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放逐」古今談    殷明輝(四川)         一,「放逐」的痛苦      「放逐」之於人生,乃是一件非常痛苦和不幸的事情,古往今來,獲罪於統治者,不見 容於當世而遭受「放逐」厄運的忠臣義士,騷人墨客可謂多矣!「放逐」幾乎成了文人的宿 命。身遭「放逐」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文化名人當數屈原。《史記。太自公自序》「屈原放 逐,著離騷……」另據《史記。屈原列傳》載,楚懷王聽信佞臣上官大夫靳尚讒言「怒而疏 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 作離騷。」「放逐」對於屈原個人來說是極大的不幸,但卻促使他寫成了光芒四射的不朽名 篇《離騷》。司馬遷在為屈原作傳時已遭受腐刑,他的悲憤心情可見於《報任安書》中: 「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抑鬱而誰與語?」此時的司馬遷內心深 處早已自我「放逐」,而同「偉大統帥」漢武帝徹底決裂了。他之所以忍辱負重地活在世上 完全是為了要竭盡全力去完成一部歷史鉅著,他說:「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 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司馬遷更以被紂王拘於羑里而演 《周易》的文王;厄於陳蔡而作《春秋》的孔子;遭遇放逐而著《離騷》的屈原;晚年雙目 失明而著《國語》的左丘明;慘遭酷刑,被砍斷雙腳而完成《孫子兵法》一書的孫臏;遭遇 秦始皇放逐遷蜀而寫成《呂氏春秋》的呂不韋;囚禁於秦,而寫下《說難》、《孤憤》的韓 非子以及發憤寫作歌詠而成《詩三百篇》的古先聖賢自期。他最後對這位叫任安的朋友說道 :「僕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 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迄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 十篇,亦欲以究天人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 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太史公司馬遷在這裡和盤道出 了自己忍一時之辱而重萬世之名,待知已於千載之後的遠大抱負及高尚情操,讀來催人淚下。 司馬遷同屈原有著相同的遭遇,窮愁著書,實有同心,他為屈原作傳,其文便似離騷,淒愴 婉雅,令人唏噓欲絕。      西漢的賈誼,洛陽人,十八歲時,以能誦讀詩書,善文章,為郡人所稱譽,時稱賈生。 廷尉吳公將他推薦給文帝,文帝將他任為博士,後遷太中大夫,但卻遭到老資格的先朝故臣 周勃、灌嬰等人的排斥,被貶謫任命為遠離京師的長沙王太傅,後又遷任為梁懷王太傅。賈 誼是天才的文學家,更是卓越的政論家,他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建議朝廷運用「眾建諸 侯而少其力」的辦法,削弱地方諸侯勢力,鞏固中央集權,主張重農抑商「驅民而歸之農」, 力主抗拒匈奴。當其貶為長沙王太傅時,嘗渡湘水,作賦以吊屈原,蓋亦以自諭也。賈誼之 被貶謫,對他來說,就是「放逐」。賈誼因梁王墮馬薨逝,悲傷哭泣,僅活了33歲便跨鶴西 去,真是可惜得很!倘不因遭遇「放逐」,賈誼未必會早逝,其後來的成就,不知更會達到 怎樣的高度呢?      西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堪稱是一個「自我放逐」的群體,「竹林七賢」身處司馬氏專 制極權的高壓統治之下,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佯狂裝瘋,息影林泉,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 借酒澆愁,以酒避禍……即使如此,七賢中的嵇康還是被聽信讒言的獨裁者司馬昭殺害了, 嵇康臨刑前彈奏的那一曲慷慨激昂的《廣陵散》在中國上空和文人心中迴響了將近兩千年。 據《世說新語?雅量》載:「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曲終, 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靳固:吝惜固執意)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因了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可以說《廣陵散》是因嵇康 而」名「起來的。      在中國文化史上,,實行「自我放逐」,自我解放最有名的人物恐怕要數西晉時期的大 詩人陶淵明。據史書記載:「淵明為彭澤令,郡守遣督郵至,吏白當束帶見之。淵明歎曰, 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乃自解印綬,掛冠而去,作歸去來辭以明志。」「歸去來 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 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段精彩文字是作者的人格寫照及心靈獨白,故被後世的 評論家點評為「高風逸調,晉宋罕有其比。蓋心無一累,萬象俱空……」如此高超的人生境 界,古今少有人能夠達到。陶淵明的名篇佳作,大多完成於他辭官歸里自我「放逐」之後, 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 足惜,但使願勿違。」詩中的這個「願」字,表達出作者終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的崇高意願。陶淵明的另一首被王國維讚譽為達到「無我」境界的名作「結廬在人境,而無 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詩歌以「似樸而實華,無意超妙而自然超妙,不事雕繢 而自然精煉」(以上數語見《馬一浮集詩學篇》)的藝術境界高踞中國詩歌藝術頂峰位置, 他的最上乘的作品全系「自我放逐」,遠離名利場,貼近大自然後創作出來的,假如陶淵明 是一位樂於仕進,汲汲於鑽營干祿,長年被名韁利鎖羈絆著的「利益集團」圈內的活躍份子, 那他絕對寫不出那麼多超今邁古的優秀作品,後世便不知道中國有一位陶淵明,中國文學史 上便少掉了一顆亮星。「自我放逐」讓陶淵源明失去所有撈錢爭名的機會,卻讓他創造出一 大筆可與日月爭光的精神財富。千載而還,與陶淵明同時代的許多達官貴人早就「與草木同 腐」,無人知曉了,而陶淵明的音容笑貌,精神氣韻卻一直存活在後世讀者的心中……「以 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二,「放逐」的厄運      唐代大詩人李白亦未能逃脫「放逐」厄運,「安史」亂起,兩京陷落,玄宗逃往蜀中, 永王李璘受命為江陵大都督,經略南方軍事。當永王水師東下到達潯陽時,三次徵召李白。 李白在國家危難時刻,認為「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抱著「誓欲清幽燕」的平叛志願, 參加了永王幕府。他天真地認為這是「安社稷」、「濟蒼生」,報效祖國的好機會。正當他 自比謝安,高唱「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時候,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了。 此時肅宗李亨已在靈武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並下令李璘回蜀中。李璘剛愎自用,不從命, 肅宗即派兵討伐。李白尚未弄清事情真相,永王部下已成鳥獸散。李璘被殺,李白也被系潯 陽獄中。經御史中丞宋若思等營救,才得以出獄,但不久又被判流放夜郎。欲報國而反獲罪, 故令李白痛心疾首。幸於干元二年(七五九年)遇朝廷大赦,李白行至白帝城獲釋。此後, 直到謝世,李白便再也沒有報效祖國和進入主流社會的機會了。      與李白同時代,但卻比李白晚出生十一年的唐代另一位大詩人杜甫也是在長期的「放逐」 生涯中停止了歌唱的。李白比杜甫早逝8 年,同為「放逐」,由於所處時代不同,杜甫蒙受 的人生苦難遠遠超過李白,李杜作品的差異點應該多從這方面去進行比較研究才是。杜甫第 一次遭受「放逐」是在肅宗至德二年(西元757 年)上書救房琯,引起肅宗震怒,差點被投 入大牢,幸遇「宰相張鎬救之獲免。」干元元年(758 年),杜甫以左拾遺官職出任華州司 功,由中央官吏貶為地方官吏,這說明他已經退出政治中心,實際上是「放逐」生涯的開始。 據《杜工部年譜》載:干元二年,春,杜甫「自東都回華州,關輔饑,七月,棄官西去度隴, 客秦州,卜西枝村置草堂,未成。十月往同谷。寓同谷不盈月。十二月,入蜀至成都。」杜 甫從棄官度隴到入蜀出峽長達10餘年的歲月裡,身經喪亂,目擊時艱,過的完全是一種飄泊 動盪、衣食無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對於詩人來說,這其實是實質意義上的「放逐」。其間, 杜甫曾經有過一次返朝為官的機會,據《杜工部生譜》載:「廣德之年,公在梓州。春,間 往漢州。秋,往閬州。冬晚,復回梓州。是歲召補京兆功曹不赴。」不是杜甫不赴官,而是 吐蕃入侵,道路未靖,拖著家小,無法前往,「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行 路難如此,登樓望欲迷。」杜甫只好抱著「此身那老蜀,不死會歸秦」的願望在成都住了下 來。戰亂使國家民族遭受空前浩劫,詩人個人也蒙受了難以想像的苦難,「寧為太平犬,莫 作離亂人!」這可不是任何詩人能夠吟唱出來的句子。「國家不幸詩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杜甫曾經深刻地進入政治生活,「放逐」生涯使他更加深刻地進入群眾生活,在充滿艱辛顛 沛流離的境遇中,杜甫找到了發揮創作天才的道路,入蜀以後,杜甫的詩歌創作在原有的成 就上逐漸進入「光掩前人而後來無繼」(王安石語)的最高境界,最終被尊為中國的「詩聖」。 杜甫身經「安史之亂」,遭遇了「放逐」生活的種種磨難,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但是卻成就 了他的詩歌藝術,這又是杜甫最大的幸運,也是中國詩壇永久的驕傲。      唐代遭受「放逐」厄運的著名人物還有提倡「古文運動」的文學大師韓愈和柳宗元,韓 柳二人同在朝中為官,他們既是摯友,又是知音。韓愈性秉直,居官不改其性,故屢遭貶謫, 他的那首有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便寫於「放逐」途中。      柳宗元在文學和政治上均屬改良派,他在順宗時,積極參預以王叔文為首的改革派,入 內政與議事。憲宗即位,廢除新政,打擊革新派,叔文敗,柳宗元亦受牽連,坐貶永州司馬, 放浪山水間,以詩文自娛,寫下了享譽文壇的「永州八記」等系列精品詩文。十年後,柳宗 元被召還長安,旋即復出為柳州刺史,這一次的「放逐」竟讓柳宗元客死他鄉,僅享壽四十 七歲。宗元先生才高壽短,殊堪歎息!他在柳州推行善政,留下光照千秋的政績,州人感其 德,以神事之。宗元先生在詩文方面的成就,尤以「放逐」期中所作為高。      與韓、柳同時被白居易稱為「詩豪」的著名詩人劉禹錫也同韓、柳一樣,一度成為「盛 世逐臣」。劉禹錫同柳宗元一起參加了中唐永貞年間那場夭折了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被 「放逐」到遠離京師的蠻荒之地,但他卻能頑強地活了過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 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名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淒 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笛賦,到鄉翻作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 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正是詩人晚年的心靈寫照。在流放巴楚間長達二 十餘年的「放逐」生涯中,劉禹錫有機會深入民間瞭解基層群眾的喜怒哀樂,學習民歌俚語, 發而音為詩,便成絕調。劉禹錫在此間創作的大量的《竹枝詞》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株奇 葩,給中國詩界吹來一股清新的空氣,清代學者胡震亨對於劉禹錫倣傚民歌所作的樂府小章 是這樣評價的「開朗流暢,含思宛轉……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清代 另一位詩評家吳喬在其所著〈圍爐詩話〉引賀黃公(裳)的話說:「夢得佳詩,多在朗、連、 夔、各州時,作主客(郎中)後,始自疏放。」詩人在仕途上的不幸,卻造就了他在詩歌創 作上的有幸。假使劉禹錫是一位在宦場上一帆風順「無災無難到公卿」的人,那麼,他即使 能詩,亦不過是一位極其一般的詩作者而已,決不可能成為中國詩壇上的一顆亮星。      劉禹錫的好友,可與李杜並名的中唐大詩人白居易也與「放逐」結下不解之緣。白居易 是繼杜甫之後的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對文學史上的重大貢獻為首倡「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辭」為白居易提出,所謂新樂府,就是採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詩歌。新樂府專門 「刺美見(現)事」屬於針砭時弊的「諷諭詩」範疇,即所謂「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宗旨。 早期的白居易在仕途上可謂春風得意,元和十年(815 年),盜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認為 這是一樁「國恥」,於是,上書請捕賊,當朝權貴怒其越職奏事,造謠中傷,群起而攻,遂 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得罪當局的真正原因,還是他寫的那些諷諭詩深切地擊中了權貴者 的要害。白居易亦自謂:「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被貶謫到江州的白居易唱出了 《琵琶行》這樣的千古絕唱,流傳之廣,幾近家喻戶曉。為了避開「牛李」權力爭鬥的漩窩, 白居易力求外任,不做京官而做地方官,在做過、杭州、蘇州刺史之後,復求「置身散地」, 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這其實乃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放逐」。      與白居易齊名,積極參預「新樂府運動」的大詩人元稹亦難逃「放逐」厄運,元稹雖官 至宰相,然其仕途,卻是坎坷不平的,他一生中曾先後被貶為同州、越州、鄂州刺史,最後 卒於武昌節度史住所。         三,直言論事貶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先是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後來被朝庭 召還。慶歷中,歐陽修任諫官,又因支援范仲俺,要求改良政治,惹惱了皇帝老倌兒,再次 被貶知滁州,他的那篇有名的《醉翁亭記》,便是被貶謫到滁州任太守時期所作。      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的北宋大文豪蘇軾(東坡),稱得上是一位「放逐專業戶」了。他 在神宗時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求外放,與汲汲於跑官求陞遷輩作風迥異。 他於是改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蘇軾後又因作詩「謗訕朝庭」而罪貶黃州,他 的名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便是在此間作的。哲宗時,蘇軾曾任翰林學士,這期間 又曾出知杭州、穎州等,他最高官階做到禮部尚書。然而,終是命途多舛,難逃「放逐」宿 命,而且是一次比一次遙遠,最後被貶謫到廣東的惠州、海南島的儋州、真正是被流放到 「天涯海角」了。東坡先生晚年有幸北還,可惜次年便病死於常州,這一次的「放逐」,使 他再也沒有重回京師和返回故鄉的機會了。      同被稱作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秦觀一生中也是屢遭「放逐」,淪落天涯。黃庭堅是一 位在散文、詩詞、書法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的大家,他開創的「江西詩派」在中國文學史 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黃庭堅在宋哲宗舊黨執政時期,擢作國史編修官。其後新黨復起,他便 屢遭貶謫,最後客死於廣西宜山的住所。      秦觀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貶官「放逐」期中的作品,風格與李後主相近。「可 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鈄陽暮」表現出在政治上失意後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此二句詞被王 國維讚譽為「自成高格」「有我之境」的名句。秦觀亦因紹聖初年,新黨執政,連遭貶斥, 被「放逐」到十分偏遠的雷州去了。西元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召還京師,是年7 月 他從海康啟行,輾轉月餘,始達廣西籐縣。時天氣燠熱,秦觀因中暑染疾而卒,終年53歲, 不因「放逐」,秦觀享年或不止此,又因「放逐」,成就了他千秋的令名,他在「放逐」途 中所作的那些哀感纏綿的詞章,不知打動了多少讀者的心弦!秦觀同蘇東坡的關係在師友之 間,當蘇東坡從海南放歸行至廣東鬱林地界,忽聞秦觀死訊,當即仰天大哭道:「少游死了! 世間還能找到這樣的人嗎?」這真是斯文同骨肉,惺惺惜惺惺。誰知次年東坡先生也同秦觀 一樣,客死於「放逐途中,秦觀兩年前與東坡話別時填寫的《江城子》詞,遂成絕唱:」南 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後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雲 重。「         四,明代「放逐」的士子      有明一代遭受「放逐」的士子亦復不少,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有兩位,即作為政治家、軍 事家、哲學家、文學家的王陽明(守仁)先生。王陽明雖然功業蓋世,學問包天,仍免不了 遭受「放逐」的命運,他的那篇有名的《瘞旅文》,便作於罪貶貴州龍場驛丞時期。      大學問家、詩人楊慎是古今文人遭遇「放逐」時間最長的一位。明世宗嘉慶3 年(西元 1524年)37歲的楊慎因參預群臣「議大禮」並成為其中的首要人物而觸怒了十分專橫的世宗, 兩次遭受「廷杖」酷刑且被投入大牢,險些喪命。世宗最後將楊慎貶謫到雲南永昌衛,終身 不許返朝。嘉慶38年(西元1559年)楊慎以72歲之壽,卒於戌所。他的「放逐」生涯長達35 年,去時尚屬丁壯,歿時已逾古稀,有生之日,終不見返,悲夫!現在我們讀到楊慎先生的 《星回節》詩「忽見庭花拆刺桐,故園珍樹幾燃紅。年年六月星回節,長在天涯客路中。」 以及他臨死前不久寫的《感懷詩》「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 重到翻為滇海囚。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故園先隴癡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 這些詩句,感人肺腑!我們相信,定是作者蘸著血淚寫成的。楊慎先生著述宏富,雄視有明 一代,其主要著作均是在「放逐」期間完成的。先生長期廢居邊隅,奔走旅途,使他有機會 接觸窮鄉僻壤勞苦大眾的生活,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鮮血液,邊疆風物和西南山川的雄奇瑰 麗,前人足跡及歌詠所不至者,吾國詩史之缺頁,正待他的如椽大筆去填寫。「放逐」使楊 慎先生遭受了無窮的磨難,卻成就了他的名山事業,使他的名聲「不廢江河萬古流」,這便 是歷史給予楊慎先生的報償。      清季以外族入主中國,依靠的是武力征服。清初三先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均曾 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愛國活動,失敗後,拒絕同滿清權貴合作,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三先 生分別實現了徹底的「自我放逐」,或息交絕游,閉門著書,或隱居山中,筆耕不輟,清初 三先生給後世留下一大筆精神財富,他們的名字在中國學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滿清 貴族為了進一步加強統治,防止漢民族反抗,從順治九年(西元1652年)始,便不斷頒布禁 止文人結社的明令。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始,更是「定例究查」,用今之語言解釋就叫 「嚴密追查反革命案例」。於是,震鑠古今的「文字獄」作矣!其間構陷入獄,株連受刑, 流亡放逐者不可勝計,給中國文化史抹上一層濃濃的陰霾。文字獄當系另一重大題目,茲故 略而不論。      「放逐」像一團揮之不去的魔影,伴隨著時間的羽翼,將蕓蕓眾生拖曳到當代,拖曳到 今天……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些被「放逐」者,均系古代忠正賢良之士及文化名人,他們大多 彷徨於仕途之上,有時距權力中心很近,有時又遠離了權力中心,這與我下面將要論及的當 代被放逐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五,當代「放逐」的物件      當代「放逐」的物件不一定是仕宦者,大多數為平民身份的知識份子,或純屬庶民百姓。 1957年在中國大陸發生的聲勢浩的人類社會前所未見的「反右」運動,造成多達60萬眾的知 識精英的「群體放逐」,在這個望不見盡頭的放逐隊伍中,我們看見了劉賓雁、流沙河、邵 燕祥、叢維熙等人的身影……由於名單太長太多,恕敝人不能一一列舉。這一次的群體大放 逐涉案人員之多,打擊範圍之廣,刷新了中國歷代王朝的「放逐」記錄,僅以數量而言,任 何王朝都不能與之相比,而在放逐過程中,知識精英們所付出的生命代價更是不計其數,毫 無疑問為歷朝之最。「反右」大放逐的結果,徹底封閉了真理的聲音,中國的良心被包裹上 一層厚厚的鐵皮,中國大陸跑步踏上通向錯誤、專橫、野蠻、愚昧、飢餓、死亡的軌道。在 漫長而黑暗的流放歲月中,為數甚廣的被「放逐」者或妻離子散,或魂斷他鄉……如被關押 在甘肅夾邊溝農場的右派份子,當初關押的人數將近4000人,到解散時僅剩下1000多人了, 因飢餓和政治迫害而死去的人佔了一大半。前面提到的包括劉賓雁先生在內的幾位文化精英 秉持著中國傳統文人的高尚品質,在劫後餘生,懷瑾握瑜,不忘溝壑,不斷地為社會奉獻著 精美的文字和閃光的思想,令人肅然起敬。      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一開始便給即將到來的空前「大放逐」埋下伏筆,「文 革」初期的大批鬥和抄家運動乃是「大放逐」的前奏曲。1968年冬夜的一天,一道魔咒劃破 中國上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於是,一場規模浩大 的「放逐」運動由此發端,在以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中國大陸下鄉接受所謂「貧下中農再 教育」的知青人數將近2000萬,也許,這便是偉大統帥兼舵手「創造性地科學地全面地把馬 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具體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偉大創舉罷!關於「知青」問題之專著 甚多,茲不贅述。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由北京知識精英發起,眾多愛國學生參與的震驚中外的「六四」 愛國反腐運動在隆隆的坦克聲中劃上悲壯的句號。「六四」運動雖然失敗了,然其深遠影響 及巨大衝擊波卻是不可磨滅的。「六四」運動的結局,造成中國文化史上又一次知識精英的 群體大「放逐」,難道「放逐」真成了中國文人的宿命?「六四」以後的中國沉默了,岩漿 在地下奔湧著,「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其後,連骨子裡都浸透著腐敗病 毒的大陸社會在虛假的經濟繁榮的煙幕下營造出一種具有迷幻作用的「商業情色文化」(劉 曉波語),此種充斥於市無處不在的淺俗情色文化像毒品一樣每時每刻都在毒化和吞噬著國 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靈,這種具有很強的政黨意識,符合集團利益炮製出來的低俗文化是同 吾國傳統的高雅優良文化格格不入的,同占世界壓倒多數的先進民主國家的富於人文民主氣 息的先進民主文化更不可同日而語。說到極點,這其實是一種嚴重危害國家民族根本利益, 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政黨垃圾文化,這種顯而易見的垃圾文化無論披上任何漂亮的外衣,都 難以遮掩其罪惡的本來面目。         六,今日中國徹底「妖魔化」      今日之中國是一個徹底「妖魔化」了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一切良知、正義、公理乃 至法制統統被掃蕩殆盡,除了用「瘋狂」、「貪婪」、「劣鄙」、「顛覆」等字眼來形容, 便再難找到適當的辭彙去表述了。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思想者,清醒者以及一切良知未 泯滅的人們,內心深處的痛苦自不待言。比之世居大陸拒絕與骯髒血腥的利益集團同流合污 的耿介拔俗之士來說,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原因而流亡旅居海外的大陸知識精英們的境遇畢竟 幸運多了。當然,流亡生涯也非人們想像的那麼順利。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大陸放逐者在海 外的傑出表現和驚人創造力令人刮目相看,其對中華優秀文化全面復興功不可沒。知識份子 手中唯一的武器是筆,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傳播火種,輸出思想「一燈能滅千年暗, 一智慧除千年愚」。從國門洞開到「六四」以後旅居或流亡海外的知識精英們錦心繡口,掞 藻飛聲,撰寫了大量思想性、藝術性並臻精妙的作品,堪稱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其於喚 醒昏睡國人,傳播科學民主法制理念,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放逐」精英們雖身在海外而 心繫家國,未嘗一日忘懷故土,他們自覺地肩負起清道夫的崇高使命,為清除堆積如山的黨 文化派生出的垃圾文化而做著不懈的努力,德高望重的劉賓雁先生,歷經煉獄,欲歸不能, 身雖衰病,仍筆耕不輟,波瀾老成,真是百世可風,令人感佩!這使我想起「暮年辭賦動江 關」的北周文學家庾信來。庾信(西元513 ——581 年),字子山,河南新野人。初仕梁, 後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遂被羈留北方,終生不得南返。庾信晚年懷戀故土,多家國之思, 作品風格蕭瑟蒼涼中挾悲壯之氣,他的名作《哀江南賦》、《枯樹賦》等,均寫於這一時期。 賓雁先生同庾信實有著相同的人生遭際,古今同慨,令人愴然涕下!情不能己……與遠離故 土,「放逐」旅居於歐美各國的文化精英精神氣質大抵相通,拒絕向利益集團投懷送抱的大 陸文化人,為了保持獨立的人格,捍衛人性的尊嚴「觀蠅集而遠避,處污泥而不染」,正在 盡最大可能地趨近和實現「自我放逐」。      自我放逐有二:一曰「形體放逐」,一曰「精神放逐」。在一個所有自然資源、人文資 源、市場份額全都被政黨利益集團以國家的名義霸佔攘奪罄盡的社會,要想像古代隱士那樣 棲隱林泉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實行心靈大解放,把自己從獸性的電鞭下解 放出來,徹底完成向大自然、向人性的完美回歸,如是方可謂之「精神放逐」。精神放逐者 終身追求的乃是一種高尚完美智慧圓融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崇高境界,在大無畏的自由的精 神放逐者面前,任何魔鬼都將束手無策。魔鬼不能戰勝精神放逐者,精神放逐者最終必將戰 勝魔鬼,魔鬼不能改造精神放逐者,最終必將被精神放逐者所改造。      精神放逐者懷著博大的心胸,蓽路藍縷、披荊斬棘,不斷營造和加固著自己的精神家園, 這一切努力不會白費,人類所有的精神放逐者最終會獲得豐厚的回報,而魔鬼只能恣嗜欲於 一時,最終卻將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及載入反面教員教科書。精神放逐者追求企慕的是陶淵 明式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那種境界;李太白式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蔑視權貴的那副傲骨;當然,更仰慕哲學宗師 莊子書中所狀「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的絕對自由的思想境界。精神放 逐者在放逐途中懷著「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悲憫誓願,擔荷起人類的罪惡,手持利刃, 眼觀瘡痍世界,決心義不容辭地為其蕩滌污濁,刮骨療疾。「精神放逐者」不是委委瑣瑣的 消極遁世者,而是積極的大徹大悟大智大勇的入世奉獻者。精神放逐者在放逐過程中將不斷 地完善自我,不斷地採花釀蜜,不斷地創造,以期為人類社會奉獻出合格的綠色無毒精神套 餐。也許,這便是「精神放逐」者鐵定的人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