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探索】 人民解放軍的暗進 林中斌 具有三百萬兵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世界最大的軍事機器,也是唯一的繼續建造 洲際彈道導彈並將導彈明確指向美國的軍隊。這只軍隊的領導人與俄國軍隊的領導 人不同,他們從未表示會在將來改變其目標的意向。人民解放軍是中國權力的支柱 ,它的威力不只是針對邊境之外也針對邊境之內。一九八九年春季鎮壓天安門群眾 ,只是最近的一次讓人們想到它的國內職能。沒有這支軍隊的忠誠支持,無論中國 共產黨的專制統治,還是毛澤東、鄧小平的形同帝王的地位都是不可能的。 軍隊的國外職能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正在謀求強化國防力量。這一認識加快了東亞的軍備競賽。 對於這種活動當前的警惕性反應,與八十年代對中國謀求軍事現代化的態度形成明 顯的對比。在那時,世界上多數主流分析家認為中國欲求軍力升級的努力很大程度 上會是無效的。一份「長期綜合戰略委員會」的報告,即阿伯特·烏斯得特(Alber t Wohlstetter)一九八八年在「Discriminate Deterrence」上的文章預告「中國會 在軍事上成為超級強國」,這在當時,很少受到重視,得到的只是很大程度上的懷 疑。在那篇文章出現的兩個月後,一個受尊敬的美國政府分析家在美國企業研究所 的討論會上宣稱:「中國存在非軍事化傾向」。他的觀點在當時可謂廣泛認可,其 基本假定有四。 第一,中國雖在改進其軍事技術,但其它先進國家進步得更快,它沒有可能趕上 ;第二,由於把經濟現代化置於優先地位,逼使北京當局縮減軍隊的規模及預算。 當軍事預算所佔份額在中國政府預算中的比重穩步地從一九七九年的17.5%(五十八 億美元)降到一九八七年的8.3%(五十三億美元),部隊人數從一九八一年—一九八 二年的四百八十萬縮減到一九八八年的三百二十萬時,這種論斷顯得更為可信;第 三,很多人相信,人民解放軍對毛澤東過時了的「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學說的 修正,在解放軍內部產生了觀念上的混亂和矛盾,使得解放軍沒有足夠的人力打人 民戰爭,也沒有足夠的先進裝備打現代戰爭;第四個推測是,由於中國專注於複雜 萬端的社會經濟問題,加強了它歷史形成的內向傳統。中國不是擴張主義的,偉大 的長城正是具有巨大意義的傳統象徵,它象徵著防禦重於進攻。 一系列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的未測事件,摧毀了認為中國軍事現代化微不足道的觀 念。上述預測受到了挑戰。第一,作為對人民解放軍恢復天安門廣場秩序的獎賞, 北京領導把早些時侯減少國防預算的做法倒轉了過來。國家軍事開支在一九八八年 到一九九三年之間實際翻了一番,從每年三十八億美元,躍升到七十三億。 第二,一九九一年海灣戰爭,美國取得出乎意料的輝煌勝利,震驚了那些保守的 解放軍將領,他們曾想像「人民戰爭」會把裝備優良的入侵者陷入泥坑,重現越南 經驗。海灣戰爭的結局使那些將軍們萬分難堪,他們終於參加了主張軍隊現代化的 行列,追求「建設合格的軍隊」。這種戰略觀念的焦點是:獲得高科技武器,建設 優良部隊,訓練快速反應作戰,認為將部隊投入邊境之外,比之鼓舞人心、組織游 擊隊在國內活動為好。與此同時,他們正在重新評估一個新的情況,那就是由於前 蘇聯的解體,大量軍事技術及合用武器能夠以承受得了的價格購買。一九九二年十 二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問北京,他保證售與中國尖端武器,他的代總理蓋達證 實北京採購了莫斯科的武器,例如Sukoi-27噴氣式戰鬥機,C-300地對空導彈等,金 額達十億美元。因而,一九九二年中國成了俄羅斯軍火的最大買主。大多數觀察家 認為,實際成交的數量,遠遠超過公佈的數字。 第三,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經濟戲劇性的恢復,使國民生產總值一九九 二年的增長率達12.8%,是世界最高的。這迫使人們重新進行評估,不少人推測中 國未來十到二十年間可能成為世界領先的超級強國。具備這種強勁的經濟基礎,其 軍事力量的擴張愈益顯示出其可能和可怕。 內在因素 越來越多的中國觀察家開始嚴肅地看待人民解放軍顯示其力量的能力,並引用上 述未測事件的發生為自己以前判斷的失誤開脫。但是仍有一些其它因素,有些雖在 此之前即已顯出,仍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知曉這些即或有些模糊但十分關鍵的因 素,是瞭解人民解放軍已具有和將具有的對外職能的基礎。 因素之一是中國領導人建立國家強權地位的不可動搖的決心。北京加強其軍隊實 力的決心是以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為基礎的,在上層領導中享有絕對一致的支持。 這一決心從未動搖過,甚至當軍事現代化讓位於經濟發展時,也是如此。正如鄧小 平一九八四年十月所說:「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翻了兩番以後,改善我們的 軍事裝備就是件容易事了。」削減軍事預算一直不是一項長期性政策。事實上,增 加國防預算是發生在一九八九年三月,並非在天安門事件以後。它是有預謀的行動 ,並非解放軍天安門作了「貢獻」的反應,雖然後者可能加強了這新的趨勢。 因素之二是,「詐」在中國軍事學上是一種長處。操縱敵人的感覺,是古老的, 植根很深的中國戰略傳統。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孫子兵法就寫到:「有能示之不能 ,強示之弱」。在中國為了獲得國外軍事援助,隱瞞其實力的時侯,西方人卻為得 到難得的關係渠道而高興,無論第一手資料如何不足,仍然願意相信解放軍選出來 給他們看的東西。中國在其國防預算中不包括西方國防預算常有的東西。因而,其 真正的國防開支比之公佈的數字,常常多很多倍。一九九三年十一、十二月出版的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前紐約時報記者尼古拉·克雷斯托夫(Nichol as Kristof)估計中國當年的軍事開支是九百億美元,是官方公佈的七十三億的十三 倍。 第三個被忽略的因素,是在中國軍事技術中的「優先領域」。過去,北京曾經耗 用了不相稱的資源,在廣泛的科學諜報網的配合下,有選擇地從事某些領域的研究 ,它這樣取得的軍事技術的突破,多次震驚了世界,但世界又輕易地忘記了所發生 的事情。中國令人印象深刻的核武器及太空計劃就是這種例證。在科技發展領域中 ,中國可以享受後來者的優勢,因為它能避免先行者的失敗。它也能利用技術升級 帶來的機會,使先前科技上的領先失去意義。歷史上新的強國的不斷興起表明,科 技落後的國家不會永遠停留在落後地位。 第四個導致對中國的心態作出錯誤判斷的因素,是在進行比較時出了偏差。西方 觀察家本能地把人民解放軍的實力與西方對比,而不與其東亞對手對比。實際上, 未來的日子,中國的軍力更可能與東亞對手發生衝突,並壓倒對方。一個大而落後 的人民解放軍依然足以痛打一個小而落後的鄰居。 中國觀察家還似乎習慣於透過後視鏡去觀察。西方評估其實力時偏重看它過去的 表現。例如,一九七九年造成慘重損失的入侵越南就常被引用。基於它現在的進步 及其未來的潛力對其軍力的上升重估,卻受到懷疑。一九七九年以來,人民解放軍 打現代化各兵種聯合作戰的能力已經大大向前邁進。根據一九九三年四月十六日莫 斯科電台廣播,中國的海空軍已經從沿岸的、防禦型的力量,發展為深海的、進攻 型的力量。 人民解放軍的國內職能 當社會主義中國向資本主義邁進時,很多人預期它的軍隊會像西方民主國家一樣 ,變得更為職業化,政治影響受到限制。對人民解放軍的這種觀點曾經一度成為主 流,它是基於相信鄧小平七十年代末以來進行的軍事改革已使解放軍非政治化。確 實,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七年之間,鄧小平把解放軍在政治局的代表從57%減少到 11%,在中央委員會則從31%減少到18%,從而把士兵們送回了兵營。解放軍官員 變得更加像他們的西方同行,接受大專教育,和國外建立聯繫。一九八一年建立的 人民武裝警察,解除了人民解放軍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 根據哈佛大學政治學家薩繆爾·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說法,一支職業軍 隊「必須維持政治的中立」,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既成為外部防禦中應付暴力的專 家,又嫻熟於政治或使用其力量維持內部秩序」。 引申杭廷頓的邏輯,一支職業軍隊應當擺脫軍事外的牽涉——政治的、經濟的、 社會的——以關注於自身任務——抗擊外部敵人。 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動盪期間,駐守北京附近的中國精銳部隊三十八軍,被召來 執行新宣佈的城市戒嚴令。開始,隊伍動作遲緩,司令官住進醫院。在北京領導人 的命令之前採取這種被動姿態,加強了人民解放軍已經職業化、非政治化的看法。 不少觀察家很快認為,不會有隨後的軍事鎮壓。 但是,六月四日,人民解放軍的坦克駛進天安門廣場,碾過示威者的軀體。為什 麼一個職業軍隊會屠殺手無寸鐵的愛國者?職業化論的辯護者爭辯說,軍隊是受害 者,不是勝利者,服從文職領導的命令而違反自己的意願開槍,這正是職業化的標 記。這種說詞,實在有些勉強。怎能把抵制和服從文官命令都說成是職業軍隊的象 征呢?事實上,只要檢驗一下解放軍天安門事件後的活動及其事件前的傾向,即可 對此觀點產生懷疑。 軍事外的活動 人民解放軍長期超越其軍營範圍,擴展其影響,將其利益與在中國的政治和經濟 社會發展中聯繫起來。這種長期性的捲入在某些局外人看來已在八十年代永遠消失 ,但在一九八九年以後又突顯出來。 一九九二年人民解放軍誓言為改革保駕護航,對鄧小平成功地克服黨內的抵抗擴 展市場經濟和維持對西方的開放,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這年二月到五月,三組解 放軍將領訪問作為樣板的經濟特區深圳,其意圖明顯是要表示對鄧小平著名的一月 南巡的支持。鄧的南巡點燃了經濟發展之火,帶來了國民生產總值猛速的增長。很 自然地,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共十四大上,解放軍在中央委員會的席位從一九八七年 十三大的17%增加到27%。作為中國政治力量名義上的頂峰的政治局常委由五人增 至七人,劉華清將軍成了一九七七年以來,第一個列名政治局常委的軍隊代表。十 一月,據報道政治局決定讓十位在職的及退休的將軍參加政治局會議(包括四名不是 中央委員的)。一九九三年三月八屆人大上,六名新任命的軍方領導獲得的贊成票比 總理李鵬及其他官員還多。 與此同時,部隊的經濟活動繼續擴大,合法和非法的都有,達到空前未有甚至全 世界無可比擬的程度。九十年代初期,70%的軍工生產是民用的,產品從蓮花美容 霜到「Galaxie」電子計算機。第一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註冊的中國公司,有26%所 有權屬於人民解放軍。一九九三年二月,解放軍在南中國開闢了自己的經濟發展區 ,以優惠條件的允諾吸引外資。七月份,中國一千個軍工實體中的三百個,在香港 舉行交易會,進一步增加已達五十億美元的吸收入解放軍合資企業的外資。 人民解放軍廣泛的社會活動——包括救災、社區服務、維持社會秩序——一直堅 持進行,甚至有所擴充。一九九二年十一月,解放軍士兵參加了雲南省地方警察粉 碎穆斯林毒梟勢力的行動。一個月後,上海的《生活週刊》因對軍隊的一次人事改 組有所批評,而在軍方的壓力下遭地方當局勒令停刊。另一個特別說明部隊社會職 能的信號是,一九九三年六月的整頓,把一度脫離解放軍總部的武裝警察,重新回 歸軍隊的指揮。 傳統的根 另外還有不易看見的因素,說明人民解放軍不會很快變得職業化或非政治化。第 一,鄧小平的軍事改革展示了一系列的口號,例如「正規化」、「現代化」、「革 命化」、「專業化」和「年輕化」,但從未有「職業化」。對中國士兵來說,「職 業化」是一個生疏的概念。第二,人民解放軍捲入民間社會活動的傳統可追溯到它 組成時期的紅軍階段。一九二九年毛澤東批評了「純軍事觀點」——相當於西方的 軍隊職業化,強調了紅軍的超軍事職能。 「紅軍……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 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 一九四九年,毛澤東擴大了被重新命名的人民解放軍的職責,加上了「組織工會 」、「管理工商業」。一九七六年,解放軍甚至接管了中國政府最重要的機關報— —《人民日報》。解放軍對《人民日報》編輯工作的參與,一直持續到一九九三年 中。第三,西方的職業軍隊誓言忠於憲法,不是忠於個人,而解放軍的忠誠卻在很 大程度上是對個人的。鄧小平儘管沒有官銜,對人民解放軍仍有最後發言權。同樣 ,退休了的將軍們也仍然影響中國的政治事件,如一九七六年逮捕「四人幫」,一 九九二年在鄧小平同意下剝奪楊氏兄弟權力。中國前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和他的異母 兄弟楊白冰,曾經實際上控制了人民解放軍,他們明希望在鄧小平之後,能繼承他 的衣缽。繼續滲浸著人民解放軍並阻止西方式職業化的對個人的忠誠,來源於深植 於歷史的儒家倫理觀念,並通過民間的浪漫文學如《三國演義》、《水滸》等廣泛 傳播,保持著生機。 現實意義 人民解放軍日益突出的外部和內部職能會帶來數種值得注意的趨勢。第一,人民 解放軍日益上升的政治地位,會保證國防預算繼續呈兩位數字的增長,軍事實力繼 續提高。軍力的增強會使北京日益自信,並可能採取更為強硬的對外政策。即使它 避免區域內使用武力和擺出和平與合作的姿態,亦是如此。 第二,人民解放軍無法控制的追逐利益的活動,伴隨而來的是腐化的散播,這定 會腐蝕士兵的鬥志,在需要大規模的動員及尋求後勤支持時會削弱有效的運轉。但 當人民解放軍繼續改善海空力量,並加強其精銳的兩棲作戰部隊和空降部隊,配以 密集的訓練和先進的裝備,這會增加使用尖端武器,進行小規模、電子控制、快速 反應的軍事行動來對付其鄰國的能力。 第三,中國的小規模的戰略核武器,將是對美國安全的挑戰。因為害怕引起一場 全球性的核災難,美國士兵從未和那些核強國對抗。如果東亞爆發與美國國家利益 攸關而又牽涉到強硬的中國的衝突,中國擁有的裝有百萬噸級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將 使華盛頓感到為難,並可能迫使美國不進行軍事干預。海灣戰爭後美國對在任何時 間、任何地點都能打勝仗的信心,是需要重新估價的。 第四,人民解放軍干預國內政治的癖好,在鄧小平這個最後一個打過仗的政治家 逝世後,可能會上升到新的高度。人民解放軍干預政治,至今多是作為權力鬥爭中 領頭演員的工具,而不是有抱負成為統治者,但今後解放軍干預政治的性質可能會 升級。毛澤東和鄧小平兩人都是通過嚴峻的戰爭考驗而獲得軍隊的信任。他們能夠 以黨的名義指揮軍隊,能夠維持軍隊的團結,在危機中能維護國家的統一。事實上 ,人民解放軍具備的那種非常虔誠的對黨的服從,主要是在毛和鄧那種超凡的領袖 魅力和領袖權威下形成的,而不是來源於制度的規定。但是,由於今日的中國沒有 任何領導人能夠繼承鄧小平的衣缽,鄧以後的人民解放軍的行為不會完全和過去一 樣。在不穩定時期,軍隊的團結甚至國家的統一在未來一段時期都是難有定論的。 第五,由於廣泛的超越軍事範圍的活動,人民解放軍絕非遠離外部世界的刺激和 影響,它在很大程度跟隨中國社會的新格式。中國日益增加的地方主義,可能影響 到人民解放軍。一九九二年十月黨的十四大以後,他們在北京的高昇證明,省級領 導的政治勢力已大有增強。解放軍地方指揮官的勢力也有類似增強。軍隊的地方主 義目前還處於開始階段,鄧死後可能有所發展。一方面,這會沖淡北京的權威。另 一方面,一旦中國的中央權威崩潰,軍隊的地方主義也有可能起到限制混亂的作用 。長期的不穩定和軍人們已經形成的牟利願望是不相容的。 這些趨勢對中國和東亞來說存在著穩定和不穩定兩種不同的走向。人民解放軍將 會如何扮演鄧小平後的角色,因而是不確定的。什麼是確定的呢?人民解放軍不只 是在歷史意義轉換中繼續執行明顯的雙重任務,而且會在未來的歲月裡提高其重要 性。 (北居譯自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