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選擇 (四川)陳道軍 前不久,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邀請中美兩國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參與。其中,美 國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國總統獎的獲得者,國內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香港大學等著名學府錄取的優秀生。 在價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別給出了智慧、權力、真理、金錢和美的選項,美國學 生幾乎驚人一致地選擇了真理和智慧。他們認為:如果我擁有智慧,掌握了真理,相應我就 會擁有財富和其它東西。同樣令人震撼的是,中國高中生除了有一人選擇了「美」外,沒有 一人選擇真理和智慧,有的選擇了財富,有的選擇了權力。 對財富和權力的渴望是人的本性。美國學生「幾乎驚人一致」地選擇「真理和智慧」, 並相信通過自己的選擇會相應地擁有財富和其它東西,是他們對身處的社會最直觀的反映。 也就是說,在那樣的社會,祇要一個人追求真理和智慧,他就能實現自己的,包括財富、權 力在內的人生理想。中國學生直奔權力和財富的選擇,顯然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官本位, 當今社會金錢崇拜的雙重影響。它清楚地映照出了文化傳統和現實社會惡性互動的症疾:這 樣的社會是由金錢和權力控制的,個人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向社會挑戰,真理和智慧因此常常 處於被輕視被糟蹋的地步。於是,很早以前,我就從發黃古籍和前朝文字中看到「長安有男 兒,二十心已朽」的文字,看到古往今來這些實際而又冷漠,精明而又功利的年輕人。祇不 過,當今的年輕人或一切都很「現實」的社會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 來」:「巴金不如包金,冰心不如點心」:「爹親娘親不如權力親」。 騙過人也被人騙的一位鄰家女孩甚至這樣向我解釋她對朋友的理解:朋友有權時,我就 是他的「捧」友;朋友有酒喝時,我們舉杯便是「碰」友。在這個實用主義的眼中,交朋結 友或一個人的聰明智慧,如果不能產生實用價值便沒有一點意義。同當初為她那美麗的容顏 所驚訝一樣,我被鄰家女孩強烈的「現實感」驚訝了。 女孩前年從一所大學畢業後便一直沒能找到工作。早已下崗在家,靠低保為生的父母也 無力拉她一把。在眩目而又充滿誘惑的縣城生活中,生存的困難使鄰家女孩祇能思考實際與 實用的問題。好像她與身俱來的全部聰明,以及四年大學生活所培育的那點可憐的才華,都 祇能用來對付一日三餐。她不僅不能像當初在大學校園裡一樣談哲理、談人生,到想入非非 的夢境或形而上學中去漫遊,她也沒時間考慮生存以外的其它問題。急迫的現實使鄰家女孩 眼光勢利而又冷靜。與人交往,待人接物,隨時都生活在赤裸裸的本能世界。 反躬自問,我覺得自己身上殘存的道學氣實在可笑。就在前兩天,故鄉一位多年不見的 童年夥伴到縣城找我求助。除了粗茶淡飯,我用多年城市生活教訓出來的技巧,違心地拒絕 了他。一千元錢也許會幫助他走出困境,也許會使我們一家人過一段緊日子。可是,當我為 了朋友或家人,不得不有求於某個官員時,儘管內心很痛苦,儘管在不少人眼中,我是一個 有骨氣、快意情仇的性情中人,在這種節骨眼上,我也會認清現實,裝做很有錢的樣子,慷 慨解囊,博取長官一笑。社會風氣如此,現實逼迫如此,人生如此逼仄,你我都別無選擇。 我憑什麼要求一個生於寒門的弱女子餓著肚皮潔身自好呢?那個夜晚,當我和女孩的父親在 成都一家酒吧把醉得不成人樣的女孩拖回家時,看到她「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快樂的程 度……生與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之類的日記感想時,我開始重新看待鄰家女孩和身處的現 實。同樣,被北大、清華錄取的優秀高中生在中央電視台自然而真實地向億萬觀眾表達了他 們選擇財富和權力的心聲,誰有資格用道德的「口水」淹沒他們呢? 實用主義的背後是市儈風行的社會。社會風氣又與政治制度密切相關。有什麼樣的制度, 就有什麼樣的官員;有什麼樣的官員,就有什麼樣的百姓。社會風氣便在官員與百姓之間的 消長、互動之間形成。 「人,詩意地棲居。」海德格爾之意不僅指外在的居住環境。政治清明,人們才不會生 活在恐懼與相互傾軋之中,個體的人才有可能身心健全。身心健全的人才會有詩意,才會創 造詩的生活。「雅典希臘、大唐盛世」這些社會之所以被當今的人們銘記,就是因為那樣的 社會不僅創造了很多無與倫比的美麗,還有很多不拘泥於利害得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