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的美國精神 劉若非 美國的強大是舉世周知的,美國人民的友善和勤奮,筆者也早已在數年的居美 生活中有所領會。然而,真正打心眼兒裡「服」了美國人、真正認識到美國這個國 家的力量,還是在「九一一」之後。 在國家猝然遭受打擊、最著名的世界貿易大廈和五角大樓被損毀、無辜平民死 傷慘重的情況下,美國人震驚而不慌亂、悲傷而不軟弱。在悲劇當天以及此後的恢 復期,我充分感受到美國人那種正面的、積極的、建設性的國民精神:面對死亡, 他們不是悲觀自艾,而是更加珍惜生命、看重家庭、關懷社區,與上帝的關係也更 加緊密;面對外部的仇恨,他們不是宣揚「血債要用血來償」的仇恨,而是捫心自 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恨我們?於是,阿富汗的地圖一夜脫銷,人們開始惡補有關中 東、伊斯蘭教的知識;面對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他們不是沮喪無措,而是群策群 力,從政治家、各行專家到普通百姓,紛紛為反恐襲擊、飛行安全、高樓救險等提 出意見和建議;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他們不是被嚇破了膽、拱手向「保 衛」自己的政府出讓權利和自由,而是仍然堅持美國的立國精神。民意調查顯示, 絕大多數美國人願意為安全而忍受超常的機場檢查等種種「不方便」,但他們不允 許政府以反恐為由拿走本來屬於人民的權利。不僅如此,就連那些外國籍的恐怖嫌 疑人的權利,也有人起而捍衛。人權人士不斷質問本國政府,在逮捕和審訊這些外 籍嫌疑人的過程中有沒有侵犯他們的人權,而美國某著名大律師行目前正代表一個 被關押的中東籍恐怖嫌疑人,控告美國司法部長,理由是違反了美國憲法規定的正 當程序。這種昂貴的法律服務因屬於公益性的人權官司,竟然是免費的。 以下幾則故事,我覺得非常能夠代表美國人在災難中表現的國民精神。 以愛心回答恐怖 距紐約二十五英里的新澤西州的桑莫特(Summit)小城,只有大約兩萬人口。有 三十三位在紐約工作的人,自2001年九月十一號早晨登上通勤火車後,就再也沒有 回家。 世貿大樓遭受襲擊的消息傳來後,該教區的牧師挨家挨戶地探問,看誰家還有 人不知音訊。小城裡的人自發聚集在失蹤者的家門外,祈禱他們平安歸來。當天晚 上,又舉行了全城燭光祈禱會。 露西·湯普森(Lucy Thompson)一家十年前從英國移居美國。丈夫伊安九一一 當天正在世貿南樓八十四層工作。此後八個月,伊安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每當看 到別的夫妻在一起,露西就會痛苦地被提醒,自己失去了丈夫。她發現自己有意避 開附近的足球場,因為那是社區裡的父親們輪流帶領孩子們踢球的地方。 和露西同命運的婦女們結成了「走出哀傷」小組,七十多位桑莫特以及附近失 去丈夫、兒子的婦女每週聚會一次。她們陳列死亡親人的照片、播放音樂、點燃蠟 燭、放置鮮花、書寫卡片,在同病相憐和相互支持中走出死亡的陰影。很多志願者 前來幫助她們。心理咨詢專家鼓勵婦女們公開談論親人的往事和自己的心情,而不 是把傷痛埋在心底;美容師們前來教婦女們化妝,以外表的美麗來振奮她們的心情 。 過去的一年,當露西等遇難者家屬在情感上、經濟上都陷入困境的時候,是桑 莫特小城的人以愛心和援手,幫助他們度過了危機。從「九一一」當天開始,每週 都有一群婦女,在自家做好食物,一一送到遇難者家中;小城裡的工匠們則自願來 到每一家,免費補房子、修水管、剪草地,做那些以往這些家裡的丈夫們常做的事 ;孩子們舉辦音樂會和走路馬拉松,為遇難家庭募捐;母親們在當地小學開闢並種 植了一片「和平花園」;學校帶領失去父母的孩子參觀世貿廢墟,幫助他們度過心 理危機;當地的足球隊則為遇難者家庭舉辦義賣活動。千里之外密西根州一所學校 的學生和家長,捐送了一批橡樹苗,栽種在桑莫特的中學,以紀念死者,安慰家屬 。「九一一」一週年前夕,桑莫特以世貿廢墟殘存的鋼筋為材料修建了一個紀念鍾 塔。所有這一切,都給了遇難者家庭巨大的支持和安慰。 露西的女兒一度擔心,這樣的關心和幫助不會持久。露西的朋友們得知孩子的 擔心後,向她承諾,對她們一家的幫助和愛永遠也不會消散。在露西和孩子們外出 期間,四十多位朋友和鄰居來到她們家,連續工作六天,將沒有裝修過的地下室裝 修一新、佈置成一個舒適的家庭活動中心。他們表示,這樣做不光是在幫助露西一 家,也是在幫助自己,能為遇難家庭做點什麼,自己受傷的心也感覺好多了。 露西的女兒畫了一幅畫:一架飛機正撞向世貿大樓。她在底下寫上自己的格言 :「不要讓恐懼戰勝你」──筆者完全相信,在這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的孩子,即 便是經歷了失去父親的痛苦,也不會被恐懼戰勝。 以自強應對災難 山德勒·奧尼爾(Sandler O'Neill )是紐約的一家投資公司,位於世貿南樓的 第一百四十四層。2001年九月十一號,該公司在一天之內失去了六十六位成員,超 過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公司的全部設備和業務資料也隨著世貿大樓的倒塌 而灰飛煙滅。 作為依靠智力和客戶關係生存的金融服務機構,沒有人相信這家公司還能繼續 存在。然而,總經理傑米·多恩決定把公司辦下去,為了倖存的公司職員、為了一 百多位失去子女的老人、四十六位寡婦鰥夫以及七十一位未成年的孩子。傑米說: 「我痛心,但矢志恢復。」 「九一一」僅僅四天後,這家公司就移到了臨時總部──美利堅銀行(Bank of America)將原來的客戶服務中心提供給他們使用。但是,他們的電話系統、電腦網 絡、業務記錄,甚至每一張紙以及那些最熟悉某些客戶和資料的人,全部都消失了 ,他們只能憑借記憶來重建資料乃至客戶的名單和電話號碼。但傑米不放棄,他說 :「這是對美國的攻擊,是對資本主義的攻擊。他們毀了我的公司,殺了我六十六 名僱員,奪走了我最好朋友的生命,我不會對此低頭!」 如果說這是一場另類的對恐怖主義的戰爭,山德勒·奧尼爾並不缺少同盟。華 爾街的其他金融機構紛紛為山德勒·奧尼爾提供設備、服務、乃至工作人員。無論 山德勒·奧尼爾需要什麼,其他金融公司都慷慨相助。 「九一一」六天後,美國股市重開,山德勒·奧尼爾恢復營業。那天,臨時總 部裡擠滿了其他公司前來支援的股票和證券專家、公司職員的朋友、遇難者家屬以 及其他志願人員。巴比·拿達,一位退休的前戈德曼·薩克斯(Goldman Sachs)公司 副總裁,走進山德勒·奧尼爾的辦公間,向素不相識的人們介紹自己。人們問:「 你能夠做什麼?」他說:「我可以管理公司,可以服務客戶,如果事情實在不妙, 還可以給你們買午餐。」 從來沒有接受過採訪的傑米·多恩在電視台現身,讓過去的客戶以及整個金融 系統知道:山德勒·奧尼爾並沒有垮台,還在繼續營業。回應是顯著的。過去的客 戶與他們聯絡,願意繼續留在他們公司;一群電腦專家從芝加哥來到紐約,幫助他 們重建電腦系統。但是,失去同事的悲傷依然籠罩。辦公室以往用來記載交易和收 入的大佈告欄,現在寫滿了遇難同事葬禮的時間。傑米堅持,每一個人的葬禮,都 要有公司的合夥人參加。葬禮一直持續到十一月份,有時他們一天要參加兩至三個 葬禮。山德勒·奧尼爾的每一天,都交織著對逝去同事的哀悼和對公司恢復的慶祝 。 「九一一」後最初的兩個月,是山德勒·奧尼爾財政最緊張的時候,但公司動 用了三分之一的本金,支付給遇難員工家屬,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等福利,也持續 到2006年。2001年年底,又付給這些從九月中旬起就沒有再工作的人全年的紅利, 並保證其數目等於或高於最佳年景。此外,公司還專門有人幫助遇難者家屬處理善 後事務,諸如申請民間慈善機構和美國政府提供的補償金等。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鬥,山德勒·奧尼爾的業務開始增長。在華爾街遭受重大 打擊的這一年,山德勒·奧尼爾客戶盈門,尤其是占公司業務百分之四十的債券交 易收入頗豐。2002年一月底,公司搬到了位於曼哈頓中城的新辦公室,並留出了足 夠的空間以待未來的增長。成百的人前來求職,而負責錄用工作的,正是那位退休 後前來幫忙的巴比·拿達。在「九一一」一週年前,山德勒·奧尼爾已經補充了七 十個新人,傑米說:「我們只是僱傭新人,而不是取代過去的人。為了顯示這一點 ,新來的人都用新的電話號碼,而不用遇難者原來的電話號碼。這不光是為了照顧 老職員的感情,也是為了鼓勵新人發揮創造性。因為假如你告訴一個人,他只是填 補死者的空位,那他是很難出色工作的。」 「九一一」一年之後,山德勒·奧尼爾基金會已經為公司遇難者家庭的長期需 要(諸如孩子上大學等)籌集了七百萬美元。對死難者的紀念也一直在持續。紐約一 家足球場以公司二十四歲的債券交易人凱文·威廉姆的名字命名;明尼蘇達一所高 中的運動場以公司職員戈迭·愛蒙的名字命名。現在,每個到山德勒·奧尼爾參觀 的人最先見到的就是一座雕塑,公司裡每一位「九一一」遇難者的名字都被鐫刻在 黑色的大理石上。傑米說,這些死難同事永遠是他們公司的一員。 以各族裔的團結來粉碎恐怖份子製造仇恨的企圖 由於「九一一」恐怖襲擊是以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的名義進行的,在部分美國 人心中引起了對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的反彈。「九一一」後,據大赦國際報導,共 有五百四十起針對阿拉伯裔和伊斯蘭教的報復性攻擊事件,「美(國)伊(斯蘭)關係 協會」(The Council on American Islamic Relations)表示,絕大部分報復事件表 現為辱罵和威脅性的信件、電話以及對財產的破壞,也有一小部分是人身攻擊。這 些事件被某些自身人權記錄不佳、且貫於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國家大做文章。但他 們並不想讓本國人民知道問題的另一方面,那就是:美國政府對國民的這類行為決 不姑息,以「仇恨罪」該起訴的起訴、該索賠的索賠;他們也不提,中國人之所以 能夠知道美國發生了一些攻擊穆斯林的事件,正是因為美國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的 報導;他們更不提,這些行為只是美國人中文化素質較低和有偏見的極少數,絕大 部分美國人對這樣的行為是譴責的,並且以各種形式表達對穆斯林社區的支持。 2001年九月十五號,亞利桑那州莫薩(Mesa)地區一位印度裔的加油站老闆因被 誤認為是阿拉伯穆斯林而被人開槍打死。這一事件引起了當地人的憤怒。三千多名 不同信仰的人集會哀悼死者,錫克教徒、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一起向 死者家庭獻上同情和祈禱。一萬多封慰問信和慰問卡從全國各地湧向受害者家庭。 當地社區還在受害人的加油站懸掛條幅,上面寫滿了人們譴責暴行、同情受害者、 呼籲各族裔團結的感人話語。 2002年四月八號,加州洛斯·阿爾托斯(Los Altos)的一家清真寺 被焚燬,造 成約一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警方懷疑是故意縱火,正以「仇恨罪」立案調查。大 火發生後,整個洛斯·阿爾托斯的人聯合起來發出聲音:「仇恨在我們這個社區是 不受歡迎的」。數百不同信仰的人聚集在被燒燬教堂的草地上舉行宗教儀式,猶太 教團體承諾要幫助重建,猶太學校的孩子們當場將捐款支票交給被毀清真寺的神職 人員。 在筆者所居住的佛吉尼亞州也有很多「反仇恨」的感人故事。在赫頓(Herndon )地區,「九一一」後有人用油漆往一所清真寺的牆上噴灑褻瀆的字跡。當地社區馬 上行動起來表達對這種行為的譴責和對穆斯林居民的支持。基督教會支付了清真寺 的經濟損失,猶太教會則貼上了團結穆斯林社區的標語。 亞力山大(Aledandria)地區,在兩塊磚頭打碎玻璃飛進一家伊斯蘭書店後,書 店經理很快收到了十五籃慰問鮮花以及五十張慰問卡。一位商人送來了修補玻璃的 錢,基督教和猶太教牧師紛紛到該書店慰問並表達支持。 福斯教堂(Falls Church)地區,帕特 ·莫裡斯女士注意到,社區裡的一個清真 寺因擔心報復而準備關門。她在所住小區散發了傳單,三十多位居民和她一起在清 真寺門外舉行了燭光祈禱。穆斯林們非常感動,以白玫瑰向燭光祈禱會的參加者表 達謝意。那一晚,在美國的一間清真寺門前,紅燭光與白玫瑰交相輝映,不同信仰 的人肩並肩地站在一起,為種族和諧、宗教寬容而共同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