億美元。腐敗實際上已經構成了對中國持續發展的巨大障 礙。 在七十年代末期,舊有經濟制度極端荒謬,同時中國當時發展水平也十分低下 ,這些為改革初期的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個快速發展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在 與腐敗的賽跑中還能略佔上風。如今,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露出檯面,發展的動力在 不斷減退,而腐敗卻方興未艾。由此而積累的社會矛盾的總爆發,必將在不久的將 來給普通民眾帶來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