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理念的小說——評《狼圖騰》 廖 康 姜戎的小說《狼圖騰》自2004年4月出版以來,暢銷大陸、港台。又經美國大報書評介 紹,正在英譯,引《狼》入世。我很少讀暢銷書;看電影、上網已讓我相當瞭解大眾文化了, 書還是願意讀嚴肅的。但幾位朋友大力推薦,都說此書很嚴肅、很有趣,又引起了截然不同 的評論,莫衷一是。一位朋友還把新到的書先借給我,並分派了評書的任務。這幾天一下班 就看小說,讀得津津有味,六百多頁很快就看完了。我感到這的確是一本獨特的著作,其優 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小說的故事性很強,主題很突出,結構嚴密,環繞著狼講述、論述遊牧 和農耕民族的不同特性。在中國文學中,這是第一部生動描寫狼的習性和作用及其與人的關 系的文學作品。其最突出的成就是把這種野獸寫活了,為世界文學殿堂增添了一個生動的性 格——狼。但小說的人物刻畫很差,文字平平,僅能滿足敘事和論述,大段的對話語言假而 蹩腳。整部小說與其說是反映生活,不如說是圖解理念。至於讀者是否贊同作者的理念,那 可真是仁者見仁,狼者見狼了。 小說成功的最基本一條往往是誘人的故事情節。《狼圖騰》開門見山,以觀察狼群圍獵 黃羊始,插敘主人翁陳陣第一次與狼的危險遭遇,一下就抓住我了的注意力,引發強烈的興 趣。當然,故事從事件的中間講起(in medias res)才能立即吸引聽眾或讀者,這是古希 臘人早已從荷馬史詩裡總結出來的敘事規律。但首次寫小說的姜戎能夠熟練地運用這手法, 至少比大多數只會按部就班,依時間次序講故事的人要高明。一旦進入這人狼爭鬥的世界, 作者便帶著讀者從一個故事進入另一個故事,事事相連、環環相扣;人與狼搶黃羊,飛狼的 傳說,狼群復仇襲馬,人們復仇獵狼,一掏狼窩,二掏狼窩,滅狼崽,殲狼群,豢養小狼, 追殺老狼,企圖馴化小狼,狼群呼喚小狼,小狼哭嚎,狼群反撲,小狼殞命。不知不覺中, 作者令我越來越深深地關切狼的命運,如果我有大塊時間,肯定會一氣讀完這本厚厚的小說。 從以上簡單的總結中也可以看出,《狼圖騰》這部小說的主題非常突出。這恰恰是古希 臘人從荷馬史詩裡總結出來的另一條規律:講故事,無論是史詩般的鴻篇巨製,還是短小的 詩劇,都要有個主要矛盾,故事要圍繞這主要矛盾展開。看來姜戎是深得西方敘事文學傳統 的精髓,小說手法之高妙、結構之嚴密很可能讓許多科班出身的專業作家都在暗中歎為觀止。 比如賈平凹的《浮躁》,那麼漂亮的文字和那麼鬆散的篇章形成鮮明的對照,令人既歎服又 歎息!直到《廢都》,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在結構上才有了長足的進步,全書圍繞著一個中心 人物和中心事件發展,不再是一盤散沙。而姜戎的《狼圖騰》則一步到位,顯然也是得利於 他在社科院當研究生的學院式培訓以及在大學做研究寫論文的寫作方式。在小說中,作者讓 人與狼的矛盾和鬥爭統領全書,兼帶著講述了草原上艱辛的生活,描寫了原始草原的美麗, 內蒙牧民生活方式的特殊,知青與牧民的交往,農耕侵蝕畜牧給環境帶來的危害,等等。把 我帶入一個陌生而迷人的園地,一邊讀故事,一邊看到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如此不同的精神 世界。 當然,《狼圖騰》最大的成就還是生動描繪了狼的習性、深入刻畫了狼的精神。這在中 國文學中是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學裡雖然有吉卜林《叢林故事》,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 和裴多菲的《狼之歌》等作品,但以如此大部頭來描寫狼的小說,我還沒有見過出其右者。 姜戎的確把狼寫活了;狼的多疑、狡詐、聰明、兇猛,集體配合、戰略戰術,狼的形象、動 作、脾氣、本性,兇猛貪婪、寧死不屈,這一切都在姜戎筆下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我相信這 本書肯定會改變許多人以往對狼的偏見和看法。小說生動地展示了漢人恨狼、罵狼,用狼來 比喻很多壞人壞事的深刻原因——因為人不能征服狼這種似乎總是與人為敵的野獸,又看不 到狼在環境保護中,尤其是在草原上所起的積極作用。人是萬物之靈長,地球的統帥,自然 會要求一切生物為人服務,唯人是用,順人者昌,逆人者亡。而持這種態度行事,難免短視 長害。眾人之中,愛狗者多,因為狗忠實、聽話,討人喜歡;愛貓者少,因為貓高傲、獨立, 不會感恩。更不用說狼了,從積澱在漢語裡有關狼的詞彙(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白眼狼) 便可得知漢人對狼的普遍態度。然而,崇尚獨立,嚮往自由者必然會欣賞狼的精神。我們站 在狼的立場上也會反問,我幹嗎要討你喜歡?我為什麼要對你俯首帖耳?就因為你給了我點 吃食?提供了住處?這一切難道我自己就得不到?你憑什麼要把我拴起來?你以為溫飽是我 最大的權益?陳陣養小狼,狼對他卻絲毫沒有感恩戴德,而且真正做到了不自由,毋寧死。 令人自愧不如,令人肅然起敬。我為姜戎在文學殿堂上增添了小狼這一桀驁不馴的典型而大 聲叫好!還有一條頗具野性的狗,二郎,塑造得與眾狗不同。雖是配角,也讓人難以忘懷。 我一直期待它會受小狼影響,產生變化,回歸原野。但作者也許為了避免雷同,沒有給它類 似傑克。倫敦筆下巴克式的結局。 相比之下,這部小說對人的描寫卻非常蒼白。讀完這麼厚一本小說,我竟然看不出主人 翁陳陣和他的好友楊克這兩個羊倌在性格上有什麼差別。他們的形象相當模糊,性格毫不鮮 明。當然,我知道陳陣喜歡文史,楊克偏愛美術,那是作者告訴讀者的。顯然,陳陣是作者 的代言人。但作者又不想讓陳陣講述一切,而企圖增加一個視角,讓楊克也敘述幾段故事, 以顯客觀、全面。比如第三卷第一章的狩獵,就是通過楊克的眼睛來觀看,聽楊克講述的。 然而,除了敘述者的名字不同以外,我感覺不到有什麼其它差異。楊克在很多場景裡似乎就 是陳陣,或是陳陣的分身,是他的托兒,接他的話茬,引導他繼續論述或轉換話題,這尤其 在最後一章中表現得特別明顯。還有幾個知青配角:張繼原、高建中、王軍立、李紅衛。如 果您不僅記得張是馬倌,高是牛倌,還能說出王和李是幹什麼的,您的記憶力就比我好。至 於他們秉性如何,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同樣,幾個蒙古人的形象和性格也非常模糊。我祇知 道畢利格是個經驗豐富的老人。巴圖和烏力吉是中年人吧?除了職位有差異,誰能說出他們 有什麼不同?包順貴也是蒙古人,漢化了,是個反面角色。道爾基、沙茨楞、嘎斯邁呢?誰 還有印象?小說中的人物似乎祇是符號、名稱;他們擔任故事的載體,事過人亡,因為他們 從來就沒有活起來過。 人物刻畫得不鮮明,原因之一是語言的駕馭能力有限。如果作者不善於捕捉各人說話的 特徵,就無法運用對話來表現性格。《狼圖騰》中的對話太沒有個性了。祇有陳陣說話時, 我能夠聽出來,因為他說得太假,太不口語,斧鑿的痕跡太明顯。請看第二卷第二章在觀看 狼崽和狗崽搶著吃奶後,陳陣對楊克說的這兩段話:「陳陣指了指狼崽說:這就是獸性…… 又指了指狗崽說……這就是家畜性。現在的西方人,大多是條頓、日耳曼、盎格魯。薩克遜 那些遊獵蠻族的後代。古希臘古羅馬的高度文明發展了一兩千年以後,他們才像猛獸一樣從 原始森林中衝出來,搗毀了古羅馬。他們的食具是刀叉;他們的食物是牛排、奶酪和黃油。 因此,現在的西方人身上的原始野性和獸性,保留得要比古老的農耕民族多得多。一百多年 來,中國家畜性當然要受西方獸性的欺負了。幾千年來,龐大的華夏民族總要被草原遊牧小 民族打得丟人現眼,也就不足為怪了。 陳陣摸了摸狼崽的頭,繼續說:性格不僅決定個人的命運,性格也決定民族的命運。農 耕民族家畜性過多,這種窩囊性格,決定了農耕民族的命運。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全是農耕 國,那三個古文明早就滅亡了,華夏文明之所以沒有滅亡,不光是因為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 農耕兩河流域——黃河和長江,養育出了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使得其他的文明不太好啃動 和消化掉,還可能由於草原遊牧民族對中華文明的巨大貢獻……「(姜戎:《狼圖騰》,台 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版,第173-4頁。) 生活中,有誰能夠這樣出口成章?這明明是講座的語言。當過教師的都知道,在課堂上 的滔滔論述是預先準備好的,而且很可能是講過多次的話。有些文科女生因教授的口才和知 識而產生迷戀,嫁過去以後才發現他們其實是草包,笨嘴拙舌得連句笑話都講不好。《狼圖 騰》以故事情節取勝,其語言僅僅滿足了一般性敘述,在不少我期待之處,都沒有描繪出草 原的特色。講述這樣一個獨特的故事,在語言上卻沒有什麼特點,而且很多地方相當平庸, 讓我失望。比如在第四卷第一章,居然會有如此拙劣的比喻和蹩腳的病句:「額侖草原蚊災 中的蚊子就像空氣,哪裡有空氣的地方哪裡就有蚊子。」其實作者無非就是想說:「額侖草 原鬧蚊災時,哪裡有空氣,哪裡就有蚊子。」挑語病,評修辭,可能是彫蟲小技。但是這些 語錄可以反映作者對文學語言多麼不重視,文字功力多麼不逮。作者真正重視的是用小說來 圖解他的政治理念。 姜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狼圖騰本身就是一個宏觀概念、大課題、世界性的課題, 甚至,是一個世界之謎。從一開始就已經感覺到裡邊有很多很多東西,但我自己學識、能力 各方面都不夠,所以必須等到自己時間有保證、思考有保證、讀書有保證了,才敢來做它。」 (姜戎:「用半條命著《狼圖騰》」,2004-5-26, xinhuanet.com) 然而,姜戎沒有做這個人類學、民族學,歷史或政治課題,卻把這課題寫成了一部小說。 於是,課題的嚴肅性喪失了。首先,人類學、民族學,歷史或政治學的研究人員很可能不讀 這本小說。即使他們讀了,也不會把小說圖解的觀點真當回事。如果誰贊同某一觀點,也許 會用小說中的事例來輔助教學或論述。如果不同意,就把那觀點當作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一笑了之。他們可能會說:「嗯,這個知青還挺喜歡思考問題的,還挺憂國憂民的,可惜思 路不對,論證不足。」其次,由於小說是在圖解如此重大的課題,還在最後一章讓當了教授 的主角回到草原,以講座形式做理性探掘並給小說提出的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時讓配角不斷 點頭稱是,這便給一部通俗作品戴上了嚴肅的光環,用小說解答了這樣一個「世界之謎」, 試圖讓廣大讀者以為這就是謎底,這就是真理。 姜戎最後總結出來的硬道理簡言之,就是:農耕民族是羊性的,遊牧民族是狼性的。華 夏文明之所以沒有像其他三大文明那樣滅亡,就是因為周邊的遊牧民族每隔幾百年便來入侵 中原,把漢人打敗、征服,統治一段時期,輸一次狼性的血,才保持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 活力。狼性是遠比階級鬥爭更長遠、更持久的推動歷史前進的原動力。狼性減少,民族便積 弱,就像草原沒有狼一樣,要退化為沙漠荒原。對此,我忍不住要引用一句時髦的翻譯: 「不要侮辱我的智力!」(Don『t insult my intelligence! 其實,這句普通的英語, 譯作功能對等的漢語應該是:「別拿我當傻子!」)歷史的興衰有眾多政治、經濟、軍事、 文化、地理、科技等等各方面因素,還有相當的偶然性。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歸於 狼性和羊性的輪替與混合,這比階級鬥爭論更片面、更簡單化得多。 縱觀世界歷史,沒有哪個民族是依靠某個單一的圖騰持續發展的。狼圖騰的神奇和強大 在小說中誇大得無以復加。按說這無傷大雅,小說本是杜撰(fiction),誇張是常用的修 辭手段。祇是不要披上學術的外衣,以為發現了真理就好。頭腦清醒者會反問:「狼性要是 那麼偉大,成吉思汗打下的大帝國,怎麼那麼快就消亡了?怎麼沒有持續發展下去,壯大起 來?成吉思汗對世界文明究竟是建樹多還是破壞多?」退一步說,就以征服論功績,蒙古草 原的遊牧民族在多數時期還是被擊敗,被打跑。他們的輝煌如曇花一現,根本不能證實狼圖 騰的生命力。實際上,內蒙古牧民所崇拜的早已不是狼圖騰或騰格裡(老天爺),而是活佛 與喇嘛,在文革中更可能是毛澤東。姜戎把狼圖騰崇拜硬塞給額倫牧民,是時間錯位,也是 在為他自己所欣賞的輝煌歷史和偉大君主招魂。 那是什麼輝煌?什麼偉大?那是屠殺、暴力、征服;是古羅馬傳說中狼孩的自相殘殺 (兩個被篡位者扔到林間吃狼奶長大的孿生兄弟羅穆魯斯Romulus和瑞穆斯Remus長大後,殺 了篡位者,又自相殘殺,得勝的羅穆魯斯建城名之羅馬);是勝者王侯,敗者賊寇的邏輯; 是成吉思汗的鐵蹄,安提拉的鞭子;是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是清軍的騎兵,英國的炮艦, 日本的海軍……雖然姜戎沒有提到希特勒橫掃歐洲的閃電戰,沒有提到東條英機侵華的戰果, 但是依照其它狼性激發人類所取得的「成就」推演,這兩個血淋淋的範例已在不言之中。祇 是這兩段歷史離我們太近了,在我們印象中太殘暴,太血腥,誰也不敢說那是為羊性民族輸 血。難道我們看待過去的歷史,因其年代久遠,就可以「昇華」為冷酷的審美及對強權的崇 拜嗎? 狼性精神與儒家的仁者愛人和基督教的博愛精神都格格不入;與佛教的無慾無求、大慈 大悲截然相反;與道家的清靜無為,順其自然背道而馳;也與人道主義對立,並公然肯定暴 力入侵。狼性精神倒是與階級鬥爭的理論沾邊,與文革初期的造反有理接近;卻更加赤裸地 宣揚霸權主義,以團隊精神去攻擊傷害弱者,公然為侵略他國,毀壞文明張本。如果把這種 惡行美其名曰為受害者「輸血」,那狼圖騰就讓我想到納粹,想到希特勒鼓吹的種族優秀論。 有些人可能忘了,納粹就是德國國家社會黨的譯音,他們信仰法西斯主義;那是混合了愛國 主義、軍國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沙文主義和種族主義的精神雜燴。一戰後,歐美經濟大 蕭條時期,人民失業、社會動亂,西歐人民對現存的自由主義大失所望,但又害怕共產主義 的傳播,於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法西斯主義就在歐洲,尤其是意大利和德國大行其道,甚 至把美國20世紀的開山詩人龐德(Ezra Pound)都吸引去宣傳助戰。後果呢?我們都知道, 是種族屠殺和世界大戰,其邪惡與破壞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英美要同蘇俄聯手同它作戰, 才粉碎了納粹和法西斯主義。難道我們的文人也要步龐德悲劇的後塵,為所謂狼學,社會達 爾文主義的新變種來鳴鑼開道嗎? 如果祇是一本小說,祇是講述故事,即便讀者和評論家可以做出非人道主義的闡釋,那 也不是作者的責任。但如果作者公然以暴力的語言歌頌暴力,如群狼襲馬一章,用小說圖解 屠殺之理所當然,用講演明白無誤地論證強權即公理,還用半學術的形式討論、總結中華歷 史的演變及其原因,那就必然會引起超越文學的反應和爭論。如果您還沒有讀過全書,僅從 下面這段就可以對作者欣賞的武功和宣揚的理念略見一斑:「在狼旗下衝鋒陷陣的草原騎兵, 全身都一定奔騰著草原狼的血液,帶著從狼那裡學來的勇猛、凶悍和智慧征戰世界。世界歷 史上,突厥兵又兇猛又智慧,西突厥被唐朝大軍打出中國以後,就很快打出一塊新地盤,並 慢慢站穩腳跟,幾百年後又突然崛起,一路勢如破竹,攻下了連蒙古人也沒攻下的東羅馬首 都君士坦丁堡和古老埃及,統一中亞西亞,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奧斯曼大帝國,切斷 了東西方的貿易通道,壟斷了東西方的商品交換,以強大的國立和武力壓得西方百年抬不起 頭來。所有先進文明都是被逼出來的,西方森林狼被東方草原狼逼出了內海,逼下深海,逼 進了大洋,變成了更加強悍的海狼。他們駕起西方古老的貿易船和海狼船,到外海大洋去尋 找通往東方的貿易新通道,結果無意中因禍得福,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搶得了比西歐大好幾 倍的富饒土地,以及印加、印第安人的銀礦金山,為西方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搶得了第一船 原始積累。結果,西方海狼壯大成世界上的大狼巨狼,資本狼,工業狼,科技狼,文化狼, 在反攻東方,搗毀了奧斯曼大帝國,最終擊敗了東方草原狼,而那些東方農耕羊就更不在話 下了……」 張抗抗為《狼圖騰》造勢道:「可以說狼是把科學與發展結合得非常好的一種動物。所 以我們從文學家的角度來向大家介紹,我覺得像這樣的圖書多多少少對大家都會是有所啟發 的。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信息科學時代,以狼性順應天道,華夏民族別無選擇。」(張抗抗: 「《狼圖騰》與科學發展觀」 ,2004-4-24, CFEJ.net)如果這祇是作者的妻子為丈夫的 小說營銷倒也罷了,但據李建軍統計,由《狼圖騰》引發的有關狼的文化出版物至少已有六 種,並公然宣揚狼道主義在各個領域的作用。「例如,網言無忌的《狼》(地質出版社, 2004年8月)的題辭是:」一祇有勇氣、有理想的狼,它為所有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奮鬥的生 命提供了借鑒。『正文裡的議論更是寡廉鮮恥:「生存是什麼?生存就是不擇手段地活著。 你可以卑鄙,你可以無恥,你還可以下流。祇要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就好。理想是什麼? 理想是一種比生存更深層次的慾望』;『吃草的未必是仁慈,吃肉的未必是殘忍。我是一隻 狼,注定了是一隻狼,一隻鋒牙利爪的狼,鮮血與死亡是我生命的源泉。我祇要活著就必須 有什麼東西去死。當所有的牛羊沐浴在陽光裡自由自在地吃喝時,那就意味著我死了。』劉 燁的《狼的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10月)的導讀文字,則這樣拙劣地歌頌狼:」 本書是一部關於狼的奇書,它能讓讀者從書中每個篇章、每個細節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狼的氣 息,讓身體的每一個毛細血管百倍擴張,讓血液如潮般奔湧,讓身上的每一根神經末梢緊張 待命,讓靈魂如風般滌蕩。『章士法編譯的《酷狼——美國西部拓荒傳奇》(中國國際廣播 出版社,2004年10月)要宣達的主題是:「一種文明的創建通常以另一種文明的毀滅為代 價。』還有一部是《像狼一樣思考——神奇的商業法則》(賀華著,藍天出版社,2004年10 月),光看書名,就知道作者的命意和立場。若木、鄭中的《狼魂——強者的經營法則》 (時事出版社,2005年1月)就更是推波助瀾,過為已甚:它在拙劣的《前言》裡一邊煽風 點火地說,『曠世奇書《狼圖騰》和《狼道》橫空出世,目前正在市場上熱銷』,一邊販賣 自己的狼道主義生存哲學:」狼的智慧和謀略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從狼的一系列行動中, 我們看到的是強者與智者的完美結合。學學狼的這些謀略,能使我們在市場競爭中獲益匪淺 『;那麼,不學狼不行嗎?不行。為什麼呢?因為,』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中,在勝者為 王,敗者為寇的市場角逐中,如果心存善良,對競爭對手一味地心慈手軟,那麼就會被對方 毫不留情地吃掉,這已經被無數事實所證明,而且還將不斷被新的事實證明『。「 (李建 軍: 」是珍珠,還是豌豆?——評《狼圖騰》「,2005-12-17, longtan.net ) 由此可見,中國在砸爛儒家傳統後,在取而代之的共產主義思想體系被摒棄後,在道德 倫理近真空時,唯利是圖的觀念、弱肉強食的哲學是多麼容易堂而皇之地佔領空敞的精神市 場。在遭受列強百年欺辱後,在經濟、軍事仍落後於西方之時,對各種富國強兵方式的尋求 也不難理解。但建設祖國,目的決不是奴役鄰邦,也不是和其他民族爭奪生存空間和資源。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向我們揭示,人類生存所需的能源取之不盡。全人類完全可以和平共處, 一道繁榮。我們面臨的物種滅絕之危險也非常真實,但它並非自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我們內 心的貪婪和狹隘。人類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每天都有人餓死,但我們儲備的核武器卻足以殺死 每一個人50遍還有餘!我們並不缺乏資源,我們缺乏的是人道,而不是狼道!人畢竟不是狼, 人應該高於狼。我們可以佩服狼的桀驁不馴,我們可以崇敬狼的自由精神,但我們決不應學 習狼的貪婪,更不願接受群狼所受的專制,儘管那種嚴密組織和絕對服從可能是集體行動勝 利的保證。 《狼圖騰》講述了許多有關狼的生活習性和和狼在草原上的作用的故事,作為小說來讀 還是蠻有趣的,也能夠幫助讀者全面認識狼,加強環保意識。作者成功刻畫了小狼的性格, 也是對文學的一大貢獻。但小說的語言貧乏,人物蒼白,大量的議論既沒有學術價值,也無 助於性格塑造。結尾的幾十頁把華夏文明深遠的淵源,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簡化為 狼性和羊性的輪流主宰和相互作用。既不文學,又不學術,卻是作者圖解其理念的詳細總結, 祇有利於向一知半解者宣講他自己極不嚴謹、缺乏人道的政治觀點。如同聽了《聖經》裡一 個有趣的故事,又聽牧師無聊的布道。 (200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