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運動的戰略方針 ·郭羅基· 中國一定會變,而且變數很多,為每一個變數設計一個方案是不可能的。中國的 民主運動應當確立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方針。縱有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隨機 應變是需要的,但不是臨時應付,而是萬變不離其宗。隨機應變是策略問題,萬變 不離其宗是戰略問題。確定戰略,就是為了統觀全局,貫徹始終,唯民主是宗。 欲知當前中國民主運動的戰略,首先必須考察一百多年來中國為民主而奮鬥的歷 程;然後把眼光放大一點,考察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社會變革方式;再把眼光放大一 點,考察世界歷史上發達國家走上民主憲政的道路。最終必然會得出相應的結論, 究竟怎樣在中國實現民主? 一 一百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激烈地反對不民主、熱烈地追求民主,為什麼至今未能 實現民主? 近代的民主思想是十九世紀中葉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將西方的民主思想化為政治 主張,最早提出民主共和國方案的是孫中山。一八九四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興 中會,就是以美國式的民主政府為理想。為爭民主而倡革命。章太炎的《駁康有為 論革命書》斷言:「事成之後,必為民主」。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 朝,人們以為必是民主代替專制、共和代替帝國。到了一九一九年前後的五四時期 ,陳獨秀髮現,所謂「民國」,只是換了一塊「招牌」。所以他又重新強調民主, 再加科學,「民主和科學」成為進行啟蒙運動的戰鬥旗幟。 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後來當了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民主和科學」的 旗手在共產黨內卻成了「老頭子」,實行的是家長制。 一九二七年的北伐戰爭推翻了軍閥獨裁政府。但新軍閥的獨裁又代替了舊軍閥的 獨裁,而後是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中國共產黨雖然是共產主義政黨,在中國所進行的是民主主義革命,還加上一個 「新」字,區別於以往的民主主義革命,以示徹底。毛澤東說過:「歷史給予我們 的革命任務,中心的本質的東西是爭取民主。」一九四五年黃炎培在延安談到歷史 上朝代興亡的週期率,「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問:「共產黨能否跳出 這個週期率?」毛澤東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新路,我們能夠跳出這個『周 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 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如果實行民主,確實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走出了一 條新路。但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取得政權以後並沒有走上這條新路,還是走的一條老 路。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結果建立了更加嚴密的共產黨一黨專政。毛澤東自稱是 「秦始皇加馬克思」。秦始皇和馬克思怎麼能相加?不過是「中體西用」,秦始皇 為體,馬克思為用。 一百多年的中國民主奮鬥史,有兩條重要的教訓: 第一,反對不民主,不等於民主。推翻了專制獨裁,還可以出現新的專制獨裁。 第二,談論民主,不一定理解民主。民主的宣言,也可以導致不民主、反民主的 實踐。 歷史輪到我們了。這兩條教訓,值得當今新一代的反對不民主、追求民主的人們 反思、深思、三思。 事件的悲劇性在於:反對不民主的人們往往自以為代表民主;當他們上了台,又 有別人反對他們的不民主。談論民主的人們往往自以為實行了民主;又不許別人再 要求民主。 中國古代也有「民主」概念,它的意思是「民之主」。古書中記載,推翻了夏桀 統治的成湯就是「民主」。近代的民主概念是人民主權。「民之主」是為民作主, 人民主權是人民自己作主;為民作主是主宰人民,人民自己作主是人民主宰一切。 近代中國在反對不民主的時候,追求的是人民自己作主的民主;推翻了不民主的統 治,又出現為民作主的「民主」。中國共產黨強調,必須在「黨的絕對領導下」人 民才能享受民主,這不就是「民之主」嗎?追求近代民主,結果又回到古代「民主 」。何以如此?中國爭民主雖有一百多年,但還沒有擺脫幾千年來傳統的社會變革 方式。企圖以傳統的方式走出傳統,這是近代中國民主運動的極大的矛盾。為這一 悖論求解,才能找到出路;否則,歷史將一次又一次地循環。中國傳統的社會變革 方式是什麼? 二 中國歷史上的權力鬥爭特別發達,圍繞著奪取權力而無休無止地進行政治的或軍 事的、宮廷的或草莽的、公開的或秘密的、禮儀的或流血的鬥爭。項羽見了秦始皇 威風凜凜的儀仗隊,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取而代之」就是中國歷 來解決社會問題、實現政治抱負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式,簡而言之,你下台 我上台。不僅統治階級內部,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一切紛爭總是在權力問 題上見分曉。 人們常常稱讚中國人民具有高度的反抗壓迫的精神;人們沒有注意到,另一方面 ,中國人民也有高度的忍受壓迫的精神。平時安於忍受沒有權利的生活,到了忍無 可忍的時候就起來暴動、造反,針對壓迫自己的政治權力進行打倒、推翻,以取得 政權作為達到改變命運的目的。農民起義不僅殺貪官,而且矛頭直指中央政權。古 代叫「取而代之」,共產黨叫「翻身運動」。無論是「取而代之」,還是「翻身運 動」,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制度。當自己的命運改變的時候,不過是把不幸轉嫁給 別人;自己被壓在下面就要求翻身,翻過身來又把別人壓在下面。最早的農民起義 領袖陳勝自封為王,還沒有打平天下就神氣起來了。《史記》中有一段生動的描寫 。陳勝被壓迫的時候,和一起扛長工的夥伴說「苟富貴,毋相忘!」他果然「富貴 」了。當年的夥伴去看他,卻拒不接見。哥兒們說:「伙頤,涉之為王沉沉者。」 (「好傢伙,陳涉——即陳勝當了王了不起啦!」)項羽兵敗,未能實現他所提出的 「取而代之」。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取代了秦王朝。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就已經揭 示一個秘密:「漢承秦制」。改朝換代,權力轉移了,原來的制度照樣延續下去。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能說沒有進步,但以奪取權力、壟斷權力為中心的社會運動波 瀾起伏,而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一以貫之。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為中國人所接受,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共產黨宣言》中說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無產階級變成為統治階級」。中國人對奪取政權、成為統 治階級最容易產生激情。歐洲的傳統和中國不同。中世紀的農民暴動,只反莊園主 ,不反國王。近代的工人運動也過於迷戀經濟鬥爭。馬克思主義關於奪取政權的學 說,對於歐洲工人來說不是很容易接受的,但中國的農民理解起來卻毫無困難。毛 澤東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這就 是中國的農民馬克思主義。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僅止於「第一步」,以後 的事情就不好理解了。中國共產黨起事的時候,空有一番改造中國的雄心,一旦政 權到手,還是在傳統的軌道上滑行。林彪作了一個總結:「有了權就有了一切。」 有權的人一切都有了,那麼,沒有權的人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暴力奪取政權運動達到了很高的歷史水平,武裝鬥爭,縱橫馳 騁,地下工作,神出鬼沒;但下世光景也來得很快。漢、唐、明、清都有幾代太平 盛世。而共產黨用暴力奪取的政權,短暫的開國氣像一過,在第一代領導人身上已 開始衰敗。這是因為歷史條件不同。現代中國是處在世界民主化的浪潮之中,不可 能再沿著老路走下去了。當代中國的民主運動還能走老路嗎?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和 共產黨較量,一是未必能取勝,二是即使取勝無非是又一次無謂的嘗試。中國的歷 史舞台不能再照舊演連續劇,而是要換劇本了。既然中國傳統的社會變革方式不合 時宜,就要看看人家怎樣走上民主憲政之路。 三 專制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區別何在? 專制制度的特徵是:政府權力不可制約,人民權利沒有保障。 民主制度的特徵是:人民權利有保障,政府權力可制約。 專制的兩個特徵的關係是這樣的:正因為政府權力不可制約,所以人民權利沒有 保障,人民多少有一點權利是政府恩賜的。專制的兩個特徵歸結為一點:權力決定 權利。 民主的兩個特徵的關係是這樣的:正因為人民權利有了保障,所以政府權力才可 制約,政府的權力是人民授予的。民主的兩個特徵歸結為一點:權利決定權力。 用什麼來保障人民權利?用什麼來制約政府權力?憲法,唯有憲法!以憲法為保 證的民主政治就是憲政。憲法的權威在於:以人民權利制約政府權力,以政府權力 保障人民權利。 怎樣從專制制度轉變到民主制度?通過立憲。立憲的道路有英國式的君主立憲, 也有法國式的革命立憲。無論什麼樣的立憲道路,總是從爭取人民的權利開始。 英國是立憲成功最早的國家。英國的立憲就是始於人民爭取權利的運動。十七世 紀英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代表人民向王權展開了鬥爭。一六二 八年國會向國王提出《權利請願書》,是第一個憲法性文件。一六七六年國會又通 過《人身保護法》,進一步保障人民的權利,以對抗王權。一六八八年發生「光榮 革命」。一六八九年國會通過《權利法案》,成為英國確立君主立憲的標誌。爭取 人民權利的同時,就是制約君主權力,逐漸從主權在君轉移到主權在民。至高無上 的君主權威被至高無上的憲法權威所取代,專制制度就變為民主制度。英國雖然沒 有一部成文的憲法,一系列憲法性文件和慣例是實行憲政的保證。在君主立憲制度 下,憲法都明文規定君主必須服從憲法。日本憲法指出,天皇的詔書違反憲法的條 款一律無效。比利時憲法第七十八條寫明:「國王除由建國法及歸附於建國法所特 別揭示的法章外,不得有其他權勢。」 法國的立憲道路不同於英國,是革命立憲。法國國王和貴族拒絕妥協、不肯讓步 ,資產階級只好領導人民把他們推翻。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黎人民起義,攻破 巴士底獄,政權轉移到制憲會議。制憲會議立即發表《人權宣言》,它的第一條就 是「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平等的」,還強調人民有「反抗壓迫」的 權利。一七九一年通過的法國第一部憲法,即以《人權宣言》為序言。革命立憲與 君主立憲雖然手段不同——暴力或非暴力,目的相同,都是爭取人民的權利。但《 人權宣言》的原則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並未成為事實,對政治權力的制約也不能實 現,又出現拿破侖稱帝、王朝復辟的動盪局面。從一七九一年到一八七五年,八十 多年間法國制定了十一部憲法,就是因為權利和權力的關係沒有得到正確解決。 美國的立憲道路也使用了暴力,但又不同於法國。美國的憲法和憲政優於法國, 但從自身的歷史傳統中走出立憲的道路,這方面不如法國典型。北美人民是在反對 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獨立戰爭之後立憲的。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在費拉德爾菲亞 產生的《獨立宣言》,為追求獨立而宣佈「獨立的原因」是實現人的權利。馬克思 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一個半世紀後中國的 五四時代在呼喊民族救亡時,過分突出「國權」而沒有進一步強調人權的局限性。 獨立戰爭勝利後,一七八七年在費拉德爾菲亞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美國憲法。美 國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實行聯邦制。美國的政治家們最初只是注意到 對政府權力的制約,憲法上沒有關於人民權利的明確規定,因而引起人民的不滿。 一七九一年在憲法中增加了十條權利法案,主要是保障人民的權利。這又從另一方 面證明了保障權利和制約權力的不可分割性。而後美國憲法雖作了幾十條補充,至 今一直有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也是壽命最長的憲法。 人民有了權利才能制約權力,而人民的權利必須自己去爭取;人民爭取權利、制 約權力的過程,就是政治民主化。出現政治民主化才需要憲法,有了憲法又促進和 鞏固了民主政治,這就是憲政。 人民爭取自己的權利,本來是不需要暴力的。統治階級抗拒人民的權利要求,不 得已只能用暴力把它推翻。所以,應當說非暴力的爭取權利運動是正常的,而暴力 的爭取權利運動才是不正常的。蘇聯和中國的歷史學家總是頌揚暴力,認為法國的 資產階級使用了暴力,因而民主革命是徹底的;英國的資產階級用妥協的方式實現 民主化,就不徹底了。他們把革命和妥協變成道德概念,似乎革命就是好,妥協就 是壞。革命或妥協必須以條件為轉移。舊的政治權力願意、允許、可能接受制約, 用非暴力的手段完成立憲就是好;相反,濫用暴力就是壞。有些歷史學家因為英國 資產階級和貴族妥協而加以責備。英國曾廢除王室,後又恢復。現代的英國資產階 級已足夠強大,若要廢除王室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資產階級是很精明的,拿出一大 筆財政支出來供養王室,想必是這個王室對維持社會穩定有用。連一部成文的憲法 都不需要就能實行憲政,難道不是說明英國的民主制度是很鞏固的嗎? 四 中國已經有了憲法,但沒有憲政。 中國的立憲史將近一百年,立憲的道路非常曲折。英國式的道路、法國式的道路 都走過了,而且出現多次交替。晚清的立憲,袁世凱的立憲,是英國式的道路;辛 亥革命,北伐戰爭,解放戰爭,是法國式的道路。兩種道路都沒有走通。根本原因 就在於立憲是為了奪取權力或壟斷權力,與人民的權利要求無關。戊戌變法是中國 歷史上立憲的第一次嘗試,有進步意義,但局限於統治階級內部帝黨與後黨的抗爭 。變法失敗,譚嗣同等六君子在菜市口被處斬,京師竟有一萬多人去「看殺頭」, 可見不關人民痛癢。袁世凱的立憲是為了排擠革命黨,獨攬大權。國民黨以為行將 消滅共產黨,於是頒布一九四六年憲法。而共產黨的立憲是廢除國民黨的「偽法統 」之後鞏固「鎮壓反革命」的成果。立憲是全新的歷史課題,但在中國又落入傳統 的社會變革方式的窠臼。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存在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憲法與憲政精神不 相符;其次,中國的現實又與憲法不相符。從追求的目標來說,重要的是解決第一 個層次的問題,中國需要一部能夠實行民主憲政的憲法;從達到目標的途徑來說, 必須從第二個層次做起,力求憲法的兌現。行憲而後修憲才有意義,否則,紙上的 憲法無論多麼完美,只是空中樓閣。行憲靠誰?主要是人民的推動。 憲法上規定了諸多的公民權利,但事實上享受不到。為什麼?孫中山說憲法是「 人民權利之保障書」。人民在現實生活中爭取到了權利,憲法才可加以保障。行憲 也必須從爭取權利開始。 中國行憲的障礙是共產黨的一黨專政。現行憲法並沒有提供共產黨壟斷政權的根 據。如何改變一黨專政?是不是再來一次打倒、推翻、奪權?自辛亥革命以來,幾 度奪取權力的運動總是進行得轟轟烈烈,然而並沒有象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那樣帶來憲政。就因為中國的社會變革只是權力的轉移,而不是權利的實現。共產 黨的一黨專政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就在於人民對自己應有權利的冷漠和對喪失權 利的容忍。 一九八九年的民主運動中,起初,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下,主人向公僕跪進陳情 表。傲慢的公僕不予理睬,可憐的主人涕泣淚流。後來,運動的要求集中在與領導 人對話。幾位學生領袖和李鵬對話時,雖然表現了藐視權勢的氣概,但所爭者是對 運動的評價,而不是人民的權利。或是向政府權力乞求,或是對政府權力挑戰,總 之忽視了人民的權利要求;權利意識淡薄是中國民主運動的弱點。民主運動遭到鎮 壓以後,中國政府之所以能夠站住腳,是因為多數人不敢講真話,又進一步放棄了 權利。因為政府太壞,逼得人民不敢講真話;正因為人民不敢講真話,政府就可以 壞下去。這是兩難推理。從何突破?政府會不會自動變好?鄧小平設計的改革開放 ,也曾大講「民主和法制」。曾幾何時,「民主和法制」換成了坦克加步槍。人民 一次又一次地寄希望於黨和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落空。在人民和政府的關係上,必 須由人民作出突破。中國實行民主憲政,首先是人民履行講真話的權利,對政府不 作違心的表態;講真話要從每個人自己做起。 中國人習慣於奪取權力,還沒有學會爭取權利。六十年代,美國黑人展開了轟轟 烈烈的民權運動。中國支持美國黑人的民權運動,毛澤東兩次發表聲明,全國到處 遊行示威。但中國的支持是希望「推翻美國政府」、「打倒美帝國主義」。美國黑 人的民權運動沿著自己的道路前進。一九六四年,美國黑人爭得了與白人同樣的選 舉權和被選舉權,以權利法案的形式肯定下來。如果坐等「推翻美國政府」,也許 美國黑人至今還是無權。即使在民主制度下,人民的權利也要自己去爭取。 當代中國的民主運動應當是爭取權利的運動,而不是奪取權力的運動。是人就應 當有人權,是公民就應當有公民權。人民不僅要有一般的權利,還要有特殊的權利 ;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不同的權利要求應予分別滿足。人民不僅要有個人的權利 ,還要有群體的權利;民族有民族的權利,華僑有華僑的權利,為了改變中央集權 的體制,必須強調地方的權利。無論是一般的權利還是特殊的權利、個人的權利還 是群體的權利,都應全面體現為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在一 切權利之中,首先必須爭取言論自由的權利。有了言論自由才能充分表達人民的意 志,向著其他的權利延伸。而衝開報禁是實現言論自由的必要條件。爭取權利的運 動比奪取權力的運動更具廣泛性、群眾性,人人可以參與,時時可以進行。從自己 開始,維護人的尊嚴,維護公民的尊嚴,立即行動起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每 天都在呼喊:「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激越的歌聲曾經鼓舞我們去挽救民 族危亡;在新的歷史時期,它在喚起我們做人的自尊。 人民的權利受到侵犯,應當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人民可以狀告政府 、狀告共產黨。當然,中國的憲法和法律是有缺陷的。唯其如此,廣大的人民起來 以身試法,才能確知憲法和法律的缺陷所在,有力地迫使憲法和法律作出修改;修 改後的憲法和法律也才能有效地施行。 爭取權利的運動將使人民在反對不民主的過程中學會民主,受到民主的訓練;或 者也可以說是用民主的手段實現民主化的目的。奪取權力的運動,特別是暴力奪取 政權,常常是不擇手段的。手段否定了目的,所以取得政權以後難以實現民主化。 而且奪取權力的運動不免會發生社會動亂。中國最近的一次大規模奪取權力的運動 就是「文化大革命」。一九六七年初,毛澤東號召自下而上地奪「走資派」的權, 結果導致「全面內戰」。原蘇聯也是因為改革運動演變為反覆的奪權運動而陷入困 境,用盡了「震盪療法」、「輸血療法」,均無起色。「文化大革命」的教訓,蘇 聯的教訓,足可鑒戒。中國的民主運動的活動家們,應當極其謹慎地選擇道路、極 其負責地告訴人民。在國際民主化浪潮的推動下,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條件下,中國 可以走這樣的道路:充分利用已有的微不足道的民主去爭取更多更大的民主,充分 利用現存的並不完善的法制去達到更高更好的法制。 人民爭取權利,不可能與政府權力無關,正是為了以自下而上的壓力來推動政治 改革。套用毛澤東的說法,中國民主運動的戰略方針是以權利包圍權力,最後達到 以權利制約權力。 正像晚清的立憲、袁世凱的立憲最終歸結為「改革官制」,現在中國的政治改革 也只是「精簡機構,轉變職能」。實行民主憲政所要求的政治改革是變革權力結構 。 中國社會的權力結構是共產黨集權制。一切公共權力集中於政府;政府權力集中 於共產黨;共產黨的權力集中於作為「偉大領袖」、「核心人物」的個人。政府的 權力是不可制約的;共產黨的權力是不可轉移的;共產黨領導人的權力是不可分割 的。這些,就是共產黨集權制的特徵。中國是一個頭重腳輕的社會。社會上層的力 量十分強大,社會下層的力量非常軟弱。社會的動盪大多源於上層權力機構的爭鬥 ,但下層的力量難以制止,而且往往被裹脅進去。人民爭取權利運動,就是為了把 頭重腳輕的社會顛倒過來,發展社會下層的力量,營造民主制度的基礎。 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政治學的絕對的定律。具有「光榮革命傳 統」的中國共產黨果然腐敗了,它所領導的政府也腐敗了。為什麼會腐敗?黨和政 府的領導人不從制度上找原因,總是歸之於「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發生了腐敗 怎麼辦?人民無可奈何,只能等待上級來整頓下級。「六四」以後懲治腐敗,強調 「一級抓一級」,似乎決心很大,殊不知問題就出在「一級抓一級」的體制上。在 這種體制下,對權力的有效約束只有一種,那就是以較大的權力來約束較小的權力 ,以高層的權力來約束低層的權力。鄉一級的腐敗只能由區一級來抓,區一級的腐 敗只能由縣一級來抓,縣一級的腐敗只能由市一級來抓,市一級的腐敗只能由省一 級來抓,省一級的腐敗只能由中央來抓。這樣的體制必然發生兩個問題:第一,上 面不抓,下面就出「土皇帝」;第二,中央的腐敗誰來抓?集權體制有一個假定: 掌握最高權力的人是絕對正確的、不會腐敗的。事實正好相反,即使本來很正確的 人,一旦成為不可制約的絕對權力的體現者,就變得不正確了。到了上樑不正下梁 歪的時候,用什麼辦法來扶正?毫無辦法! 目前,在中國,經濟發展和政治腐敗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八九民運的根源就是 經濟改革以後釋放出來的能量衝擊腐敗的政治。「六四」開槍,是用強力壓制了矛 盾,並未解決矛盾。矛盾的解決延期了,矛盾的再次爆發,很可能會出現更猛烈的 形式。但願採取和平的、理性的、漸進的方式解決矛盾,不要喪失最後的機會。矛 盾的解決只能是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 徹底的政治改革必須改共產黨集權制。首先,變絕對權力為分權制衡。孟德斯鳩 有一句名言:「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存在絕對權力的地方 就不會有憲法的權威。權力機構實行分權,互相制衡;上有憲法權威,下有人民監 督,才能建立民主制度。在權力制約權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就是權利制約權力 。民主運動完全可以根據現行憲法去反對共產黨一黨專政,但並不反對共產黨的存 在。共產黨要「領導」也是可以的,只能在公平的競爭中去爭取,而且必須定期得 到人民的批准。 民主體現為原則、制度、程序。美國的民主不是體現在誰當總統,而是體現在按 什麼原則、制度、程序產生總統。在民主制度下,不能說哪一個人是不可缺少的, 少了他民主就消失。同樣的道理,不民主也是體現為原則、制度、程序。不要把不 民主人格化,不能說哪一個人死了不民主的政治就會終結。人民正是要提防拋出替 罪羊,轉移視線,挽救制度。中國的強權人物鄧小平雖有鐵腕也難抗自然規律,去 日苦多。鄧小平不會把不民主的政治帶進墳墓,但正像毛澤東身後一樣,也會出現 變革的機遇。民主運動的戰略與鄧小平的死活無關,然而為了把握鄧小平身後的機 遇,迫切需要確定恰當的戰略。 進行爭取權利運動和政治改革運動都必須轉變觀念。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啟 蒙運動,但進行得不徹底;中國的現代化需要重新進行啟蒙運動。中國人向來缺乏 權利觀念,而且往往認為是權力產生權利。如果不把權力和權利的關係顛倒過來, 以人民擁有權利為當然前提,就不可能發動爭取權利運動;沒有爭取權利運動,也 不可能以自下而上的壓力來推動政治改革運動。 當代中國的民主運動是思想啟蒙運動、爭取權利運動、政治改革運動。用一句話 來表示,中國民主運動的戰略方針就是:以思想啟蒙為先導,以爭取權利為中心, 通過政治改革的途徑,在中國實行憲政。 (本文是作者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人士「中國改革問題圓 桌會議」上的書面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