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挑戰 ──評中共最近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 梁 京 一月九日,大陸官方新聞機構報導了中共農村工作會議閉幕的消息。與近年報 導農村工作會議的官樣文章不同,這一次的報導,洋溢著真誠的喜悅和振奮之情。 顯然,記者受到了會議不同尋常的氣氛的強烈感染。自從江澤民朱鎔基上台以來, 他們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即所謂三農問題的無知、無視和無動於衷嚴重地打擊了 大陸從事農村工作的幹部的士氣。朱鎔基在三農問題上的重大失誤,更是引起了普 遍的不滿。但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這一次,朱鎔基實際上下台了,會議完全是 在新的領導班子的主持下召開的。可以想像,許多與會者放棄了顧忌,對這些年大 陸農村工作大吐苦水,對朱鎔基的種種愚蠢政策進行了清算。 從會議的報導知道,大陸新的領導班子事實上鼓勵了對江澤民和朱鎔基農村政 策的清算。新領導班子強調要「把握國情,瞭解農村,尊重農民」,就是批評江澤 民、朱鎔基沒有把握國情,不瞭解農村也不尊重農民。像二十多年前,毛去世以後 重新上台的中共元老一樣,中共的新領導班子,這一次又祭出了「農民利益」的大 旗,把解決農民問題放在了所謂「重中之重」的地位。大陸資深農業政策官員陳錫 文更點破了新領導班子的思路。陳錫文指出,中共新班子對農民問題的高度重視, 表明他們「希望盡快形成這樣的共識: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 。陳說:「在中共80多年的歷史中,有一條(真理)非常清晰:能否處理好與農民 的關係,是事業成敗的最大關鍵。」 毫無疑問,從政治的角度,中共新領導班子的這一步棋非常高明,已經在中共 的幹部和知識份子中燃起希望。但是,中共新班子所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艱巨的。 如果中共新班子沒有超人的政治氣魄和決策能力來應對這些挑戰,高舉「農民利益 」的大旗,不過是邯鄲學步而已,不僅會令人大失所望,而且會引火燒身,使危機 提前爆發。 與二十多年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比,今日大陸的農村危機更深刻也更難解 決。當時農村危機看似難解,但連普通農民也知道,只要分田到戶,就不愁沒有糧 食。因此,解決當時危機的具體辦法是現成而簡單的,唯一的關鍵在於政治判斷: 包產到戶在政治上能否承受?一旦這個問題明朗,大局就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今 天要解決大陸的農村危機,不僅需要同樣大膽的政治決斷,而且需要一整套相當復 雜的改革措施,這些措施不像包產到戶那樣,是農民和基層幹部不用學就會的。 當今大陸農村危機的挑戰比1978年更嚴峻,首先是因為,當年需要採取的改革 措施,即包產到戶,可以基本不觸動當時農村的政治結構。當時中共內部一部份人 堅決反對包產到戶,原因就在於他們以為包產到戶會觸動當時的政治結構,事實證 明,共產黨在農村的基本構架雖然受到一定衝擊,但維持下來了。現在大陸農村危 機的挑戰在於,如果不對農村乃至地方的政治結構作重大的改革,已經不可能重振 農村經濟,而重振農村經濟恰恰是解決危機的關鍵所在。 大陸內地農村經濟衰敗,主要原因是公共財政和國有金融系統的崩潰。但是, 如果僅僅向農村大量輸血,不僅在財力上不可能,而且於事無補。因為在腐敗的政 治下,既不可能有效地形成公共資本,更不能給人以穩定的投資預期。農村私人投 資不足的問題將無從解決,農村資本外流、人才外流將進一步失去控制。但是,對 農村和地方政治進行重大改革,絕非像當年包產到戶那樣容易,實際上這是中國人 千百年未能解決的問題。 大陸當前農村危機比當年更嚴峻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不可能像當年那 樣,在農村首先實現單方面的突破。大陸的城市和發達地區不僅必須向內地農村實 行大規模的收入轉移,而且,要對農民的遷移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這不僅意味著 對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利益進行重大的調整,而且要求對阻礙農民進城的體制進 行更大的改革。目前城市內部由於國企改革的失敗以及下崗職工的劇增已經民怨沸 騰,再加上銀行危機的巨大陰影,協調農村和城市政策的難度,確實是空前的。 儘管如此,我願意相信中共新領導人解決農民問題的誠意,至少他們看來不像 江澤民朱鎔基那樣虛浮。而中國農民問題對這個世界的安定利害關係太大,所有人 ,包括中共的政治對手,都應該希望他們能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