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的提前退休 胡少江 在數以億計的失業大軍走投無路的困境面前,不少大陸學者主張通過迫使中年人提前退 休的方式來緩解巨大的失業壓力。各級政府部門實際上對這一方案也採取鼓勵的態度。因此, 不少大陸中年人,在四十至五十歲之間就被迫退休。前不久從中國報章上看到一個極端的例 子,一位年輕女性,在二十八歲便被迫提前退休了。 從表面上看,中年人提前退休,可以為剛剛步入就業年齡段的年輕人騰出位置,使得年 輕人相對容易一些找到就業崗位。而且,相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年輕人血氣方剛,很可能通 過比較激烈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不滿。如果讓他們長期待業,其旺盛的經歷和對生活的極端 挫折感結合,很可能使之成為社會上一支極具破壞性的力量。瞭解了這一點,對中國學者們 和各級政府鼓勵中年人提前退休的出發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問題是,通過提前退休來緩解失業壓力,從中長期來看,無異於飲鴆止渴。它不僅無助 於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也有害於社會公正,最終仍將成為一個對社會穩定的更大的威脅。 首先,提前退休並不能夠真正減緩全社會的失業壓力。它只不過是改變了失業大軍的年 齡結構而已。說是提前「退休」,但是那些被迫退休的人中的絕大多數根本無法得到維持未 來基本生活需要的退休金,他們所得到的只是一點象徵性的補償而已。因此,他們實際上仍 然是失業大軍中的一個部分。不僅如此,這種失業大軍年齡結構的改變對再就業工作而言將 會帶來更大的難度。經濟學家們對全世界失業結構的分析表明,年過四十的失業人員尋找新 職業比年輕人尋找職業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絕大多數的中年失業者事實上成為終身失業者。 其次,提前退休對社會經濟效益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對就業機會的破壞也不容忽視。中 年人不僅有著較長的工作經歷和工作技能,而且還有著一種寶貴的工作文化。社會、僱主和 他們本人已經不用再對他們進行用於技能訓練的投資。因此中年時期應該是最能為社會創造 財富的時期。迫使他們退出工作領域,代之以完全沒有工作技能和工作文化的年輕人,除了 在一些全新的行業外,這種不必要的更替意味著更大的社會、企業和個人成本,同時也意味 著效益損失。這種效益損失很可能意味著在國內外激烈競爭中的失敗,而這種失敗則意味著 許多企業的破產和更多工作機會的喪失。因此會產生出新的失業。世界著名的勞動經濟學家 利亞納德對戰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一項研究表明,提前退休與失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互相 促進的關係。這二者之間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不容置疑,提前退休也會給社會增加更大的財政負擔。由於中年退休者並沒有真正得到 維持生活所需的基本費用,而也很難找到新的職業。這勢必使他們加入領取社會救濟的人群, 從而增加各級政府的財政負擔。相對而言,年輕人的靈活性較強,因此找到新工作的機會, 甚至創業的機會也較多,他們對社會的依賴會小得多。 最後,強迫提前退休會使得社會不公正現象進一步加劇。被迫提前退休的人大多屬於弱 勢群體。他們的收入水平本來就較社會平均水平低。被迫退休無異於雪上加霜,進一步減少 他們的收入。由於他們沒有社會地位,那些由他們提前退休所騰出來的空缺,也不一定會由 他們的後代來填補。這樣一來,就使得他們的生活更加困難了。這會使得已經十分不公平的 社會分配更加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