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林昭的靈魂》討論紀要   王丹:看《尋找林昭的靈魂》之前,余厚強曾經強烈推薦過這個片子。說老實話,當時 我沒有太重視。因為厚強高度稱讚,甚至稱之為「一顆精神原子彈」,我還覺得是厚強革命 熱情高漲結果下的誇張。但是看了這個片子,我承認厚強沒有言過其實。這個片子真的是深 深打動了我。記得當時當片子結束以後,我有大概10分鐘什麼話也說不出來。這是1993年看 到中央電視台編導時間拍的《我畢業了》之後,10年來最令我震撼的記錄片。與我一起觀看 的黃翔夫婦也被深深感動,張玲講了一句話是我完全認同的,她說「林昭的精神不僅僅是中 國的財富,也是人類精神史中的財富。」今天組織這個討論,就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八九一代 對中國未來的討論,應當包括民族精神的重建這樣的內容,而林昭的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 神的樣本。   李恆清:看過胡傑先生拍攝的《尋找林昭的靈魂》,幾乎所有的朋友都有著共同的感受 ——震撼。這個有著脆弱外表的女孩,居然承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苦難。在她短短三十五年 的人生旅程中,有八年是在監獄度過的。但她卻以自由戰士和年輕的反抗者自居,堅持獨立 思考,堅持對真理的追求,不向邪惡勢力低頭,最終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去捍衛做人的尊嚴。   余厚強:看過胡傑先生的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後,心裡只是痛,無語,流淚。這 心裡的痛,忽然讓人覺得,中華民族,不是一具行屍走肉,還有靈魂。林昭靈魂,撐起了中 華民族快要消失的靈魂;林昭脊樑,撐起中國這個被歷史重負快要壓垮的巨人的脊樑。《尋 找林昭的靈魂》震撼在我的心靈上,全身震撼。中華全民族在49年後積累的冤屈,好像濃縮 在林昭一個柔弱的江南女子身上。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血寫的字,都刻畫出中國的現代史 是「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的歷史。   陳破空:看完《尋找林昭的靈魂》,我是淚如雨下,心如刀割,悲憤填胸。幾乎每一個 觀看了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的人,都有如是的感受。那慘烈,驚心動魄;那悲壯,撼 鬼搖神。在一個以血寫書的女子面前,我們無言,「惟有淚千行」。曾以為,歷經數十年的 剿殺,中國人的良心、勇氣、銳氣、骨氣、連同人格,都早已經滅絕,或者,幾近滅絕。在 「共產主義」的滾滾車輪下,屈膝稱臣,背叛與出賣,已然司空見慣。策略性地認錯,忍受 「胯下之辱」,留得青山,伺機反擊,已經是難能可貴的堅持。然而,林昭,她走得更遠。 走得徹底,走得純粹,走得決絕。   如果說彭德懷有勇氣,那還只是中共黨內一股不同的聲音,況且,堅硬如彭德懷,也被 迫認錯,違心地承認強加於他身上的大部分「罪名」;如果說張志新有骨氣,她反對的只是 一個人(林彪);遇羅克、王申酉為真理而獻身,卻沒有超出「馬克思主義」的思維局限。   而林昭,則是徹底的。她徹底否定那個制度,那個主義,那個黨,那個「萬歲萬萬歲」 的最高領袖,凜然大義,義無反顧。她以「極權主義」、「暴政」、「一個發瘋的黨」、「 偽法院」直呼那不可一世的政權;以「中世紀的遺址」、「奴隸社會」定義那瘋狂年代的瘋 狂國度;以「披著羊袍的『真命天子』」直指那高高在上的暴君;以「公義」、「自由」、 「民主」,昭告人類的未來。難以想像,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林昭使用的那些名詞, 相對彼時的大眾而言,還十分陌生。而這些名詞,今天,已經蔚然流行。於是,我們看到, 民主,自由,權利,並非1989或者1979的專利,早在1957年,「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年輪, 一個弱女子,就已經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當然,這一聲音,還可以追溯到1919年,1911年 ,甚或更早。   潘強:林昭和他同時代的人相比,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徵:1,她對中共暴政本質的認 識非常深刻;把中共政權表述為是「搶光每一個人作為人的一切的恐怖組織」,有這樣見識 的知識份子,即便在當今的中國,也還是鳳毛麟角。2,更重要的是,她在「萬馬齊喑」的 大環境中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當時很多人痛哭流涕希望檢討過關,有人通過向黨交心,檢 舉揭發他人來試圖戴罪立功,甚至還有人用自殺來還自己一個「清白」,林昭卻堅持不說那 怕是一句違心的話,   也不因慘無人道的囚禁和地獄般的紅色恐怖而放棄反抗。光是這一點,就可以讓幾乎所 有生活在那一個時代的國人羞愧。3,林昭不止於用言論批判這個極權,還積極地參與地下 活動,參與創辦地下刊物《星火》,身體力行地去挑戰這個專制的巨獸,即便是最後被叛極 刑也坦然無懼。4,林昭的思想從叛逆,到信仰共產主義,到回歸人性,最後昇華到歸於耶 穌基督的愛和公義。她對自由、人權清晰而深刻的描述,使她超越了當時的思想桎鋯和話語 體系,也超過了當今大陸眾多知識份子對自由和人權缺乏深度和終極關懷的論述。   余厚強:林昭的思想精神是中國目前的變革所需要的。中國社會所面對正是的「組織性 與良心的矛盾」。蔣彥永的被抓被放,不正是又一次「組織性與良心」的較量?但是,在專 制的集權下,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良心在被「組織性」一次次的絞殺,難道中國的社會 不需要更多的良心?不用說,人們也會明白,良心的減少對一個社會意味著什麼;一個不保 護良心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社會;一個不靠良心支撐的社會,能有多大、多長的穩定 。尋找林昭的靈魂,也是尋找中華民族的靈魂。為著個正在腐敗的軀體,找回生命。《尋找 林昭的靈魂》將衝擊並震撼國人的心靈,讓這個被洗了腦的社會重新學會思索。   金巖:林昭出生那年,我剛出生。對於這樣一位如此超凡的女性,三十多年我卻一無所 知,這是我的缺憾,也是全體中國人的損失。我們愧對林昭。她是為我們去做的,她是用自 己的青春和生命試圖警醒我們,用鮮血寫成的文字正告我們,可是我們卻可悲地渾然不覺, 被蒙蔽,被欺騙,被壓抑,被強行剝奪自我,被試圖打造成統治戰車上的一棵棵螺絲釘,沒 有思想,沒有自由,沒有道德。   李恆清:記得自己上中學時,對社會上出現的很多負面現象不滿,到了1982年,在高中 的團課上講,「共產黨內70%到80%是壞人」。為此在當時的清華附中引起強烈反響,學校黨 團組織都來幫助教育,我也認真地攻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並與西方傳統政治哲學進行比較 ,認識到共產主義是人類最高的追求,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力量,為 此我拚命地為黨工作,追求黨,並在上高中三年級時(1985年)加入了共產黨。   考入清華後不久,就趕上了86年的學潮,我第一次接觸到「自由和民主」,才發現,對 於一個正常的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就是自由,對於一個健康的現代社會,最基本的體制保 障就是民主。一個沒有制約的權力就一定產生獨裁與腐敗。中國共產黨在建政之初,確實給 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毛澤東在其《新民主主義論》中所描述的中國的全新的社會政治體制 迷惑了很多善良的人們, 1978年以後的一個時期,鄧小平的改革再次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但隨著人們對自由和民主認 識的提高,自然會要求制約執政黨無限的權利,這時善良的人們馬上就會看到中國共產黨的 本來面目,其所有的變革只是為了鞏固其一黨專制的政權,任何人一旦觸及了這條底線,必 然逃不過殘酷的迫害與打擊。因為獨裁統治的長期存在,只有靠嚴刑峻法來維持,用殘酷的 迫害與打擊來嚇阻人民,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民主運動一定要有那麼多的人流血犧牲的原因 吧。也正是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義無反顧地參加了89年的民主運動,從此站到了中共的 對立面。當然,為了這點基本的民主訴求,我經歷了「6.4」 那場血與火的考驗,以及隨後的逃亡,被捕,坐牢……   我從來沒有為自己的行動後悔過,相反,我始終以自己能在這場浩劫中「腿不軟」而自 豪。這大概就是民主的代價吧。今天我們看到,林昭以及很多敢於獨立思考的人們都曾經走 過這樣的心路:相信,發現,懷疑,批判,為捍衛人的尊嚴而抗爭。非常高興,自己也能是 其中一分子。   潘強:我覺得我們這一代雖然生長在思想相對開放和活躍的八十年代,但我自己在成長 的過程中,對中國那些並不遙遠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卻不斷有令人震驚的「發現」。記得在 中學時代,正是「傷痕」文學和文革反思的高潮,看的書多了,便開始震驚我的父輩們在剛 剛經歷了這麼黑暗和血腥的年代之後,居然還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無比正常地活著。 彷彿那些被槍斃的、餓死的、打死的、被迫自殺的事,從來都沒有在身邊發生過。甚至從來 沒有給我們提起。等到有機會上大學,由於我念的是外文系英語專業,有機會用原文去閱讀 外國人寫的中國近代史,當時心裡有一種憤怒, 因為作為文科學生,我們在中學裡學到的「歷史」,竟然是完全的謊言和垃圾。而我得知七 九年的「北京之春」和八0年代初的競選活動,則是在八九「六四」屠殺後被捕後,在秦城 監獄裡由親身經歷過這些事件的博士獄友們講述的。當時我還有些難以置信,自問自己還算 是一個喜歡讀書,善於思考的人,可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居然徹底地匿跡於並不遙遠的歷 史中,從我的視野裡完全消失。所以,當《尋找林昭的靈魂》一片,將林昭的靈魂重新找尋 回來,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感到的只有難以言述的痛心和悲哀了,為了我們這個歷經苦難 卻又被一個無比惡毒的極權刻意抹掉苦難記憶的民族。   余厚強:林昭使我不斷想起八九年天安門廣場上自由女神,冥冥之中,期有所盼?在林 昭的眼裡,自由「是一個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體,只要還有人被奴役,生活中就不可能有真 實而完整的自由」,「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那奴役他人者同樣不得自由」。她以「極權 主義」、「暴政」、「奴隸社會」定義那個瘋狂的年代;以「公義」、「自由」、「民主」 昭告人類的未來。50年後的此時此刻,我們為之奮鬥的,不正是這些嗎?林昭思想成就於天 然,如長江之水,滔滔而來。我們這一代人要繼承林昭的思想,待到「自由昭臨處,欣欣迎 日華」。   金巖:林昭在四十多年前就認清了專制統治的醜惡,政治上的民主固然是她所追求的, 但「自由」與「人權」是她更為看重的。她打動我的是她對人性的強調。在集權統治下的中 國,人性被極大地扭曲,而林昭卻以慈愛之心看待那些殘害她的人,因為她深知那些作惡的 人本身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作惡,他們內心混沌一片,這應當歸咎於那個令人窒息的「中世 紀式的社會」。這是林昭之偉大的源泉。   陳破空:恰如林昭所言,這仍然是一個 「奴隸社會」。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無一例外的繼續當作「奴隸」。區別 只是,有人自覺,有人不自覺。大多數中國人依然處於魯迅定義的那種「當了奴隸而不自知 」的麻木狀態。這固然令人遺憾。然而,這只是歷史,沒有終結的歷史。有朝一日,當聖女 林昭的陵園在神州大地莊嚴落成的時候,將有多少國人,會問心自愧,會自慚形穢,會無地 自容?   潘強:我不同意有些朋友的評論,說林昭是我們民族最後一塊遮羞布。至少我知道在我 的家鄉四川省資中縣60年代左右就有一個「林昭式」的農村女青年,她因為公開地反對共產 黨,反對毛澤東被捕入獄,在牢中繼續發表演說,「惡毒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最後被用鐵 絲打穿嘴唇,將她的嘴殘酷地封住,即使是這樣,她在公捕大會上依然用嗓子發出含混不清 的憤怒嚎叫,以致公判人員不得不匆匆宣讀完判決書,將她迅速押赴刑場,執行槍決。至今 ,沒有人記住這位女青年的姓名。所以,林昭代表的是那個年代最優秀,最有思想,最有勇 氣的一個群體,正因為他們對中共暴政的反抗最堅決、最徹底,他們的結局才更為慘烈,專 制當局對他們思想事跡的消音也才更加全面。這一點從剛去世的楊小凱先生所著《牛鬼蛇神 錄》也可得到印證。林昭不幸中的大幸在於,她用鮮血寫成的文字幾經輾轉,在幾十年以後 終於流傳於世。最後我有一個建議,將我們的中國「青年人權獎」改名為「林昭」青年人權 獎,以昭示國人我們「八九一代」對自由精神的傳承和我們對林昭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