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 民主不僅是理念,而且是實踐 ——論全美學自聯存在之意義 吳濤 「全美學自聯在幹什麼?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六四」被逐步淡忘,特別是 許多學生學者拿到綠卡以後,不少人提到了這個問題。國內賺錢的狂熱以及對政治 的淡漠也加深了海外人士對學自聯存在意義的質疑。我認為,這些疑問反映了人們 對學自聯的一些誤解,如:(1)學自聯是一個政治組織,它的目的是反對中國政府。 (2)學自聯是特殊利益集團,它的目的是拿綠卡。(3)一個有政治傾向性的組織就應 積極從事政治活動,否則,就沒有必要存在。在學自聯即將召開第六屆代表大會之 際,本文旨在澄清對學自聯的認識,以便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一、民主不是「烏托邦」 全美學自聯是八九民運的繼續。從長遠來看,學自聯最重大的意義不在於它對「 六四」大屠殺表示了強烈的不滿,或是使許多人拿到了綠卡。學自聯的意義在於它 培養了一批瞭解民主程序,遵守民主程序的海外學人。百年中國革命造就了無數願 意用暴力手段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革命理想主義者。從追求理念而言,八九學 運稱得上是民主運動。但從組織結構和領導行為而論,這次運動很難說是民主實踐 的範例。 與其它海外民運組織一樣,學自聯是一項民主實踐。對於學自聯來說,民主不是 抽像的理念,而是具體的實踐。民主原則不但寫入學自聯憲章,反應在組織架構上 ,而且體現在總部、理事會、監委會以及基層組織的運作中。學自聯每年的代表大 會,特別是主席選舉,不但依照民主程序產生一個領導機構,而且是民主運作的櫥 窗。許多學生學者參加了學自聯的工作,正是因為學自聯的民主程序給他們深刻的 印象。學自聯五年的民主實踐使參與者逐步認識到,民主不是替代共產主義理想的 「新烏托邦」,它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組織形式。民主運作同樣包含著派系 鬥爭和政治權術。民主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形式。但相對而言,它是最公平的。 學自聯能夠堅持自治並實踐民主是與學自聯的特點緊密相連的。學自聯不是職業 政治團體,而是一個有政治傾向性的學生組織。學生的校園生活使他們有更多的機 會接觸美國社會,體驗現代化組織機構的管理。在學自聯中,用國內權力鬥爭的方 式搞民主缺少市場。當然,這並不等於學自聯成員缺乏對中國社會的瞭解,認為美 國的一切都是可以照搬的。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以保持國家的穩定,但隨 經濟的發展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力必須得到尊重,這是大家共同的看法。學自聯的特 點是,沒有人可以聲稱置身於一切政治之上,只許自己批評別人,不許別人批評自 己。 二、從遊行到遊說 從中國大使館到國會山距離短暫,但是對學自聯來說卻是邁出了長足的一步。從 遊行到遊說意味著學自聯開始懂得在民主機構之內運作。遊說國會的成果不僅是拿 綠卡以及給最惠國待遇加上人權條件,它標誌著中國人開始懂得用集體訴求通過民 主程序來追求個人利益。在美國,要想獲得公益,就必須和制定法律和公共政策的 國會議員及政府官員打交道。 不誇張地說,中國學生過去幾年在國會所產生的影響和發揮的作用,可以和最有 影響的外國遊說集團媲美。由於學自聯的遊說,布什總統一九九零年簽署了保護中 國學生的「行政命令',一九九三年國會通過了「中國學生保護法案」。在最惠國問 題上,學自聯主張只附加人權條件,取得了效果。學自聯遊說的成果無疑收益於黨 派政治和中美關係的變化。但是,如果沒有學自聯的全面領導,沒有全國各大學中 國學生會的支持,沒有高速的計算機網絡,是不可能獲得今天的成果的。作為一個 高科技遊說組織,學自聯利用了信件、電話、電傳、電腦、專訪等一系列手段伸張 自己的要求。在關鍵的時候,學自聯總部一個通知,議員們在國會和地方的辦公室 便會立即感到「中國學生的壓力」。 愛國,報國是中國人的美德。但天安門的悲劇是事實,對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 的壓制是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廣大學生尋求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安全感是無可非議 。其實民主並非口號,也不是神聖、遙遠的理想,民主就是公民的基本權益。 三、公開派系競爭 有政治團體就有派系。對中國人來講,也是如此。在民主組織中,派系既不神秘 ,也不可怕。派系矛盾給學自聯帶來了困難,也帶來了機遇。可以這樣說,沒有派 系競爭就沒有今天的學自聯。關鍵是要使學自聯的派系公開化,使它們依照民主的 原則,競爭學自聯的領導職務,以便擴大學自聯的代表性和穩定性。 政治學中對黨派傳統的看法是:黨派是民主的保障,沒有黨派政治,就沒有民主 。出於學習民主的目的,學自聯的架構基本上是依照美國的國家政體確立的,即「 三權分立」。從某種意義上講,學自聯中的派繫起著民主政治中黨派的作用。它們 招募候選人,組織競選,協調觀點,攏絡代表,執掌總部,推行政策。把民主原則 不但運用於個人,而且運用於派系競爭,將是學自聯的一大進步。 這裡我要著重強調學自聯對內部組織的態度與中共完全不同。依照民主原則,學 自聯尊重不同的政治觀點,尊重不同的派系認同,尊重公開的派系競爭。是非對錯 ,權力分配均由學自聯大會代表們的意願決定。 四、鼓動基層參與 每年的代表大會維持了學自聯相當的代表性和合法性,但是這個基礎正在逐步減 弱。問題是一些代表不是通過民主方式產生,因此其觀點不能有效地代表地方學生 組織。長期以來,由於懼怕政治迫害和影響學自聯的象徵性,代表資格問題一直沒 有認真對待,這已成為學自聯的一個難題。一方面,由於懼怕政治影響,有些人不 同意公佈代表名單,但不公佈代表名單就很難檢查代表資格。 現在學自聯面臨的重大事件減少,我認為有必要改進選舉方式,加強代表性。這 裡我提幾點設想:(1)預先公佈候選人名單。(2)進行基層遊說。(3)反應基層民意。 當然,核心還是要使派系競爭公開化,規範化,以增強選舉的競爭性和趣味性。 首先要解除一個心理障礙,即學自聯不必聲稱代表全體中國學生學者。作為協調 組織,學自聯只代表參加代表大會的學校。形勢的變化,地方學生會的改選,都會 影響學自聯的代表性,這是很正常的。第二,預先公開候選人名單以便地方學生會 能依照候選人的特點和觀點給其大會代表提出參考意見。目的是擴大基層的影響, 增加選舉的動力。一旦地方學生會可以直接影響選舉,候選人就會重視基層學生會 的作用,加強和地方學生會實質性的聯繫。第三,如果第二項可行,還可以規定大 會代表依照地方學生會的意見投票,以進一步增強基層對學自聯領導機構的影響。 但基層組織畢竟缺少對候選人切實地瞭解,為避免地方組織全面左右主席選舉,可 以讓理事會和監委會成員保留自己決定投票的權力。這樣一則可以平衡基層過份的 影響,二則可以防止主席選舉出現的票數相等的局面,三則可以促進代表競選理事 會和監委會的興趣。總之,目的是擴大基層參與和領導機構的作用,改變主席選舉 只是臨場做秀的局面。 綜上所述,學自聯最主要的成就在於它使 民主原則非神秘化,非理念化,鍛煉了 一批瞭解民主程序,尊重民主程序的海外學人。當民主政治在中國成為可能時之時 ,他們將會發揮自己的作用。(原載《學自聯通訊》九四年五月號,作者吳濤是學自 聯第三屆和第五屆理論工作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