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火燒中國鞋事件的背後 胡少江 週五,位於西班牙東部城市埃爾切的中國鞋城,遭到近千名當地鞋商和鞋廠工人的圍攻。 價值約八百萬元的溫州鞋被付之一炬。事件發生時,當地警察在一旁袖手旁觀,當局不得緊 急從外地調來一百多名防暴警察制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據稱,仍有嫌犯正在自製燃燒彈, 準備繼續襲擊中國鞋城。當地的五十多位中國鞋商和價值十幾億元的溫州鞋正遭受著嚴重威 脅。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溫州商人們不得不每天開來幾十輛推土機和汽車以防不 測。 埃爾切市是西班牙的一座以制鞋業聞名的小城。當地曾有一百多家制鞋企業。近年來, 隨著便宜的中國溫州鞋的進入,當地制鞋業日漸蕭條。一半的制鞋企業已經關閉,剩下的鞋 廠大多是二、三十人的小作坊,它們的產品無論在款式,質量,還是成本價格上,根本無法 和溫州鞋競爭。一雙從中國運來的鞋,價格可以低達五歐元,一雙當地鞋的最低價格至少需 要八歐元。據西班牙埃菲社的一篇報道,在事件發生前,有人在當地貼出匿名廣告,聲稱由 於中國等亞洲鞋子的競爭,當地鞋廠正在遭遇「鞋子危機」。正是這種鞋商們在競爭中敗北 的沮喪感和制鞋工人們在失業後的憤怒交織在一起,釀成了這場暴力事件。 事件發生後,當地制鞋業主席拉法伊爾。卡爾沃公然為暴行辯護,指責事件的是由於中 國商人從事不公平競爭引起的。他甚至說「這些暴力事件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不繳稅」。 他的這種沒有根據的言辭遭到了中國商人的反駁。他們認為西班牙「燒鞋事件」其實是對中 國產品的惡意毀壞和抵制行為,這種惡行違反了當地法律,而且也不符合與國際經濟發展的 潮流。 這個事件是一次罕見的發生在發達國家的針對外國商品的暴力事件。事情雖然發生在西 班牙東部的一座小城,但是確有著更加廣泛的國際經濟背景。近年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中國的商人和商品迅速走向世界。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預測,中國今年的國際貿易額將首次 突破一萬億美元。中國的出口商品,絕大多數是服裝、鞋帽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因此 出口商品實際上是出口勞動力。中國簡單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不到發達國家同類工人工資水平 的百分之二、三,而且剩餘勞動力資源又十分豐富。純粹從經濟貿易的角度看,中國勞動密 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將可能保持一個很長的時期。 根據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自由貿易有利於增進貿易雙方的福利。因為一個國家出口更 多的商品意味著具有更強的進口能力。這樣又能促進其他國家的出口。不僅如此,通過貿易 實現的國際間的勞動分工,使得各國家得以專門從事那些自己具有資源優勢和勞動生產率高 的產品,從而提高所有參與貿易國家的總體勞動生產率和福利水平。但是,國際貿易也必然 導致各國的經濟結構的變化。一個國家內的某些產業不可避免地將在國際競爭中敗北,而另 一些行業則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問題是,那些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好處的行業不一定願意 與全體國民分享他們的新增利潤,而那些遭受打擊的行業也不見得能夠順利實行轉型。正是 由於這個原因,自由貿易一直難以真正徹底地實現。說到底,國際貿易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 題,它更多地是一個政治問題,是一個利益的重新分配問題。 中國是一個大的發展中國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國際貿易的擴展 實現的。西班牙火燒中國鞋的事件是一個悲劇。在這個悲劇中,中國商人是無辜的受害者。 但是這個事件同時也給中國人敲響了警鐘:依靠擴展國際貿易來發展經濟並非沒有風險。而 且隨著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越大,這個風險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