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獨秀還是幾枝爭秀?」 ——中國、印度、俄羅斯經濟發展對比 陳破空 德國安聯保險公司發表調查報告,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14年超越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國 。這一說法,顯然將立即受到中國當局的青睞,並帶動部分中國老百姓「飄飄然」。說到中 國經濟,北京當局慣於用「一枝獨秀」來自吹,即便不是直截了當,也常常借用洋人金口。 所謂「挾洋自重」。如此「輿論導向」,讓中國老百姓誤以為,世界經濟都停滯了,只有中 國在發展;或者以為,只有中國的發展,才是最快的發展。 事實上,除中國之外,全球有的是快速增長的經濟體,諸如印度、俄羅斯、東歐、印尼,等 等。即便是發達國家,也不乏亮麗增長者。比如美國,在經歷短暫的增長放緩(不是停滯) 之後,去年開始,又恢復強勁增長,全年經濟增長率達3.1%,考慮到美國經濟的龐大基數( 規模為中國經濟的10倍),以中國經濟增長9.1%折算,去年,就經濟淨增值而言,美國是中 國的三倍。本文僅就中國、印度、俄羅斯三國的經濟現狀做一對比分析。 中國:高增長伴隨高危險 國家統計局公佈2003中國幾項主要經濟指標:經濟增長率9.1%,工業產值增長16.5%,外貿 增長37.1%,外匯儲備達4002億美元。看上去,數位可觀,似乎「成績驕人」。然而,仔細 把脈宏觀經濟,卻暴露出許多病態。 其一,經濟增長的主要構成,是固定投資的猛增,達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7%.這些 投資主要來源於銀行,當局為了刺激內需,拉動增長,驟然放開銀根,銀行大肆發放貸款, 放貸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比亞洲金融風暴前的泰國還要高,為中國金融危機埋 下凶險伏筆。 其二,9.1%的經濟增長率,創下1997年以來的最高值。在地方保護主義和官僚「政績」思維 支配下,各地一窩蜂地搶著上項目,趕熱門,一些領域如房地產、汽車、鋼材等,出現過度 飽和,以至於氾濫成災。情形一如外界的普遍預料:與其說是增長,不如說是過熱,大抵是 泡沫經濟。 其三,盲目開發與重複建設,加劇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惡性循環,目前,中國每萬元產值能 耗,是日本同一資料的10倍;單位產值的平均成本消耗,也一直高於印度至少兩倍以上。 其四,由於進出口比例失調,出口大大高於進口,外匯儲備自然大幅增加,「游資氾濫」, 人民幣升值壓力因而進一步升高,加劇了與美日歐等國的貿易摩擦。 其五,上述各種因素的綜合,釀成物價大漲,許多地區物價高漲達50%以上。由前幾年的通 貨緊縮,到去年的通貨膨脹,幾乎一步跨入。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並 存。高增長,實際是高危險。 其六,經濟過度擴張,造成能源吃緊,電力不濟。比如,原油形勢日益緊張,去年進口原油 高達8200萬噸,今年原油缺口預計將進一步達到1億零700萬噸。2003年,全國共計21個省份 缺電,當局不得不在許多地區實施「拉閘限電」。在湖南長沙,因電力不足,部分街區連交 通紅綠燈都失效;在浙江杭州,一些企業因缺電,致使每天經濟損失高達百萬元;在一些省 區,民眾做飯和學生做作業,竟需要點蠟燭進行,轉眼間,時光彷彿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除此之外,在城市的表面繁榮之下,中國疊創世界之最的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也常常令外 界瞠目結舌。 國際經濟專家歸納出中國經濟四大危險:經濟週期性起伏,貿易保護主義,金融風險,政治 風險。指出:過度投資可能使中國經濟陷入週期性衰退,而中國的金融體系百病叢生,十分 脆弱,放貸比例太高,勢必繼續累積巨額呆帳壞帳,一旦人民幣升值,經濟減緩,呆帳壞帳 出籠,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肯定禍及整個國民經濟,傳言中的「崩潰」之說,未必僅 僅是危言聳聽。 印度:IT大國,全速增長 比鄰中國、地處南亞的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正悄悄崛起,去年經濟增長高達8%.經濟學家 常常不由自主地拿中國與印度做比較:外資。中國經濟主要靠外資拉動,全年吸收外資530 億美元;與中國相反,印度經濟並不依賴外資,全年引進外資僅35億美元。可以設想,如果 外資大舉進入印度,印度必然輕易超越中國。事實上,外資流入印度的速度正在加快,僅去 年,就增長了5倍。在沒有外資的情況下,印度自我打造,一躍而為IT大國,電腦科技及其 人才輸出居全球首位,世界為之稱奇。 外貿。外貿出口在中印經濟中都居重要地位,對各自國民經濟的貢獻,均佔到10%左右。去 年,中國外貿增長37.1%.印度外貿也急起直追,大幅攀升,出口增長13.7%,僅鋼鐵出口一 項,就猛增93%.有意思的是,印度鋼鐵的主要輸出對象,正是中國。 股市。中國股市連續多年陷於熊市,一蹶不振;印度股市卻如日中天,去年,印度股票價格 高漲達70%.一年中,外國人向印度股市投放資金達75億美元。具有國際權威的穆迪公司,因 此再度調高了印度的投資率分數。 消費。由於消費觀念落後,消費意識薄弱,中國人的銀行存款繼續堆積,國內需求持續不足 ,國民經濟實際上被拖了後腿;印度人卻一改「先存錢後花錢」的舊觀念,熱烈消費。儲蓄 占印度人總收入的比例,已經從1999年的12%下降到2003年的5%.經濟學家指出:每年升高12 %的消費支出,是推動印度經濟全線增長的重要因素。 工資。十年前,中印兩國的工資水平幾乎持平,如今,中國人工資是印度人的兩倍,這番勞 動力成本消長,意味著中國競爭力下降。正是基於這一考量,更多外國商人開始把投資目光 轉向印度。 經濟改革。中國號稱2億人脫貧,但經濟改革先起步,已經25年。印度6千萬人脫貧,其經濟 改革僅12年;中國銀行至今黑洞重重,呆帳壞帳成山。印度銀行則相對健全,具有較佳的國 際信譽;中國過熱的房地產等行業不斷醞釀巨大泡沫。印度經濟則呈現清新協調的面貌。 制度。與經濟改革相比,中國政治改革嚴重滯後,僵化的政治體制,不僅導致中國腐敗成災 ,而且構成經濟發展的桎梏與瓶頸;印度則相反,民主制度的不斷鞏固,不僅使腐敗現象銳 減,同時也為經濟的健康和全面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之外,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之一的印度,在國際交流上,又比中國擁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 。 印度的長期增長潛力,更被行家看好。花旗銀行及大多數國際銀行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 的機會更大,印度將超過中國。此間經濟學家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比喻中國與印 度的競爭關係,意思是:中國瞄準德國,中國是螳螂,德國是蟬,然而,印度是黃雀,時機 一到,印度將展現出比中國更為強大的實力和更為耀眼的成就。 俄羅斯:經濟起飛,令人刮目 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這些被重新命名為「獨聯體」的國家,一方 面欣喜於民主解放,另一方面,又經受著撕裂之痛。其中,俄羅斯是最大的一塊,也是原宗 主國。繼承了前蘇聯的主要遺產,包括國際地位,也包括前蘇聯計劃經濟的整個爛攤子。 在陡然而至的歷史劇變中,俄羅斯開始了艱辛的經濟改革。主要措施是私有化。鑒於沉屙深 重,俄羅斯當局採取「休克療法」,寄望於速戰速決,一步到位。一時間,工廠減產,失業 暴增,商品短缺,貨架空空,盧布大幅貶值,國民經濟出現負增長,一些工資和退休金被拖 欠。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經濟危機。就在這個時候,國際上殘存的專制勢力,趁機落井下石, 對俄羅斯百般譏諷。尤其是中國北京當局,以大量的負面新聞和「輿論導向」,密集報導俄 羅斯的困境,大肆渲染俄國人的痛苦。 潛台詞是:看吧!這便是民主的「好處」!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俄羅斯的困難,不過是歷史劇變中的陣痛,猶如產婦生產之痛。只 要制度調整好,其復甦與發展便指日可待。果然,數年的煎熬之後,俄羅斯經濟止跌回升。 在前總統葉利欽執政的最後兩年,情況開始好轉,工廠增產,供應增加,市場一片活躍。到 現任總統普京上台,俄羅斯更是全面振興。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財政狀況徹底改善,所有 被拖欠的工資和退休金都得以發放。經濟強勁復甦,是普京總統今年將篤定當選連任的關鍵 。 迄今,俄羅斯經濟已經連續5年保持穩步增長,形勢蒸蒸日上。尤其是2003年,俄羅斯經濟 呈現起飛態勢,高速增長達7.3%;全年GDP達4652億美元,人均3200美元,是中國人均產值 的3至4倍;居民實際收入增長13.5%;退休金增長7%;失業率從2000年的兩位數下降到去年 的6%;企業利潤猛增60%;固定資產增長11.2%;外逃資本縮小為29億美元,部分外逃資本開 始回流(同一時期,中國年均外逃資本保持400億美元左右);國家預算持續盈餘,並猛增1 40.5億美元(同一時期,中國年均預算赤字保持400億美元左右);由於外債銳減,俄羅斯 當局表示:可望提前歸還外債; 2003,俄羅斯出口增長迅猛,外貿總額高達2092億美元,同比增長24.3%,貿易順差達600億 美元;俄羅斯從1999年才開始考慮引進外資,之後,外資快速增加,去年獲得65億美元,增 幅超過60%;盧布不斷升值,去年實際增值達5.3%;證券市場興旺,全年增長54%,超過所有 西歐證券市場的增長速度…… 國際上開始議論「俄羅斯經濟現象」。分析人士在比較俄羅斯與中國時,特別提到,勞動力 方面:中國勞動力龐大而廉價,但俄羅斯勞動力教育水平更高,質量更好;吸引外資方面: 雖然中國目前吸引外資較多,但起步比俄羅斯早15年以上,實際上,與中國相比,俄羅斯吸 收外資的有利條件更多,後勁更大,主要因為俄羅斯社會更透明,法制更完善;此外,俄羅 斯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更讓中國望塵莫及,落後至少二十年。國際媒體因此出現大標題: 「俄國熊將趕超中國龍?」 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9.1%,乃因陷入經濟過熱;印度經濟增長8%,俄羅斯經濟增長7.3%, 均沒有任何副作用的伴生。與中國經濟的冷熱相間和搖擺不定相比,印度與俄羅斯,都呈現 快速與良性並舉的發展局面。無怪乎,國際權威機構紛紛調高了對印俄兩國的經濟評價,同 時紛紛降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外資和出口增長方面,俄羅斯 與印度已經構成對中國迫在眉睫的強力競爭。印俄兩國亮麗的經濟成就,使所謂「一枝獨秀 」的 「中國經濟神話」露餡並破產。 印度與俄羅斯,皆屬於先政治改革,後經濟改革的發展模式;中國則相反,屬於先經濟改革 ,後政治改革(如果遲早有政治改革的話)的模式,兩種模式,孰優孰劣,未來十年內,必 全然見分曉。如果北京當局繼續拖延政治改革,拒絕制度變革,中國勢必重新落在俄羅斯、 乃至於印度之後。正所謂:歲月無情。形勢比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