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供需平衡與良性循環 ──大陸經濟須突破的兩個難點 朱執中 大陸經濟在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1990年代中期起又冒出了兩大新難點:一是 經濟過剩,供過於求,通貨緊縮;二是過剩經濟導致新一輪經濟惡性循環。它不同 於毛時期經濟嚴重短缺的惡性循環,但卻一脈相承。 經濟過剩,世界好些國家都曾發生,在大陸卻有其特色。對轉型期出現這新的 經濟難點,近些年,國內一些經濟學者專家,也不斷探索尋求出路。大陸信息中心 高級經濟師胡少維日前著文指出:「1996至2001年,國內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供給遠大於需求,生產能力過剩」,導致社會就業平均增長率,由1980年代的3%, 下降為1990年代後期的0.9%。這是過剩經濟損害之一。經濟之所以過剩,是改革開 放帶來經濟多元化,市場競爭激烈,一旦出現某些商品如電視機、冰箱、收錄機等 暢銷,國營工廠、私營企業、合資公司等為了追逐利潤,便紛紛投資製造,商品大 增,出現積壓。特別是位居龍頭的國營企業,申請資源較易,虧本也不須賠償,於 是在許多省市,對同一「暢銷」產品重複投資,結果產量更是大增,貨積如山賣不 出去。例如1980年代初,大陸人買表難,銷路好。各地爭相建廠製造。幾年間,手 表廠從原來64家,驟增到366家,一年便積壓3500萬隻手錶;冰箱常缺貨,短期內各 地便從外國引進冰箱生產線312條,等等,商品過剩實例不勝枚舉。日積月累,造成 同家資源巨大損失,各類商品大幅度積壓。 2002年9月26日《世界日報》「大陸經濟版」報導,今年下半年,600種主要工 業商品中,88%供過於求,僅有12%大體保持供需平衡,同期,全國農副土特產品亦 有73.5%供過於求。此外,房地產業新建房屋,因多數是高價樓,急欲買樓的人有五 、六成買不起,也導致積壓房屋面積達一億多(有說二億)平方米。積壓資金數千億 元。經濟過剩的危害性不能小看。 目前,大陸民間存款雖高達八萬多億元,相當一兩年前全國一年的生產總值, 是一股巨大的消費力。但由各種因素,即使政府一再鼓勵存款大戶多投資消費,可 響應者寥寥。這是經濟過剩、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此外,占城鎮人口多數的就業 藍領、下崗或失業者,不富裕甚至貧困,他們雖然想買更多更高的消費品,可是買 不起。八億農民,除少數富裕的購買力較強外,多數仍是低收入低消費。官方消息 說,2002年上半年,大陸農民現平均年收入只有1063元,不少普通必需品他們也沒 錢買。因此,當前的過剩被稱為「低層次的過剩」。有的官員感歎說,如果城鄉眾 多居民收入提不高,想藉擴大內需去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那是很難的。 大陸經濟另一新難點,是舊的經濟惡性循環結束不久,又有新的困擾。當年「 一收(割資本主義尾巴)就死,一放則亂」所導致的嚴重經濟短缺,令廣大民眾度過 30年既貧又苦的生活,並餓死三千多萬人。而且經濟後遺症特大,稍作深刻的探討 ,就會發現它同新一輪經濟惡性循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國內經濟學家陳乃道對新一輪經濟惡性循環作了如下描述:「過剩(需求不足) 、價格下降、居民慎購、企業慎投資──過剩……」著名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光 華管理學院院長萬以寧說:「中國經濟儘管有穩定增長,但尚未轉入良性循環。」 大陸經濟正面臨加入TWO後的增長趨勢,也要面對兩大新難點。關鍵是能否提高 就業率,能否提高總體收入水平。如果提升到能與過剩經濟相平衡、或基本平衡, 大陸經濟就有望在近五十年來開始轉向良性循環,這將是大陸全民之福!可要達標 難度太大,非短期可奏效。政府連年發國債推動經濟,效績尚好,但能容納的勞動 力有限。從另一方面看,「這山還比那山高」。大陸工商聯副主席梁金泉於2002年 夏披露,作為改革開放核心問題而逐步復甦的私民營企業,到2001年末,連同個體 戶(微型私企)已從零發展到203萬933戶,就業人員27.263萬人,年產值1萬9636億9 000萬元人民幣,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20.46%,佔全國零售額的47.1%。私營企業 這樣發展的勢頭,正方興未艾。難怪大陸著名學者曹思源說:「人間正道私有化。 」 當然,中共已朝這方向走了一段路,但為了早日突破「兩大難點」,不防就以 下幾方面作些新思維:一、將估計仍占國民經濟五成以上的國有經濟成份,積極、 逐步地降到國際標準的15%至20%;二、政府管理經濟「有形的手」應逐步縮細,讓 推動市場經濟那只「無形的手」壯大再壯大!它會一步步把大陸經濟推回良性循環 。以後,大陸政企分離,當可以在政見中表達對經濟的意見,但不要再直接干預經 濟。三、今後,在國家資源分配上,對國營、私營應一視同仁,起碼不要再太偏一 方。四、繼續扶持私營經濟長大。以服務指導而不是以控制為宗旨,政府可否成立 私營經濟服務與輔導部門。因在大陸復甦不久的資本主義,仍處「原始積累」階段 ,缺陷,弊病,甚至金錢的血腥仍會不時出現,如安全設施奇缺而坑害不少礦工的 私營小煤礦。這些有賴政府部門通過規範、立法與執法去解決。 以上分析表明,大陸要突破經濟發展中的兩大難點,國企的改革發展,政府近 些年的積極財政政策,都難以獨力完成這一突破。在這同時,漸漸復甦的民間、私 營經濟,由於它適應人類幾千年經濟自然形態發展的軌跡,正生機勃勃地發展(上面 所列幾項數據已呈現,私營企業的新增數量,提供社會可觀的就業率,已優於不少 國營企業。因此,政府宜於更明確地借助私營經濟力量,同國營及其它類型經濟一 道,共同突破這兩大難點的新思維,(當前迫切的問題是,怎樣鼓勵、啟動20%存款 人所佔,大陸民間現存8萬億5千多萬元中的80%、即約6萬億4千多億元(或其中一部 份),就大大多於政府近幾年靠發國債而獲得的基建投資金。此目標如能一步步達到 ,貧困、落後的城鄉地區就會出現私營中、小企(工)業,農業企業逐步發展的趨勢 ,而當地失業、半失業的人,就有幸一批批解決職業問題,隨之,社會購買力會逐 步提升,令私營工業、企業大多有利潤而資金積累增多。在此基礎上,再投資,再 擴大,再增就業,再提升社會購買力……如果這樣的經濟良性循環能出現,就大大 有助於克服高失業率、擺脫長時間的通縮和不正常的「生產力過剩」,從而能夠克 服經濟發展的重重困難。當然,在大陸過去長期「割資本主義尾巴」所錯失發展私 營經濟的三十年時光,並留下巨大後遺症的形勢下,要在全國範圍內孕育、壯大私 營經濟,自然是極之不易。但假若捨此途而不走,單靠目前幾大城市幾個地區的繁 榮,是難以克服全國性的經濟難點的。「解鈴還得繫鈴人」,對中共來說,當務之 急是進一步排除「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經濟主要成份」這些政治與意識形態阻力,那 麼較之過去更新的經濟思維、政策、措施和辦法將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