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改革與憲政建設 英 夫 中國大陸新當選的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在最近的亮相中表示出對依照憲法治國和 深化產權改革的動向,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各界專家對中國大陸在憲政和產 權兩方面及相互聯繫可能的改革方向和內容開始進行評估。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在中國憲政協進會支持下於2月21日至2 3日召開「中國憲政建設與產權改革」研討會。加大中國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BAU M邀請美國、中國大陸、英國和法國的一批長期關注和倡導中國大陸憲政發展的專家 對大陸憲政和產權改革的動力、問題、方向和前景進行了討論。 專家普遍批評從經濟發展需要界定產權改革和憲政建設的看法。專家普遍認為 ,儘管憲政與產權已經是大陸各界的普遍呼聲,仍有許多問題妨礙產權和憲政發展 ;這裡既有中國各界認識中的盲點,也有改革戰略失誤造成的困境,更有現行政治 體制中的局限,此外,推進憲政和產權改革的社會政治力量行為也是問題;只有以 憲政對黨權進行規範,只有先進行憲政建設為中心的政治改革,才能真正建立憲政 並確實保障產權。 2月21日下午,在加大洛杉磯分校召開英文圓桌會議,討論中國大陸正在興起的 憲政主義,中國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BAUM主持了討論。會上,加大洛杉磯分校中 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於浩成在發言中認為,憲政已是中國大陸的趨勢,黨國體制的 矛盾已經無可迴避,必須解決。哈佛大學東亞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王丹介紹了中國大 陸正在興起的憲政主義動向。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王軍濤討論了憲政治國已是 共識的情況下面臨的問題以及憲政主義者的對策,來自大陸的學者分析了憲政主義 興起的動力機制。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討論,提問和回答熱烈。 2月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會議易地以中文繼續進行,討論真正轉向「憲政與產 權」主題。一位來自中國大陸憲政學者則全面介紹了中國憲政的有利與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有,憲政已經是國人共識,台灣成功轉型的經驗,公民社會崛起,信息社 會的媒體作用,對外開放帶來的推動力,執政黨內也開始有人附合憲政,私有產權 已經成勢,基層民主自治實踐。不利因素包括黨國一體體制中黨壟斷一切資源,既 得利益的精英集團結成聯盟阻礙改革,民間社會仍然弱小,特別是政治參與低,本 土文化資源缺乏,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興起,公民意識仍然薄弱,政治表達和參與 渠道缺乏,國際環境由於反恐減低對中國政治改革壓力。 討論中,多數學者專家直指目前中國憲政與產權建設中的問題、困境和障礙, 前期改革策略失誤首當其衝被認為是主要失誤。 一些學者認為,人們關於經濟發展、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關係是主要失誤之 一。 《北京之春》主編胡平發言集中談論過去的改革策略失誤在產權改革的合法性 可能造成的困境。今年人大的產權入憲,從產權改革和憲政建設兩方面看都是好事 ,但由於中國採取沒有憲政保障的公正程序條件下的產權私有化策略,目前中國已 經積累的私有財富不少是來自腐敗瓜分共有財產,這使得權勢者憂慮任何政治民主 改革可能導致清算腐敗從而反對政治改革和憲政建設。因為廣大人民並不滿意權勢 者通過腐敗積累的財富的合法性。如果憲政僅僅簡單確認目前財富的合法性,將沒 有正義可言,人民也不會答應。現在看來,改革戰略上先經濟後政治的順序,使政 治改革不僅沒有如願水到渠成,而且成本和阻力增大。 中國憲政觀察負責人易改發言支持胡平看法。他介紹自己從在大陸從商經歷中 對中國經濟生活的觀察,進而討論中國財富轉移歷史過程對社會和政治轉型造成的 困境。 易改認為,對財富佔有的貪婪心是人之常情,然而中國自古財富轉移就是以不 仁不義的方式進行,造成豪強巧取豪奪和暴民劫富濟貧惡性循環的動亂史。共產黨 革命是最近一次的大規模和徹底的暴力剝奪私有財產充公,而改革開放則是以欺詐 、腐敗和不公正方式將公有財產化公為私。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多數人心理不平衡, 因此很難認同保護目前積累的私有財產的舉措。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才能使人們感 情上接受這一現實。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學者認為,中國人將民主自由作為手段,而經濟發展 作為目的,是妨礙產權和憲政建設的重要原因;因為這樣的目的與手段的看法會對 憲政和產權採取權宜之計的做法。而實際上,在健康發展的國家,憲政與產權都是 良好社會的目的。將其作為手段會有權宜之計的意識,從而使其不可靠。而憲政與 產權的正面效用只有在可靠可信時才能發揮出來。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王軍濤認為,中國舉國上下都在談發展,也意 識到要發展首先必須建立有明晰產權為前提的市場制度,以促進個人積極性和為個 人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這就是道格拉斯諾斯新制度主義解釋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 。然而,中國人普遍忽略了產權和憲政的關係,以為理論上糊里糊塗可以減少客觀 阻力從而有助於私有產權在公有制夾縫中生存和發展。然而,產權能有積極作用, 必須是明晰和可信可靠的,不能被隨意侵害的和更改。其實當西方世界超越世界其 他部份時,西方世界內部的權力也有一個重新興衰更迭過程,英國崛起的同時,法 國衰落了,英法的興衰不同是由於英國的憲政限制了王權,從而確保產權明晰,不 受最高統治者干擾;而法國的絕對王權使腐敗叢生,落後利益集團維護舊的秩序, 產權不受尊重,壓制新興的工商階層。因此,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從發展眼光審視 產權與憲政關係,應當是憲政改革在前,產權才有保證,發展才有可能。 也有專家討論目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失誤以及中產階級缺位對憲政建設可能造 成的困境。 加州金融專家梅威廉(網名草庵居士)認為,中國加入WTO時接受的條件太苛刻, 這可能使民族經濟遭受摧毀性打擊,至少民族資產階級將很難發育成長。儘管目前 中國經濟很繁榮,但中國人並沒有從中獲得應有的財富;大多數財富叫外國人拿走 了。從經濟發展中得不到財富,就不會有中產階級,這將不利於中國的憲政建設和 發展。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徐斯儉先生介紹了台灣經驗看中產階層在產權與憲政發展中 的作用。台灣一開始就沒有建立產權的問題,但民主化中確實有建立憲政的任務。 憲政發展是需要有人推動的,一般認為需要中產階層推動,但從台灣經驗看,中產 階層並沒有扮演人們所期待的主力角色,雖然獨立工商業界確實同情反對運動並悄 悄提供了財政支持。這也許由於沒有明晰產權的訴求,所以對憲政熱情不高。目前 ,從台商感受到的情況看,大陸已經有相當眾多的中小企業家,由於他們產權不清 ,應當有建立憲政的熱情。不過,眾多中小企業家如何集體行動是問題;這也許是 至今不見工商業主推進產權和憲政的原因。也就是說,僅僅產權訴求還不能形成推 進憲政的政治動力,還需要政治體制的條件能使這樣的訴求變為政治動力。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無論是產權改革還是憲政建設,主要障礙是中國現行政治 體制問題,即,黨權過大;共產黨有無限權力,卻不對後果承擔責任。 前中國憲法學會副總幹事長於浩成先生發言指出,無論是憲政建設還是產權改 革,主要障礙都是黨權獨尊、不受節制;現在是正視問題的時候了。他認為,憲政 改革首先應當對黨權權限和行使方式做出規定。 中國著名獨立學者曹思源發言介紹思源破產研究所經年向人大建議產權私有入 憲以求憲政保障的曲折過程,他解釋他們堅持不懈是為教育官員和百姓;現在,私 有產權已入憲,可謂「憲政潤物細無聲。」今天,中國領導人的政治閱歷和知識結 構使得他們對改革沒有阻力。中國現在是改革的好時候,目前他又提出中國修憲采 取總統制,以削弱黨權。 一些學者專家認為,產權與憲政會是現代中國經久不息的話題。中國人可能會 由於認識和策略偏差一再失去機會,但機會還會一再出現。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張倫討論了這兩個話題的歷史背景,認為,中 國面臨的憲政化和產權改革其實是一個歷史過程的兩個側面。其實質是如何在個人 主義興起的基礎上重建新的秩序。亞當斯密最早提出市場概念是政治性的,只是後 來經濟學獨立成科後才被作為經濟學概念廣為接受。市場其實是新的政治結構,是 個人為本位的社會交往關係的規範,產權是這一規範的起點。憲政是對這一結構的 政治規定和保障。過去,中國學者僅在經濟領域中討論產權,還有從經濟需要解釋 憲政的發生,是違背歷史發展的邏輯。同樣,新左派和民族主義也從不同角度誤解 這一歷史過程。如果我們總是從錯誤角度提出歷史任務和審視問題,我們不可能建 立產權和憲政,就會一再錯過歷史機遇。不過,只要產權和憲政沒有按照其歷史邏 輯建立,這一問題就會不斷被一再提出,因為這是現代化不能迴避的課題。 紐約金融投資公司的一位總裁也同意,憲政與產權會不斷被提出,直至被牢固 確認。他發言認為,市場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人是自私謀利 的,又是理性選擇方式的,因此產權和憲政都會是必然的結果。 在改革思路上,有學者討論產權與憲政關係。有人認為,應當以保障產權為中 心建立憲政體制,但為保障財產權必須要建立憲政。 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陳小平發言探討了美國立憲過程中財產權的作用。財 產權是美國立憲的主要動機,在制定憲法考量財產權、人權和政治權利這三類憲政 權利中,財產權優先於人權和政治權利。這是因為美國國父認為財產是責任意識的 基礎,財產權是其他權利健康履行的前提。在討論中國問題時,陳小平認為,目前 中國現實結構很不利於財產權,這會影響公民意識和責任的培育,從而影響憲政的 發展。 學者也對一些問題展開爭論。例如,關於中產階級在憲政建設中的作用,就有 不同意見。有專家對中產階層是推進憲政的主要動力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從比 較政治史看,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不同階層扮演過主要推動力量。英國是土地貴 族,美國是自耕農,德國是工人階級支持的社會民主黨,法國才是第三等級,台灣 是本土情節重的知識分子,南韓是學生,第三波民主化中還有的國家是官僚、軍隊 甚至王室。 還有學者對中國對外開放可能帶來經濟影響及政治效應有不同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