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球化的民間社會——從三元秩序社會理論談起 晨星 三元秩序社會理論中的文化概念 十九世紀末,奧地利思想家、科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RudolfSteiner)提出重建 社會的理論,稱為三元秩序社會(TheThreefoldSocialOrder)。第一次大戰後,該理論在 英國和歐洲大陸普遍流行,在他的書《三元政府》(TheThreefoldState)中,史代納把社 會劃分成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部分,各個領域針對自己的使命清楚地自我定義。史代納認 為文明的社會秩序應是:政治生活要求賦予人與人之間公平和正義為原則,所有的公民都有 平等的權利和義務發展其心靈、個性與他人和平共處。在物質生活(或經濟生活)中,人們 得學會熱愛、投入與他人兄弟般的合作(既不是平均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也不是惡性競爭 )。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應是獨立和自由的。政府只能維護人權和關心民生,卻不能幹 涉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經濟領域給予政治和文化領域物質支持,政治領域為經濟和文化領 域維護公平和正義,文化領域給予政治和經濟領域提供人本的意義和發展方向。實際上,史 代納根據法國大革命提出的理念「平等Equality(政治權力),自由Liberty(精神文化) 和博愛Fraternity(經濟建設)」陳述了他的社會發展理念。 因此,本文中的「文化」是除政治和經濟活動以外,人們在表達思想、意識、藝術、信仰和 生活方式時,不以權和利為目標,而是以表達自我、理想以及價值觀,與之相關的社會活動 活,這種文化通常是通過民間組織的活動中展現出來。而本文的民間組織(CivilOrganizat ion)指的是合法的和「非法的」社會團體和各類文化活動的協會等組織機構,既包括了一 切民間團體和非政府組織,如公立和私立學校、學術研究機構、媒體、教會、寺院等,也包 括了不行使政治和行政任務,以及非贏利為目的公司和私人機構。政府代表了政治力量,工 商界代表了經濟力量,民間組織代表了文化力量。另外,由於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科學研究 和教育活動,即歸入經濟範疇,以軍事擴展為目標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即歸入政治範疇, 以實現理想和價值觀為目標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即歸入文化範疇, 因此,這裡不把科 學研究和教育活動單列為一項。 實際上,歷史很長的時間以來,人類無論生活在何地,只有有任何形式的政治和經濟活動, 都產生了相關的政治文化和經濟文化,在一個政治上崇尚自由、平等和法治的國家裡,在他 們的政治活動中,如果能堅持自己所宣揚的政治理念下行使政治權力,那麼他們在政治生活 中延伸出來的政治文化應處處體現出自由、平等和法治的原則。在一個政治專政的國家裡, 雖然他們也宣揚自由、平等和法治的政治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政治活動中不能堅持自己所宣 揚的政治理念行使政治權力,因此他們在政治生活中延伸出來的政治文化就表現在人治、官 僚主義和權利腐敗。相同的道理,一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指導的公司,他們在經營活動過 程中所延伸出來的文化跟一個照顧僱員的利益為指導的公司,所延伸出來絕然不同的公司文 化。 社會文化是給經濟和政治帶來創造、熱情和高效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文化是給經濟和政治 發展的指南針。社會整體發展如一個人那樣,缺乏道德觀念的人,行為失去約束,缺乏人本 意義的社會文化,社會行為舉止就失去了控制,在國內和國際的社會發展中都是不可想像的 。在很多工業發達社會,雖然有了物質高度文明和政治民主,但是也存在著人文精神貧乏和 道德淪陷的問題,驗證了文化與政治、經濟發展的缺乏秩序。代納認為只有獨立於政治和經 濟的民間社會所提倡的文化,才能體現出文化的本質意義(官方的政治文化,工商界的商業 文化,是讓人墮落的文化,作者注),也只有追求精神和人本意義的文化才能給政治和經濟 提供發展的意義和本體,以及文明的發展方向。 文化在政治與經濟的發展中缺席 文明的人類社會應該是在社會精神文化的指導下,政治民主為原則,個人心靈自由為前提, 人們自願選擇適和自己的社會關係,有由這些人群選擇行使自己的權力的方式,通過行使自 己的權力來建立合作的經濟生活,共同尋求和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自然而然地構成了一個 三元秩序的社會。就世界而言,各國、各地區和各民族都應在民主政治和兄弟般合作的經濟 (fraternal)的支持下,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本土文化,以便各國、各地區和各民族都能共 享一個多元文化的全球社會。任何根據政治理論和個人意志,通過政治的、經濟的或者文化 (宗教)的壓力建立來的社會秩序都是不牢固的。 雖然,任何一個人群社會都客觀地存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元結構,可以說,社會的本質 結構是一個三元結構。但是,由於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領域都不能各自針對自己的使命清 楚地自我定義,在一個整體社會裡運行過程中,經濟、政治和文化得不到和諧和有秩序的發 展,故不能成為三元秩序社會。有成文歷史以來,從秦始皇到凱撒大帝,從拿破侖到希特勒 ,無不把世界當成一個暫時未被征服的地方。無論是未被征服的社會,還是被征服或重組了 的社會,要麼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產力落後的農業社會,要麼就是政治和經濟利益相互依賴的 工業發達的工業社會。歷史上無數的起義、反抗、鬥爭、革命都是衝著從新瓜分政治和經濟 權力而開始,也是由於政治和經濟權力分配而結束。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只能由經濟和政治 生活的支配中形成,以及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消遣和娛樂中形成。由於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各自有自己的藝術和精神文化,或者統治者用文化來充當統治工具,或者用文化為經濟的發 展服務,文化未能給政治和經濟發展提供意義和發展方向。政治和經濟操縱精神文化的社會 ,決定了社會結構是由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皇家貴族與平民,官與民,富與貧的二元結構, 我稱之為二元結構的社會。這種二元結構的社會不可能是一個安定的社會,所以,無論社會 怎麼變遷,這種二元結構的本質系都沒有發生變化,我可以肯定地說,只有建立有秩序的三 元結構社會,人類社會才能正步入文明社會。 由於經濟資源和政治權力的紛爭,強大的帝國從一個二元結構社會打進另一個二元結構社會 ,很多地方被征服,被殖民,被瓜分。於是,世界各個小王國或大帝國經過了一個接著一個 的結構破壞和重組,重組後的社會最後還是回到了原來的二元結構。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蘇美兩大帝國把社會價值觀引進了政治和經濟領域,一方堅持分權、民主、自由、資本主 義文化和自由市場經濟,另一方堅持集權、管制、共產主義文化和計劃經濟。雖然兩大陣營 本質上都是謀求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但是他們開始給社會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引入文 化和社會發展的價值觀,通過立法、制定行政原則、政策的發展方向、實現項目等等,在經 濟和政治生活中,為了爭奪人心,兩個陣營都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的藍圖,一個是共 產主義的烏托邦,另一個是自由、民主,人權和財財富的人間天堂。值得思考的是兩大陣營 中,共產主義政治文化和資本主義商業文化是如何在經濟和政治的誤導下發展起來的。 這兩個強大的各自為政的二元結構社會之所以對壘的真正原因是由文化力量的參與,即是兩 個陣營對未來文明社會的發展方向都奉承著不同的政治和經濟理念。但是,這兩個二元結構 的帝國社會中,雖然都在搞軍事擴張,兩個領導者或統治者對世界未來的發展確立了明顯不 同的方向,一方是傾重於政治優先為基本來制定法律、政策和發展方向,另一方是經濟繁榮 優先為基本來制定法律、政策和發展方向。美國為主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戰勝了前蘇聯 為主的共產主義「政治」是一個不對稱的較量,人們誤解為被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劫持」下 的文化,也戰勝了被政治「劫持」的共產主義文化。其實,人們應該反思:「為什麼人們迫 切地拋棄前蘇聯的共產主義文化,而及時擁抱資本主義商業文化?」「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 商業文化能否為新的全球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服務?」無論如何,資本主義商業文化倡 導的經濟全球化,正面臨著全球民間社會所釀造的全球多元化的挑戰。 二十世紀末,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正在走向全球化,政治和經濟領域在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是地 球村的形式出現了。然而,在人們對此感到興奮的時候,卻忽略了非濟濟全球化的因素,則 是社會文化的全球化。但是,社會文化不能被動地隨著政治和經濟的全球化而全球化,而是 要主動地引道政治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現代人類學者把社會文化廣泛地指宗教信仰、 倫理道德、科學技術、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他們的研究很多都是限於解釋社會文化的表象 ,並給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而對社會文化的本質以及文化的功能不太重視。在社會 生活中,社會文化本質應是滋養人的個體精神和人生意義的,這兩者直接地影響到人的自我 認知,以及道德價值觀的取向,從而影響和決定了人的行為舉止,人在尋找意義的時候會帶 來無窮的創造、熱情和高效發展。社會文化如何能指引政治和經濟邁入全球化的人類文明的 方向,才是現代人類學者和社會學者的研究課題。 民間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 本文提到的全球民間組織並非指一個組織,而是對全球各國各自為政的、持有各種理念、綱 領、組織形態的民間組織的統稱。民間組織關心的領域包羅萬象,如人權、自然生態、弱勢 群體、世界觀、知識、藝術、倫理道德、象徵、和個體精神等精神文化。他們不是由於持有 相同的理念、綱領、組織形態而走在一起,而是代表文化力量來平衡政治和經濟力量,不約 而同地站在一起。這也是全球文化多元化發展過程中,異中求同的象徵。民間組織在近幾年 全球化發展,給人類文明發展注入了力量。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兩極世界開始隱退,好像出現了世界從新整合的現象。美國國務 院思想庫的福山(FrancisFukyama)用《歷史的終結》(Theendofhistory)來描繪新的全 球自由資本主義終於戰勝了社共產主義。關於世界發展的方向,世界各國很多領導們,把發 展目光限制在神化了的、虛吹的「自由」市場經濟上,甚至默許政治上獨裁和專政換取經濟 利益。 在冷戰時期,兩大陣營所倡導的全球民主、平等、正義、均富和共榮等理想都已變得蒼白無 力,經濟坐大的西方社會,選舉和任何形式的民主都變成了嘲笑的對象。1995年成立的世界 貿易組織(WTO)顯示出強制性地整合一個單一世界,經濟強國可以通過WTO的權力之鞭伸入 到世界各國的立法院。新的全球自由資本主義這樣的全面勝利,令人懷疑和惶恐不安。 可喜的是代表這人類精神文明的民間社會,近幾年來迅速發展壯大,在經濟和政治全球化迅 速發展中展現出人類精神文明的力量,一個非經濟和政治因素的民間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 並試圖引導經濟和政治進入以精神文化發展為中心的文明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