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公正——中國社會新缺失 (廣州)鞏勝利 前不久,中國出了一本40萬字的《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據稱該書是經過了一年多 的「課題調查」後得出、並向全世界發佈結論為:數據為「中國市場化程度69%」,報告稱 「這說明中國已經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了」。有國際觀察家一語雙關說:這份「中國報 告」背後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籍此甩掉中國戴了40多年「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帽子,讓 中國企業在「國際反傾銷訴訟中擺脫尷尬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中國政府和企業界、 國人們在加入WTO之後,夢寐以求的一件重要的「國是」與國際 環境,然而中國社會真是取 得了「市場經濟」69%的進展嗎?據本書的核心論說宣佈:「中國市場經濟總評分為2.51分, 折合成百分比為69%」。從這個原則意義上來說:中國「市場經濟」的所有指標已經超過國 際評判市場經濟國家60%的臨界水平「——這是畫餅充飢、還是中國真的已經超過了」市場 經濟「的標準? 也許人們已經注意到了這份於前不久在中國出版、向世界各地發行的《中國報告》的重 要用意,它首先強調的是「中國市場化程度」而不是嚴謹意義的「中國市場經濟」概念,進 而補充說明了其內心想要表達的源頭主題及「中國已經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這一決定 性結論。這還有一個重要的是是而非訣竅:據稱這個報告的評判標準是「自己設計」的,而 評分的分值率卻是按「國際判斷」的「臨界水平」,這樣洋為我用、各取我需的做法,這能 是公正、公平世界的天下嗎?假如用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生120分制的微積分標準,來給中國 中文系博士生成績打上一個100分「超合格」的評分,這有可能讓天下人們來信服嗎?很顯 然,「中國市場化」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是兩個根本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中國 市場化」是局部的、支流的、甚至不需要國家法律來加以調整的,而「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則是宏觀的、國家的方向大略,通常是指國際上「市場經濟國家」的重要意義.據本課題組 主要成員、原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李曉 西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這份《中國報告》借鑒了美國、歐洲、加拿大在「反傾銷」案 中對「市場經濟」標準的法律規定,共總結出「市場經濟」共性的五條標準來衡量為:政府 行為規範化、經濟主題自由化、生產要素市場化、貿易環境公平化、金融參數合理化等。現 在,我們就以這些「標準」、結合「市場經濟」國家的相關報告,來看看中國的「市場經濟 地位」到底有多大、有幾多「市場經濟化」程度? 2004年6、7月,美國與歐盟分別就中國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召開聽證會。美國和歐盟 分別以一致意見否定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A、關於「政府行為規範化」 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中國進行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向「市場經濟」邁進, 但最關鍵的中國政府行為與「計劃經濟」時代之比,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確「規範」 了很多,但這種規範與國際大環境下的「市場經濟」甚至還有很大的差距。按「市場經濟」 規則,國家除「政治資源」之外的所有「經濟資源」、「商業資源」都應該向社會和公民來 配置,而中國的「經濟資源」依然是嚴重的「政經壟斷」。比如金融的「財富」資源,中國 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非政府銀行和金融實體(到2006年);再如煙草、鹽業、電力、郵 政、電信、鐵路、民航、自來水等等重大民生問題,依然是國家長期的「政經一統壟斷」, 政府依然是當然的「政治資源」與「經濟資源」的擁有者和「雙料」的裁判員與運動員,特 別是這些關係到國際民生、人民奔小康的經濟資源與產業,幾乎連一個「市場經濟」的缺口 也都無「法」撕開、無法還「民生」於民。 「政府行為規範化」,關鍵是要規範政府的「市場與經濟」的行為。否則,在政府一統 「政經壟斷」之下來講「行為規範化」無疑於自欺欺人,你自己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 員」,到底能把政府行為怎麼「規範化」?中國「計劃經濟」時期養成的「批權」惡習,至 今依然氾濫成災。破除中國各級政府對「經濟資源」「商業資源」的「政經壟斷」,中國 「市場經濟」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中國首都北京的有線電視網絡,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北京歌華有限電視網絡股份公司,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家有政府壟斷背景的有線電視公司, 2003年,該公司將北京地區的有限電視收費,每月由12元猛增到18元(此數據見《改革內參》 2003年23期「信息動態.時政」頭條),既沒有任何價格聽證的解釋、也沒有任何成本分析 的構成,就是死、都非要吊死在這唯一的一棵孤樹上。這種政府對經濟資源的絕對一統壟斷, 難道國際化的「市場經濟」就是國家與公民如此絕對的壟斷與霸道? B、關於「經濟主題自由化」 中國眾多商業、經濟、財富及資源性產業,是一種「劃地為牢」對「外」說的所謂「自 由化」。中國第一增長性經濟產業——中國電信,是最標誌性、沒有任何「市場經濟主題」 的所謂「自由化」。1、中國電信「經濟主題自由化」,是建立在祇能中國國有獨家國有壟 斷下的自己認為的「自由化」,沒有形成電信源頭不同經濟成份、不同資本的「自由化」; 2、國外電信企業和非國有資本、及海外企業都絕對不可能從中國電信源頭來參與「經濟主 題自由化」競爭,如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號源,一統獨家壟斷;3、而「經濟主題自由化」, 應該是建立在國家「法律」的經濟體制之內、不同經濟成份、不同資本來源、不同社會體制 源頭的商業經濟「自由化」。中國電信的「月租費」一項,囿於中國「計劃經濟」近30多年 前的一紙「批權」,竟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刑法》《稅法》還難以改變而長期生生 不死?! 2005年11月28日—12月4日《法制早報》《北京電話入網新合同仍存「霸王條款」》一 文中,北京郵電大學舒華英教授第一次驚天披露:「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維持手機通信雙 向收費的國家」。絕對政經壟斷的中國電話產業,就是這樣霸道的堅決維護著「計劃經濟」 的「批權特色」。 中國根深蒂固的煙草、鹽業、電力、郵政、自來水、電信等等的「政經壟斷」,使中國 一些關係到國家經濟生態的重要產業根本無法進行「經濟市場」的主題來自由化和讓別人進 入,甚至長期與市場「經濟主題自由化」大相逕庭。如中國煙草業,不僅是全中國、長期的 市場割據、鐵板一塊,而且這種「經濟行為」長期各自高度壟斷,已經損傷廣大人民使用、 經營、生產這種作為商品的「權力」和「權利」;又如中國鹽業的「政經壟斷」,已經使全 中國13億人、與生命攸關吃的鹽——一包鹽增加了十多倍到幾十倍的沉重成本價格。中國 「經濟主題自由化」,現在是積重難返,難於上青天。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時間,至今 依然沒有一家象「市場經濟」國家所有的個人銀行、非國有的能獨立放號的電信企業、一家 成品煙生產企業、一家非國有的電力營運公司等等等,近30年後的今天,特別是中國市場經 濟資源的國有壟斷,社會體制的「批權」腐敗,一直沒有從源頭發生任何、根本的變化—— 這能是「市場經濟」「自由化」根本源頭的進步嗎? C、關於「生產要素市場化」 在中國各級政府至上而下的「政經合一」的壟斷體制之下,是根本無法在國家法律環境 之內、特別是經濟、商業資源源頭上進入「生產要素市場化」的程序。中國的電力、金融等, 都分別屬於國家「生產要素」和國家資本要素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電力走「市場化」之路, 依然是鐵板一塊的國有自家,還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進入所謂的「市場化」。中國市場經 濟絕對的「先行者」——廣東省決策,在2001年寧用自己每一度超過0.80元的電,也不用雲 南電網送來B不到0.20元人民幣一度的電,這就是中國所謂「生產要素市場化」的經典寫照。 中國金融「人民幣」要走「市場化」之路,要走人民幣幣種自由兌換和自由浮動的「要素市 場化」之路,走向「市場經濟」之路,誰敢、有可能、能夠設想和真實的實施嗎(祇有學者 們一窩蜂的大看熱鬧)?誰敢例出、並給出中國人民幣走向國內、國際市場「自由兌換」、 並有一個中國式的「生產要素市場化」的時間表來呢?近60多過去了,第一代人等到了第二 代、第三代,還要等多久呢……? 「生產要素市場化」,是一個國家經濟、商業發展的最源頭的經濟生態大環境。正是象 中國煙草、鹽業、郵政、電力、電信、鐵路、民航、自來水等等依然是國家一體化的「政經 壟斷」,要展開中國「市場經濟」的「生產要素市場化」競爭這有可能嗎?現在是在中國各 級政府自己的產業、自家是「裁判員」的旗幟下,又有自己生死利益之內的中國煙草、鹽業、 郵政、電力、電信、鐵路、民航、自來水等,能在國家經濟、商業活動上,從源頭進入中國 國家及WTO、國際市場的前提內,來實現中國「生產要素市場化」公平、公開嗎? D、關於「貿易環境公平化」 「貿易環境公平化」,是中國原「計劃經濟」留下的歷史老大難問題.諸如中國煙草、 鹽業、電力、郵政、電信、鐵路、民航、自來水等等「經濟資源」性問題,祇准國家、國有 來一統「政經壟斷」、裁判員與運動員又根源就是本家,在這些超過十多個關係到「民生」 的重要產業中,竟沒有一家「民營」色彩的企業進入這些產業的源頭,這能說是「貿易環境 公平化」嗎?貿易環境公平化,就必須打破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經壟斷」。貿易環境公平 化,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待於中國國家加入WTO,從中國的法律源頭來加以改變 和突破。 到2006年初,中國電信的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各佔一半、總數達到7億多用戶,然而在 全中國境內竟沒有一部電話不屬於國有「政經壟斷」公司放出的電話號碼,這是偶然、還是 必然「貿易環境公平化」的結果?再如中國金融銀行業、中國煙業、中國鹽業、中國電力、 中國電信業、中國郵政等等財富爆發性產業,長期50多年的一統「政經壟斷」,已經很難讓 其它經濟成份來參與競爭、甚至很難讓除「國有」經濟成份之外的企業有生存下去的生態環 境。中國目前沒有一家以上產業的私營和個人的企業,來自源頭「合法」經營以上產業,這 是中國「貿易環境公平化」從源頭的嚴重悖離和阻抗。中國的國有資本、一統「政經壟斷」, 讓中國的「貿易環境公平化」之難,從起點到終點都難於上青天! E、關於「金融參數合理化」 中國「金融參數合理化」,完全是自欺欺人的一個「世界性」花招,也是「愚人節」上、 愚弄自己、也愚弄世界的「合理化」笑話,是為了應和WTO的數據需要、也是為了「市場經 濟地位」的「中國製造」工程。從對接國際社會來講,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能祇靠 「製造數字」來一蹴而就,而要從國家的經濟資源、商業資源等源頭的生態問題上——中國 政府需要不斷開放、不斷剔除「政經壟斷」「批權」上來加以改善和到位「市場經濟」的游 戲規則,特別是對「金融數字」,更不能用自己、代表官方意志的一句「金融數字合理化」, 來掩蓋中國金融業總體、廣泛的「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所謂數據。2003年的中國審計, 中國工商銀行的「黑洞」,是中國「金融參數合理化」的又一經典寫照。中國金融界以「金 融參數合理化」的「次流」數據,掩蓋了「主流」數字的必然漏洞和黑洞。 中國銀行業拉開了改革——股票上市的衝刺,但至今沒有一家銀行將上市的股票財富與 中國公民分享;已經在香港上市的「中銀國際」,依然演繹著中國銀行業資本黑洞的陋習; 6月1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銀行,過去曾發生一系列資本漏洞。中行廣東省開平支行、遼寧省 與北京的中行分支機構、最近中行河南省某支行吳國防發生1億元人民幣的承兌匯票,並交 納了7100萬元人民幣的保證金的監管漏洞。進入21世紀以來,國有的中國銀行已發生涉案非 法虧空資金達7.37億美元之巨。 中國金融銀行業國有「四大銀行」的「呆死賬」數字,是中國「金融數字合理化」的天 下第一大「黑洞」。據中國金融業界獨具權威、中國人民銀行管轄的《銀行家》雜誌、總第 2期封面文章透露:1999年,中國政府為了解決「四大」銀行的歷史壞帳問題,國務院批准 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轉移、剝離出14000億人民幣的歷史陳年壞帳;但事隔不久, 這「四家」國有銀行又新增近10000億人民幣的壞帳。於是,占中國金融業超過90%以上業務 的這「四大銀行」,到底有多少呆死壞賬,成了歷史永遠的不解之迷。到2001年末,中國 「四大」國有銀行累計超過24000億人民幣(中國官方公佈約合3000億美元左右,國際研究 機構人為中國壞帳總數有10000億美元之巨)的壞帳、並且繼續在滾動增加。中國官方的統 計數字說:這些壞帳占「四大銀行」總貸款的9%,而國際標準普爾評級公司的估計是,中國 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在25-30%之間.被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廣泛接納、認可的 中國著名學者、夏斌教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非銀司司長、現在是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所長)在2000年有一部《中國「私募基金」報告》,論述中國「私募基金」達 7000億(這是該學者在2000年時的報告,而到2005年之後,有學者估計中國現今的「私募基 金」總數將接近20000億人民之巨)。而中國「金融數字合理化」怎麼能遺漏這些占中國國 民生產總值近10%以上的金融數字不報、也不統計、甚至根本沒有任何合法的出路?又怎能 讓這個國家、這些龐大的「民間資本」,長期成「不合法」的「黑金」、永遠存在和不存在 的、歷史性的延續下去呢? F、至關重要的「國民待遇」問題 更重要的是,中國有9億多農民、長期50年多以來一直被排除在中國社會保障、醫療保 障、勞動就業與失業等「國民待遇」的體系之外,不管是中國式「市場經濟」體制還是建立 中國式的「社會機制」,都需要中國社會、在國際環境下來統一認識,這都要求今後中國歷 屆政府以前赴後繼、持之以恆來加以完善和跟進,都必須拿出正確的決策和智慧去面對、並 加以解決這種重大、依然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13億人口中、有9億多農村人口,在中國沒 有生與死的社會和醫療保障生態,沒有最起碼的「國民待遇」,特別是中國農村的生存生態 環境更是十分嚴峻,要建立中國總人口70%之外、覆蓋整個中國社會10億人口之上的社會保 障體制,遠非中國三屆、四屆政府、8年、20年所能夠完成。不能成功組織起中國完整的社 會保障體系,中國有超過9億人口(指「非農業戶口」「非城鎮人口」之外的那絕大多數的 部分人口)——農民沒有平等當然的「國民待遇」,中國社會就會長期就有一條巨大風險的 懸河,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著陸、進行「市場經濟體制」變革的最要害問題.誰能想到: 從辛亥革命時期的「共和制」到「新中國」建國之初的「產平舊社會」,再到21世紀、中國 的今天,卻依然是連最基本的「國民待遇」都無法擁有?中國「戶口制」,將過去和將來、 所有的中國人的「國民待遇」身份「一分為二」,埋下歷史永遠的難解之謎——中國「農業 人口」與「非農業人口」「城鎮人口」和「非城鎮人口」(中國轄內,省際之間用詞不同, 但所有結果就這兩種,是以《戶口本》為標題命名而區分的)要度過WTO「國民待遇」這一 關,就必須要「合二為一」,還要廢掉與國際社會根本無關的「戶口制」。否則,這種「兩 元制」的「國民待遇」,不僅對中國公民無法公平、難以公正,到國際社會更是災難!—— 這就是WTO組織與中國、根源上國民生態環境的重大缺失,也是作為一個法制國家最基準的 國際遊戲、國內規則的秩序。 「國民待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與國際性的問題.加入WTO之後,所有會員、會員 國之間最最基準的一個國際生態環境。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簽有《WTO烏拉圭回合最後 文件》《WTO協定》等重要文件)《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7條、《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 定》第3條、《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3條及《關於金融服務承諾諒解》C條、等等都 專門條例了「國民待遇」的問題.(因WTO組織法定語文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中文為非 法定語言,「國民待遇」條目應以原英文「National Treatment」為準——作者特別說 明)。「National Treatment」(國民待遇)非常清楚:即一個國家之內所有人口擁有同 等一樣的權利與地位。WTO闡釋為:「每一個成員給予其他成員國的待遇不得低於給予本國 國民的待遇」(參見《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3條)。那麼,一旦中國度過了 與WTO組織簽定的保護期之後(最高為八年,但可以再申請,最終不能超過12年。此規則見 WTO組織英文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6條),中國給予所有WTO成 員的「國民待遇」,是以「農業人口」的、還是「非農業人口」的待遇呢?於是,中國國民 的「國民待遇」問題就必須有一個統一、公開公正、公平的解決方案,否則講中國進入WTO 的「國民待遇」,無疑於畫餅充飢、自欺欺人。 G、「透明度」的核心是「經濟數據」問題 雄居中國第一爆發性財富產業——中國電信業,當然應該是「市場經濟地位」和「經濟 參數合理化」體現的重要範疇。然而,靠中國20年前「計劃經濟」時期、一紙行政長官意志 的「批權」的「月租費」,卻在沒有任何「國家法律」允許的前提下,一收就是20數年,比 中國的《憲法》《刑法》《稅法》更是堅不可摧,至今已經積累超過10000億人民幣的巨大 天文數字,但國家數十年、國家郵電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等所有的「合理化」數據中,全中國長期、20數年都沒有「月租費」的數字——這能是一個 有「市場經濟地位」國家所應該有的「數字合理化」嗎? 中國電話裝機已經超過7億用戶(到2006年初),而電話「月租費」卻長期在非法(指 法律、經國家法定程序通過的條律)與貌似合法之間雷打不動的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收了 20多年。20多年以來,這些累計超過上10000億人民幣的「月租費」,從來沒有任何數字公 諸於政府和公民之間,「月租費」也沒有任何監督與說明的運行機制,沒有「市場經濟」規 則當然應該具備的「透明度」,這能算是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嗎?「市場經濟地 位」,是一個國家長期、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生態環境,急功近利祇能使這種生態環境從源 頭得到有意或無意的歷史性破壞。10000億人民幣,合1000多億美元,而1000億美元隨隨便 便的都可以抵全球120多個國家中、超過半數的一個國家的收入之總和。 中國很古的時侯,有一則反應事物本質核心的哲理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市 場經濟環境,一直20年以來都在尋求從源頭加以根本改善,既然已經好到超過一些西方市場 經濟的「鼻祖」,那豈不該堂堂正正的在這「市場經濟」之樹上盡享豐收之果?在中國5000 年的歷史上,人們喜歡看「皇帝新裝」的人間喜劇,可就祇有皇帝一人看到自己沒穿衣服, 卻又不說,因為那些普天下、所有的人們都說「皇帝的新衣」非常美妙。誰還敢說皇帝沒穿 衣服呢,豈敢一人敵天下之人、豈敢冒天下之大不違??中國,需要在市場經濟的土壤裡, 能生長市場經濟的常青樹! H、國際社會給中國經濟的定位 全球每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自由度排名」如期公佈,在全世界進入排名的123個國家和 地區中,中國「經濟自由度」被排名在第100位(參見法新社2003年7月8日《世界2003經濟 自由度報告》同題電文)、也就是倒數第24位,2004、2005中國排序繼續下滑,從而也真實 的反應了中國「市場經濟化」在全球各個國家中、真實應有的歷史地位。 香港,是連續數年以來被世界列為經濟最自由的國家和地區之一。「經濟自由度」,也 是「市場經濟化」的一種重要體現,因西方國家的經濟體制,沒有經歷過「計劃經濟」這樣 一個紊亂程序,原本就是「市場經濟」而不存在「市場經濟化」的問題,所以「經濟自由 度」,就成了衡量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水平」的唯一標準。「世界2004經濟自由度排名」, 排名「經濟自由」度最高的三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新加坡和美國。而與中國人口接 近的印度共和國則排名「世界經濟自由度」第73位,亞洲的日本國排名第26位,排名最後、 第123位的是亞洲國家緬甸。這就是說,在一個國家的「經濟自由度」既「市場經濟化」這 些關鍵「概念」指標的「商品交換、競爭自由、選擇自由、旅行自由、對個人和財產保護」 等這些重要數據和「市場經濟」成份中,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和「市場經濟化」原則距離 上還十分遙遠. 2005年末,發生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再次重蹈2003年冬SARS公共重大 事件——「保密」的覆轍;中國「黑煤礦」依然無法遏制、繼續演繹重複了數十年、遠比恐 怖更嚇人、更多的「死人事件」;廣州市番禺區大石村村官擺免事件與汕尾村民遊行被開槍 射殺,依然延續著57年前可以且「合法」、而現在卻當然「非法」的歷史反覆重演的「民主 與流血」的中國事件……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歷史、嶄新每時每刻、分分秒秒都在發生的 「管湧時期」。 「市場經濟地位」是所有加入WTO國家的一個國際化命題,其最最重要的一個根本原則 問題就是這個國家的「政治(包括政權、批權、政治資源等)與經濟」要堅決各行其道。而 中國各級政府管轄的中國煙草、鹽業、郵政、電信、鐵路、民航、金融、自來水等等,不是 長期不能兼容其它經濟成份,就是「兩塊牌子」一個門面完全「一家人」,或是政府職能的 局長就是公司的法人總經理,或乾脆部長、局長就是公司的法人代表,這種以郵政最為經典、 既長期擔任執法者、又是唯一經濟利益獲得者的當然代表,怎麼能讓這個國家的「市場經濟 地位」取得歷史的重大進展、而得以「合法」成立?這種「開門」是貿易經營、金錢利益, 而「關門」又是「裁判」的所謂「公正」一體化運行,加劇了中國「市場經濟」生態環境的 當然惡化。這種強行通過「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為了一時「利己」打開了方便之門,也 極大擴大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程度,這於國於民、於國際社會都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是:中國既然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和道路,那就不要掛羊頭賣狗肉, 不要自欺欺人、愚弄自己和國際社會,不要象2003年爆發的「非典」、2005年「哈爾濱水危 機」爆發那樣,「公共社會」需要真相,千萬不能貽誤戰略戰術和戰機、禍害國家和整個世 界。中國需要立法從源頭來解決這個國家進入市場經濟社會、「公共社會」的「信息不對稱」 問題,要從國家大局、國際環境下,從源頭上加以解決中國各級政府「政經壟斷」的「保密」 ——重大「公共社會」與國家體制的問題,才是從源頭加以解決中國「市場經濟」生態的環 境問題,否則自欺欺人、畫餅充飢,豈不誤國害民害己? 公共社會的信息資源祇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無疑比天災人禍的恐怖更加可怕和惡耗! 「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公共型」的社會,除了商業信息資源要相對對稱之外,那麼公 共社會信息資源也當然要對稱,否則就決定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就當然會長期穩定、不被 搖撼、傾斜和顛覆(有自然的和人為的)——長期象中國萬里長江進行了幾千年、每年一度 的萬里防洪——堵「管湧」那樣永無止盡、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