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回顧及反思」國際研討會側記 春仁   回顧六四經歷,探討民主議題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五日舉行「天安門回顧及反思」 研討會。邀請了世界各地的學者及當年參與六四北京民主運動的人士,共同研究具有重大意 義的民主運動,提出個人的反思和評價。   會議主辦單位,皇后區圖書館國際資訊中心的李江琳女士致詞。討論會第一階段的議題 是「天安門回顧」,由民運人士唐柏橋主持。主講人有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 員邱太三、前北京八九學運領袖封從德、僑居紐西蘭的民運人士潘晴、來自北京的歷史學者 陳小雅及作家余傑。   邱太三指出,追求自由平等是人類的本能,天安門民運人士為了爭取自由民主不畏犧牲 的情操令人感動。民主和自由是普世的價值,而中華民國民主發展的經驗可供中國大陸借鏡 。   「六四檔案」網站主持人封從德介紹了他建置在網路上的龐大八九民運資料庫。封從德 談到八九民運當時未能見好就收,及時撤出,一方面是因為組織化程度不夠高,以致能放不 能收,能上不能下;同時在思維上仍受到黨文化的拘束,對政治局勢認識不夠。以致遭到中 共暴力鎮壓以流血結束。   歷史學者陳小雅回顧八九民運指出,十五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民主運動反映出專制制度 是靠□暴力、謊言和效忠支撐。她強調,八九民運應及早獲得平反,落實善後工作可撫慰人 心,同時中共當局應解決七十歲以上因民運流亡海外的老人回國的問題。不過,她認為,中 國政治公平競爭到來之時,才會有平反的結果。   大陸著名作家余傑說,現在許多大陸年輕人都不知道當年六四發生了什麼事。他認為, 關於天安門事件的問題,不應該用英文在美國的土地上討論,而應該用中文在中國的土地上 討論。他感慨地說,十五年過去了,天安門事件在大陸仍然是個禁忌話題。他認為大陸政府 應該放下歷史包袱,敢於認錯,才能消除六四的陰影。   自八九年即流亡海外的潘晴認為,天安門屠殺赤裸裸地展現出中共對於生命的漠視及恐 怖統治。他指出,六四的本質就是殺人,以政權來壓制人民並鞏固其統治。   十五年的反思主講人有旅居荷蘭的大陸學者王鵬令博士、前中國社科院馬列所所長蘇紹 智、資深民運人士徐文立和北京之春主編胡平。與會者談了八九民主運動對中國的影響,以 及對未來實現民主的看法。座談會由普林斯頓大學林培瑞教授主持。   王鵬令認為,中國大陸實現民主是必然趨勢,但民主仍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夠得以實現 。   蘇紹智他認為六四以其偉大精神震撼世界,不為六四正名,就不可能實現民主化。他認 為六四是中共內部改革派與頑固派政治較量的結果,海外應該成立六四調查機構,為六四正 名做準備。   徐文立去年被中共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送到美國,目前在布朗大學任教,他說中國人求追 民主是因為『痛』、苦難的經歷讓中國人意識到要實現憲政,讓有公共權力的人遵守法律法 規,對其言行有所約束。   胡平強調,共產國家實行民主轉型並不需要發達的市場經濟和中產階級為前提。他指出 ,中國在一黨專制下搞私有化,導致權勢集團對公有資產的公開搶劫,由此形成的財產分配 格局不會被民眾所認可,將來會面臨重新洗牌。當局為了維護他們搶來的不義之財,更不會 主動實行政治改革,民間更需要施加壓力推動。   天安門四君子之一的大陸學者周舵也是這次會議邀請的主講人,但就在周舵辦好簽證時 卻被「有關方面」阻止,未能與會。他提交給會議的講稿「我們沒有敵人」由胡平代為宣讀 。   這次會議相當成功,聽眾幾乎坐滿了會議大廳,並不時地為主講人的精彩講話熱烈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