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遍兩岸的野火——為龍應台《野火集》20週年而作 王丹   《野火集》傳進大陸的高等院校的時候,我剛剛考進北大的國際政治系政治學專業.當 時的我,正在試圖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曾經是共青團幹部,曾經要求加入共產黨的我,這 時已經開始意識到原來覺得勿庸置疑的現行制度,其實並不是我理想中的樣子,而中國需要 的自由,是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推動的。問題是,應當如何去推動?   這個時候,《野火集》的意義的在於;第一,它讓我看到了一種選擇,那就是,作為公 共知識份子,以個人良知為基礎,秉持社會責任,以話語的力量瓦解與攻擊舊的秩序與觀念。 對於理想主義熱情高漲的八十年代大學生來說,這樣的選擇是最有吸引力的,因為畢竟,我 們的職業道路是與追求真理的知識探尋息息相關的。體制內的從政之路與體制外的革命之路 都還不是最現實的選擇。這就是《野火集》得以在北大等學校風行一時的深層原因;第二, 龍應台的行文風格極具魅力。對於我們這些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政治壓抑,又尋求答案的人來 說,《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這樣的文章等於代我們喊出了內心的憤怒,同時又以清 晰的邏輯論辯在我們心中引起共鳴.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記得當時我們政治學專業的 同學辦了辦刊,取名就是《野火》,由此可見《野火集》當時在大陸的影響力。可以說,龍 應台是最早開始以話語介入中國大陸社會變革的台灣知識份子之一。這種介入,匯合進八十 年代大陸啟蒙運動的洪流,最終引發了一九八九年的民主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講,龍應台放 的這把野火,曾經燒遍了海峽兩岸。   現在在《野火集》問世20週年之際,回顧《野火集》的意義與影響,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是值得討論的:第一, 對自由的追求與維護是不分地界的。龍應台當年的文章打動我們的, 並非她具體批評的台灣的社會現象——對此我們瞭解很少,而是那種批判的精神和批判的立 場。華人世界是一個共生共榮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影響到共同體內每一個分 支的利益。但是,今天,面對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的構成的複雜環境,華人世界的公共領域 有沒有可能整合,話語力量的支配有沒有可能發揮更大效用,《野火集》曾經起過的作用有 沒有可能在這種整合的基礎上重新出現,在在考驗著今天的知識份子。簡單講就是,今天的 知識份子還要不要像當年的龍應台那樣去積極地介入社會?   第二, 《野火集》集中批判的是社會現象,是人心。這一點至今仍然有啟示意義.就是 說,當我們目睹政權轉移之後,仍然存在的種種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認識到,其實社會 的內在改造,包括社會觀念,社會倫理等等的改造才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社會, 如果連基本的倫理規範都還有待建設,這種時候唱一些道德層面的高調是沒有意義的。加入 中國人連龍應台過去批評的一些小毛病,比如公眾場合大勝喧嘩,都還不僅沒有改變,還理 直氣壯的時候,你怎麼可能指望他們可以理性地心平氣和地談論兩岸關係呢?   因此,我一向以為,20年前的野火,並沒有燒盡民族精神深處的蔓草。這把火,有必要 再次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