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其林到王炳章 王 丹 在八九一代的流亡學生中,我與常勁、易丹軒、劉俊國、郭惠等有一份更為特 殊的情感聯繫,那就是我們都稱前不久去世的灣區社會活動人士成其林為"乾爹"。 如此稱呼,是因為他從內心裡拿我們當自己的子女看待。在他對我們的愛中,我們 看到的是一位愛國華僑心中對一個民主中國的深切嚮往和殷殷期待。他把對國家的 愛移情到了我們身上,對我們既是溫暖又是鞭策。他是殘疾人,下肢不能彎曲,開 會時別人坐,他只能站著;平時行動,他只有靠擔架、輪椅和兩個為照料老父至今 未嫁的女兒。縱使如此,灣區的大小民運活動,他都風雨無阻地參加。那鍥而不捨 的身影,已經成了我們心中的一道風景。 另一個鍥而不捨的人是王炳章。也許他的一些主張和做法存在爭議,但他幾十 年為民運奔走的韌性,也煥發出理想主義的光彩。王炳章是醫學博士,如果不投身 民運,他現在早已如美國很多醫生一樣,享有富足的中產階級生活了。他不是因為 生活無著才走上叛逆之路的,自八十年代以來,王炳章起起落落,但意志彌堅,奔 走更力。也許有人並不讚賞他的所作所為,但在現代社會裡,仍能像他一樣拋棄輕 而易舉就可得到的優渥生活而為了一種政治主張經年努力的人實在太少了。至少這 種堅持的本身,仍是令人欽佩的。王炳章被判重刑,海外民運界,包括曾與他有過 不同意見的人,四海一心,群起聲援,就表示了對他這種為理想而堅持的精神的認 可。 從成其林到王炳章,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對民主的強烈追求。在某一階段,當 極權的壓力與利益的導向壓倒這種訴求時,鼓舞著少部份堅持者的,正是對這種民 意的體認。嚮往民主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民意,它到八九年時壯麗地迸發,在九十年 代時沉鬱潛行,無論怎樣,這種主流民意是無可否認的。我們對中國的明天,對中 國的民主運動仍充滿樂觀,正是因為我們相信,是主流民意在創造歷史。面對成其 林與王炳章的堅持,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 20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