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選載 希望大家踴躍訂購,慷慨贊助 《北京之春》負責先生們:您們好! 我是貴刊的長期讀者。頃讀六月號編者的話,得知您們目前的財務比較緊張, 希望大家踴躍訂購,慷慨贊助。 多年以來,我都渴望中國──我的母國能夠實行民主,讓人民過幸福的日子。 我支援民主,也就支援民運,也就支援為民運發言,為民主吶喊的《北京之春》, 我希望您們即使經濟困難也要堅持下去,不能讓民主的旗幟倒下。 現在民運正處在低潮期。不過一場革命,一場運動總會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寒 冬之後必有暖春,低潮期過後必有高潮期。在高潮期許許多人湧進來,這沒有什麼 稀奇。在低潮期仍有一些堅持陣地、艱苦奮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那才可貴。人數雖少,卻是精英。正是這些人代表了中華民族的骨氣和希望 。 現在中國的民運已不像「六四」時期那樣轟轟烈烈。可是民主思想更加深入人 心,最近六月二日洛杉磯僑報(由中共僑辦創辦的黨報)週末頭版頭條登載一篇題為 「再說俄國的啟示」的政論文。該文要旨是中國在學俄國靠攏西方,進行政治改革 實現民主。在黨報上居然出現這樣的言論,可見實行民主已屬中國黨內黨外有識之 士的普遍要求。在國內現在也有一些刊物公開談論民主,如《百年潮》、《炎黃春 秋》、《視界》等。江澤民的智囊劉吉也主張政治改革實行民主。雖然他所提倡的 民主和人民所要求的民主還有相當距離,但總比目前的特權專制要好得多。總之現 在中國人心思變已成一股強大的潛流。這股潛流終有一日會洶湧澎湃起來成為驚濤 駭浪,足以沖毀一切宮殿。我們對中國民主前途還抱有無限信心。不過我認為海外 民運在策略方面也需要有所調整,才能在華人社區中擴大影響。 謹致敬禮,並祝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讀者 林愛民 頓首 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北京之春》編輯:各位好! 非常感謝各位為中國民主化事業所做的努力。我是退休職員,從大陸來美探親, 每次都要買《北京之春》看,而且盡量帶回去,給志同道合的人看。你們不要感到 孤獨,你們是中國的精英,當然是少數。但大陸的人無法找到能說話的刊物,所以 都沉默。由於「文革」的影響,人們彼此信任程度較低。中共安全部的特務在美一 定不少。你們要注意,大家要團結。 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為民主事業貢獻力量,人們會牢記你們的功勞。 祝大家好運! 石效 02-07-16 「三個代表」也只能作秀而已 編輯先生:   為配合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保住總書記位子,中共主管意識形態部門開足馬力 ,把江的「三個代表」作為江澤民學說在黨內外大肆鼓吹。殊不知,這恰恰暴露出 中共醜態。   「三個代表」除了自暴其醜外,更顯露出人民已對中共的統治完全失去信心, 即對共產黨根本不信任。民不信黨,黨不信黨,正反映出中共專制統治所造成的結 黨營私,假共濟私充斥所到之處。 當然江澤民在十六大之際將「三個代表」粉墨登場,別有用意,即把江澤民學 說「三個代表」以黨章的形式確定下來,以鉗制「反黨,反華人士」,以利大打出 手。當年毛澤東在「文革」倒行逆施最凶關頭,發出了黨組織應是「先鋒隊,戰鬥 隊」和「偉大、光榮、正確」的指示,維護其萬物獨尊的皇帝地位。如今江澤民以 「三個代表」自居,也無疑是為了打擊反對勢力,鞏固其「江山」而已。但是歷史 告訴我們,毛澤東的「偉大、光榮、正確」已貽笑大方,成為笑柄,而江澤民的「 三個代表」也只能作秀而已。 (德國)郁力生 民運人士不是政治家 中國海外民主運動漸成強弩之末,並顯出偃旗息鼓之危,已是不爭的事實。 論者將主因歸咎於民運人士的綱領不實際、組織不團結,甚至性格不寬容。有人恨 鐵不成鋼,更有人對之痛加鞭撻。 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了、但同時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民運人士中極少真正 意義上的政治家。這個群體缺乏眾望所歸、從者如潮而又左右逢源的人物,尚未形 成一個嚴密的政治組織,至目前還僅是一批有共同政敵和類似政見的異議人士。 這批人在中國推動過重要的政治文化思潮,領導過震驚世界的學生運動,其中 不乏傑出的思想啟蒙者和文化先鋒。在這個意義上、也許只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們 的地位已被歷史確認。 六四」前後,那些跟隨追捧他們、後來又避之唯恐不及的人,不自覺陷入了一 個認識誤區:一方面將這些思想先知和叛逆者作為精神領袖,另一方面又將變革政 治、改良社會的重任寄托在他們身上。當這些人被拘禁驅逐,不少追隨者因為他們 未能「抓住時機」、利用「六四」前的形勢大有作為而懊惱失落。直至這些政治偶 像成為流亡人士、其中有人在異國為生存和爭取有限資源而暴露出軟弱人性的時候 ,他們在原來的崇拜者和同情者的心目中,就不僅是失敗者,而且淪為有缺陷的普 通人了。此後,對民運人士的批評就與日俱增。 如果民運人士自離國就韜光養晦,通過各種姿態甚至「作秀」給國人以希望, 並不斷在心理上滿足民眾多種訴求,那麼他們一定不致如今日光環褪盡。而實際上 當時他們所做的是,向群眾對偶像不切實際的期望和嚴苛的指責展開反擊。特別是 當某些批評者將「政體」 和「國家」混為一體,認為民運為中國抹黑,民運人士言 之為民族劣根性反唇相譏,傷害了眾人的民族感情而招致圍攻。全無政治家的策略 和世故,只有一派迂闊的書生意氣。 這種思維模式,顯示出相當部分民運人士仍然在思想和哲學的層次上審視和處 理中國問題,不惜讓自己變成孤獨的文化鬥士。在性格和行為取向上,他們更偏向 魯迅而非孫中山。要求他們成為推動中國社會結構變革的操作者是不切實際的,從 這個角度量度他們的言行也是不公平的。 一個民族的政治家不成熟,說到底是因為民智不開和社會滋養不足。當我們批 評某些政治人物難孚眾望或品行不佳,同時又真正關心中華民族的前途,那麼,我 們應該問問,我自己能為這個民族作點什麼。如果我們沒有犧牲的興趣或勇氣,至 少我們有可能為出現偉大的政治家製造一種有利的氛圍。 陳冀輝 再接再勵把刊物辦好 北京之春編輯部: 貴刊封面設計一向較好。今年八月號的尤其好。在炎炎驕陽下,一個赤膊 上身的無 家可歸者撲跪在路邊向人乞討。衣著整齊的人們在撲跪者旁邊匆匆而過, 視而不見。 一個多麼震撼人心的鏡頭。這說明了:1、中國大陸的貧富懸殊何其嚴重。 2、中國社會的同情心何其缺乏。3、《北京之春》編輯者很具獲取反映國內現實的 照片的能力, 而且在選用時慧眼獨具。 我曾發現有的民運刊物常以某些人士的頭象作封面。我大惑不解。這樣作有 什麼作 用呢?我甚至擔心這樣作會拉大民運刊物和一般群眾的距離。民眾有可能會 認為民運刊物只不過是在為那些人士「造勢」而已。 希望《北京之春》編輯部的同 仁們再接再勵把貴刊辦得好上加好。 一讀者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