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舉辦「趙紫陽與中國改革」研討會 春仁   今年10月18日是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趙紫陽85歲壽誕。鑒於趙紫陽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和 現代化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本人的歷史地位,哥倫比亞大學一批中國研究學者和當代中 國研究中心於10月16日下午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會議室舉辦主題研討會「趙紫陽與中 國改革」。   趙紫陽1975年10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兼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在四川任職期間 ,他領導嘗試農村改革,成為後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點。他領導的四川與萬里領導 的安徽,是最早進行農村改革,取得很好效果的地方。當時有順口溜:「要吃糧,找紫陽, 要吃米,找萬里。」   趙紫陽從1978年開始擔任中央重要職務。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 去世,北京各大學因悼胡引發大規模要求自由、民主、改革的學生運動。中共黨內對處理學 生運動的意見分歧,李鵬等主張鎮壓,趙紫陽則主張對話和疏導,經表決結果趙紫陽失敗。 學生運動被定性為動亂,中共以武裝鎮壓,釀成舉世矚目的天安門血腥事件。趙紫陽於六月 下旬舉行的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分裂黨及支援學運的罪名,被撤銷所有職務,僅保有黨 籍。被黜後的趙紫陽事實上是被軟禁,日常行動被嚴密監視與限制,與外界接觸必須經由上 級批准。每年逢敏感時期,例如六四期間、十一假日等,他會被安排離開北京,到外地看看 。   到會發言的有前中國經濟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前中國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嚴家其,多 維新聞總編輯何頻、《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中國人 權》主席劉青、紐約著名政論家孟玄、前北京大學研究生會主席李進進、前《經濟學週報》 副主編王軍濤。   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專家和意見代表不能到會但做書面發言。其中包括:前中共中央政 治局常委政治秘書鮑彤、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劉賓雁、前馬列所所長蘇紹智、前《新觀察 》主編戈陽、前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於浩成、前《人民日報》主任編輯吳國光、《新聞自由導 報》主編吳仁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余英時、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林培瑞先生、賓州西徹斯特 大學副校長洪朝暉。   前中國經濟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回憶了自己與趙接觸中瞭解到的點點滴滴,談到了「 要吃糧,找紫陽」得由來和趙紫陽當年的批示「決不能谷賤傷農」。在國企的宏觀調控中, 趙紫陽提出了「簡政,放權,鬆綁」等手段,被1988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弗裡德曼稱讚為 他所見過的社會主義國家最好的經濟學家。他尤其強調趙紫陽的眼界,因為趙一直強調在民 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1989年因胡耀邦病逝引發的學生、市民示威抗議的主題是「反 腐敗,反官倒,爭民主,爭自由」,他的主張受到大多數幹部、民眾和學生的支援。回顧趙 紫陽的經歷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從一個追求解救民族災難、民生疾苦的共產黨人,歷經苦難 之後,已經清醒、理性地走在自由民主主義的大道上,並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推動著中國的 進步。   前中國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嚴家其概括的提出,趙紫陽的一生中有兩件事情很重要,政治 改革和80年代經濟改革。談到引進外資,趙的貢獻無人能比,雖說胡溫也在利用外資,但是 開引用外資的先河卻是趙紫陽,沒有趙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二件是他在89年對抗強權,堅 持自己的看法,要用和平民主和法制解決問題。如果當年趙的想法付諸實施的話,今天中國 會是另外的樣子,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會好得多,可實際上沒有這樣作。結果趙被軟禁15年 ,犧牲巨大。如果他能有機會引導市場經濟,奠定中國經濟基礎,實行民主原則。中國在21 世紀就會和平民主崛起。   他並呼籲溫家寶總理去看望趙紫陽。因為溫有平民總理的稱謂,而趙紫陽今天是人民的 一員,起碼這種舉動可讓老人心情好一些。   《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談到,趙因反對武力鎮壓和堅持民主法制,遭到囚禁,至今 15年。時間只會使邪惡增值,人們的記憶可以變得淡漠,但邪惡本身沒有淡漠,邪惡會滲透 ,腐蝕人心,直達意識深處。人們在89後,習慣於對邪惡見慣不驚,目前的中國社會有了很 大變化,實際是政府惡性暴力行為氾濫,不但對異議人士、對法輪功,而且對人民,對弱勢 群體,公然採用暴力行為,這是在80年代不可想像的。政治應該去野蠻化,政治不應該再殺 人流血,而中國沒有向這個方向前進,而是背道而馳。   賓州西徹斯特大學副校長洪朝暉主要從趙的近況談中國的制度悲劇。從光緒去世和趙失 去15年自由的境遇可以看出百年來政治文化的滯後性。政治文化的基因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一個國家的名義最高領導人,依然可以不經合法合理的程式就給你終身軟禁。現在的中國依 然以人為本,卻不是實行人道、人性、人格、人倫關懷的做法。洪朝暉感歎當政者不從沉浮 起落吸取教訓,不知道理解政治人物不可能一貫正確,不會一直掌權,1959年劉少奇幫毛整 彭,結果在文革中下場悲慘,林彪被利用後,只是5年後就造成自己的悲劇。政治是無情的 ,而且常常重演,希望在位者趁自己沒有成為非主流分子時可以建立遊戲規則,保障自己是 否在位都有一個立身成命的基本環境。防止悲劇再度重演。   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回顧了自己在物價改革中瞭解到的趙紫陽的功過,他表示 :中國當年在2-3年內價格放開,價格上升,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大搶購,究竟誰是始作俑者 ?趙後來代表中國中央作檢討,威望受到很大衝擊,但少有人知道是鄧小平在沒有依據的情 況下作出的決定。事先在各個部門中,沒有一個贊成這個想法,結果後來傳達上午鄧對外賓 的談話,這等於是向中央政府施加壓力,結果使政治局被迫按鄧的意見辦。當時趙是在黨內 擔任職務,不能直接抓經濟,於是姚依林會同7個部長,準備物價方案,下午陳雲要他們提 出反制鄧小平的方案,等於一個班子一天內要作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1984年趙和我們在勤 政殿,討論從兩點到晚七點,他基本不同意鄧的意見,但無可奈何。其實事件的來源只是鄧 聽了一個李鐵映的私下匯報,結果趙卻要為之檢討。   《中國人權》主席劉青表示,歷史衡量了人的人性,骨氣,趙的人性在他所做的事情中 展現了出來。在關鍵歷史時刻,他的人性戰勝了黨性。在中共黨性指導下,六親可以不認, 所有人都可以是反對的物件,好像黨性強於一切,是最根本的原則。西方的法律就是原則, 但兩個有區別:西方的法律是明確具體的,可以衡量;黨性是中國掌權幾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毛時代就是毛的看法,鄧時代的黨性就發生變化,隨時代變動。因為此,按黨性做了之後 經不起歷史的檢驗。實際上共產黨沒有幾個有骨氣的,鄧小平只要被毛一壓,就寫檢討。而 趙紫陽不管威脅,利誘,或者要抵禦自己的從政願望,一直保持骨氣,知道對的就堅持,一 直不寫檢討。不像其他人,黨一壓就投降。雖然他處於軟禁中,但是對中國政治生活有幫助 。   前北京大學研究生會主席李進進談到:89年趙請求辭職和軟抵抗的行為是楷模、貢獻。 趙在1989年和黨內人物發生衝突後,拒絕出席宣佈戒嚴的會議。中國的傳統是君臣的關係, 和鄧關係也是君臣的關係,其實只有三種:1、服從,近代是周和劉的例子;2、政變,比如 林彪的反抗;第三是傳統做法,就是死忠,以死諫君的表示。而採取其他方法解決,比如不 做為,是近代民主中,非常重要的政治行為。趙紫陽的規則是可操縱的規則之一,我見解不 同,離開不做,再來找合適的位置,來實現理想和政策。   會後,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請與會者吃蛋糕向趙紫陽賀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