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之後的中國 英 夫 (整理) 11月26日,《多維時報》邀請了不同立場、不同背景的旅美學者在紐約曼哈頓 舉行研討會。會上,專家就中共十六大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理論等問題發表了不同 意見,並在此基礎上對十六大後中國發展前景進行了評估。會議得到憲政協進會的 支持。 看影響長期趨勢的因素 張 鋼 判斷十六大這樣一件事情好壞,需要跳出誰接班這件事,要看影響長期趨勢的 因素。 第一,應當看這十三年的發展及趨勢。我的觀點是,這十三年中問題這麼多, 許多問題還非常嚴重,但大陸能夠維持穩定,而且在穩定中居然還保持這樣高的發 展速度,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們觀察中國,首先應當考慮這一點。 第二,現在,對中央一級的人事議論較多,我們還應當看看地方一級,我更注 意他們。這些地方大員有知識,有進取心,有能力,對中國國情熟悉,對國外也不 陌生,他們將來對中國發展的作用是極有份量的,尤其是政治局成員有三分之一兼 地方諸侯,這些力量和作用在中央的影響是絕不能低估的。我不認為這些新生力量 是改革進步的反向力量,恰恰相反,這次大批新人登上中國政治舞台,我相信新的 氣象會隋著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展現。我寄希望於他們中的一批有能力,有智慧, 有決斷的改革推進者。 第三,中國老百姓生活普遍不錯。確實有吃不上飯的,如家裡有長期病號拖累 的,沒有勞動力的,以及極少數好吃懶作的;但多數百姓的生活在十三年中有很大 改善。尤其是城裡人,普遍基本滿意,並對未來抱希望。當然,所有人也都看到並 意識到了現階段出現的社會不公,貧富懸殊的極為嚴重問題,這是必須迫切並要實 實在在加以解決的問題;否則極易引發社會的大動盪,從而斷送中國的改革發展大 好勢頭。我想,無論老的還是新的執政者不可能不注意這一點。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我認為,過去十三年的發展勢頭會繼續保持下去,至少還 能有十年。十六大會有利於保持這一趨勢。當然,高層人事安排,確實也會為今後 黨的「人事交替」,「決策程序」遺留很深的後患問題。通常都是「當選者」組閣 ,但中國總是「退位者」組閣,這不能不說是「封建的烙印」何其頑固。不過,即 使如此,也可以從另外的「形式」角度看這些問題。比如「年齡」限制,相對過去 「干到去見馬克思」就是一個進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形式」也同樣作用於 「內容」。 此外,不能總是用「現在的幹部都是既得利益者」去看待,這樣過於簡單化。 目前各級政府的幹部隊伍主流是還是想做些事,留點業績。特別是各級新提拔的年 輕人,包袱少,思想實際,更想有所作為。在相對和緩的大環境情況下,十六大前 後,如此大面積在領導中換屆是從沒有過的。這樣的舉措,是有新意的,對中國謀 求發展有好處。 最後,就是常委中「幾個人」的問題,如黃菊和賈慶林,官聲不佳,黨內外, 國內外都確實有爭議。在有如此非議的情況下,他們還硬是被安排進常委,繼續向 上走,我想,這就叫「共產黨人就是不信邪」,這是江澤民就想再次展示自己的權 威不可動搖。但是,是不是還有另外一方面?我們是不是過於依賴坊間流傳的消息 ,因而過多地看這兩人的問題?這兩人是否也有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會有 助於「今後安排工作?當然,這樣明顯的,連「老外」都「跌破眼鏡」的任人唯親 和派系黑箱運作,對今後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內部規則運作,會造成惡例及隱患。 討論: 何頻:毛鄧時期確實有派系,但江時期沒有什麼能與江抗衡的派系,也沒有能 清楚看到的派系,太子黨、上海幫都不是派,只是對其出身的形像說法而己,江不 需要搞什麼五湖四海,只有官僚內部的利益分配,但主要由江來分配。 張鋼:派系從外面看是看不清的。但至少工作中肯定會有不同派別,因為對問 題會有不同看法。 埋下對中國未來造成很大風險的伏筆 高伐林 中共十六大期間,我正在國內,能感受到民眾的一般感覺──我這裡所說的民 眾,不光是普通百姓,還包括媒體的負責人、大學和研究部門的學者,以及處、局 級官員。十六大期間,他們普遍並不關心具體日程,甚至也並不認真地去解答新班 子名單的排列組合智力題。因為他們心裡有數:人事安排都是事先「黑箱作業」決 定了的,會議不過是過場戲表演──雖然也猜測在最後投票時說不定會爆點冷門, 但根據長時期的政治經驗,知道這不太可能。 儘管如此,到十六大結果出來時,大家還是感到憤怒、感到被愚弄了,認為這 個「新世紀中共新舊交替的盛會」,在吊人胃口上實在是玩過了頭。江澤民說下吧 ,實際上沒下;說不下吧,但又似乎下了。人們對交班的江澤民最為反感的是兩點 :第一,在政治局及其常委中安插了這麼多自己的人,並且為達到全面掌控的目的 ,將常委人數擴大到九人;第二,不退軍委主席。 我認為,兩相比較,江澤民不退軍委主席對中國來講要更為嚴重。江如果不肯 交出總書記,是他個人政治生涯最後的一大敗筆;他交出了總書記,卻不退軍委主 席,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敗筆,說不定會引發國家、民族的又一場悲劇。 五、六年前,我在《中國時代》雜誌上撰文說,江澤民面臨的挑戰實際上是三 大層面上的挑戰:一是他個人(以及他代表的黨內派系)面臨的挑戰,二是他率領 的這個黨面臨的挑戰,三是他掌控的這個國家面臨的挑戰。三大層面的挑戰處於復 雜的關係,有時某一層面佔得上風,是以另一層面的大為失分為代價。現在看,他 不交軍委主席的兵符,正是這樣。連中央委員都不是了,任何官銜都可以不要,卻 依然要牢牢把住槍桿子,這對黨/槍關係開了一個影響極壞的先例。本來「黨指揮 槍」已經不符合現代國家的管理體制,軍隊應該國家化,而這次更倒退到「槍指揮 黨」。有人說這是因為他還是國家軍委主席,到明年三月他會卸任交出兵權,我看 未必,至少他還會把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種畸型結構,從長期看,會埋下對中國 未來造成很大風險的伏筆。 在常委安插這麼多「國王人馬」,讓人歎為觀止。我在北京時,百姓傳說的版 本是常委七人中有四人是江家班鐵桿,他們對此很反感,特別是黃菊和賈慶林,政 績談不上,劣跡一大把,北京的朋友對我歎氣:胳膊擰不過大腿,民眾輿論擰不過 「核心」意志。 我當時與他們討論時還說,這樣一種由退位者組閣的人事安排,對接任者胡錦 濤造成如此強勁的掣肘,民主程序、合理結構之類自然談不上,但是畢竟沿襲了黨 內不同派系互相制衡的局面,多少體現了不同利益集團代表者之間的競爭與妥協。 統治集團內部如果有不同派系的路線之爭、權力之爭,才可能產生統治的空隙,給 新的社會力量造成機會,孕育改革的動力──所以未必全從負面去評價這麼一種安 排。我這個想法一直保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人名單的揭曉。然而,到緊接著公佈 江澤民仍擔任軍委主席時,我突然意識到了我這種「從積極方面評價」的虛妄:就 算常委是不同派系的互相制衡,凌駕於常委之上的太上皇,卻只有一人! 更糟糕的是,如果照國內民眾比喻,這次十六大就像一個公司的「股東大會」 的話,那麼新產生了政治局常委,相當於管理層一撥人,他們來自公司的不同部門 和派系,但是十六大新的董事會,只留了一個江澤民董事長。合理的公司結構應當 是:董事會內有派系平衡,然後制約總經理,總經理則是全權負責,也就是一個總 經理對一群董事。現在十六大之後產生的這個高層結構卻是:董事會變成只有江澤 民一個人,而總經理副經理一撥人重重制約掣肘,向他負責。經理層似乎分了權, 在董事會層卻是高度集權,根本就沒有別的董事了,李鵬、朱熔基、李瑞環……統 統下去,只有董事長江澤民一人大權獨攬。 大家都關注人事安排,對十六大的政治藍圖就沒有怎麼關心。「三個代表」學 說雖然通過宣傳機器高分貝大音量強攻硬灌,但是從思想上看,是「硬著陸」,理 論界、文宣界,都沒法與過去的中共的意識形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相銜接,沒 法在人們頭腦中從過去的教條轉彎子;從實踐中看,「三個代表」學說就根本沒著 陸,懸在空中,如何落實、體現在各地區和各方面的政治、組織、文化等工作中去 ?沒有頭緒。 中國民眾在十六大前後對中國未來的信心到底如何?表現為很奇特的矛盾:人 們憑直覺感到中國的問題很嚴重,說不定哪一天就越過了臨界點,但是又並沒有悲 觀到認為中國崩潰迫在眉睫、人人都死無葬身之地;我感到,他們甚至不去考慮「 對中國未來抱不抱信心」這類問題,只盤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比別人佔得 先機。這就像那個笑話:一隻熊在追兩個人,有個人拚命逃跑,另一個人躺下來裝 死,熊聞聞他以為真是死人,就放過他走了。他問那個逃跑的人,你幹嗎要跑,跑 得過熊嗎?那個逃跑的人說:「我跑不過熊不要緊,能跑過你就行了!」──熊先 吃了你,它飽了就不會追我了。這正是國內相當多數人的普遍心理:他們並不幻想 跑得過災難,只想跑得過別人。他們感覺到中國的危機一天比一天深重嚴峻,但又 知道,這災難並不像房屋塌下來,人人不能倖免;而是像一場洪水撲來,低處的人 就完了,高處的人就還有活路。因此,人人都拚命往上爬,拚命找後路,以便災難 到來時自己能「跑過別人」。越是下層大眾,越沒有機會,越不去想這個問題;越 有權力,越有財富,就越沒信心、沒有安全感,越要繼續攫取權力和財富。精英心 態就是這樣在忙;忙,不是因為有信心,而是因為沒信心。 十六大讓整整一代新人上台 何洪澤 我認為,看十六大,不能僅僅看重某個人或某個位置,而要看到,十六大讓一 代新人進入了位置;要看到,中國已經走到這一步:整整一代新人上來了。這是從 未有過的。這不僅僅是年齡的特點,而是無論從教育背景還是從思維方式來看,這 一代人都與以前的領導人大不一樣了。中國會有一番新氣象。 以前從十三大到十五大,中國都是在鄧小平時代的影響下,那些影響著鄧小平 的因素也影響著中國。十六大是真正的新時代,不僅中央一級,而且部級、省市級 ,以及局級,都是真正的鄧後一代人登台了。 在這個人事變遷大背景下,胡錦濤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會有前所未有 的機遇。現在的環境應當是最好的做事的時期,關鍵是怎樣做。十六大為中國進步 創造了條件,其本身是一個進步。 我還認為,大家對江澤民前總書記的個人影響的持續性的估計應當恰如其分, 不應太渲染。在目前的體制和格局中,即使某個領導個人有想法,想保持影響力, 還是要遵守一定的組織程序。新人遇到新問題會有新想法,會參考老一代重要領導 的意見,但組織決策已經制度化了。最後結果還是要看實踐和情勢。已經離任的領 導更可能是通過與自己有共同想法的現任領導交換意見來實現自己的意願,不太可 能違背規則程序。當然,如果發生重大事件和危機,還會請老領導出來討論甚至出 面。 政治改革還是在進行。根據過去的經驗,任何改革舉措出台前都要在報刊上討 論。現在討論已經涉及到「革命黨如何向執政黨轉化」的問題,已經比較深入了, 而且還有比較高級和貼近決策層的人加入討論。如中央黨校的教授和社會科學院的 高級研究員。這是在公開發行的全國性雜誌上討論的,說明對政治改革並不迴避, 也許已納入新領導人考慮的視野裡。 現在改革究竟能走多遠,關鍵是信心。國內的領導人對目前國內存在的問題是 瞭解的,也想改革。問題是步子邁多大,多快。而且,要在穩定的環境下改革,是 這一二十年的成功經驗。現在國內大局是穩定的,經濟狀況也比較好,領導人對前 途也很有信心。信心是改革的前提,越有信心,就越敢於改革。所以我認為新一代 領導人是想改革的。與其看江澤民等老一代的意願,不如看胡錦濤等新一代領導是 否有決心,因為將來是他們主持工作。再過一、兩年,新的領導完全熟悉局勢和自 己的位置,會面對新問題,提出新的對策。這肯定會不同於老一代。 總之,我認為,看十六大對中國局勢的影響,不宜於糾纏現在人事安排中的問 題,而應當著眼於十六大使新一代人登上舞台後可能帶來的變化。 十六大人事安排到底有沒有章法? 高 新 表現上看,江澤民在十六大上人事安排問題上一味任人唯親,毫無章法。安排 進入在政治上信得過的人是肯定的,從十五就大開始了。但在考慮接班集體人選時 ,顯然還是在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基礎上考慮了政治平衡問題。 我是做實證研究的,根據我對十六大的常委名單進行分析,十六大的新常委名 單和和人事安排方案完全符合中共內部的遊戲規則,不是簡單的讓誰上誰就上,讓 誰下誰就下。江澤民過去十幾年裡通過年齡限制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班底,絕大多數 為他不喜歡的幹部是被拖到到內定的年齡後沒有理由不退的。這是江澤民達到自己 的權力頂峰的原因之一。截止十六大為上,中共高層已經沒有其他的派系(包括胡 錦濤在內的所有人,至少在表現上都是擁戴江澤民的)。所以在考慮接班集體人選 時,已經不是所謂的「派系平衡」,而是考慮盡量照顧到所有已經浮在檯面上的每 個領導人的利益。 所謂實證研究,就是用數據和事實檢驗假設。我對十六大的研究是用在鄧小平 和後鄧小平時期形成的中共人事制度的規則作為假設,然後用十六大中進入和退出 常委的人事作為數據和事實來驗證。如果事實不符合規則,那麼我們可以推測,江 以個人意志為所欲為安排十六大人事;但如果事實符合規則,那麼我們應當說,十 六大上的人事安排基本上是程序性操作,不是江個人為所欲為的產物。 我所使用作為假設的人事規則有兩條:第一,年齡限制,十五大時內定年滿七 十者不再繼任,總書記除外。因為江澤民當時已經建立一定權威,所有年滿七十者 也只能承認如此規定相對公平。 十六大的人事規則裡,除了年齡限制,還有任期限制,同一級職務任滿兩屆者 不進則退。所謂「不進則退」在地方幹部和國家行政幹部任用上已經實行。在中央 領導層開始實行,從江澤民十六大政治報告中的相關內容可以看出。用年齡限制和 任滿兩屆者不進則退任兩條原則,完全能夠解釋十六大政治局一級的全部人事安排 。 首先,本屆九名常委中,胡錦濤是任滿兩屆常委後晉陞總書記;其他八名都是 上屆政治局委或候補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沒有破格提拔。 第二,上屆政治局中候補委員未進常委的有吳儀。吳肯定會進副總理,而不會 退休,繼續擔任政治局委員;雖然沒進常委,但也是陞遷。 第三,議論最多的是李瑞環和李鐵映退休,因為他們兩人均不滿七十歲,而且 李鐵映還比羅干年輕一歲。但李瑞環退下去是由於他在任滿兩屆政治局常委(之前 的半屆不算數)後沒有其他黨政軍正職領導位置可以安排,而政協主席已滿兩屆。 李鐵映也是因為政治局委員已經連任三屆(十五大時還沒有黨內職務的任期限制) ,過去已經在國務委員位置上連任兩屆,他在十五大之後去社科院已經表明沒有位 置可以安排他了。所以,這二李都是因為「不進則退」的規則而無法可說。 當然,江澤民不喜歡李瑞環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十五大上拿不掉李瑞環,就 說明江澤民再不喜歡的人,只要沒有犯錯誤,江澤民也必須有理由、必須按照遊戲 規則才能把人家拿掉。至於李鐵映不能晉陞,除了江澤民也可能不喜歡他的原因, 還有他在十五大的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過程中,都丟票太多,在此基礎 上再安排他在十六大上高就政治局常委,有可能出「政治事故」。 總之,江澤民是用十三年的時間,特別是十四大以來的十年時間,用年齡限制 的遊戲規定,把在政治上不積極擁戴他的幹部熬下去,把自己信任的幹部提上去。 這次再加上一項任期限制,目的就全達到了。 第四,關於賈慶林的安排。從賈的簡歷上看,他與江澤民的淵源在七十年代末 至八十年代初,當時賈是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與江澤民當時負責的工 作對口,大概是一九七九或一九八零年左右,賈曾隨江澤民率領的代表團到羅馬尼 亞等國考察。江澤民安排賈接掌北京無疑是出於對他政治上的特別信任。但後來的 福建遠華案出來以後,就算賈負有一定責任,因為是海外媒體,特別是被中共視為 「反動刊物」的香港媒體熱炒賈慶林與遠華案有牽連後,無論是江還是中共高層的 其他什麼人,都不會同意讓賈下去的。要不然,豈不是讓「海外反動刊物」牽著鼻 子走了。這從過去香港媒體炒出丁關根「三青團」歷史的例子是一樣的。十五大召 開之前,中共內部即有人感慨,海外這麼一炒,丁關根反而下不去了。 第五,如果我們一定要找新進人事的共同派系淵源,那麼我們會發現,他們都 是胡耀邦主政期間作為第三梯隊培養的幹部人才。在1985年前後,他們大都已經是 副省、部級幹部,其中劉雲山和賀國強,與這次進入常委的李長春、吳邦國、吳官 正一樣,都是在一九八五年被增補為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的。胡錦濤的政治出身更 不用說了。至於曾慶紅,其實是一九八四年年前後被胡耀邦親自安排去上海的。特 別需要一提的是,包括賈慶林、劉雲山,當年都胡耀邦下台時或多或少地受了間接 的牽連,才被在原位置上壓制了數年。總之上述人等如今分別進入中共政治局常委 和政治局委員不是突擊提干,他們都是共產黨長期以來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的干 部。不僅胡錦濤,而且整個第四代領導都是鄧小平和胡耀邦的第三梯隊建設的成果 。 最後,如果所有這些安排都符合共產黨的「以年齡為準繩」和「廢除終身制」 基礎上建立起來任期制的任用幹部原則,我相信,胡錦濤是參與這一安排的。而且 ,他同意這一安排。 從上述分析中,我得出結論,中共十六大不僅在人事上不是江澤民不講章法的 結果,而且是將鄧小平時期高層人事選拔程序又推進一步,並且達到更穩定的制度 化和程序水準。有江澤民的這一交接班實踐,胡錦濤以後的領導人只能遵守規則, 更難違規操作交接班了。 事實上,江澤民已經完成從兒皇帝到真命天子再到共產黨的精神領袖的轉變, 退出具體職務應當是他明智合理的選擇。至於江澤民在辭去總書記後還繼續亮相並 不是特殊化,所有原十五大常委都還在工作崗位上繼續亮相。我們應當注意到,江 澤民已經兩次提出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這雖然比不上「為首」或「為核 心」,但確實是一個轉變。胡錦濤的權力基礎是什麼?不是江澤民的安排,而是十 年政治局常委的資歷。1992年以來,胡錦濤就主管黨務。胡錦濤接班也是一個長期 過程。 關於三個代表的理論,我與軍濤剛才討論,都覺得應當與共產黨自己縱向比較 ,而不能簡單地橫向比較。三個代表理論比共產黨自己確實有突破,有進步;不然 就不會有來自左的方面的強烈反彈了。但是,這個理論的提出確實粗糙和生硬了些 。下一步應當設法解決三個代表理論與傳統共產黨理論的銜接,特別是解釋如何理 解內在的衝突。工人階級的對立面是誰?理論上推不通。雖然如此,江確實是想讓 共產黨與時俱進。三個代表的理論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及一切不阻礙發 展的政策、規章、制度都要擯除的提法,為胡錦濤在理論和政策方面進一步發展打 開了廣闊的空間。要看胡能否能進一步理順理論內在矛盾、淡化意識形態。我認為 ,修憲應當是可行的步驟。第一,所謂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 民民主專政(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體定位,如何修正?第二,私有財產 不可侵犯要寫入憲法(目前只有一句社會主義的公有財產不可侵犯的表述)。第三 ,要搞私有化,不再羞羞答答。 為什麼江自己會成為例外 孟玄 (紐約華人資深政論家) 我最初看到十六大人事名單居然與何頻在一個月前給我的完全一樣,不免有些 驚訝。後來,得知他會繼續保持軍委主席一職,又不免有些失望。從常委名單看, 他已經全勝了,如願以償了,應當全下。不應當再眷戀權位。以後,又有人說,他 明年三月人大上會全下,以免軍中出現黨政雙頭。但這不確定,也沒有保障。如果 常委是他的人主導,如果他還任軍委主席,那麼他就可以繼續是核心,而且任期不 定。這樣,所謂第四代是否真接班了,還要再看。江澤民太突出自己了,太自我中 心了。要知道,滿召損,他是否有必要這樣玩政治遊戲?即使明年三月他退下,還 要看他是否會從幾個小組領導退下。所以,不管怎樣,從實質而不是名義上的接班 的角度講,江澤民全退下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個逐漸淡出的過程。有人說, 這一切可能是胡錦濤要求的,胡的性格使他不想承擔那麼大的責任。那麼,這是否 說明中國的傳統在起作用,講究年齡序齒。但我還是要問,既然是到年齡都退,為 什麼到江自己這兒會成為例外? 考慮到常委人事安排和他不退軍委主席,再看三個代表的理論造勢,可以斷定 ,不僅人事不會有實質變化,而且中國一切都會繼續延續。三個代表是想吸納更多 的精英為執政基礎。按康曉光的框架表述,三個代表其實是建立政治精英、經濟精 英和知識精英之間的聯盟,以控制大眾,維持穩定,以謀求精英自我利益。這不值 得鼓舞。有人說,三個代表與共產黨的原有理論相矛盾;共產黨原有理論是聲稱為 無產階級或廣大勞動人民,但三個代表則為少數精英服務。國內民眾和許多有良知 的精英對此有牴觸情緒。這種情緒不是思想保守或固守僵化的意識形態,而是出於 正義感,對精英壟斷利益和權勢有牴觸。 十六大確實有新意,但不能掩蓋問題。用裴敏欣的話說,中國的統治已經弱化 ;中國有治理危機,但能否控制危機是一個問題。打個比方,現在乾柴遍佈,政府 的滅火能力確實也增強了,但能否撲滅一切火呢? 當然,也不是沒有正面的跡象。雖然十六大有上述問題,但是對中國的局勢的 影響卻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評估。不過,這需要我們有歷史眼光。 江澤民大權獨握,有什麼積極意義呢?中國政治有自己的規律,不是外國理論 和模式能解釋清楚的。例如王朝更替,治亂循環,自有規律。過去,皇帝主政,宰 相以下主治,治道遠比政道發達。中國今天應當繼續發展治道,縮小政道。就是康 曉光說的政治行政化。雖然現在已經不能承認皇朝合法性,但歷史傳統還會繼續發 揮作用。除擴張治道,縮小政道外,還有各路諸侯入中央也是中國特色。當然,究 竟中共十六大後起來對這批人能否按中國老辦法解決中國的問題,還要觀察。如果 將江澤民獨掌大權以及十六大的其他措施,看作是減少圍繞政權的鬥爭,提高封疆 大吏治理能力和權力,以壓制、控制和哪怕是連滾帶爬地度過現在的危機,那麼, 這不失為中國傳統政治智慧,不能簡單地用西方模式和理論評論好壞。 最近,紐約時報報導,東南亞乃至日本都對中國經濟發展很擔心,中國會成為 強國。這表明中國不論有什麼問題,還在強勁發展。在外交上,中國對外政策仍然 保持和氣,不僅對美國,而且對台灣、東南亞也都保持和氣。在鄰居擔心時,採取 經濟為主和為貴的方針,是精明清醒的。這是對的。 總之,如果從政治學標準看,十六大有嚴重問題。但如果從中國傳統政治智慧 和實際功效看,對十六大或許可以有好的估計。 王軍濤:你主張縮小政,增加治,是否會重犯中國政治史的教訓?清末憲政中 許多奏折談到,中國問題在政不在治;而且,沒有好的政,就不會有好的治。 張剛:我的問題是,政與治能分開嗎? 胡平:如果你一定要分政和治,那麼治理也要區分治和理。中國自古有治無理 。所謂治,就是治住甚至治死你,而不是講理。 十六大的大倒退 王軍濤 評價中共十六大與評價其影響不同。我對十六大評價不高,但對它的潛在影響 持潛在樂觀態度。 十六大的人事安排無論從人事格局上還是從制度上都對鄧小平時代是倒退。 在人事格局上,主要倒退是,江澤民安排常委人事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否定 毛鄧兩朝的五湖四海原則。 高度評價十六大人事進步的觀點主要理由是新班子的年齡和學歷。但是,現代 政治學從不認為年齡高是政治領導的局限,相反,年資和經驗是正面的因素;在民 主選舉國家中,一般設定年齡下限,不設上限。學歷也不是標準。最重要的是思想 、能力、品德聲譽和形像。十六大的常委班子九人中有五人是鐵桿江家幫,另外四 人也是政治上缺少擔待的隨大流人物。尤其是選擇黃菊和賈慶林這樣的官聲很差的 領導,顯然是表明江澤民不信共產黨心的邪,他要的就是強勢運作以示威嚴。 我不認為江澤民不講五湖四海是因為他達到共產黨權力顛峰而毛鄧講五湖四海 是因為他們受其他派系制約必須如此。毛澤東能在彈指間殺掉劉林兩個二把手說明 他不僅能置所有人政治生命於死地,而且能結束所有人的自然生命。毛是在打倒非 毛派後請他們回來掌握許多實際工作部門的大權的。因為,毛世故地意識到,毛派 可以治住中國,治死中國,但不能治好中國。因此,毛要讓那些對文革不滿的人處 理實際事務。 鄧小平確實受到比毛多得多的制約。但至遲在70年代中期的治理整頓和再打倒 後,鄧的威望已經非其他人能比。吳國光關於十三大前後政改醞釀討論的書中可以 看出,那時各級領導言必稱小平,不太提他人。鄧在80年代後期,已經能穩贏票決 ,從89年用兵、92年南巡和94年清除楊家可以看出,鄧絕對可以控制軍隊。鄧如果 鄧象江澤民一樣打算盤,完全可以搞鄧家幫掌控大權。然而,鄧一直尊重其他派系 存在,並且讓他們分享最高權力,甚至在核心的安排上聽取他們的意見。文革教訓 和個人浮沉經驗使鄧有一種胸懷,不想再搞個人獨裁,與個派系共治中國。這其實 也是其他共產黨國家走向後極權時代的領導格局特色。 江澤民既沒有毛的世故,又沒有鄧的胸懷,才想佔盡便宜,以江家幫獨佔天下 。高伐林說,江此舉激起黨憤,應值得相信。 由於江是弱勢核心接班,沒有獨裁個人權威所必須的功績、威望、人脈、資源 和魅力,他必須違規作業,才能得逞。十六大人事安排程序也是對鄧時期的倒退。 然而,海外確有較強的意見稱讚十六大在交接班程序上是進步。其主要理由是 ,十六大嚴格執行年齡標準,完成非民主政體條件下最大的最高權力交接;江澤民 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保障。我的回答是,江接班時是一個空前弱勢的接班人;其時 ,誰都知道他必須遵守程序。然而,當時人們以為這意味著中共不會再有強人,將 進入集體領導和政治生活法治化階段。人們沒有想到,江可以通過玩程序建立個人 獨裁的條件;依據特定情境為個人需要設置特別程序可以排斥異己;所謂歷史空前 規模的交接班也可以是對手的徹底出局。 判斷是遵守程序完成歷史上空前規模的交接班,還是玩弄程序建立個人獨裁, 決不能僅看年齡標準。這裡,需要考察從候選人提名,到候選人醞釀和確認,再到 黨內表決的全過程是否更公開和更民主了。還要考察,最大規模交接班後,的班子 是否是獨立決策,或者還有另外的權力中心背後操縱。 鄧小平時期的方向是明確的,即使有89年那樣驚心動魄的大事件,鄧還是堅持 他的改革。他並沒有做到在他上台之初許諾給人民的民主,因為中共既沒有自由平 等和公開的競爭,也沒有平等的全民投票產生領導人。但是,他畢竟在程序上保障 候選人盡量代表全黨派系平衡,從提名小組成員,到候選人幾上幾下醞釀,再到候 選人在一個有威信的圈中確認,最後採取差額票決。這個過程的公開範圍越來越大 ,參與者越來越多,其中還有民意測驗和組織部門多角度考察。 在十六大的人事選拔中,江澤民卻將自己凌駕於全黨之上。從候選人提名,到 確定,再到票決,採取了一系列小動作,試圖將自己的願望強加於全黨。特別是利 用反腐敗作為手段打擊對自己有威脅並可能挑戰自己的人事安排者。江澤民這樣做 ,徹底破壞了共產黨在文革後初步恢復的黨風和政治生活準則。目前,中國官場溜 須拍馬、個人崇拜、弄虛作假、殘酷內鬥和腐敗奸詐的風氣都與江澤民為維護和貫 徹自己的意願而倡導的風氣有關。十六大後,由於常委江家班佔多數,由於常委人 數擴展到九人,江澤民極易操控局面。但他還把持軍委主席,以便增加最後勝算。 此外,他可能還繼續掌控中共中央一系列控制安全和經濟的小組。 十六大究竟對中國政局有何影響?我認為,這樣的格局保證江澤民和江家班掌 權,確實有助於維持穩定,有助於繼續江的路線和政策,但卻不利於適應機遇調整 和發展。中共還會繼續背鄧江兩朝遺留問題。人事格局的狹隘,會限制適時適度調 整的空間。毛澤東的世故所容忍的派系平衡為中共在他故去不到三年將他定的錯案 翻得一乾二淨提供了組織和人事基礎條件,使中國不至於象北韓或斯大林後的蘇聯 那樣難於改革。鄧小平的心胸所容忍的派系平衡,使他避免了在某些發展關頭頭腦 發熱走極端。江澤民的狹隘人事格局使中共對中共目前的問題有很多盲點,會錯過 應對挑戰和持續發展的機遇。 不過,中國和中共都確實與以前不同了。江澤民有他的打算,但歷史不一定如 他所願。第一,目前江家幫也有內部矛盾。在江家幫占主導後,江會有內部整合的 困難。江家幫的人與江澤民的結合是有條件的。當他們的進一步願望不能通過江來 實現,其中某些人會另有打算。第二,江澤民的身心精力都逐漸衰竭。對某些問題 和矛盾將越來越難以整合。第三,新的問題提出新的挑戰,需要新的領導集體有新 的措施和方式。他們將日益感到江的局限影響他們的工作,從而試圖擺脫這種限制 。第四,中國還有其他力量和機制存在。地方和部門大員因為要處理實際事務,因 此會更務實並對中央產生壓力,甚至在中央內部支持某些勢力,反對另外一些。獨 立的民間力量如商界和知識界也會有壓力。最後,胡錦濤不會完全無所作為。江澤 民本人和台灣李登輝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初登政壇、沒有力量的弱勢領導會變成 怎樣的強人。 雖然不是每一種內部矛盾和每一場鬥爭都會導致積極的正面的變化,但這種矛 盾畢竟提供進步性變化的張力。因此,我們不必為十六大人事格局和程序中的問題 對中國發展持悲觀態度。不過,江澤民確實為我們留下一個教訓,如果我們過於強 調穩定而樹立核心,中國政壇會重新形成種種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