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三角與地緣戰略——談胡錦濤訪問朝越 (浙江)呂耿松 胡錦濤自9月份北美的尷尬之行後,於10月底又開始了他匆忙的外交之旅:10月28日至 10月30日訪問朝鮮,10月31日至11月2日訪問越南。此後,胡錦濤還於11月8日開始對英國、 德國、西班牙、南韓四國進行訪問。上半年,胡錦濤於4月份訪問了文萊、印尼、菲律賓等 東南亞三國,5月份赴俄國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慶典,6月底7月初訪問俄羅 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並出席在英國舉行的「八國集團與中國、印度、巴西、南非、 墨西哥五國領導人對話會」。在胡錦濤今年諸多的外事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他的平壤 和河內之行了。 重建專制鐵三角「新思維」 6月底胡錦濤訪問俄國時,普京只派了一個副外長到機場去迎接,這使胡錦濤感到十分 難堪,因此他在後來那次未成行的訪美中就接待規格跟美國討了幾個月的價。這次去朝鮮, 金正日給胡錦濤的禮遇使胡喜出望外:金正日親自率領總理、議長、外長、軍方高級將領等 最重要官員,到機場迎接,並組織幾十萬人,在機場到平壤市中心的道路兩旁,手持鮮花載 歌載舞,夾道歡迎,沿途則掛滿歡迎胡錦濤及歌頌兩國友誼的標語;專門為胡錦濤舉行了15 萬人表演的大型團體操《阿里郎》;回來時,金正日又率文武百官把他送到機場。這樣的待 遇,恐怕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沒有遇到過。這使胡對他的「老師」——專制獨裁方面的老師— —不僅敬佩而且感恩。據報道胡在行進的路上,「感動」得四次下車致意。戰友畢竟是戰友, 胡錦濤重建亞洲專制體制鐵三角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胡氏此次訪問朝、越的目的有兩個:重建專制鐵三角和鞏固地緣政治。我們注意到,中 國官方對陪同胡錦濤訪朝官員排列的次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中聯部部長王家瑞,外交部部長李肇星,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 中聯部副部長劉洪才,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胡錦濤總書記辦公室主任陳世炬。七人中,有 五人屬於中共中央系統,只有兩人屬於政府系統。胡錦濤本人也是首先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身 份,其次才以國家主席身份進行訪問的,這說明此次出訪意識形態色彩重於外交色彩,黨的 利益重於國家利益。 自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東歐、蒙古、柬埔寨等國的共產黨政權覆滅後,如今共產主義 體系中只剩下了「四人幫」:中國、朝鮮、越南和古巴。在這「四人幫」中,中國自然是老 大,它不得不承擔「大哥」的責任,保護「小弟」的利益。胡錦濤在這次出訪中提出了「富 鄰」政策,實際上就是保護「小弟」的新思維。從地緣上看,古巴遠在大洋彼岸,胡錦濤有 鞭長莫及之感,但朝鮮和越南就在身邊,正好抱成團——這一點,好大喜功的江澤民似有忽 視。中國、朝鮮、越南都是實行共產黨獨裁的專制國家,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亞洲共產主 義「鐵三角」。七十年代蘇聯大擴張,越南投入蘇聯的懷抱,朝鮮對中國朝秦暮楚,使蘇聯 形成了對中國的戰略包圍。蘇聯解體後,北京的決策者們認為來自北面和西面的威脅已經解 除,現實挑戰來自東面和南面,中國已從內陸時代進入海洋時代。從軍事地理上來看,中國、 朝鮮、越南位於太平洋西岸,呈一字長蛇陣展開,與之對峙的是美、日、韓、台,未來的戰 場也許會在這裡擺開。近年來美日、美韓、美台關係的加強,進一步刺激了北京和平壤的神 經。中國的大腐敗、大衝突、大退黨和朝鮮的大饑荒、大衰退使得這兩個國家的獨裁者始終 處於遑遑不可終日的狀態。這次胡錦濤的平壤之行,金正日以這麼高的規格來迎送,表現了 他的巴結之情,也說明了他亟需中國的支持。中國雖然自江澤民時代以來展開了全方位的外 交,但外交關係的發展並不等於政治上不孤立。實際上,中國的對外關係主要是經貿關係, 而不是政治關係,連文化關係也很少。在第三波世界民主化潮流滾滾向前的大氣侯中,中國 卻頑固地堅持一黨獨裁的政治體制,扼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一切公民的政治權利,以政治迫害和侵犯人權來換取所謂的社會穩定。這種遠遠落後於時代 的專制政治,受到國際社會一致的鄙視和譴責,只有它那個「四人幫」才與它有共同的語言, 而在「四人幫」中,走得最近的是中國和朝鮮。 以朝核危機制約台海危機的巧打算 胡錦於10月30日結束對朝鮮的訪問回到北京後,當天下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便舉行新 聞發佈會,陪同胡訪問的中聯部部長王家瑞介紹了胡錦濤訪朝的所謂四大成果:一是兩黨兩 國的最高領導人為中朝關係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二是共同重申將繼續動通過對話和平解 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三是雙方強調要進一步促進中朝經貿合作;四是雙方積極評價對方的建 設成就。這裡,第一個「成果」是雙方在專制聯盟上達成了默契,第二個「成果」屬於地緣 戰略,第三個「成果」是中國將要付出的代價,即在經貿合作的名義下中國給朝鮮的無償援 助(據說有20億美元),第四個「成果」是雙方互相吹捧,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中國來說,朝核問題跟台灣問題同樣重要,是中國太平洋戰略棋盤上兩顆重要的棋 子。所不同的是,台灣是胡錦濤急欲解決的問題,而朝核問題則是他並不想解決的問題,只 是他手中的一柄劍。正如「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部主任貝克指出,北京並不是謀求在六方 會談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而只是爭取維持現狀,他不認為中國真的打算試圖迫使北韓取消 核計劃。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半島一直保持著無核區的地位,朝鮮並且在1985年加入了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朝鮮半島相安無事。1991年,美國根據衛星偵察照片認定朝鮮正在 進行核武研發,要求對朝實施核查。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申報的 核設施進行了6次不定期檢查,並於1993年2月作出對朝鮮核設施進行強制性「特別檢查」的 決議。這項決議極大地惹怒了朝鮮,即以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回應,引發了第一 次核危機。1994年10月,美朝經過一系列會談,簽署了《日內瓦核框架協議》。隨後,朝鮮 聲明同意仍然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一方,履行根據條約達成的安全保障協議。 1999年5月,美再次根據衛星偵察照片認定朝鮮在寧邊發展地下核設施,並要求進行檢查。 朝鮮則於當年5月31日宣佈將退出《日內瓦核框架協議》,從而形成了第二次核危機。2002 年10月初,美特使凱利訪朝期間向朝鮮高層出示了朝從巴基斯坦獲得鈾提取裝置的證據,並 於11月宣佈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佈重啟電力生產所需的核設施,驅逐國際核查 人員,第三次核危機又爆發,使得朝核問題成一個重大的國際問題。前兩次朝核危機發生在 江澤民時期,第三次發生在胡錦濤上台之時。對於胡錦濤來說,他要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一 是不使共產黨垮台,二是不讓台灣獨立,而朝鮮能在這兩個問題上幫他的大忙。於是他一方 面在加強專制統治方面向朝鮮學習,一方面在朝核危機中幫朝鮮的忙。第三次朝核危機發生 時,美國正忙於伊拉克戰事,無暇東顧,所以朝鮮表現了一種少有的強硬。美國雖然不能兩 線作戰,但也不會在朝鮮的核訛詐面前就範。就在雙方劍拔駑張之際,胡錦濤和他的智囊們 看中了這一天賜良機,介入了這場危機。2003年4月,在中國的大力斡旋下,中國、朝鮮、 美國在北京舉行了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三方會談」,從而開啟了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 題的進程。隨後,三方會談演變成東北亞地區六方會談機制,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 羅斯和日本6國分別於2003年8月、2004年2月和2004年6月在北京舉行了三次「六方會談」, 使得和平解決朝核問題成為各方追求的共同目標。今年7月26日又進行了第四輪六方會談。 前三輪會談每次都是兩至三天,這次卻談了13天沒有進展,作為東道主的中國不得不宣佈於 8月8日休會,休息三周再談,但到了8月29日,會仍開不起來,又拖了兩個星期,到9月13日 才復會。9月19日,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與會各方一致通過了《共同聲明》,朝方 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回到國際原子能機 構保障監督;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 朝鮮。在第四輪會談開始之際,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曾以會談地點釣魚台作比喻,希望 各方能「釣到魚」。事實上,第四輪會談雖然發表了《共同聲明》,並沒有實質性成果,而 中國作為東道主,又控制著朝鮮,成為與會各國的依靠,所以真正「釣到魚」的是中國。在 台海危機中,中國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劉亞洲將軍語);在朝核危機中,美國被中國牽著鼻 子走。利用朝核危機制約台海危機,這一地緣政治的優勢被胡錦濤充分地發揮,這是他高過 江澤民的地方。 「同志加兄弟」和領軍「新北約」 在北京小息後,胡錦濤又馬不停蹄地奔赴越南。胡的這次訪問被越南國會主席阮文安稱 為「中越關係中一個新的里程碑」,這一評語雖屬官樣文章,倒也恰如其分。在中越交惡20 多年後,兩國的獨裁者又提起了「同志加兄弟」這句口號,彷彿又回到了五六十年代。中越 關係具有戲劇性的變化。1969年胡志明死後,中越關係開始由「同志加兄弟」降溫,直至發 生戰爭。當年越共總書記黎筍在《B同志談中國反動集團對越南的陰謀》和1979年越南外交 部編寫的《三十年越中關係真相》中,把中國罵得狗血噴頭。他們罵周恩來在日內瓦會上出 賣越南,阻止越共統一南方;罵毛澤東最怕美國人,說「第一個害怕(美國)的是毛澤東」。 毛要越共「從現在起等一輩子,五到十輩子,甚至二十輩子的時間。你們不能和美國人打。 和美國人打是危險的」;罵鄧小平「是瘋狂的」,「因為他想要表明他不是一個修正主義者, 所以他更猛烈地打擊越南」。黎筍說:「我們與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為鄰,與一個有擴張主 義企圖的國家為鄰。如果他們(中國)要貫徹這種擴張主義企圖,那就一定從侵略越南開 始」,所以越南在越戰結束後保留了100萬人的現役部隊。當時蘇聯問越南為何戰爭結束了 還要保留那麼多軍隊,準備和誰打仗?黎筍回答說「我們保持這樣一支現役軍隊的唯一原因 就是因為中國(對越南的威脅)」。為了對付中國,越南把最優良的軍港金蘭灣租給了蘇軍。 蘇聯解體後,越南失去了依靠,同時也感受到了獨裁體制的危機,又開始向中國投之以桃。 中共出於同樣的需要,也報之以李。於是中共和越共又向「同志加兄弟」靠攏。1991年11月, 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率團訪華,雙方宣佈結束過去,開闢未來,兩黨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 但江澤民直到2002年才訪問越南。與江澤民相比,胡錦濤上台不到三年,就訪問了越南,越 南當然非常高興,在接待上雖然沒有朝鮮那樣超高規格,但也給足了面子,特別是讓胡錦濤 作為一個外國元首歷史性地首次登上越南國會發表演講,這使胡某人激動不已,喊出了胡志 明時代那句著名的口號:「中越情誼長,同志加兄弟」。 陪同胡錦濤總訪越的官員有:王剛、王家瑞、薄熙來(商務部部長)、王滬寧、劉洪才、 武大偉(外交部副部長)、張曉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世炬。與訪朝相比, 中共中央系統的人員未變,政府系統多了一個發改委副主任,外交部長換成副部長,商務部 副部長換成部長,仍然是黨的利益高於國家利益,意識形態色彩重於外交色彩,再次突出了 胡氏重建專制鐵三角的傾向。胡錦濤與農德孟還一起會見中越兩國的共青團代表,相當引人 注目。越共領導人稱,他們也在認真研究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和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理論, 這表明中共和越共在意識形態上走得更近了。 在短短兩天時間裡,中越雙方高級領導人密集互動。胡錦濤與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 國家主席陳德良舉行會談,會見了越南國會主席阮文安、總理潘文凱。與訪朝不同的是,胡 氏在越南側重的是經貿關係而不是戰略關係,雖然他也試圖租用金蘭灣和建立中越海軍聯合 巡邏機制,但這比起朝核問題其重要性要小得多。根據《中越聯合聲明》和王家瑞所作的訪 越成果介紹,胡錦濤訪越的所謂成果有如下幾個:一是鞏固傳統友誼、增強政治互信,也就 是恢復五六十年代的亞洲共產主義鐵三角關係。胡錦濤提出的「好鄰居、好同志、好朋友、 好夥伴」的四好關係在《聯合聲明》中得到了確認。雙方表示要加強黨政部門、議會、群眾 團體和地方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公安、安全、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並且要「深化治黨治國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經驗交流」。兩個國家要在如此多的部門和 領域進行合作和交流,顯然是在重溫當年「社會主義大家庭」的舊夢。二是加強經濟合作。 去年中越之間的貿易額已達到72億美元,預計今年將達到82億美元,2010年預計將超過100 億美元的目標。 兩國經濟合作的主要標誌是建設「兩廊一圈」。「兩廊一圈」是越南總理潘文凱2004年 5月訪問中國時提出來的。「兩廊」是指「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和「南寧-諒 山-河內-海防-廣寧」兩條經濟走廊,「一圈」是指「環北部灣經濟圈」。這一構想恰好 能彌補東亞環太平洋經濟帶在中國與東盟交界處斷裂的缺陷,因此受到中國的高度重視。三 是在加強兩國關係的同時堅持多邊主義政策,以免兩國過於親密引起他國不安。多邊主義主 要包括三個「10+1」和一個「10+3」。三個「10+1」是指由10個東南亞國家組成的「東南亞 國家聯盟」分別和中國、日本、韓國三個東亞國家的關係,即東盟和中國、東盟和日本、東 盟和韓國的關係;一個「10+3」是東盟和中、日、韓三國作為整體的關係。此外還強調加強 兩國在聯合國、亞洲合作對話、東盟地區論壇、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大湄公河次區域 開發等多邊框架下的合作與協調。中方重申支援越南主辦2006年第14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 非正式會議。 10月26,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年會上,首次有蒙古、印度、巴基斯 坦和伊朗這四個觀察員國的總理代表參加,有觀察家認為「上合」已經成為「東方的北約」。 這種說法雖然未免過於誇張,但也不能不認為這是一種細緻的觀察。胡錦濤通過訪問朝鮮和 越南,專制三角能否建立,地緣戰略能否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能否成為悄悄崛起 的「東方北約」的領軍人。 (2005年11月寫於杭州西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