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憲與台研會為台研會成立十五週年而作 台灣曾建元 一九八九年是台灣民間制憲運動發展的關鍵年代,其導火線為鄭南榕刊出一份新憲法草案, 而為國民黨政府以叛亂罪送辦。國民黨此舉,乃換來了在野陣?I 的同仇敵愾,多個新憲法 草案遂?志在利用增額立法委員選舉的民主假期,將台灣憲法秩序重建的問題整個抬上民主 化的議程中。 一九九零年三月五日,隨著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的召開,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面對 整個憲改發展的形勢,乃責成甫因競選連任增額立委失利而應邀出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黃 煌雄先生召集成立憲政研究小組,十六日,台北市中正紀念堂爆發抗議國大修訂〈動員戡亂 時期臨時條款〉擴展成野百合學生運動,台研會適時為學運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據點和必要的 支持,三月學運戲劇性地迫使國民黨政府公開承諾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召開國 是會議研議憲改。因為因應國是會議中朝野有關憲法秩序安排的對抗,憲政研究小組於四月 二十一日起會密集開會,而有〈民主大憲章草案〉提出作為國是會議在野聯盟的最高指導原 則。〈民主大憲章草案〉延續民進黨總統民選的主張,總統民選則經在野聯盟決定作為參與 國是會議的底線,國民黨乃不得不與在野聯盟達成原有總統選舉方式必須改變的共識,被賦 以了國家想像和民主選舉象徵意義的總統選舉方式,則成為憲改動力的主要來源。 國是會議之後,國民黨決定自行研議修憲,民進黨乃成立制憲運動委員會,由黃先生出任執 行長,一九九一年四月七日,以台研會為工作據點的台灣憲政改造會與台灣教授協會合組的 台灣學生教授制憲聯盟成立,六月六日,民進黨決議召開制憲會議,十七日,台灣人民制憲 會議籌備委員會在台研會成立,黃先生出任秘書長,經歷一連串的集會後,籌備會議就八部 民間憲草加以整合,終於完成〈台灣憲法草案〉,並於八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假台灣大學法 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的台灣人民制憲會議中三讀通過,成為民進黨參選第二屆國代的共同政 見。 國民黨贏得第二屆國代選舉,卻隨即因主席李登輝政策急轉彎,決定採行總統公民直選之選 舉方式,變更該黨原先規劃的委任直選方式,而導致國民黨流派之?修憲無法按原計劃完成 ,遂有第三階段修憲之舉。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九日,黃先生主導了以結合社會力量推動制訂 〈台灣憲草〉為目標的台灣國民制憲運動委員會的成立,一九九四年四月十四日,針對國民 黨的第三階段修憲,台灣國民制憲運動委員會決定籌開第二次台灣人民制憲會議,仍由黃先 生出任籌備會秘書長,台研會仍然作為籌備會議的場所,參與台研會新生代論文研討會的研 究生多人則亦多投入籌備工作,終於在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假台大體育館召開的第二次台 灣人民制憲會議中,通過!〈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的三讀,並票選出象徵台灣生命共同體 的同心旗為國旗,〈新台灣頌〉為國歌。 制憲運動雖因一九九六年舉行的總統大選而暫告一段落,但制憲運動堅持的總統民選主張, 至今觀之,依舊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當年圍繞在台研會批著草綠色桌巾的會議桌殫精竭慮 辯論思考制憲議題的身影,如位居廟堂的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張俊雄、蘇貞昌、張俊 宏、陳師夢,以及故去的黃信介、江鵬堅、傅正、李鎮源、張忠棟,依舊鮮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