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我們要什麼? 封從德 八九學運和民運被殘酷鎮壓已經十四年了。十四年來對這場運動的反思可謂汗 牛充棟,深度挖掘往往致使思考原初點的忘卻。一些簡單樸素的事實,比如八九運 動的訴求,在「眾所周知」的一筆帶過中漸漸地不再為人提及了,而淡忘反成了誤 解與歪曲的留白。值此十四週年祭之際,我想重提這場運動的訴求,因它不僅是當 時,而且更是此時及未來我們的要求;它一度是八九運動的精魂,並將再度成為無 數可期待的民眾運動的精魂。 作為運動的親歷者,我個人認為運動主要分為兩大時期:絕食前以學運為主, 絕食後擴展為全民參與的民運。因此,隨著階段不同,述求也有所調整。從學運來 說,運動初期,在尚無學運組織前的自發遊行集會中,開創公民自主□獨立於中共 的公共空間便是學生的主導思想。待至四月十九日晚,第一個學生自治組織「北大 籌委會」成立時,則明確提出兩個具體目標:一、成立一個不受官方控制的自治學 生會;二、自辦一份獨立的民間報刊。為爭取結社自由和言論自由在專制的網上「 撕開第一個口子」。這兩條當時已近達成:許多高校在運動期間直選了自治會,或 按章程投票罷免了原官方學生會(如政法大學學生會和北大研究生會);另有不少 獨立報刊出現,堅持發行了許多期,如《新聞導報》。五四前夕我曾代表北大籌委 會和北高聯,與北大校長丁石孫、黨委書記及教務長會談,丁校長明確承諾支持校 園民主建設。這一情況我也向兩個學運組織轉達了,如果不是後來的絕食,北大等 各大院校很可能率先進行校園民主的試點。 五一三絕食後,學運贏得全社會的關注,使得運動主體從學生迅速擴展至全民 。社會各階層的加入豐富了運動的訴求,運動由此成為要求實現經濟自由化、社會 公正化和政治民主化整體變革的全民動員。經濟自由化要求徹底開放市場經濟,引 入市場競爭機制,受到當時民營企業和個體戶的竭力支持。但因公權力被一黨專制 所壟斷,經濟改革必然導致錢權交易,而形成制度性腐敗,因此社會公正就成為廣 大民眾的一致願望,「反官倒、反腐敗」是當時最深入人心的口號。而當大家意識 到,若無民主政治的制度性的約束及協調,經濟自由化和社會公正化不僅不能得到 保障,相互之間甚至將發生衝突,於是民主政治的呼聲日愈高漲。這就回到學運最 初的兩條具體目標:結社自由與言論自由。新聞界、知識界、工人、市民紛紛組織 起自己的自治會,並自籌資金開辦了自己的報刊和廣播站。八九年的五月,是輝煌 的五月,我們第一次享有大規模的民主自由權利,由下而上地自發組織聯合起來, 與文革聽從「最高指示」有根本區別。 就整個運動而言,無論學運民運,根本動力應是民族主義(大陸習稱愛國主義 ),所謂富國強民式的百年「強國夢」,希望中國早日現代化進入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為什麼這麼窮?」、「只要中華富強,我們一無所求!」--這些問題和口 號都是當時常常提出的。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文化反思熱,充斥著一種五四式的危機 感,覺得中國文化不適合現代化,中國可能被「開除球籍」,當時大家都希望繼承 五四重新啟蒙,「救亡圖存」,尤以《河殤》為代表,這部政論片幾乎影響了所有 參加八九運動的人。 然而,十四年後回頭看,這場運動的大部分目標都被選擇性地遺忘了:愛國主 義動力被歪曲、經濟自由化訴求被掩蓋、校園民主的初衷被遺忘。這些選擇性遺忘 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中共的宣傳,二是海外的框限。二者雖然原因不同,但割裂 愛國主義動力和民主運動的關係則是一致的,中共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醜化民主運 動,將原來的「愛國民主運動」歪曲成西化運動;而西方媒體自然不太理解中國人 的強國夢,只突出面向西方的「民主運動」的一面。至於八九民運的經濟自由化訴 求,中共則故意掩蓋,而海外無論華人還是西方商人為了現實利益也忽視這一點, 使得許多得到經濟自由化好處的人「忘了」這是六四鮮血換來的。最被遺忘的還是 學運的兩條具體目標,外界甚至以為學生運動只有情緒沒有目標,好像只有空泛的 「民主、自由、反貪」等口號。而事實上,八九學運不僅有民主政治的願望,而且 有初步的具體嘗試,從自身開始,力圖構建民主社會基本的公共空間,但最後被中 共以殘暴的手段鎮壓了。因此八九學運並非只是一場「洩憤運動」或唐吉軻德式的 戰鬥,它在眺望遠方的同時從未忘記從腳下出發。 當然,十四年後,被忽視的這三方面訴求也需要批判性的繼承。民族主義是雙 刃劍,完全放棄有悖於中國整體利益,刻意誇大則會導致「義和團」式的盲目和災 難。經濟自由化和社會公正化是八九民運的兩大重要訴求,經濟自由化雖有進展卻 已停滯不前,社會公正問題日益激化,其根本原因在於政治體制的滯後。因此,現 在表面上的經濟自由化和社會公正化的衝突,根源還在一黨專制,沒有政治民主化 二者自然得不到合理調節,結果這兩方面都不可能達成預期的目標。在經濟自由化 過程中,共產黨自己變成新富階層,越來越反動為勞工的對立面,並贖買了軍、公 、教共同瓜分以前的「共產」,而將勞工階層排除在外,貪污腐敗在六四後更見惡 化。可見,八九年的訴求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民主政治越來越不可迴避,而 未來民主運動的起步還是要回到結社與言論自由這兩個基點上。八九學運之所以能 從一開始就提出這一超越性的目標,是因為學生既非新富也非勞工,除了社會整體 利益外,並沒有自身獨自的利益。但十四年後必須看到,結社與言論自由這兩大初 衷雖然方向不錯,但今日中國社會卻已起了根本變化,政治民主化的著陸點可能不 再是校園民主,而是從個人權益、到勞工階層的群體權益、乃至中產階級利益訴求 三方面所共同推動的政治民主訴求。 總之,今天我們紀念六四,繼承英烈們的遺志,就是要在中國整體利益的考量 之下,宣揚人權、民權和民主的理念,並且明確地認識到:只有結束中共的一黨專 制,才是真正的愛國,才是中國的整體利益所在;只有推動民主建設,才能保障個 人、群體和社會的公正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