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選載 陳爾晉與胡平的通信:《特權論》是民運史上的重要文獻 胡平兄:您好! 這次十分高興能在闊別27個年頭後,在美國和您重敘舊誼!設使1980年中國民主選舉人 民代表的勢頭能夠發展下去,89——64悲戲何至於發生,中國今日何至於如此仍然深陷於專 制獨裁的病痛,沉屙深重…… 值得慶幸的是,兄27年來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已然成為中國思想界領軍大儒!蒙兄惠 賜佳作,旅途之中,即已拜讀,獲益良多,深為感謝! 小弟拙作《特權論》當年曾經兄過目。近日蒙郭國汀律師鼎力相助,可望首次鉛印出版 200本。弟看過兄不少書評,中肯精當,堪稱一言九鼎,弟心一直十分嚮往:不知兄台能否 對拙作《特權論》(見www.boxun.com陳泱潮文集)撥冗賜教,是為至幸! 可否,盼復。 敬祝筆健! 爾晉2006-4-12敬上於丹麥 爾晉兄: 久別重逢,感慨萬千。收閱來信,承蒙誇獎,愧不敢當。 《特權論》是中國民運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出版後我一定撰文大力推薦。《特權論》 所指出的問題,在今天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有惡性發展。五十年代,德熱拉斯著書《新階 級》,按照如今的齊澤克的說法,以蘇俄為例,這個新階級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才真正成型 的。若以此說,中國的新階級,也是在鄧小平時代,尤其是在「六四」之後才真正成型的。 在毛時代,中共統治集團一直是極不穩定的,其內部充滿血腥的爭鬥與自相殘殺。到了「六 四」之後,這個集團才穩定下來。我對齊澤克的理論知之甚少(或許齊澤克本人也只是淺嘗 輒止,未有深入發揮),祇是覺得它有啟發性。你對這個問題思考很深,倘能在舊著的基礎 上再加進新的內容和新的思考,那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中都將是重大的突破。不知兄 以為如何? 謹祝 安好 胡平2006年5月10日 緬甸華僑弘揚中華文化 編輯先生: 今日在緬甸的華人多數是在大陸倫陷後,從歷次醒風血運動中逃進緬甸境內居住的。他 們飽嘗中共鬥爭之苦,在回憶起鐵幕內共產的暴虐時,人們漸漸覺悟到共產制度的殘酷,沒 有人性倫常,在開時代的倒車,違反民主自由潮流。他們認識到華人歷來注重人倫理義,注 重品德陶冶,注重民主精神與自由思想的啟迪,因此在緬甸的華僑大力興辦中文學校、以精 誠團結的精神,奮發創新自強,一步步地踏平坎坷,開拓出今日的境界,受到台灣政府的褒 贊,列名為全球華文教育之最。這一點,我認為值得所有海外華人重視。 在緬甸的華人居住得最稠密的地區屬蠟戎,位於大陸南彊大門外,歷史上從未聽到過華 人辦校。孫中山先生鬧革命時候把華僑列為救國之母,而毛澤東鬧革命時候則將華僑列為叛 國逃亡的反革命分子。今天,大陸政府為了鞏固南強大門上的安全,緬甸成為中共南區戰略 上舉足輕重的一個國家,居住在緬甸的華人才成為統戰對像;1996年8月份,台灣政府目睹 緬甸區僑校辦學之難,首批派出「文化代表團」到臘戎僑校進行教育考察,幫助僑人解決辦 校困難,幫助培訓師資人才;1997年8月,大陸政府才從夢中驚醒,即由雲南省僑辦處在德 宏,臨滄兩地組派雲南省文教代表團到臘戎僑校訪問。這是在見到自由台灣關心海外僑校教 育,露出假腥腥的面具應付一下。比較起來,「台灣訪問團」態度謙讓敦厚,能接受僑校的 訴難,而「大陸政府訪問團」聽到僑校傾吐哀腸,口口聲聲國家困難,對華僑的要求不予理 睬,從此,大陸文教訪問團給這裡的華僑永遠留下了一個反面教材。 在緬甸的華文教育背景與其他地區不同,歷來拋開兩岸政治關係,祇是依靠民族立場來 尋找出路。緬甸的華文創校方向,開始就走民主教育路線,因此這裡的聯考生年年回到台灣 升造,從而僑校也就成了兩岸統戰爭取的一個焦點。儘管如此,這裡的華僑還是從弘揚祖國 文化出發。華人從荊棘之中一步步開拓,克難努力踏出難關。迄今,緬甸在有華人的地方都 有華文學校,自由祖國對僑校的支援和熏陶也使得華人認清方向,站穩立場,堅持信念與民 主,毅力維護正義與自由、勇往直前,不接受中共統戰的約束。中華文化是僑居地的時代主 流,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在這裡的僑鄉隆隆盛行,這是非常令人欣 慰的事情。 僑居緬甸的《北京之春》一讀者2006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