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和平的真正保障——評《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 (上海)王律文 2005年12月22日,中共繼兩個月前發佈《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後,再度發表了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試圖通過對和平理念的闡述與對和平的承諾,來回應近年 來越演越烈的「中國威脅論」,以打消世人對正在崛起的中國可能威脅世界和平的疑慮。但 是,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真正能保障和平的,並不是專制強權對和平的承諾,而是 民主的政治制度。 白皮書對和平的承諾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從多個方面論述了有關「和平崛起」的理念,首先宣稱 「和平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因為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當今 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國人實現小康的願望,都要求中國實現和平發展,因此,和平發展「是 中國人民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中國政府和中 國人民的鄭重選擇和莊嚴承諾」;其次,白皮書論述了中國將「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 平與發展」,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來實現,發展的基點放在立足本 國實際上,「不把問題和矛盾轉嫁給別國,更不通過掠奪別國來發展自己」,是一種內向、 和平的發展。因此,中國的發展不僅不是和平的威脅,反而是世界和平的促進力量。中國的 發展需要世界和平,中國發展的結果也將進一步促進世界的和平。 白皮書進一步宣稱,中國的發展還是一種與各國互利共贏的發展,「不斷發展的中國積 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給世界各國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巨大的市場」,因此,各國特別 是發達國家可以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豐厚的收益和巨大的好處;進一步,發展了的中國還將 與各國一起,去建立一個民主、和睦、公正、包容,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白皮 書最後表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但是,僅有對和平的承諾是遠遠不夠的。中共也曾經對民主有過堅定的承諾,但今天的 中國仍然處於專制統治之下。二十世紀的歷史表明,世界和平的保障從來不是依靠專制強權 的承諾,而是依靠民主的體制和民主國家維護和平的決心。 二十世紀的歷史教訓 人類近代以來的歷史,正是一部崛起的專制強權引發戰爭的歷史。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 大戰,以及後來世界範圍內的冷戰,無不根源於專制強權的崛起。日本、德國和蘇聯在專制 體制下的崛起,都提供了破壞和平引發戰爭的典型案例。 日本在十九世紀中葉明治維新之前,是一個閉關鎖國的落後國家,在被西方國家的堅船 利炮打開國門之後,日本開始了一個學習和追趕西方的過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 教育等各方面全面接納和模仿西方體制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上的起飛。明治維新後短短三 十年的時間裡,日本就基本實現了近代化。近代化的成功,國力的迅速增長,以及甲午戰爭 對中國的勝利,使得崛起的日本專制統治集團信心暴漲,感到小小的日本列島已不再能滿足 其雄心壯志,宣稱要使以前「深窗昏睡的日本人」變成「闊步於五大洲之大日本人」,要使 「蜇居的日本」變為「膨脹的日本」、「世界的日本」,鼓吹「日本作為最優秀民族,理當 統治世界」。最終,崛起的軍國主義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中國和世界帶來 了巨大的災難。 專制德國的崛起是更為典型的例子。十九世紀中後期,德國實現了統一,其後國力迅速 發展。1888年威廉二世登基後,德國經歷了一段經濟、科技和文化史無前例的發展時期,當 時的人們相信,德國不必依靠戰爭,僅僅靠本國國力的高速發展,就能自然而然成為新的歐 洲強權,成為歐洲大陸的主導者。但是,大權獨攬剛愎自用的威廉二世並不真正滿足於「和 平崛起」,而是把德國和平時期的高速發展作為此後以武力稱霸世界的準備。威廉二世在位 期間不僅多次發出針對民主的英國和法國進行戰爭威脅的叫囂,更親自進行了戰爭的準備和 部署,最終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慘敗告終,戰敗後的德國陷入了低潮。但是,在希特勒上台之 後,歷史又以驚人的相似再度重演。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德國再次經歷了一個經濟高速 增長的繁榮時期,專制下的崛起,再次讓希特勒做起了武力擴張稱霸世界的迷夢,最終發動 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成為新的專制強權。蘇聯在軍事、經濟和科技上的迅速崛 起,再次導致了一個專制強權稱霸世界的夢想。這種夢想本來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好 在自由世界接受了教訓,對專制強權的擴張企圖進行了全力堵截,與此同時,對立的雙方各 自擁有了相互毀滅的核武器,使得企圖稱霸世界的戰爭狂人不再敢輕舉妄動,才有效遏制了 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大國專制下的崛起,可以導致世界性的戰爭,而小國專制政權的崛起,同樣能導致局部 地區和平的破壞。金日成的崛起,導致了朝鮮戰爭;越共的崛起,導致了越南戰爭;柬共的 崛起,導致了柬埔寨的大屠殺和後來的越柬、中越戰爭;薩達姆的崛起,導致了兩伊戰爭和 海灣戰爭…… 二十世紀是一個充滿動亂和戰爭的世紀,二十世紀的歷史一再表明,每當一個專制強權 崛起的時候,世界和平就將面臨新的威脅。 專制的崛起是和平的威脅 專制的崛起必然會威脅和平,這是由專制體制本身固有的特點決定的。專制強權對暴力 的崇拜,對武力擴張的傾心,高度的戰爭動員能力,自我約束機制的缺失,以及可能以戰爭 來轉移內部危機等等特點,都使一個崛起的專制強權成為和平的威脅。 1.崇拜暴力 專制體制是一種通過暴力來進行統治的體制,以迫使整個社會按照專制統治者的意志運 轉。專制社會往往長於製造矛盾而短於化解矛盾,專權者的獨斷專行和倒行逆施,又經常使 問題更加惡化,不得不把暴力作為維護統治的主要倚靠。專制統治者因此而迷信暴力、崇拜 暴力,認為「強權即真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不會追究勝利者」等等。以 暴力文化為核心的專制統治集團,在與他國打交道時,往往會下意識地採用暴力思維,傾向 以暴力和戰爭的方式來解決爭端。 2.傾心於武力擴張 任何人、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在一個民主國家,雖然人們的理想會因文化 和價值的多元化而各不相同,但對和平、繁榮、文明、進步的追求始終是主流的價值觀念。 但是,對於正在崛起的專制獨裁集團來說,最高理想卻往往很簡單,這就是獲取更大的權力 ——佔有更多的領土、統治更多的人民,直至成為世界的統治者。如果國力不足無法稱霸世 界,至少也要成為區域強權,稱霸某一地區。 一個國家在崛起的過程中,其影響力向外輻射和擴張是必然會發生的。對於一個民主國 家來說,這種輻射和擴張將是一個和平的和自然發生的過程。二十世紀中,隨著美國成為世 界頭號強國,美國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影響也遍及全球,不管人們對那種影響的評價 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其影響都是一種和平推進的過程。無論是好萊塢、麥當勞、可口可樂還 是計算機或因特網,都能夠以自然擴散的方式進入世界的各個角落。 但是,習慣於暴力思維的專制強權在崛起的過程中,卻常常企圖依靠武力來達到擴張的 目的。當崛起的專制強權無法壓抑自己擴張稱霸的野心、同時又自以為已經擁有足夠的實力 時,武力擴張就經常成為必然的選擇。 3.具有高度的戰爭動員能力 專制社會是一個政府對人民實施全面控制的社會,是一個高度強調紀律的社會,也是一 個漠視個體、漠視生命、將人們工具化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專制統治者可以不受阻礙 地調動傾國之力投入戰爭;與此同時,統治者的愚民政策和對民眾的壓迫,使專制社會中充 滿了心懷不滿和憤怒、同時缺乏健全的知識和思維的國民,統治者利用壟斷的媒體,很容易 在「愛國主義」的幌子下,煽動起瘋狂的民族主義情緒,成為戰爭的最好準備。第二次世界 大戰前夕,德國和日本的專制統治集團輕易地煽動起了舉國狂熱,使兩國崛起後大為增強的 綜合國力迅速轉變為發動戰爭的潛力。 4.缺乏自我約束機制 專制社會是一個權力決定一切的社會,獨裁者或專制統治集團往往把自己的意志當做整 個國家的意志。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威廉二世曾經聲稱,德意志帝國的主人就是他一個 人:「我是德意志政策的唯一決定者,我的國家跟著我的意志走。」而所有的國家重臣和軍 隊將領,在這名獨裁者眼中不過是一群愚蠢的奴僕,可以任意戲弄、辱罵和責打。專制獨裁 者需要的是無條件的順從和忠誠,任何對自己決定的妨礙,都會被看作是不忠,而一個成功 的獨裁者,也確實可以做到讓整個國家令行禁止直至達到風行草偃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 當獨裁者將整個國家引向戰爭災難的時候,就沒有任何內部的力量能夠進行有效的阻止。因 此,一個崛起的專制強權,其專制統治越成功,對和平的威脅也越大。 5.以戰爭擺脫內部危機 專制強權威脅和平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當專制集團面臨自身統治的困境時,常常傾向 於通過發動對外戰爭來轉移矛盾以化解危機。當年薩達姆發動吞併科威特的戰爭正是一個典 型的例子。 1988年7月兩伊戰爭結束,伊朗和伊拉克均遭到了重創,雙方傷亡150多萬人,經濟損失 高達9000多億美元。戰爭爆發前,伊拉克是一個有3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人均國民收入達 到4000美元的富裕國家,但在薩達姆發動的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變成了一個滿目瘡痍、 遍地失業和背負高額外債的窮國,整個社會瀰漫著哀傷、絕望和憤怒的情緒。面對伺機而動 的各種反對勢力,薩達姆感到了統治的危機,於是不顧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國家還遠遠沒有 恢復元氣,又藉口與科威特在邊境石油開採上的爭端,在1990年8月悍然發動侵吞科威特的 戰爭,企圖以此來緩解執政危機,進而實現其「阿拉伯帝國」的迷夢。 侵吞科威特的戰爭並沒有讓薩達姆達到目的,最後卻是適得其反。但是,身處統治危機 之中的獨裁者,往往顧不上作更長遠的考慮,而常常企圖通過戰爭冒險,來解決種種迫在眉 睫的問題。 一個正在崛起的專制強權,本身就是對和平的威脅,這是由專制體制本身先天具有的特 點所決定的。或許,《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的作者們,此時此刻對和平的願望和承 諾確實是真心的,但願望和承諾比不過體制的力量。與一個正在崛起的專制強權固有的戰爭 傾向和戰爭潛力相比,與將來有一天身不由己的情勢演變相比,曾經有過的對和平的願望和 一紙承諾又算得了什麼呢? 民主是和平的保障 歷史上,專制強權在崛起的過程中,先承諾和平再破壞和平的例子並不罕見。二十世紀 三十年代,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大談對和平的願望和承諾,這種對和平的宣揚和承諾,不僅 伴隨了納粹德國準備戰爭的整個過程,甚至延續到了德國進攻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一個崛起的專制強權對和平的承諾,並不能成為和平的真正保障。真正能夠保障和平的, 是民主的政治體制。民主國家不以武力擴張為目標,而是以和平的發展和文明的提升為自己 的理想;民主國家權力相互制約的機制,使得沒有人能夠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整個國家去強 行發動一場戰爭;民主國家強大的民意,不僅能夠防止一場缺乏足夠民意支持的戰爭,也能 夠使那樣的戰爭難以為繼;民主體制運作的方式,也使民主國家總是傾向於以和平的方式去 解決各種爭端和衝突,整個二十世紀雖然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戰爭,卻沒有一場戰爭發生在兩 個民主國家之間。 最近十幾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中國開始以一個真正大國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但是,中國的專制體制,不佳的人權狀況,不斷積累的內部矛盾,尤其是懸而不決的台灣問 題,都使世人對中國的崛起是否會成為和平的威脅產生疑慮。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試圖通過對種種利害關係的闡述,來表明和平是中國 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和莊嚴承諾」。但是,專 制體制下的「願望」、「追求」、「選擇」或「承諾」,都是可能因時而變的。二十世紀的 歷史經驗告訴人們,專制下的崛起從來都不是「和平崛起」,而經常是威脅和平的崛起,祇 有民主體制下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和平崛起」。要打消世人對崛起的中國的疑慮,中國就 需要實實在在地推進民主化建設,這將比任何空泛的願望和承諾更有說服力。祇有當中國的 崛起是一種民主體制下的崛起時,《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中描繪的種種美好願望, 才會有一個真正可信的基礎,中國才能成為世界和平真正的維護力量。 (200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