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輪迴的歷史記憶——《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讀書札記 (北京)張耀傑 2004年秋冬之交,我和張宏傑偶遇於大洋彼岸的美國,相互之間並沒有留下足夠深刻的 印象。單就我自己來說,真正喜歡上張宏傑,是《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出版之後的事情。 透過對於大明王朝謎一般的七張面孔的點亮揭穿,張宏傑既讓我讀懂了整個大明王朝以及整 個中國歷史,也讓我真切體會到了他的理性智慧和人文情懷。 朱元璋的陰魂不散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的第一張也是最大的一張面孔,是農民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 璋。他是大明王朝的靈魂所在,同時也是中國人治權術的集大成者。整個大明王朝的歷史, 其實就是朱元璋陰魂不散的歷史。用張宏傑的話說,朱元璋是「一個坐在龍椅上的農民。他 用農民式的精明、周密和愚昧打造了一個自認為固若金湯的監獄式的帝國。這個監獄不但關 住了老百姓,也關住了官僚,甚至還關住了他的直系子孫.更為嚴重的是,直到今天,中國 人的頭腦似乎還沒有從他締造的精神監獄中完全解脫出來。」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省鳳陽縣趙府村,小名重八,童年時代一直是在飢餓中度過的。十六 歲那年,一場乾旱斷送了他的父母和家人的生命,他從此由本分的農民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 遊民即流氓無產者。參加農民起義後,老儒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秘訣, 成就了他的一代霸業.西元1368年即洪武元年,已經成為開國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依然憑 著對於傳統帝王之術的超凡悟性和戰爭年代凝固下來的慣性思維駕馭臣民。在這個方面,與 他一脈相承並且青出於藍的,是毛澤東:「他用戰爭方式來搞經濟,用大會戰的方式來『大 煉鋼鐵』。……一遇國內外政治形勢的風吹草動,他就大搞三線建設,強調『深挖洞,廣積 糧』。」 如今的國人,常常把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所有優點和缺點都歸功於或歸咎於異域的蘇聯。 而在事實上,600多年前的朱元璋,已經初步嘗試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朱元璋穩定專制政 權的第一步,就是與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一致的產權改革特別是土地改革。他在 洪武元年下達的一份詔書中規定:各處地主,過去因為兵荒馬亂拋下的田地,已經被別人耕 種了的,這塊田地的產權歸現在的耕種者所有。隨後,他先通過「徙富室以實京師」的強迫 移民,把江南富豪遷到首都應天即南京周邊;再通過發動普通農戶誣陷地主老財來均貧富和 充實國庫。接下來,他又通過更大規模的強制移民,人為製造了全國範圍內的均衡化和平面 化。其中被集中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移民,是被捆綁起來押解上路的。他們連小便都要報 告官軍前來鬆綁,民間口語中把上廁所說成是「解手」,就是由此而來。 與此相配套,生性苛細的朱元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極其簡單粗暴的計劃經濟。他在 洪武元年下達的詔書中說:凡農民家有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如果有田 十畝以上,則種植面積加倍。各級官員要親自督察,如果不種桑樹,就罰他交絹一匹。不種 麻和木棉的,罰他麻布、棉布各一匹。這與毛澤東時代不准私自栽種經濟作物的割資本主義 尾巴,表面上似乎相反,實質上卻完全一致。 在毛澤東時代,「人民公社」的社員從事集體勞動,所要聽從的是生產隊長的敲鐘聲。 偉大領袖毛澤東所發佈的最高指示,要組織民眾集中傳達並且要以上街遊行的方式表示熱烈 擁護.這些事情,早在朱元璋時代就已經嘗試過,而且執行得更加嚴格。朱元璋每個月都要 親自寫作上諭一道,由順天府發往全國各地。在他的《教民榜文》中明確規定:到耕種時節, 清晨鼓聲一響,全村人丁都要會集田野,及時耕作。如有怠惰者,由裡老督責。裡老放縱不 管、未加勸督的,則嚴加懲罰.為了摸清家底和控制人口自由流動,進而實現穩定壓倒一切 的精密控制,朱元璋還創建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周密的戶籍制度和土地登記制度。凡是出門到 百里之外的人,必須到官府開具「路引」即「介紹信」,私自出門者要打八十棍,偷越國境 者要處以絞刑。用張宏傑的話說:「在計劃經濟時代,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把人嵌入一 個一個單位,變成單位人、固定人,每個人祇有依靠單位才能領到工資、口糧.這樣,就可 以確保每個人的生活都最大限度地為帝國機器所控制。朱元璋在計劃經濟體製出現前五百多 年,即已把傳統的裡甲制度強化成了鑲嵌式的社會控制體系,用裡甲這張大網對帝國人民進 行了網格化固定。他規定,對帝國人民,每十戶編為一甲,每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一里包 括十甲,另十戶輪流為里長)。普天下人民,都有了自己歸屬的『單位』。」 朱元璋與毛澤東 按照張宏傑的理解,中國社會和西方社會本質上的區別,是組織方式的區別.西方社會 的統治者的權力,總是或多或少地產生於契約關係.而當古代中國人群聚之時,要做的第一 件事是「明上下」、「辨尊卑」。他們較量武力,比賽智謀,來進行頗似大猩猩群中爭奪首 領的慘烈鬥爭。《淮南子》直截了當地說:「夫牧民者,猶蓄禽獸也。」在以暴力起家的統 治者眼裡,被統治者是自己用刀劍獵獲的豬羊,自己對他們擁有絕對的產權,生殺予奪,任 由己便。 換言之,現代憲政民主制度的根本基點,就在於依據契約關係把公共權力連同掌握公共 權力的官員,裝進一個程式正義優先的既切實可行又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之中。而中國社會 的亙古鐵律,卻是顛倒輪迴地利用恐怖殺戮手段,把國民個人的私有財產、人身自由特別是 精神自由,予以最大限度地共產剝奪和封殺牢籠.在這個方面,朱元璋和毛澤東的表現最為 完全徹底也最為登峰造極. 1949年之前,吳□到西柏坡拜見毛澤東,毛當面指出,吳□對於 朱元璋的批評過當,因為朱元璋的所作所為,都是鞏固政權之所需。正是為了鞏固政權,朱 元璋和毛澤東都致力於把國人裝成天羅地網般的牢籠之中,他們自己所扮演的,則是唯我獨 尊的主宰者和大救星的角色。為了讓天下人明白自己是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和大救星,朱元璋 在《大誥》裡反覆強調:有人說,皇上吃的穿的,都是老百姓供養的,怎麼能說皇上養活老 百姓呢?應該說是老百姓養活皇上。愚民們,你們不知道,說皇上養活你們,是因為他教育 你們,給你們制定紀律,要不然你們小的不聽老的,富的欺負窮的,誰都不得安生。「文化 大革命」期間的中國人,更是一日三餐都要到請示台前向偉大領袖毛主席表白,自己碗裡不 足以充飢的稀飯,並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而是毛主席的恩賜.正是基於大救星、救世主的 獨裁意識,當自己的絕對權力遭遇挑戰或者難以為繼的時候,朱元璋和毛澤東都會採用挑動 群眾斗群眾甚至於挑動群眾斗官員的極端方式,來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和絕對地位。太陽底 下無新事,毛澤東晚年的「文化大革命」,其實就是朱元璋晚年的「學《大誥》運動」的升 級版。 所謂《大誥》,就是經朱元璋一手製造的一系列血淋淋的人間慘案的案例彙編,遠沒有 毛澤東經過秀才秘書反覆修改的「紅寶書」來得精緻.所謂「學《大誥》運動」,就是朱元 璋晚年為了整頓官僚隊伍、清除腐敗現象,而在全國範圍內興起的一場官民大學習和群眾大 造反的運動。 朱元璋與毛澤東一樣,從來沒有把道德與法律區分明白。洪武十八年即1385年,朱元璋 下達詔書,明確規定自己編寫的《大誥》,「一切官民諸色人等,戶戶有此一本」。第二年, 他又下令,自己的《大誥》和《大誥續編》,是「臣民之至寶,頒行天下,務必戶戶有之, 敢有不敬而不收者,非吾治化之民,遷居化外,永不令歸,的不虛示。」 針對當時大面積的社會腐敗,朱元璋在《大誥三編。民拿害民該吏三十四》中表示說: 我設各級官員的本意則為了治理人民。然而,過去我所任命的所有官員,都是貪官污吏,自 我登基至今十九年,還沒有見到一名官員肯替民做主,希望高年有德的地方上的老人以及見 義勇為的豪傑們,幫助我治理地方。 經過朱元璋的一再煽動,各地民眾紛紛響應。從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幾 乎沒有一天不在殺人。有些官衙裡的官員被殺得太多,他不得不實行「戴死罪、徙流辦事」 的辦法,讓一些官員帶著鐐銬回公堂辦公。然而,與毛澤東一樣,朱元璋在有生之年,並沒 有看到吏治的清明和思想改造的成功,而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徹底失敗:「朝治而暮犯,暮 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眾愈多!」 「奸頑之徒難治,扶此彼壞,扶彼此壞。觀此奸頑,雖神明亦將何如!」 「世有奸頑,終化不省,有若是!且如朕臣民有等奸頑者,朕日思月慮,籌計萬千,務 要全其身命,使揚祖宗,顯父母,榮妻子,貴本身,共安天下之民。朕所設一應事務,未嘗 不穩,一一盡皆得當。其不才臣民百姓百般毀壞,不行依正所行,故意亂政壞法,自取滅亡, 往往如此,數百數千矣!」 明明是自己在濫殺無辜和禍國殃民,朱元璋卻偏偏把「奸頑」之類的罪名,嫁禍於人地 推卸到遭受殺害的弱勢者身上。罪魁禍首朱元璋和毛澤東的一句頂一萬句的絕對正確,就是 靠著這種「雖神明亦將何如」的喪心病狂和強詞奪理,來武裝和包裝起來的。 「一言堂」和「一刀切」的絕對獨裁,所導致的最後結局必然是「一風吹」的人亡政息。 在朱元璋去世的第二個月,他的長孫建文帝在《即位詔》中,公然取消了一直與《大明律》 等量齊觀的《大誥》:今後官民有犯法者,執法機關一律祇按《大明律》斷,不許深文周綱. 被稱為「偉大領袖」的毛澤東還沒有入土,一度人手一冊的「紅寶書」《毛主席語錄》,就 被普通百姓送進茅房,撕扯下來擦屁股了。一度多多益善地掛在胸前的毛像章,也被扔進糞 坑裡化成了糞土。四十多年過去,如今的《毛主席語錄》和毛像章,已經是難得一見的珍稀 古董。 大明王朝的不散幽靈 大明王朝的專制統治,是從半文盲朱元璋的文理不通卻又殺氣騰騰的白話文入手的。巧 之又巧的是,毛澤東時代的直接源頭,竟然是胡適等人在《新青年》雜誌提倡的白話文。 《新青年》所要挑戰的第一目標,卻偏偏是在朱元璋手中被格式化的專門用於科舉考試的八 股文。而老到純熟地運用白話文做宣傳文章的毛澤東,反而是霸氣十足的帝王詩詞和帝王權 術的集大成者。中國歷史的糾纏不清和顛倒輪迴,於此即可見出一斑。 比起朱元璋唯我獨尊的陰魂不散,《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更具有欺騙性和誘惑力的, 是被當作道德楷模的清官海瑞。在《海瑞:偏執症患者》中,張宏傑直言不諱地告訴人們: 「清官是中國貪瀆文化製造出的一種病態文化現象。從現有資料上,我們可以判斷海瑞有強 迫—強制型人格障礙.」 發生在海瑞身上的最為奇特的一幕是這樣的:他在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中,一 方面直斥嘉靖皇帝說:「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一 方面又真誠希望這位屠夫皇帝振作精神,轉眼之間打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嘉靖為此把海瑞打 入監牢。如果不是嘉靖突然死掉,海瑞肯定是難逃一死。但是,海瑞在死牢裡聽說皇帝駕崩 之後,竟然哭得死去活來。 海瑞的極端表現,其實是傳統儒士所常見的戀君情結的登峰造極.這種戀君情結放在孔 子身上,就是「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放在屈原身上,就是把自己比作得不到皇帝眷顧 的香草美人。在孟子眼中,另有更加形象也更加露骨的表白:「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 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天君則熱中。」也就是說,讀書人想得到皇 帝眷顧的熱情,與青春期男子想得到美女眷顧的熱情那樣強烈似火。海瑞就是抱著這樣的熱 心走上仕途的,他所要表現出的是對於專制皇帝百分之百的赤膽忠心,對於他來說,連百分 之九十九都是沒有意義的。於是,他所到之處,總是鬧得雞犬不寧、天怒人怨。 在公共領域如此,在家庭私情中,海瑞也依然如此。他對自己的女兒從小就進行男女授 受不親的僵化教育。有一天,看到五歲的女兒在吃餅,就問是誰給的。女兒回答是家裡未成 年的男僕人給的,海瑞便怒斥道:你去餓死吧,這樣才不愧是我的女兒!他的女兒竟然倔強 地餓死了自己。海瑞先後娶了九個女人為妻為妾,每一個都不能夠與他和睦相處,她們要麼 是被趕出家門,要麼是被逼致死。 萬曆年間的首輔張居正,對於海瑞的評價是:「秉忠亮之心,抱骨鯁之節,天下信之。 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祇宜坐鎮雅俗,不當重煩民事。」意思是說,海瑞祇能享受名譽性 的尊重而不能掌實權辦實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幾乎喪失了正常人性的清官酷吏,迄今為 止依然是國人中的精神偶像和民族希望,以至於前任總理朱鎔基公開表白自己要在21世紀的 文明社會裡,充當一個留名青史的所謂「清官」。大明王朝的不散幽靈的流毒深廣,由此可 知。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中國歷史的另一鐵律。與朱元璋同為農民起義領袖的張獻忠, 就是「為寇」的代表。無論是「為王」還是「為寇」,在草菅人命、濫殺無辜的破壞性方面, 朱元璋和張獻忠又是完全一致的。用張宏傑的話說:「中國歷史上數千次慘烈的農民起義, 並沒有帶來基本制度上的突破和創新,沒有為中國歷史衝破迴圈狀態提供任何可能。農民起 義的目的,不在於摧垮不合理的制度,而是進行調整和維護那樣的制度。它是一次大修,是 一次保養,是一次升級,而不是一次革命和創新。農民起義祇是專制主義的釋放矛盾的一種 調節機制。農民起義如同越獄,而每一次越獄之後新建起來的牢獄,設計得就更為科學合理, 抗爆性更強。農民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比以前更嚴密的控制,更堅固的監獄,是更好 的馴化,是國民性格的進一步退化。從漢到清,這一規律至為明顯.」 與朱元璋以替天行道的救世主自居高度一致,張獻忠乾脆把替天行道改寫成為替天殺人。 他曾經命人在一處碑文中寫道:「焚戮良民,非本心之所願,實天意之所迫。」在成都屠城 的時候,突然間雷聲大作。張獻忠為此憤怒地指著冥冥之中的老天爺發洩說:當初是你放我 下界殺人的,如今你怎麼又用雷來恐嚇我呀?!張宏傑為此寫下了他的畫龍點睛之筆:「這 就是東方集權體制的威力。這個體制的特點就是沒有對最高權力的制約機制,因而會把一個 人的英明放大為全體的勝利,把一個人的瘋狂放大為全體的罪惡。」 在《吳三桂:無處收留》中,張宏傑藉著這名引狼入室的叛將,對於大明王朝陰魂不散 的靈魂奴役和精神控制,進行了一針見血的人文反思:「名教綱常的道德約束作用,因為朱 氏家庭的透支使用而遭到嚴重損害。事實上,儒教的倫理規範有著天生的缺陷。它基於人性 本善的虛妄假設,要求每個人都應該壓抑心中活潑的自然慾望,通過極大的自我克制,服從 於僵硬的道德教條.它沒有為人的自然本性中軟弱的醜惡的一面留下彈性空間,不承認人的 平庸和趨利避害的本能,缺乏對人的基本物質需要的尊重與關懷。它祇有最高標準而沒有最 低標準。它也許能激起社會動盪時期的某種道德狂熱,卻不適宜作為普遍意義上的人性調節 器。」 張宏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學者,而是一位既有經濟頭腦更有理性智慧、既有宇宙 意識更有人文情懷的博學通達之人。丁東先生說張宏傑有意進入專家學者的序列從事專門研 究,我倒是希望有某個在中國發展的國際性財團能夠慧眼識才,聘請張宏傑去擔當一名直接 參與最高決策的高級顧問,以便充分發揮他通今博古的理性智慧及政治智慧。 對於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中國人來說,通過閱讀和反思張宏傑筆下既活靈活現又顛倒輪 回的歷史記憶,中國歷史的過去與將來、癥結與出路,其實已經是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