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村」之路在哪裡 (廣州)鞏勝利 「三農」問題的歷史癥結 據稱「建設中國新農村」,將是2006年中國「兩會」及未來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但中 國的三農問題為什麼50數年以來一直不能得到歷史性的根本解放呢?57年「三農」歷史的症 結又在何方?21世紀今天、中國已經實施了20數年的「市場經濟」能徹底解決中國「反哺」 「三農」的根本問題嗎?中國今天發起的「新農村」運動能跨越「三農」而將中國農民帶向 小康社會嗎? 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中國9億農民(是指非城鎮人 口、「農業戶口簿」持有者),依然長期、50數年沒有「國民待遇」身份,沒有就業保障、 沒有勞動保護保障、沒有醫療衛生保障、沒有土地保障、沒有受教育的保障。中國農民及 「三農問題」,是中國原「計劃經濟」留下的歷史老大難問題,是因為中國國家、社會制度 人為的將中國公民分為「城鎮居民」與「農村人口」(又稱「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 「國家供應糧戶口」和「非國家供應糧戶口」),而生成的國家公民身份的「差別」。 講到中國「三農」,必須講土地的問題,而中國50數年「三農」問題的源頭,是中國農 民根本沒有土地的「產權」,按照中國《憲法》規定「一切土地歸國家所有」,——這就是 中國「三農」的根被徹底懸空,農民、農村、農業——沒有「所有權」的土地,「三農」的 本質還有什麼?這是全世界為數絕無僅有的沒有理清土地與「三農」根本源頭制度的幾個國 家。幾乎全球的「市場經濟」國家,都是把產權與土地與房屋進行掛鉤,中國50數年「三農」 問題長期呆滯,就是因為農民沒有土地的產權。「使用權」是什麼?有主權的意義嗎? 2006年,中國新政大張旗鼓的重新定義和發起建設中國「新農村」運動,但能取什麼樣 的結果呢?中國自1982年開始發起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到2006年延續了20數年再次以 執政黨最高決策,八個「一號文件」都成了中國的未竟事業,是否再10個、15個、20個「一 號文件」的這樣一直發下去?「一號文件」多,一方面是國家的高度重視;而另一方面則是 「一號文件」的長期無能、根本無法落實到位!一個國家的國策、方略的長期需要指明到達, 又長期無法到達、不作為,這難道還不是源頭國略出現了嚴重的悖論?是否國家源頭根本國 策應該重新審視? 「八個」、跨越二十數年的中國最高決策的「一號文件」,都不能根本解決中國的「三 農問題」。那麼,今日中國新一論的「新農村」建設,中國50數年的源頭制度和土地方式能 得到更新、正視和理清方向嗎:一、中國農民能擁有土地的「產權」嗎?沒有土地「產權」 的農民,就永遠沒有主權;沒有主權,就祇能擱置「生存權」與「發展權」——絕大多數中 國農民,50數年沒有發展壯大、富強起來,這是與所有「市場經濟」國家的國家、社會體制 有著根本源頭的不同。 二、中國農民何時能擁有「國民待遇」?沒有中國的「國民待遇」,讓中國農民參與中 國社會的就業、勞動、醫療衛生、受教育等等耗去50數年、整個一生的產出與價值。中國可 以徹底打破原「計劃經濟」遊戲規則,可以給予中國9億人口當然的「國民待遇」身份嗎? 三、沒有土地,中國農民怎樣取得建設「新農村」的「第一桶金」?到21世紀,中國所 有城市建設,幾乎都納入了中國國家和政府的發展與建設的投資規劃,中國絕對龐大的農村 ——9億人口怎麼辦?中國「新農村」主人——主體的9億農民,從何處、怎樣才能取「第一 捅金」而用自己的手來建設小康?來親手建設中國未來的「新農村」? 值得中國建國57年來與歷史徹底思索的是:跨越20數年,中國最高決策的8個「一號文 件」為什麼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三農」的歷史貧困格局或生成中國「新農村」的良性 生態環境?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9億農民的命運??反而,中國農民因「讀書」則更加 貧窮落後(見2006年2月23日《南方週末》封面《鄉村教師含淚供弟上學》文章),中國農 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資本主義最根源的發明之一「產權革命」能挽救中國農民未來及根本 的命運嗎? 資本主義的「產權」制度,能應用於中國新興的「市場經濟」、農民與土地的「中國特 色」嗎?否則還有它路來引領中國9億農民、來跨越57年的貧窮落後嗎? 中共8個「一號文件」 第1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一號文件」,對迅速推開的農村改革進 行了總結,並對當年和此後一個時期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之後,連續4年 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村政策的。這五個「一號文件」,在中國農村改革史上成為 專用名詞——「五個一號文件」。 1982年的一號文件,突破了傳統的「三級所有、隊 為基礎」的體制框框,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 這個文件不但肯定了「雙包」(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制,而且說明它「不同於合作化以前 的小私有的個體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 第2個、1983年1月,第二個中央一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正式頒布。 這個文件從理論上說明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 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第3個、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個 一號文件。文件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延長土地承包期。為鼓勵農民增加 對土地的投資,規定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生產週期長的和開發性的項目,承包 期應當更長一些。 第4個、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 即第4個一號文件。文件的中心內容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取消30年來農副產品統購派 購的制度,對糧、棉等少數重要產品採取國家計劃合同收購的新政策。國家還將農業稅由實 物稅改為現金稅。 第5個、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1986年農村工作的部署》, 即第5個一號文件。文件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必須繼續貫徹執行。針對農 業面臨的停滯、徘徊和放鬆傾向,文件強調進一步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第6個、2004年1月,中央下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的第六個一號文件。 第7個、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見》,成為 第七個一號文件。 第8個、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 設的若干意見》,這份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顯示,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 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 第8個一號文件力圖徹底改變中國農村現況,在八個方面從新施政——「統籌城鄉經濟 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 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 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加強農村民 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 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八個方面總共向中國「新農村」轉移支付資金可能 達到4000億人民幣(見《南方週末》2006年2月23日A4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