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牆】 對民運現狀的幾點反思 杜剛 近來,看到一些文章,都在談民運在海內外不再受到民眾關心,「六四」情結也 逐漸淡漠。他們的理由是:隨著國內進一步走向市場經濟,人們最關心的是如何快 速致富,對於政治民主化只抱旁觀態度;在海外,大批留學生拿到了永久居留權, 一些民運組織成員紛紛退出,回國探親、經商、或在海外創業,不再對民運事業有 以往的熱忱。所以有人說民運在海內外已沒有什麼市場。 這種看法只是看到了表面,是短視的。民主運動有兩個層次上的意義:從狹義上 講,它是由某些團體、個體爭取民主自由的具體行為。若從這個層次上看,當前民 運無疑是在低潮,組織成員流失:沒有一定規模的遊行、集會。但我覺得民主運動 的真正含義存在於它的另一個層次上,就是從廣義上看,它是一種整個社會價值體 系,社會生活秩序,全民素質的一種根本性的轉變過程。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民 主進程不僅沒有失去市場,而且正在突飛猛進地積聚力量,為將來質的轉變準備深 層次的社會基礎。 不能否定海外民運組織在民主化進程中的積極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因此認定只有 很多人參加了民運組織才是民運發展的標誌,也不能認為只有民運組織才能促成民 主之花開花結果。民主運動的成功與失敗取決於它是否是一種全民運動。衡量民主 進程的發展要去看看整個民族在這方面的訴求,而不只限於去觀察某個民運團體的 消長。 現在,大陸從農村到城市,各個階層的民眾都在市場經濟的轉型中體會著前所未 有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將成為正在迅速壯大的中產階級的成員。擁有並保護自 己的財產和個人利益,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尊嚴,關心並參與社會和政治的 發展變革,將是中產階級的長期訴求。我們所追求的民主,不再是窮困的民主,不 再是「大民主」和「平均主義」,而是在保障私有財產和人權基礎上的公平理性, 有制約的社會秩序。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正在為民主進程準備著廣泛的中間力量。 他們現在可能不會馬上提出建立民主政治的訴求,但隨著他們的逐漸壯大,那將是 大勢所趨。 從海外看,很多海外的人士,也包括民運組織的成員,紛紛回國,探親訪友,經 商辦廠。他們帶回去的,不僅僅是一些物質上的東西,也有西方社會中的民主、自 由、和人權的意識,當然也有西方民主體制下的種種弊端,作為借鑒。越來越多的 海外華人回國,將是對國內民主進程的一個推動。 海外民運有其一定的歷史性和局限性。作為一種壓力團體,會在一定時期內起到 不能替代的作用。但不能奢望它能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政黨。在中共一黨專政垮 台後,可能出現的執政黨及反對黨會包括大陸共產黨內的所謂「改革派」、「開明 派」,也會包括一些中產階級的代表,這些人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對舊體制有較 深的瞭解。這些人有可能會使大陸通過非暴力的方式較理性地過渡到民主社會,而 不再重複已延續幾千年的、以一種暴力推翻另一種暴力,怨怨相報,以血還血的農 民起義的模式(中共上台也應歸於此類)。從這個意義上講,海外民運的萎縮不見得 就是壞事,而正是大陸民主化的預兆。 有些人認為經濟改革和政治民主化不能同時進行,理由是大陸還很窮,很多人是 文盲,還吃不飽,沒有能力去搞民主。理由是事實,但論點卻是站不住腳的。中國 之所以這樣窮,這麼多文盲,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一直沒有政治民主,人民沒有充分 的自由和人權,社會的潛能被極大地壓抑著,甚至被破壞。當然正像經濟起飛不可 能一步到位,實現民主也不可能隔夜之間就成現實。但這絕對不是要等到經濟發展 到一定程度上,再去談民主人權,更不能希望政府會賜給人民民主權利。自中共取 得政權以來,一大批有良知的中國人,一直在為爭取中國人的民主自由權利做著艱 苦的努力,時至今日,中共不得不承認有「人權」問題,在海外強大壓力下,也做 出一些讓步。這些都是海內外民主力量長期抗爭的結果。如果真像有些人想的那樣 先搞經濟,再談民主,那麼現在中國可能會更窮,會更專制。經濟發展與民主進程 是相輔相成的,都有著曲折的過程。中共為了苟延殘喘,一直在以生存權為借口, 迴避民主和人權,其實是自欺欺人不會長久。鄧小平既然說讓一部分有條件的人先 富起來,為什麼不能讓一部分已富起來的地區和人民去嘗試一下民主體制呢?民主 運動並沒有失去市場,而是在穩步地走向高潮。願中共一黨專政能早日在大陸「安 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