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非暴力抗爭信念 ──紀念「六四」十四週年 胡 平 一位讀者來信說:「六四」過去整整十四年了。眼前還看不見政府有平反「六 四」的意向,社會上也缺少強大的壓力。難道真的會是「殺二十萬人,換二十年穩 定」嗎? 這無疑是一個十分沉重的問題。儘管我們堅信歷史是在我們一邊,正義的事業 必將贏得勝利;可是在短期內,中國自由民主的前景卻是模糊的,不樂觀的。專制 者為什麼說「殺二十萬人換二十年穩定」?他們就是希望造成強烈的恐懼,窒息人 們抗爭的勇氣;如果廣大民眾放棄了抗爭,專制統治就可以僥倖維持下去了。 應當看到,「六四」屠殺確實造成了嚴重的恐懼效應。其突出表現是,許多人 對非暴力抗爭失去信心。有人以為,一旦人們認識到非暴力抗爭此路不通,他們就 會轉而投身暴力抗爭。其實不然。因為從事暴力抗爭意味著你死我活,孤注一擲, 除去少數勇猛者外,多數人在苟且可以偷生的情況下是不大會參加暴力抗爭的;再 說,在今天的物質條件下,軍人與非軍人,武器與非武器的區別已經十分巨大,這 就使得純粹由民眾方面發動的暴力抗爭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海外有人主張暴力革 命,可是,十年八年過去了,未聞打響一槍一炮,未見傷及對手一兵一卒。其實, 問題不在於人們是否擁有武裝自衛或暴力革命的權利,主要問題是人們是否擁有相 應的手段。我們之所以主張非暴力抗爭,不但因為非暴力抗爭在道義上更可取,而 且還因為非暴力抗爭在現實中更可行。當民眾失去了對非暴力抗爭的信念,從而放 棄了採用非暴力的方式展開抗爭,實際上他們就是放棄了現實可行的抗爭手段,到 頭來也就是放棄了抗爭本身。 於是,我們又要回到八九民運的問題上來了。八九民運是歷史上一場極其偉大 的非暴力抗爭運動,可惜功敗垂成。本來,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進戰術 ,以便重整旗鼓,再接再厲。遺憾的是,許多人卻匆匆得出民運必敗的結論。他們 反覆強調八九民運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中共當局早就作出了鎮壓的決定。我 當然承認,如果中共不決定鎮壓,民運就不會失敗;但那是否意味著只要中共決定 鎮壓,民運就必然失敗呢?照此邏輯,除非中共不鎮壓,否則民運就不可能勝利。 這豈不是說,民運要勝利,完全取決於中共是否決定鎮壓,也就是取決於中共的開 明與善意嗎?然而,持上述主張者又總是強調說中共的專制本質永遠不會改變;由 此引出的結論便是中國的民運永遠不可能成功。 不錯,如果中共幾千萬黨員、幾百萬軍警始終鐵板一塊,民間的抗議活動確實 難有取勝的機會。問題在於,民運可以激化中共內部的矛盾,促成統治集團的分化 :許多官員可能會拒絕執行上級的命令;軍警可能會不願意鎮壓和平抗議的民眾, 甚至有可能發動兵變;另外,在民間的巨大壓力下,中共上層也有可能分裂,開明 派可能戰勝強硬派,如此等等。一旦發生這些情況,專制權力即宣告瓦解,民主轉 型就此啟動。八九民運在促成統治集團內部分化和分裂上一度取得了非常可觀的進 展,正所謂「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八九民運的失敗是一場比分極其接近的失敗 。這場運動不是否定了非暴力抗爭的效用,而是肯定了非暴力抗爭的效用。我們正 應該通過八九民運而增加非暴力抗爭的信心,而不是反過來對它失去信心。 講到現代科技發展的政治後果,那未必總是有利於專制者而不利於人民,因為 現代科技的成果並非總是能為專制者所壟斷。電腦互聯網就是一個明顯的反例。互 聯網不僅具有遠比無線電廣播和電視更為強大的穿透力,可以有效地突破專制者的 信息封鎖,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還具有雙向溝通的互動功能。互聯網造就出一個網 絡社會,它有助於打破專制下個人存在的孤立狀態,為自由交往提供某種公共空間 。事實上,近些年來發生的民間異議活動,幾乎都是借助於互聯網一類現代科技而 實現的。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網絡社會畢竟是虛擬社會,它可以幫助,但未必能替 代人們在真實社會中的集體行動。 今日中國民運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再度發起大規模的集體抗爭。為此,我 們首先需要堅定非暴力抗爭信念。不論這一工作有何等艱難,問題是,捨此之外, 別無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