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原始審美意識 (印度)古若多傑 原始宗教與審美意識的產生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所說的原始宗教包括原始人對超自然神靈的信仰、死後生活、 偶像崇拜、祭獻活動等信仰的表現,並且在習俗上他將其分為兩大教義,一是涉及到某些生 靈的靈魂觀念,這些靈魂能在其軀體死亡後繼續存在;二是涉及到某些上升到神性系統的神 靈,這些神靈能影響或控制人們的生活事件,諸如人們的現世和來世、人與人或人與神的交 往等。基於這種觀點,泰勒進一步認為,宗教是一種巨大的道德因素,雖然在原始民族中這 種道德因素並非表現得十分充分,「但絕不意味著這些種族就沒有道德感覺或沒有道德的標 准,而是在他們中間這兩方面都留下了強烈的跡象。它即使沒有正式地表現在他們的戒律上, 至少也表現在那種我們稱之為輿論的社會傳統的一致性上,按照這種傳統,某些行為才被看 作是善的或惡的、正確或錯誤的。」由此可見,泰勒的觀點是推斷人類最初是在有了善與惡 的道德標準之後,才確立了與之相對應的審美標準,源於神靈信仰的道德標準決定了早期人 們對於審美對象及形式感的取捨,因此原始宗教的道德狀態是發生在原始藝術的審美狀態之 前。接著他引證了一些原始民族的材料來說明「形象」和「影像」這兩個對造型藝術或審美 意識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心理學的前提首先是從原始人的靈魂觀念中產生出來的, 在原始民族非生產性的精神活動中,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 系,而這些非本體的人或自然都是有靈之物,因此他(它)們的形象往往是被神靈化了的形 象。可以認為,泰勒的觀點代表了這樣一種認識,即在原始藝術發生之時,早期人類對形象 的認識並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客觀外界的信息,而是在其外向的觀察中體現了人們內心深處 道德化的審美補充和取捨。 西藏古代文明中的原始宗教 佛教自傳入西藏以後,經過了1000多年來的發展和與其它宗教的融合,成為了西藏的主 要宗教形式,從此西藏文化歷史的發展線索也就與佛教這一深深植根於高原民族之中的宗教 信仰產生了不分割的聯繫,以至於在一些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古代西藏的宗教主要就是佛教, 西藏的文化也就是佛教文化。當然,研究西藏歷史和文化的學者們都會指出,在佛教傳入西 藏之前乃至佛教在西藏取得絕對統治地位之後,這一地區都曾存在過另一種重要的宗教形式 ——苯教,並且相當一部分人一直將這種具有高原土著文化特徵的古代宗教看作是西藏的 「原始宗教」,其原因主要是苯教起源或形成的時代要早於佛教的傳入,不僅在文獻中有關 於苯教上師在早期贊普執政時曾起過重要作用的記載,而且在藏傳佛教的儀軌和神靈種類上 也可看到早期苯教的痕跡。 西藏原始藝術的宗教特徵 原始宗教在文明的早期發展階段,特別是在生產能力和經濟水平相對低下的史前時期, 對人們精神活動和心理意識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作為早期先民主客觀認識以及審美活動表 現形式的一切原始藝術類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宗教意義的因素,有些甚至從形式到內 容基本上就是一種原始宗教性質的精神行為,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原始文化中我們都 可以見到。在西藏文明的早期階段,一些被我們稱之為「藝術」的文化現象或文化遺存實際 上同時具有原始宗教的功能,或是具有審美和宗教意識的雙重含義,祇是在不同時期、不同 類別的藝術形式中,原始宗教因素的體現有多少和顯隱的區別而已。 總起來看,新石器時代之後是西藏原始宗教和原始藝術同時得到長足發展的一個時期, 這一時期不僅流行苯教以及其它形式的、與獵牧及農牧文化相適應的多種高原原始宗教,而 且出現了與這些原始宗教的觀念意識密切相關的多種藝術形式。可以說,從這個時期開始, 整個西藏高原古代藝術的文化特徵以及發展趨勢都一直是同高原宗教的文化特徵和發展趨勢 相一致的,並逐步形成了西藏高原獨特的藝術門類和藝術體系。從特徵和藝術發展史來看, 西藏原始藝術的諸多特性是其它地域文化所沒有的,其中最主要的標誌就是與原始宗教緊密 結合而成的雙重功能和雙重心理意識。原始宗教對於原始藝術的這種深刻影響或作用,既推 動了西藏古代藝術朝著某個特定的主要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了西藏藝術體系的特色,但同時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藏古代藝術在類別、工藝技術以及藝術家個人創作意識等方面的發 展。一般而言,與集約化、大規模農業經濟文化傳統的原始宗教相比較,那種產生於分散、 較小規模牧獵經濟文化傳統的原始宗教則具有較多的封閉性和滯後性,並且正是由於西藏原 始藝術所具有的這種原始宗教意識的思想基礎,所以當佛教作為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傳入之 後,高原本土藝術在諸多方面都能與之交融合併而發展成為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佛教藝術。 ◆色的佛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