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與張學良功過 (上海)朱長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瀋陽攻打東北軍的北大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國守軍未作 抵抗,退出了瀋陽。當時,張學良是東北的最高領導人。他在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村 炸死後,執掌東三省大權。後來因為易幟有功,成為全國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對於日本人 炮打東北軍的北大營,東北軍不發一槍一炮。事變之後,張將軍指揮東北軍全線撤退。祇三 個月功夫,日軍就全面佔領了東三省。 東北的失守,究竟是誰的責任?東北軍雄師數十萬,為什麼不戰而退?有一些資料說, 是蔣介石向張將軍下了絕對不抵抗命令,張將軍才沒有抵抗。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張學良將軍有沒有責任呢?這段歷史在中國的許多書本上還是若明若暗。 事跡發生前 決意不抵抗 日本人早有覬覦東北之心。1931年,陳濟棠等人在廣州成立政權,與南京政權分庭抗禮. 中國表面統一,實際上四分五裂,事變不斷。這一次日本人終於乘國民政府疲於奔命之機, 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的野心時有暴露,但張學良未加重視。日本向東北緊張地運送軍事 物資,南京政府發現了,通知張學良,張未覺察,也不重視。日本軍隊未經通知東北當局, 擅自進行軍事演習,這是違反慣例的,張也未加深察。1931年5月,日本在東北多次挑動朝 鮮僑民與中國農民衝突事件。日本間諜中村等人潛入興安嶺墾區從事間諜活動,被東北軍下 級軍官秘密處死。後被日方發覺,8月7日,日方公佈中村事件真相,中日氣氛已經相當緊張。 張學良卻安如泰山,不回東北,滯留北平,白天在協和醫院養病,夜晚則經常看戲消遣當時 被張學良聘為主持東北外交事務特別顧問的老資格外交家顧維鈞看到中日關係緊張,日本蠢 蠢欲動,擔心會發生非常事件,特地面見張將軍,要張早作準備,防範突發事件。但張學良 並沒有重視。他將東北軍十餘萬人帶入關內,留在東北的守軍大部分佈在北寧路沿線,瀋陽 守軍力量薄弱,自己則在長駐北平。北平離瀋陽有兩千里之遙,一旦有事,非常不利。 其實張學良在事變之前已經有了既定方針。1931年9月5日他指示前來請示的東北參謀長 榮臻,「敵果挑釁,退避為上。」9月6日,張將軍又發電指示遼寧省主席臧式毅和參謀長榮 臻等「對於日本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可見 他已經確定了不予抵抗的方針。不抵抗,在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是張學良的既定方針。事件 發生後的不抵抗也就絲毫也沒有什麼奇怪了。 事變發生時 下令不抵抗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張學良將軍正在北京前門外中和戲院陪人看戲。當天夜裡日本 軍隊進攻北大營的時候,北大營的高級領導也都不在營中。在營中的參謀長趙鎮藩不敢隨意 處置,請示第七旅旅長王以哲,又直接請示東北軍參謀長榮臻,榮不敢作主,請示張學良。 張在電話裡回答,「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榮臻得到張的指示,在執行時又稍稍 作了一點發揮.他下令說:全體官兵「不准抵抗,不准動,把槍放到庫營房裡,挺著死。大 家成仁,為國犧牲。」 北大營的官兵們執行者不抵抗命令下,未作抵抗退出了北大營.失守後榮臻致電張學良: 「日軍自昨晚10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實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總算沒有以挺著死的 方式為國捐軀.」張表示認可。9月19日,張學良將軍回答記者詢問時說:「吾早已令我部士 兵,對日本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槍械,存於庫房,昨晚日軍以三百人攻入 我軍營地,開槍相擊,我軍本無武裝,自無抵抗。」這段話可以看作是張學良將軍處理九一 八事變的歷史記錄。 這就是說,事變發生時,張將軍下令不抵抗;在事變發生前,張將軍也早已下令刀槍入 庫,不准抵抗。不抵抗是他預定方針。不過,一個全國海陸空武裝力量副總司令,在敵人進 攻面前竟毫不臉紅地說出「本無武裝,自無抵抗。」的話,70年後也仍然讓後人感到害羞。 張將軍手上少說也有幾十萬軍隊,國家有難之秋,面對三百日軍,竟下令不准抵抗。 放棄錦州城 再次不抵抗 張將軍下令不抵抗,丟了他父親苦心經營多年的瀋陽城,丟了張家富麗堂皇的元帥府。 這本來已經是奇恥大辱。如果想抵抗,機會還是有的。但是張一誤再誤,一退再退。當日軍 步步進逼的時候,張將軍再次採取不抵抗主義,主動退出錦州城,讓日本人輕而易舉從張將 軍手中接過了東北三省,張將軍則安然退據關內。 日本輕取瀋陽城,野心越發膨脹。此時,張將軍手下還有東北軍幾十萬大軍,錦州是入 關的門戶。顧維鈞建議張將軍堅守錦州,以保衛華北,如果錦州不守,則華北也難守。他對 張說:「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防禦.」為國家計,守土殺敵是軍 人的本分,更是國家軍隊副總司令的本分。為個人計,殺人之仇、喪家之痛,不能一避再避, 一退再退。 南京政府曾要求張將軍堅守錦州。蔣介石、、宋子文等人也多次以國家名義和私人名議 力勸張將軍暫緩從錦州撤兵。但張將軍並未服從,自行其是。 1931年月12月8日,蔣介石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切勿撤退。」第二天,蔣又派 出航空一隊前去助戰,告訴張,航空一隊將在三日內到達北平,歸張指揮,其意在希望張下 決心堅守錦州,並加強堅守錦州的空中力量。蔣的電報可以看作是國家的命令,但是張無意 抵抗,決意撤退。接著張撤走了守衛錦州的三個旅,並且於12月7日向日方作出了主動撤出 錦州的答覆。(見趙輝:《九一八事變前後的第學良和蔣介石》)12月25日,國民政府電令 張將軍「對於日軍進攻錦州,以盡力之所及,積極抵抗。」12月29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 決定,「如遇侵犯,則抵禦之。」國民政府將會議精神電告張將軍,張將軍復電說,「強弱 之勢,相去懸殊,無論如何振奮,亦必無僥倖之理。」當年敢作敢為的張將軍,面對日寇步 步進逼,面對國民政府保衛錦州多次命令和指示,居然毫不理睬,我行我素,繼續撤兵。而 日軍此時已迫近錦州。12月30日,國民政府(12月25日,蔣介石在陳濟棠廣州政府及桂系的 壓力下宣佈下野)再次電令張將軍:「日軍攻錦緊急,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張作為全 國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對於國家命令,置若罔聞,繼續撤兵。1932年元月2日,東北軍全 部撤到關內。1932年1月3日,日本輕而易舉地從張將軍手中取得錦州。 張學良將軍的一生多次被打敗,但敗得最窩囊的是敗在日本人手裡.張將軍率領的東北 軍與蘇軍作戰,大敗;後率領東北軍與陝北紅軍戰,也大敗;後在北平指揮東北軍與日軍周 旋,未作戰,也大敗,敗得沒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當然張也完整地保存了一支張家東北軍。 蔣介石沒有要張不抵抗 歷來對於張的不抵抗行為有個說法:張是代蔣受過,他是想抵抗的,祇是蔣要他不抵抗, 蔣是國家領袖,張學良是軍人得聽從命令,這才沒有抵抗。據說張保存著蔣下令他不抵抗的 證據。因此,蔣對他讓著三分。有的報刊和書籍還傳說,蔣給了張十幾道命令,不准張將軍 抵抗。還有人認為,張將軍後來發動西安事變,就是因為蔣要他不抵抗,使他丟了東北,他 心有不滿,才爆發了西安事變。 這種說法最初見之於15年之後的《東北日報》,8月24日張學良的機要秘書郭維城聲稱, 「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將軍在北平,一夜之間十幾次電南京蔣介石請示,而蔣介石卻若 無其事地十幾次復電不准抵抗,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一律點交日軍。這些電文到現 在還保存著。蔣介石是無法抵賴。」 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從郭維城斬釘截鐵的說法看,他知道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的電文,甚至可能保存著這些電 文。不過他從來沒有公開過那怕是一次電文。他也沒有公佈這些電文保存在何處?而且他提 出的張將軍代人受過之說,在是事件發生15年之後。為什麼此前他一直守口如瓶? 據歷史學家和蔣介石日記記載,蔣1931年9月18日正在永綏號軍艦西航,準備去南昌處 理圍剿江西紅軍的事情。19日凌晨才接到事變消息,決定迅速趕到南昌後急回南京。19日上 午在南京的國民黨召開常委會,蔣因為艦上未參加。19日晚蔣到達南昌後給張學良發電說: 「北平張副司令勳鑒:中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瀋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有 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對外宣傳時,對此應力避之。近情盼時刻電告。中正叩。」 如果蔣已經下了十幾道不抵抗的命令,怎麼會在電報中有剛知道消息的口吻呢。 最有說服力的自然是張將軍的自述。經過半個世紀歲月的沉思,張終於說出了歷史的真 相。1990年6月和8月他接受日本NHK電視台的公開採訪,承認了當時的歷史事實和自己的責 任。他說,「我當時沒想到日本軍隊會那麼做(攻打北大營),我想絕對不會的,我認為日 本是利用軍事行動來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的命令。」日本記者問他,是不是接受 蔣介石的命令才作出了不抵抗的決定,他回答說,「我不能將九一八事變中的不抵抗的責任 推卸給國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知恥近乎勇,張將軍能反 思自我,說出真相,這也是一種勇敢的表現. 不抵抗的三大原因 人們會問,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時,在喪禮上,張學良面對日本的使者想拍案而起,為 什麼如今有機會報家國之仇而不報,有機會與日本作戰而不戰? 張將軍採取不抵抗政策,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張將軍新敗於蘇聯,怯戰怯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敗軍 之將,城下之盟,使張將軍力弱畏兵,精神萎靡。1929年發生了中東路事件,被蘇聯紅軍打 得落花流水。張將軍損兵折將,被迫簽定了伯力議定書,放棄了收回中東路路權的要求。這 一次大敗使一向趾高氣揚的少帥的威風減少了許多。 第二個原因是,可能是張將軍想保存東北軍的實力。就如毛澤東堅信「槍桿子裡面出政 權」一樣,張將軍也深信「有槍就是草頭王」。中國的大大小小軍閥都「愛」擴兵,愛帶兵。 軍閥們有了兵,大都不肯真的打仗。因為有兵在,他就能向國家討價還價,就能把老百姓統 治得服服貼貼.沒有了兵,他可能祇是個市井小混。韓復渠是這樣,張學良可能也是這樣。 張將軍知道東北軍是他的老本,有東北軍在,就有他張將軍在,他害怕與日本作戰會削弱他 的東北軍。毀了東北軍,就是毀了張學良。抗日戰爭時,有些軍隊游而不擊,抗而不戰,也 是抱著同樣的心理。張將軍在晚年的回憶中說:「我知道中國沒有力量跟日本人打。」(臼 井勝美:《日本昭和史的最後證人張學良》)這才積極避戰,迅速潰退。 第三,有可能是毒品損害了他的正常心理。張將軍本是一條漢子。但長久以來,好抽鴉 片。這種東西進入大腦後,能產生強烈的輕快之感,吸者若生若死,雲裡霧裡.此物能上癮, 毒癮來時,全身如萬千爬蟲在吞噬。吸毒不僅會消磨意志,而且會發生人格改變。原來覺得 恥辱的事情不再感到恥辱,原來堅持的道德底線也會不再堅持。吸毒後由君子變成盜竊者、 欺騙者,正是人格改變的緣故。張將軍吸毒多年,有可能大腦受到傷害,人格發生改變。本 來封疆大吏以守土為責,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卻在九一八事件前後一反常態,既不守 土,也不聽命。是不是毒品損害了他的大腦、改變了他的人格所致,作者認為也有可能。 發動西安事變 差點釀成內戰 九一八事變後五年,這個該打日本、有機會打日本的時候一退再退的不抵抗將軍,卻突 然勇猛起來,大打出手起來。不過,這一次,他打的不是日本人。1936年月12月底,他在西 安發動兵變,消滅了蔣介石的衛隊,將當年命令他堅守錦州的國家領袖軟禁了起來。張將軍 不出手的時候絕不出手,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5年前,他對日本人一忍再忍,一讓再讓。 但是對於國內事務,對於國家衛隊和國家領袖,卻不惜兵戎相見。西安事變,渫血古城,舉 世震動。國難當頭,國運日下之際,張將軍扣留國家元首,國際關注,國內震盪,內戰的危 險迫在眉疾。中央軍合圍西安,親日派想轟炸西安,戰端一開,則國無寧日。日本朝野則歡 欣鼓舞。幸虧中共和國民黨高層顧全大局,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如果一旦燃起內戰,中國 棋局上,西北軍東北軍與中央軍戰,國民黨軍與共產黨紅軍戰,桂系、奧系與嫡系戰,中國 就可能成為一鍋粥,鶴蚌相爭,漁翁得利,日本人自然是最大的贏家。要是內戰由此爆發, 日本人打敗中國,那就容易多了。那時候,要是天皇論功行賞起來,誰將成為平華第一功臣 呢?歷史學家評定歷史是非來,誰又將是損害國家的第一罪人呢? 綜上所述,綜觀張學良的一生,他的身上有一些父親遺傳給他的綠林氣。但是,該用的 時候沒有用,不該用的時候卻用了。綠林好漢,面對對手的挑釁,本來該較量一番,他卻落 荒而逃。面對強敵壓境,本來應該精誠團結,共赴國難,他卻策劃了西安事變,差一點攪起 了全面內戰,幫了日本人的大忙。他一生有一件大事做對了,那就是東北易幟,促進了中國 的統一。但是,有兩件大事卻沒有做對。一是面對日本的侵略絲毫不作反抗,不戰而丟瀋陽, 不戰而丟錦州,不戰而丟東北。第二件也做得不對,那就是發動西安事變,差一點釀成內戰。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退休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