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全球價值 (北京)李慎之 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我在中國拉丁美洲學會紀念哥倫布遠航美洲五百周 年的兩次會議上提出全球化時代業已開始的時候,全球化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個完 全陌生的概念,不過幾年,這個詞兒已經是中國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的流行名詞了 。我當初為了說明全球化的現象借用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發表的《共 產黨宣言》中闡明的理論,他們不但指出了從地理大發現開始的全球化的經濟方面 ,而且指出了全球化必然要達到的政治方面,以至文化方面,向全世界明確提出了 他們設想的共產主義的遠景,提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共產主義世界觀。但是,現在中 國人嘴上和筆下的全球化卻大抵只是談的經濟的全球化,不少人還誇張地談到全球 經濟一體化,雖然現在除了歐洲已經跨進一體化的門檻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 起碼是要到二十一世紀中期才可見端倪的事情。向馬克思和恩格斯學習,我認為只 有經濟的全球化而沒有人類基本價值的全球化,這個全球化就是殘缺不全的,甚至 沒有資格稱為全球化的,真正的全球化有賴於全球價值的確立。 自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化的提法在國際上開始流行以來(據考證,「全球化 」這個詞是一九八五年由萊維特(Theodore Levitt)在其《市場全球化》一書中首先 提出的。(見一九九七年第四期《拉丁美洲研究》的江時學文章《全球化與拉丁美洲 經濟》),各種各樣國際性的、哲學的、宗教的會議,就差不多年年都要討論「全球 倫理」這樣的問題,甚至有人殫思竭慮想要整合全世界的道德和哲學,這當然是各 種宗教、各種學派自從建立以來就有的願望,但是我所關心的並不是什麼形而上學 的終極關懷,什麼天人合一,梵我一如,信、望、愛,理一分殊,外在超越,內在 超越……甚至可能全人類都認為值得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和真、善、美。我相 信各國人民最重要的創造是各個國家的國家制度,正是各色各樣的國家制度,決定 了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和藝術……以至國民性,也就是各民族的價值取向 。而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不但經濟、科學、技術已經趨向全球化,而且各國的 國家制度,從而各國的價值也將趨於全球化,這就是全球價值。不過,這個名詞並 不是我發明的,而是九十年代中期當時的韓國總統金泳三和在野黨領袖金大中首先 提出來的。他們在韓文中用的大概是韓文大量使用的中文「世界價值」,一翻譯成 英文就成了「全球價值」(global value)了。 李光耀放棄亞洲價值 二十一世紀,也就是歷史的第三個千年,是以一條不大不小然而富有象徵意義 的新聞開始的。 二零零一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新加坡的開國元勳、近 十幾年一直以積極鼓吹所謂「亞洲價值」而聞名於世的李光耀在談到全球化對亞洲 的影響時指出:「某些儒家價值已經差不多過時,遵循儒家傳統的社會要緊隨全球 化的步伐前進。這種價值必須予以改進。任人唯親的裙帶關係就是必須放棄的內容 之一。」在談到亞洲金融危機時,李光耀甚至說,新加坡在應付這場危機時表現出 色,並不是因為亞洲價值,而是因為「英國殖民地價值,特別是經濟透明和法制嚴 明。」「我們主動走出去滿足全球化的標準」。(美國《新聞週刊》一月二十八日專 稿)李光耀多年來一再聲稱,他所不遺餘力宣傳的亞洲價值就是儒家價值,而落實到 現代政治上就是有強烈的宗法制──家長制色彩的尊尊親親的專制主義。他在達沃 斯就餐時曾與電腦業鉅子戴爾鄰席,當時他問戴爾後者是否真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 在三十歲以前儕身《財富》五百強的首席執行人,戴爾回答說「是,但是我今年三 十五歲,已經老多了。」李說:「在資訊時代,年齡和一個靈光的腦子是巨大的優 勢。在我們的國家裡,做決定的是老人,他們行動遲緩,他們會錯過機會。」李光 耀的反思甚至及於作為儒家價值核心的孝道。他在接受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的 採訪時說:「尊重老人在資訊時代似乎管不了什麼用。父親未必知識最多,孫子也 許懂得更多。」 李光耀宣揚的亞洲價值並不是當今世界上與西方價值對立的唯一的價值系統。 光就政治而論,這個世界上還有各色各樣的價值系統,我們未必能數得過來,比如 二十年前由霍梅尼,而現在由本拉登代表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就是極其有名的一種 ,而且是很強有力的一種。不過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在經濟建設方面沒有多 少特別出色的表現,不像李光耀所說的奉行他所揭示的亞洲價值的國家,首先有日 本在二十世紀經濟建設方面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現在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到二 十世紀下半期又有所謂亞洲四小龍(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表現突出,最後到 二十世紀末,作為儒學的發源地與大本營,有十多億人口的中國異軍突起,由一個 積貧積弱的國家以連續二十年居世界之首的GNP增長率引得世人刮目相看。這些成就 都使得李光耀宣揚的亞洲價值有了底氣,而且仍然有與西方價值分庭抗禮,甚至取 而代之之勢。(按:說日本是信仰儒學的國家其實是十分牽強而不足憑信的。受儒學 濡染甚至深於中國的韓國(這點只要看看韓國國旗上的太極圖和八卦就可以明白了) 歷來是反對亞洲價值而主張全球價值的。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西亞,雖然受到李 光耀的排斥,以為它不是儒教國家,但是馬來西亞的總理馬哈蒂爾卻力圖與李光耀 並駕齊驅,不斷鼓吹亞洲價值。另外在李光耀看來是亞洲價值的中心的中國,則一 直自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立國,官方從不公開提倡亞洲價值,但是卻 也並不怎麼反對,近年來更是暗中鼓勵,至於半官方與民間則回應李光耀之說而沾 沾自喜者倒確實大有人在。 李光耀本人以一個受過英國高等教育而並不怎麼懂得孔孟程朱之學的僑生華人 ,用一雙帶著天鵝絨手套的鐵腕,使新加坡在不過三十年的時間內(新加坡一九六五 年建國)由一個極其落後而在世界上不足掛齒的小島變成一個世界上最為整潔,最有 紀律,秩序最好,效率最高因而赫赫有名的國家,確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和功勞。 這為他贏得了國際上的聲望,他的講話在世界上也總是有人聽。因此,李光耀這次 突然轉變態度是有重大的象徵意義的。它表明了亞洲價值對西方價值的挑戰已經結 束。他承認「英國殖民地的價值」(其實世界上很多人早已看出了這一點),並且聲 明「主動走出去滿足全球化的標準」,實際上就是承認以西方價值為主體的全球價 值。 李光耀的覺悟是一件值得歡迎的事。我希望它有某種普遍意義,因為他過去的 錯誤代表了當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犯的錯誤──把物質文明的發展、把GNP的增長 率當成了現代化的全部內容,應該說持有同樣錯誤觀點的人在中國人中間佔了絕大 多數(不過世界上卻也很少有人把盛產石油的阿拉伯富國當做已經現代化的國家), 不知道只有人的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平等才是現代化的目標,而這只有通過民主才 能達到。民主才是全人類的共同歸趨與共同要求。 「九·一一」事件的世界意義 二十一世紀第一年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當然是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分子 劫持三架民航客機衝向美國紐約的兩座世貿中心雙子樓和華盛頓郊區的五角大樓的 事件。美國總統布希立刻宣佈這是一場戰爭,並且認定由奧馬爾·本拉登領導的伊 斯極端主義組織──「基地」組織是這一恐怖行動的罪魁禍首,隨之就在窩藏基地 組織和本拉登的阿富汗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單獨依靠空軍進行的戰爭,不過一 個月光景,多年來掌握阿富汗政權的塔利班已被消滅。國際性的「基地」組織亦已 基本就殲,不過還沒有喪失繼續活動甚至捲土重來的力量,元兇本拉登則至今尚未 緝拿歸案。美國方面一再宣佈,這場戰爭是長期的,現在還不能預言何時結束。美 國為消除對它構成威脅的恐怖主義發源地還宣佈伊拉克、伊朗和朝鮮三個國家為「 邪惡的軸心」,軍方正在積極準備有朝一日就可能對之發動攻擊。 有人把這場恐怖主義的突襲比喻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但是大多數世界輿 論並不附和,因為雖然一時間死傷人數達幾千人,但是對比起世界以至美國的人口 來,涉及的畢竟只是極小的一部分,世界大局還是和平安定的。只是立國兩百多年 來一直東邊靠大西洋,西邊靠太平洋的保護而本土從未遭受過外來襲擊的美國則確 然已經失去了這種天然屏障,而它的居民因為隨時需要高度戒備而處於惴惴不安的 恐懼之中。美國人歷來引以自豪的自由度不得不因為要保證安全而受到許多的限制 ,這倒確實類似於某種戰爭狀態。 雖然反恐怖戰爭的規模與性質還要看將來的發展而定,但是這場戰爭必然會大 大推進全球化的進程卻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九·一一事件的攻擊方──奧馬爾· 本拉登領導下的「基地」組織,並不是通常發動國際戰爭的一個或者幾個民族國家 ,而是一群信仰相同而國籍不同的個人,這就帶有一點全球化的味道了。其次,這 次突襲的野蠻性和殘酷性極大地刺激了文明人類的感情,或者說價值觀,因此美國 輕易地就組織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反恐怖大聯盟。不但是聯結西歐北美的北 大西洋公約首次動用了「對一個成員國的攻擊即視為對其他成員國的攻擊」的條款 ,北約國家政府下半旗,人民戴黑紗以表示對美國受難者同情的行動也是歷史上空 前的。由與美國對抗了半個多世紀的蘇聯脫胎而出的俄國也堅決支援美國的反恐行 動。俄國總統普京是第一個向美國總統布希打電話表示慰問和支援的人。幾個月以 來的事態發展表明,俄國人幾乎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轉向西方,向美軍開放了歷來 被視為俄國的後院與禁區的中亞以至高加索地區,完全改變了古老的地緣政治學認 為自己已被包圍、受威脅的觀點,而代之以所謂「地緣經濟學」的觀點,以為這將 促進這片落後地區的現代化而有利於俄國及其前「屬國」的經濟發展。改變如此之 大,而普京的民意支援率還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七成上下,這是值得世界上任何 政治家羨慕的。有俄國評論家說,普京的事業是三百年前彼得大帝全盤西化的戰略 經過嚴重挫折與倒退以後的恢復與延續。追溯俄國歷史發展的軌跡,只有融入全球 文明的主流才是俄國最大的民族利益,這也應該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必由之路。 我生七十九年,雖然閱歷不廣、學問不深,但是也總算親眼看到了第二次世界 大戰與冷戰的起訖,多少也能看出一些世界歷史的軌跡來了。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戰 ,號稱是民主國家同盟對法西斯陣營的戰爭與勝利,然而那個時候的世界上到底有 幾個民主國家呢!實打實地算下來,只有英國和美國兩國再加上英國統治下的自治領 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幾個。其他如德國、日本與義大利已成為法西斯國 家,弗朗哥的西班牙和薩拉扎的葡萄牙情況也一樣。所謂老牌的民主國家法國則已 被德國征服而處於其傀儡貝當的統治下。當時在我們這些左派青年的心目中,蘇聯 是全世界第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就像我們那時候愛唱的《祖國進行曲》裡所說的 那樣,「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別的國家可以這樣自由呼吸」。但是不過十五年,史達 林的罪行披露,蘇聯原來是專制殘暴絕不亞於希特勒德國,而遠過於我們心目中專 橫獨裁的蔣介石中國的國家。 半個世紀以來的世界變化真的是太大了。所謂世界頭等強國的德日意都經過盟 軍的佔領而成為世界民主力量的中堅,還帶起了一批在當今國際上堪稱模範國家的 芬丹挪瑞冰,西、葡也已轉變成為民主國家。二十世紀末年蘇聯東歐集團的自我爆 炸不但擴大了民主國家的陣營,尤其證明了人類爭自由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推原起始,也不必遠溯古老的歷史,我親身經歷的一九四一年八月羅斯福邱吉 爾發表的《大西洋憲章》,正是由英國和美國兩個近代憲政思想發源國家的政府首 腦所宣揚的四大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 ──的宣言就是這一大轉變的發端。它不但高高舉起了一面旗幟,而且指出了一個 方向,一個甲子以後的現實,便是其一次又一次的收穫。 二零零零年六月二十七日,一百零七個國家的代表在波蘭集會並且發表《華沙 宣言》,表示「承認被普遍接受的民主價值」。這在我們年青的時候是不可想像的 ,只是其中十分觸目地沒有中國、朝鮮、越南、古巴這幾個國家的名字。不必懷疑 ,這裡面有些國家的「民主」是殘缺不全的,未必就能符合世界公認的民主準則, 但是它們至少表示了走向民主社會的意圖。 由於歷史的原因,俄國雖然已轉向民主,但是還不是一個充分民主的國家,民 主所必須要求的法治(rule of law)還遠未確立,目前的轉變是它掙脫奴役十年以後 的又一次突進,對世界的明天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它不但是世界上地域最廣大的 國家,還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而且千萬不可忘記它還有半個世紀稱霸半個世界使 全世界在它的威脅下戰慄的歷史,迄今手裡還握有威力可與美國比擬的核武器。 九·一一以後,英國首相布萊爾曾表示相信「這股邪惡勢力的陰影中應當能誕 生永久的善良」。(英國《經濟學家》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七日一期文章《重新審視 世界》)我也抱有同樣的希望。 中國加入二十一世紀開局以來,對中國來說,意義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在十二月 十一日的多哈會議上被接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半 年以來,WTO三個英文字母在中國簡直成了最熱門的語言,到處都可以看得見,聽得 到。 這是可以理解的,爭取到這一步是經過十五年艱苦談判的結果。據最後一位中 國的談判代表,對外貿易部副部長龍永圖的說法,十五年其實只是談了八個字,就 是「市場經濟」和「開放市場」。這兩者本來是一切國家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然 而中國的經濟制度太落後,十五年前還以自己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而自鳴得意,不敢 也不屑向外國開放本國市場,就是國內市場也由於各種各樣的保護主義,稅費壁壘 ,還加上到處都是「過手三分肥」的貪官污吏而不可能是統一的,也不可能是自由 化的,因此談判成了一場長達十五年的拉鋸戰。 參加WTO,中國從此就在經濟上正式參加了全球化的經濟秩序。中國的領導人和 各級外貿外交官員信誓旦旦地保證中國要充分實現對WTO的一切承諾,也就是說從今 以後,中國的一切對外經濟行為必須按WTO規定的一切規章制度辦事。 奇怪的是,半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在接見外賓時還反覆強調中國主張建立平等 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好像在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形成的世界經濟秩序外,還另外 有一種秩序,不知是不是中國還不願放棄致力於世界革命時代的回憶,還是另有高 見,可惜從來沒有聽到過解釋。 中國現在的經濟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一種狀況?有人說,雖然鄧小平在十年前就指 出了市場經濟的方向,但是支配中國的仍然是計劃經濟,賠累嚴重的國有企業仍然 是中國經濟的命脈;有人說中國已經資本主義化了,不過不是正規的資本主義,而 是十分腐敗、亂肆掠奪的權貴資本主義或者裙帶資本主義;也有人說這是社會主義 和資本主義雜交生下的怪胎。我對此不敢下結論,只有改革遠不徹底是我能肯定的 。不過,由於中國的加入WTO,至少引起了一些好心人的希望,希望借助全球化的力 量來規範中國十分無序的市場經濟,再由經濟的規範化導致政治的規範化。我也是 抱有這種希望的一人。 以上所說的固然不是十分有把握的理想,但是也並非毫無根據的幻想。畢竟經 濟要求有透明度;也就連帶要求政治的透明度,經濟要求嚴格的立法與執法,也很 難不要求政治減少黑箱操作。當然改還是不改的權力還是在統治者手裡。 民主成為全球價值 二十世紀下半期以來,世界上流行一種理論,說是只要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 社會上形成了中產階級,就會出現民主。這是一種十分模糊籠統的說法,既沒有精 確的量化的概念,也缺乏嚴密的邏輯論證,不過經驗的事實倒似乎還有些根據,上 面提到的韓國與新加坡就是例證。 在我看來,近代民主的出現與經濟的發達並無必然的聯繫。對全人類而言,其 最初的萌芽毋寧是偶然的,可能與不同民族傳統中的文化因素有關。而民主一旦確 立以後就發生了偉大的示範作用,從而也就有了所謂規律性。大家都知道,近代民 主發端於一二一五年的英國大憲章,而基本完成於一七七六年當時幾乎完全由英國 移民組成的獨立的美國在一七八三年制定頒行的憲法。一直到今天為止,英國仍然 被認為是世界憲法之祖,雖然它並沒有一部成文憲法(因此被稱為「柔性憲法」); 美國憲法仍然被認為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也稱為剛性憲法),雖然它二百多年來也 增添了若干修正案,但是可以說基本不變,而只是增加了進一步保護和擴大人權與 改進政府運行機制的內容。 英國與美國這兩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在世界上的示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看看 近代史,至遲從美國獨立的一七七六年算起,世界上哪個國家不是內憂外患,戰亂 不已,唯有英美兩個國家一直保持了安定,偶爾發生的幾起比較嚴重的內部問題, 也都能依靠自己的民主機制而得到解決。就國力的伸張而論,英國曾建立了世界上 疆域最大的殖民帝國,在十八、十九世紀幾乎成為世界的主宰者。現在許多「明察 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的新派人物侈談各式各樣的新思想而忘了恰好是英國把現代 化的思想和文化傳播到世界最廣大的地區,當然也伴隨著血腥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 義,歷史總是在痛苦中前進的嘛。 二次大戰以後,英國按照《大西洋憲章》走上了收縮的道路,殖民地從印度到 加拿大一一獨立,然而絲毫也沒有影響到它國內的安定,到現在,它仍然是歐洲各 發達國家中經濟發展得最好的國家。 繼英國而起的美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對全球化和現代化所起 的作用和意義是人人都看得到的,不用我再加申說了。 對世界民主化起過啟蒙作用與主導作用的個人(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很多的,但 是最主要的還要推兩個英國人,就是約翰·洛克(1632-1704)和亞當·斯密(1723-1 790)。後者開啟了近三百年的市場經濟,世界文明至今受其賜,因為馬克思都推他 為古典經濟學的鼻祖,在中國已經沒有什麼異議了。前者則因為「資產階級民主」 的惡謚至今仍然存在,在中國長期無人問聞,最近才有人加以研究。中國人只懂得 讚揚被馬克思和列寧讚揚過的法國大革命(1789-1979)。其實被推為思想上的啟蒙者 ,引發了法國大革命的法國思想家如孟德斯鳩(1689-1755),伏爾泰(1694-1778)都 認為自己的學說傳承自洛克。由此還可上溯到十六世紀的英國人培根(1561-1628), 以一身而開民主與科學兩大價值系統,更是近代啟蒙運動的不祧之祖。德國主張自 由社會的大思想家康得(1724-1804)也同樣承認是受洛克的影響。法國大革命除了推 廣自由民主的影響而外,還由於盧梭(1712-1778)的思想而發生過災難性的雅各賓暴 政,一直影響到二十世紀的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以及當今世界上某些極左思潮的潛 流,後世還有嚴重的蕩滌批判的任務。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之引進民主,是由於一九一九年五四時期陳獨秀把德先生 (民主)和賽先生(科學)請進中國來,這也證明了盎格魯撒克遜智慧的示範作用,因 為在此以前,真正把西學真諦介紹到中國來的正是嚴復認真譯介的亞當·斯密的《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嚴譯《原富》)和約翰·穆勒的《論自由》(嚴譯《 群已權界論》),但是,我們年輕的時候,雖然也唱過民主的高調,而且參加政治運 動為民主而鬥爭,實際上並沒有把民主作為一種最高價值。我們這些青年左派,青 年共產黨人,因為受十月革命和馬列主義的影響,相信在民主的價值之上還有社會 主義、共產主義的價值,那才是我們值得為之鬥爭並為之獻身的全球價值。這種思 潮在整個二十世紀都影響廣大,一度發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民主之逐步成為全球價值應該追溯到上面所說的羅斯福和邱吉爾聯名發表的《 大西洋憲章》,它由闡明兩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作戰宗旨而發展成為戰爭勝利以 後成立的聯合國組織及其憲章與以後一系列的文件,給全世界確立了民主的全球價 值。尤其不能忘卻的是紐倫堡和東京的戰犯審判,這是人類歷史上開天闢地的第一 次,表明了人權高於主權。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照現在中國報刊媒體上的說法,全球化是自然形成的,不可抗拒的進程,但是 ,任何不可抗拒的進程也還是總有人抗拒,歷來如此,全球化也不例外。 自從一九九九年底世界貿易組織在美國西雅圖開會,遭到世界各地來的各派組 織的強烈抗議幾乎開不成會以來,世界貿易組織或世界經濟八強的幾乎每一次會議 都會碰上對全球化表示抗議的示威遊行。分屬於各個民族的各個群體的利益畢竟是 不同的。這恰恰是民主制度所以要存在的理由,正是要依靠民主制度來調和、調整 各種不同的利益。最後的希望當然是消解、調和各種不同的利益,這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緊跟著協調的完成,新的差異、新的矛盾又會產生,大概永遠不會有結束的 一天。跟我年輕時相信「全世界工人階級利益完全一致」的理想相反,抗拒全球化 的人群當中竟然有一些是發達國家的工人階級,他們反對全球化的理由是:貨物的 自由流通使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受到了窮國商品的排擠,因為窮國工人的工資低, 因此成品便宜,也因此擠掉了他們生產的商品,也就擠掉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當然 要反對,要抗議。當然,窮國的人民也另有理由反對全球化。生活確實要比理論豐 富得多,人類的認識過程因此也永遠沒有終結的時候。純粹出於全球利益而反對全 球化的例子是各國的綠黨和環境保護主義者,他們反對全球化是因為全球化加速了 資源的消耗(其中也包括水和空氣),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環保本身已經成 為最重要的全球價值之一,人類如果要避免毀滅,就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就人文價值而言,全球化首先遭到的抵抗是民族主義與專制主義。人類最古老 的分歧,應該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在幾十萬年以前就開始形成的體質差異,這就是 種族主義的根源,起源於莊子所說「人莫不自貴而相賤」的天性。解決種族主義可 能是最後,最艱巨的任務。 我認識一些年輕的經濟學家,十年前就說中國不能參加WTO,因為WTO的競技規 則(rule of games,現在通用的是「遊戲規則」,不過我還是贊成老的譯法)都是由 西方國家制定的,我們進去,就要服從他們的規則,就要受他們的操縱、欺負和剝 削;我們要參加,除非規則由我們來定。這確實是可敬的民族主義,或曰愛國主義 ,可惜就是辦不到,除非我們下定決心不要發展經濟,不參加全球化的競爭。應該 明確,全球化確實是有強制力的,就像五百年前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出現了帝 國主義與殖民主義一樣。許多落後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首先就要受先進的西方國 家的侵略和統治,同時又必須向後者學習。現在侵略和殖民的過程已經基本結束了 ,但是學習的過程還遠沒有完,只有把充分的民主政治學到手,各國之間才能有完 全平等的交流。 雖然上面提到,還沒有什麼嚴格的論證可以證明經濟發展必然出現民主政治(美 國制定憲法的時候還是一個僅有三百萬人口的農業國,而且半數人口是黑人奴隸, 婦女也同樣還沒有參政議政之權),但是民主政治最有利於發展經濟卻是當代世界的 共識。最新的例證是美俄兩國總統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華盛頓會談後發表的 聯合聲明中的話:「市場經濟和開放的民主社會是保障公民豐衣足食的最有效的工 具」。無需說明,所有發達國家的經驗都證明了這個論斷。 反面的事實則有俄國總統普京一個星期以後在上海參加APEC首腦非正式會議時 的一番談話:「不要害怕全球化,全球化是客觀的經濟的過程,我是作為曾閉關自 守的國家的一個公民說這話的。閉關自守只能對經濟有害。」這番話十分感人,俄 國在打破閉關鎖國政策的時候,也基本上實現了民主化。我想在普京的話後面再加 上一句話:「拒絕民主只能對經濟有害。」 鑒別真假民主 對世界上的落後國家來說,在二十一世紀要實行民主比起二十世紀來要容易得 太多了。第一是因為全球化的形勢,可以說是「萬方民主逼人來」。堅持專制難免 被鄙視,被孤立。第二是因為已經有百十來個先進國家樹立了民主的範例,要學習 並不困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有關實行民主的概念和實踐,已經有豐富的積 累而十分明確了。 民主起源於人對自己天賦權利的要求,世界各國歷史上大概都有很長時期的由 自稱權力來自於天或上帝的專制君主或者少數有特權的貴族統治人民的時期。所謂 啟蒙,就是普通人對自己的權利的覺醒,所謂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而排除專 制者或者特權者的統治。從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宣言》以來,一七八九年的美國 《人權法案》和同年法國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就都確認:人生而自由,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每一個公民都享有言論、寫作和出版自由,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 公民有遷徙權、居住權、私隱權,結社權、有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申訴的權利, 以及以後不斷增補擴大的各項權利,寫入憲法,成為治理迄今為止最大的人類群體 ──民族國家絕對不容侵犯的原則。 聯合國成立以來已經制定了《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 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及其他的許多宣言 和文件,對保障人權都有明確的規定,凡是聯合國會員國都有義務遵守。 民主起於人權,人權起於人要求自由的本性,是民主還是專制,是真民主還是 假民主,只要以人民是否享有上面所說的權利一對照,就一目瞭然了。 至於組織民主政府的原則,則從選舉制度、代議制度、司法獨立、三權分立, 出版自由、輿論監督作為第四權……直到警察制度、監獄制度,世界上幾十個國家 已有成熟的經驗,可以為後進國家參考、學習、驗證。 充分的民主必須實行充分的法治。如果說民主是人民自己制定憲法來管理自己 的話,法律必須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個人和組織可以處於憲法之外,更沒有任 何個人或組織可以居於憲法之上,所謂法治國就是康得所謂「一群人生活在法律規 范下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古代的法家也是主張「以法治國」的,不過那是為擁有 絕對權威的帝王服務的,與民主的法治國毫無共同之處。決不容許以專制君王治人 的法制(rule by law)與人民自己實行的法治(rule of law)魚目混珠。 歷史上還有所謂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古代如希臘那樣人口不過幾十萬的城邦 實行的就是直接民主。一切大事由全體公民投票,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這 種民主很容易給人以「最民主」的印象,其實並非如此。不但因為後世的國家發展 得越來越大,直接的辯論和投票在技術上變得不可行,而且因為少數服從多數,多 數可以不尊重少數,更不懂得保護少數人不可剝奪的權利的必要而破壞了民主。另 外,一個國家有許多利益各各不同的集團,而確定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方針政策往 往要多方面研究考量,而不是一次辯論,一次投票就能作出正確決定的。因此現代 的民主國家全部都是實行代議制的間接民主的國家,人民由於利害的不同還要組成 不同的政黨,反覆辯論,各自爭取群眾擁護,形成多數才能最後作出符合大多數人 利益的決定。 二十世紀以來民主還有程式民主與實質民主之分。實質民主也是一個十分蠱惑 人心的名詞。把「民主」這個概念引進中國的陳獨秀,就因為受實質民主的蠱惑, 直到在實際政治生活中間折騰了二十年之後才覺悟到民主與否不能由一個政黨自定 的真理來判斷,終於認識到自稱能給勞苦大眾謀利益的「實質民主」其實「一文不 值」。 我在青年時候就是沉浸在宣傳之中而迷戀於「實質性民主」的。我覺悟所花的 時間比陳獨秀還長,一直到老年才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沒有資產階級民主,也 沒有無產階級民主;沒有舊民主,也沒有新民主,民主就是民主」。 民主必須嚴格按照憲法規定的程式與原則,不得以任何理由違背。我青年時期 信仰的民主集中制,只是一種新式獨裁即極權主義的別名,根本不是什麼民主。倒 是康生講的是老實話:民主集中制要點在集中,民主無非是一個形容詞而已。 民主的精義在確保個人的自由。因此,從人文價值講,在民主成為全球價值的 時代,個人立身處世的標準應該是全球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互動(或者用中國人愛說的 話來說,是辯證的結合),這涉及到更深層次的研究,這裡就先不說了。 另外,這裡所講的全球價值都是指的各個民族國家內部的民主價值。再進一步 ,還有全世界範圍的民主,這才是最後的全球民主價值。馬克思所說的「因特耐雄 納爾」雖然大概不能實現,康得所說的「世界政府」則大有實現的可能。不過這起 碼是一二百年以後的事,現在可以先不談。 最後,在談論民主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兩句名言。一句是邱吉爾說的:在這 個罪惡與災禍的世界上,各色各樣的政府形式都試過了,而且還要再試下去。沒有 人以為民主是完美無疵的。說實在的,倒是有人說民主是最壞的政府形式,只不過 要除掉不斷試驗過的所有其他一切的政府形式。(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下議院 講話)邱吉爾說的實際上就是「民主是最不壞的政府形式」,這也是在世界上廣泛流 行的版本。 另外一句是當代美國思想家尼布林(Reinhold Nibur)說的: 人行正義的本能使得民主成為可能;人行不義的本能使得民主成為必要。(轉引 自二零零二年《文匯讀書週報》張灝《幽暗意識的由來》的引文。原始文本尚未找 到。) 人的本性可善可惡,自私與利他,貪婪與慷慨兼有,使人類對社會制度永遠只 能在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輕之間作選擇。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 ,但是我在二十世紀生活了七十七年,只能算是一個二十世紀的人。儘管歷史上歷 來善行與惡行連綿不已,但是我所見到二十世紀是歷史上集大惡與大善之大成的世 紀。一方面是德意日、蘇中柬所發生的極權專制空前規模地殘害人類的罪行,一方 面是正義得到伸張、人權得到提高、民主得到推廣,同樣規模空前的世紀。人類畢 竟在進步,我願以民主價值確立為全球價值來祝福二十一世紀。 二零零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