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民社會代替政治 王丹 8月底9月初,應台灣青年輔導委員會之邀,我作為來賓旁聽了由青輔會主辦,全台選出 的青年代表參加的青年國是會議。這次以「台灣未來,民主審議」為主題的會議,是由電腦 抽籤選出的740名青年代表,分區針對「對台灣未來的主張」進行討論後,選舉出160名代表 在陽明山上就國家大事向當局提出建議,並首次引用公民對話團的模式辦理會議,學習西方 「審議民主」的,以期讓年青公民學會在彼此尊重,相互瞭解的基礎上尋求可能的共識。 我的感想是兩點,分別針對台灣與兩岸關係: 一、台灣在政黨輪替之後面臨著民主轉型的挑戰,即如何鞏固民主的問題。在朝野對峙 的氣氛一時無法緩解的現實下,開拓公民的政治參與空間,讓公民社會的作用逐步取代政治 鬥爭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力,不失為台灣一個發展的方向。像「審議民主」這樣的社會機制在 西方也是一種嘗試,台灣現在的學習也許可以為亞洲民主轉型提供新的經驗。 二、在兩岸都出現公民社會逐漸壯大發展的情勢下,兩岸之間的互動可以從公民社會的 角度展開,以期避開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明確,兩岸之間,不只是中華人 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的事情,也不僅是中共與民進黨之間的事情,更是兩岸人民的事情。 如果今天在台灣,可以有「青年國是會議」這樣的公民政治參與方式討論公共政策,我們也 應當期待兩岸之間出現類似的民間對話機制,從公民社會的角度開展對話,共同尋求兩岸的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