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記者的兩會日記 (陝西)潘藏 1月8日 星期三 天氣晴 早上開會,領導通知,市裡快要開「兩會」了,要策劃、安排幾組主題和成就報道,安 排在在「兩會」前和會議期間刊登,以烘托氣氛。說這話時,本來說說笑笑的會議室,一下 子安靜下來,氣氛變得微妙起來。 參加「兩會」報道是一件美差,工作雖然累一點,但上稿有保障,稿分高了,這個月的 獎金自然也高了。更關鍵的是,採訪「兩會」的記者,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樣,能領到 一份人大和政協發的津貼,除了七八百元現金外,還有話費充值卡、超市購物卷以及實物禮 品,總價值約一千三四百元。兩會也就開一個星期,記者除工資、獎金外,還能拿這麼多錢 和禮品,當然合算。 報社裡編輯、記者很多,不可能全部參加,能去的畢竟是少數,因此,誰能去、誰去不 了就全看和領導關係了。有的人年年參加,不用說,關係夠鐵或有背景的;有的人永遠沒機 會,多半是不會拍馬屁的;也有人隔一二年能輪到一次。 「張三、李四、王五……」領導開始點名了,大家一個個低下頭,筆在本子上亂劃,平 時開會都是嘻嘻哈哈的,這一刻,微妙的氣氛安靜的有點壓抑。點到名的心裡高興,沒有份 的內心肯定惱火,但個個臉上都是一片漠然。 我的名字被點到了,心裡一絲高興,又有些悲哀。像我們這些人,雖然頭頂「記者」的 光環,其實也就是個打工仔,和報社簽一份聘用合同,時間一年至三五年不等,連勞動法明 確定的年休假都沒有,領導一句話,就能讓捲鋪蓋你走人,哪裡還敢對領導說「不」。 1月12日 星期日 天氣:多雲到陰 今天,是政協委員報到的日子,按慣例,政協比人大早一天開幕,早一天閉幕。 早上八點多鐘起床,坐公交去賓館。「兩會」期間,縣裡來的代表、委員都統一住宿, 因此,這幾天城裡4星級以上的賓館幾乎都被政府包場了,大堂裡橫幅鮮艷,鮮花綻放,充 滿了「兩會」的氣氛。 九點後,陸陸續續有政協委員來賓館報到了。簽到,領了房卡、會議資料和禮品,還有 話費充值卡等,西裝革履的委員們手上多了大包小包。各路記者也到齊了,攝像機、照相機 在眼前晃來晃去。閒著無聊,坐電梯上了上了客房部,不少房間已經擺開了「四國大戰」, 晚上看本地新聞,卻說委員們報到當天,就忙著寫起了提案,積極參政議政,真不知道這些 同行是怎麼搗騰出來的。 碰到幾個相熟的政協委員,聊了幾句,想想能扯一篇稿子了,打道回府吧。 1月13日 星期一 天氣晴 今天人大代表報到,到現場找幾個人聊了下,可以扯一篇稿子了。 說來奇怪,這些代表大多數是熟面孔,以前採訪過的,不是局長就是老闆,政協委員其 實也差不多,很大一部分各級領導和企業家,偶爾有幾個穿著稍微樸素的,也是村裡支部書 記、廠裡車間主任一類的人物。「官代表」、「官委員」比例很大,也算是個中國特色吧。 席間和一個同行開玩笑,我說活了三十幾年,還沒投過票呢,真不知道這些代表怎麼 「選」來的。同行大笑說,他投過票,但選的那個人鼻子眼睛長的咋樣,卻一點兒不知道。 玩笑歸玩笑,活還是乾的,吃人家飯,歸人家管,這是沒辦法的事。有時候,自己看著 電視和報紙,也會感到啼笑皆非,這就是新聞嗎?!「新聞」的定義是對客觀事實的報道, 看似簡單,現實中要做到卻又難上加難。如果你說了真話,不要說領導那樣通不過,同事也 會拿你當猴子看,說你這個人太不成熟。 現實中,像市一級的媒體搞新聞監督是相當難的,不要說鄉鎮,就是對村裡曝光都相當 難,說不定你還在外面採訪,人家就電話打到領導那兒去了,或者晚上在一起喝酒唱歌了, 你辛辛苦苦白忙了幾天。 1月14日 星期二 天氣晴 上午代表、委員一起聽市長報告,發通稿,拿回去打好字就能交差的活,在會場坐了半 天,無聊的緊。下午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我在各個現場亂逛、旁聽,看到兩件事情 挺有意思。 第一件:會議開始後,主持人再三要大家暢所欲言。其中一個委員發言,講了一個公路 收費站設置不合理的事,政府雖然一年能因此多收上千萬,但山區農民人均每年要減少幾十 元,加起來總算也是上千萬,政府這一做法不對。發言被主持人粗爆地打斷了,要求這位委 員圍繞政府的工作提建議,而不是光講問題。委員一臉尷尬,其它人一言不發。 第二件:在另一個會場我看見一個副市長,西裝革履,容光煥發,擔任主持人。這人我 知道,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被他包養了,那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副市長當時還是縣委書記, 女孩時滿19歲,身高168cm,相當漂亮,在當地一景點當導遊,一來二去不知怎麼兩人搞上 了。後來聽說,這位縣委書記帶團去外地旅遊促銷,女孩子也去了,就是那次搞上的。後來, 女孩子被送到省城讀了幾年書,職校畢業成了大專畢業,再以後,一直沒見過了。 坦白的說,這種討論是相當沉悶的,反正一個個都揀好的說,什麼實事求是、兼籌皆顧、 重點突出、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等,形勢一片大好,舉目處處和諧。也有少數講問題的,房 價過高、失地農民、拆遷賠償等,要求政府「進一步」的重視和解決。這些其實都是老問題 了,代表委員年年提,領導幹部月月講,講問題沒錯,可老百姓更需要的是解決問題。 1月15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跑了一趟人大議案組,無意聽說,我國的人大代表是按人口比例產生的,更要命的 是,這一比例農村是城市的5倍,也就是說,比如城裡人是1萬名選民選出一名代表,農民要 5萬名才能選出一名代表,真不知道憲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條文是拿來幹什麼的。 回去的路上心情頗不平靜。和同事聊天時,隨時說了一句:城鄉差別,選舉不公就是最 大的城鄉差別。幾個同事聽後竊笑,說:你怎麼考慮起胡錦濤考慮的問題來了。想想也是, 在統治者的力量面前,個人的憤怒、反坑無異於螞蟻撼樹,說多了難免禍從口出,還是過好 自己的小日子吧,上有老下有小、房子按揭還得還十幾年,萬一思想動搖導致失業,就淪落 到社會的最底層了,不為自己,也得為家裡人想想。 1月16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人大、政協分組討論。這幾天中央高調要求全國各地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自然也成了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點。 說心裡話,黨中央國務高調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我是舉雙手贊成的。當前的 城鄉差別太大了,很多農民其實處於赤貧狀態。今天就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安徽一個農 民家庭,三個兒子一個念大學,兩個念高中,因家庭貧困無力交學費,祇好讓在農村小學教 書的姐姐,雙休日到城裡賣身,一賣就是3年。這樣的事情,生活中太多了,就業難,看病 難,上學難,購房難,養老難,生活保障難……對普通中人來說,壓在頭上何止是三座大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好政策,但好政策不一定產生好結果,這是中國的現實。其實, 黨中央國務院很多政策都是挺好的,問題是,再好的政策也要靠人實施,中國的傳統是「上 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實施不到位,或束之高閣,或甚至扭曲後實施,好政策恐怕反而 會產生惡果。就像溫總理的宏觀調控一樣,調控了幾年,地方上仍然大興土木,把固定資產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央政策的威信可想而知。從這一角度看,胡總書記加 強執政能力的要求,算是找準了問題,問題是,「執政能力」還是需要這一幫人去加強,本 來已經爛透了的隊伍,又怎麼去加強? 擱筆吧,這是一個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問題,說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