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選載 對謝寶瑜長篇小說《玫瑰壩》評論的反應 《北京之春》編輯部: 貴刊今年11月號發表了對謝寶瑜長篇小說《玫瑰壩》的書評之後,我在網上看到了讀者 和作者的一些評論,很有意味,現轉述如下:簡楊:作者用了兩年時間和白掉少年頭的毅力 寫完玫瑰壩,對此我很欽佩。 方莘:還沒時間去讀原著,看到廖康的書評,才讀了第一段,想起自己家的事,竟淚流 滿面。在土改中,我外祖父被「鎮壓」了,我大伯母被民兵用麻繩把兩大拇指和大腳趾綁起 來吊在樑上,放下來後當夜就投河自盡.四奶奶的兩個兒媳婦也受不了凌辱,相約一起去跳 海,到了海邊才知道,海不是你想跳就能跳的,南方的海退潮時,從海邊到海水裡隔小半里 的泥灘,沒膝的泥淖一腳踩下去半天拔不上來!倆人只好坐在泥漿裡,一邊哭一邊用手劃向 海裡……我在農村長大,親眼看著「五類分子」是怎樣做「老運動員」的——無論什麼運動, 都拿他們出來鬥一番,就連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放學的路上碰上個地主,也找來兩個蛤蜊殼, 口朝上要地主跪在上面。有時間我一定看這小說,我想我一定能從裡面看到我們村裡的誰和 誰.謝寶瑜:方莘網友的發言讓人動容。希望有更多的人把這些往事寫出來,或者是文學作 品,或者是回憶錄,或者是像方莘網友那樣寫上一句兩句,一段兩段,以悼念那千百萬的冤 魂和無辜受難的人。我自不量力,寫了這麼一本在藝術上很不成熟的東西,算是拋磚引玉。 但願大家讀了之後不會太失望。本人的「家庭成分」是「貧農」。對「地富」和「地富子女」 的遭遇祇有觀察,沒有直接的感受。特別希望「地富」和「地富子女」寫一寫自己的親身體 會。 廖康:原來寶瑜出身貧農,這就更難得了。可見「親不親」並不總是「階級分」。敬佩! 大炮:謝謝作者花時間用小說把那悲慘歷史演繹出來,把幾十年前的歷史調查再現,相 當不容易。丁抒也寫過很多獲獎紀實文學,《從「大躍進」到大饑荒》、《人禍》等。沒看 過的,建議去看看。餓死人最多的是河南信陽地區,調查人員都說慘不忍睹。這種愚昧野蠻 的東西能在中國歷史上一再重演 (就像強迫女人裹小腳一千多年一樣),說明這整個民族 有嚴重的缺陷。 愉悅:騙子們不希望人們瞭解真相,也希望人們趕緊遺忘那些已經被揭露出來的騙局和 騙術.哈維爾認為,說真話是對付獨裁者的利器。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鉤心鬥角,愛恨 情仇,更反映我們的人性善惡。祇有保持獨立思考的人,時時力求認真嚴肅的思考,時時保 持自我,或者可以避免人類一些災難,才能反映我們作為人所應該有的人性。 老謝:文革因為侵害了許多有話語權的人而有了大量的描述甚至渲染,雖然對於那場災 難的根源依舊遮遮掩掩。其實,土改中的家破人亡,「三年自然災害」 時期的哀鴻遍野比 文革中權貴們所遭受的災難更值得記憶。 讀者 K.L 請看大陸作家的馬屁功夫 《北京之春》編輯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大陸作家賈平凹聽了胡錦濤報告後的 發言,祇覺得此人頌聖之說老辣非常,非常人能及。鑒於其馬屁功夫實在令人肉麻。現將其 言轉錄如下,與讀者共同欣賞:賈平凹:聽總書記的報告很震撼、很親切,感覺到創作環境、 創作空間很寬鬆。關於文學的繼承和創新的問題,胡總書記的角度很新穎,意義深刻,也更 加尊重藝術規律,可以說這預示著文學的高產和高潮期即將到來。另外,報告很有文采,刪 一字而不能。 讀者 倪江2006年12月 中國退休養老及醫療保險制度問題嚴重 尊敬的《北京之春》社長王丹先生:您好! 我是一個在「非典」流行期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寫信揭露中國政府撒彌天之謊而受中共迫 害的醫生,現流亡德國。因不滿中共暴政及其社會黑暗,寫了一些揭露中國醫療現狀的文章。 我覺得就中國退休養老及醫療保險制度而言,也是問題多多。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卻又 是一個貧窮的民族。說貧窮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國的人均收入排在世界之末,其二是大部 分中國人不享有退休養老及醫療保險.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採用德國模式,全面推進職工 退休養老保險制度。目前這一制度主要缺陷是覆蓋面極小,並未按中國政府所鼓吹的那樣實 行全面退休養老保險制度。倒是高官老爺及國家公務員的退休養老保險得到更可靠的所謂 「國家財政保障」,普通職工們祇分到了點殘羹剩飯。廣大農民、民工退休養老金全無.醫 療保險更是無稽之談。中國目前的醫療制度也是弊端百出。如醫療不分家,高額回扣,紅包 問題,假藥滿天飛.高官老爺富得流油,有專門指定醫院為其診治,一般公務員依靠醫保實 報實銷,相當困難.9億農民祇能望著天空中國政府畫的大餅——退休養老及醫療保險.祝身 體健康,工作順利! (德國)王雲安 (Yunan Wang) 2006.11.17 刊登讀者來信需要核實 《北京之春》編輯部:貴刊12月號的來信選載裡刊登的劉慶生那封信讓人看不明白,事 情的前因後面果都沒有交代,你們也沒有去調查核實,為什麼還要登出來呢? 讀者 張宏 2006年12月1日(編輯部回復:謝謝指教。《北京之春》編輯部 2006年 12月5日) 楊愛倫感謝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