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費的虛與實 (武漢)喬新生 2007年1月1日,中國教育部在自己的網站上公佈了2005年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全國教育 經費8418.8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4%,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 撥款、教育費附加、企業辦的中小學支出以及校辦產業減免稅等項)為 5161.08億元,比上 年的4465.86億元增長15.57%. 教育經費的疑點 這是教育部政務公開的具體表現,也是教育部送給全體公民的一份大禮。在過去的一年, 教育部成為眾矢之的,原因就在於,公民的教育支出越來越多,而教育收益卻越來越少。一 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全國大學教育方面的開支不斷增加,可是大學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困難, 首次就業的基本工資越來越低。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學的基本建設規模越來越大,豪 華大學越來越普遍,大學腐敗現象越來越多,大學教育收支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公開教育經費的使用情況,無疑能平息虛妄的議論,減少各種揣測。但從公佈的數據來 看,仍存在許多疑點。譬如,200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 5375.94元, 比上年的5552.50元下降 3.18%.但考慮到全國高等學校學生增加數額,人們就會發現普通高 等學校的預算內事業費支出仍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如此龐大的普通高校事業經費支出,究 竟是如何分配的,每一所公立大學所佔比例是多少,具體數額是多少,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未 知數。教育部動輒數億元的教育追加支出和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工程預算,究竟是通過怎樣 的程序進行分配的,人們不得而知。當然,從形式上來看,教育部在分配各項經費的時候, 總是依據相應的規則進行專家論證,並且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分配方案。但由於「專家的 遴選實行專家遴選」制度,從而形成了一種封閉型的邏輯循環系統,這樣一來,所謂的專家 論證事實上就變成了少數人的內定。教育部的許多專項開支,都是通過這種封閉的螺旋程序, 進行教育經費分配的。如果不瞭解這套看似科學,實際上缺乏最起碼民主原則的教育經費分 配程序,那麼,人們就很難理解為什麼我國的教育經費浪費如此嚴重,就很難理解為什麼教 育領域的問題民怨沸騰。 通俗地說,當前教育領域的問題是,花錢的不負責,負責的不能花錢,真正需要錢的學 生和教師,在教育經費的支出方面缺乏任何發言權,在教育官僚體制下,行政主導一切,教 師和學生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所以,教育部公佈的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祇能反映整個國家財政預算中教育經費執行情 況,而不能反映教育開支中具體的分配情況。現在公眾關注的不是教育部能從國家財政中拿 多少錢,公眾關注的是教育部如何分配國家的財政教育經費。教育部公佈教育經費執行情況, 屬於典型的避重就輕,根本沒有抓到問題的實質。 取消教育部 教育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民主問題。在任何國家教育都是民主的搖籃,而教育本身是最民 主的領域。無論是早期的大學自治,還是近現代各國普遍實行的教育統籌制度,都旨在通過 提高公眾的參與程度,從而實現教育的民主目標。可是,我國近些年來的教育改革,不但沒 有擴大民主,反而逐漸形成了行政壟斷體制,教育部通過掌握經費分配大權,設計了一系列 極其荒謬的教育規則。譬如,飽受爭議的大學評估就是一種勞民傷財的制度。大學評估應該 是大學自治團體在競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優勝劣汰的制度,可是在我國卻成了徹底的行 政督導制度。教育部通過制定大學評估規則,將全國的本科教育變成了毫無特色的刻板教育, 大學評估變成了運動會式造假比賽。其實,解決當前中國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非常簡單, 那就是開放大學牌照,祇要具備一定辦學條件,都可以舉辦各類大學,每一所大學都能同等 的享有學位授予權,在大學之間的相互競爭之中,逐漸形成一種大學自治團體,這些自治團 體逐漸形成自律性公約,並且按照公約相互競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祇有兩項內容, 即收集教育信息,提高各大學的透明度;交流信息,促進各大學資源的相互融合。 可是目前教育部這個大家長,包攬一切,通過所謂的重點大學扶持,將國家有限的教育 經費投入到少數幾所大學中,使這些大學成為腐敗的發源地。如果教育部仍然敷衍塞責,甚 至通過發言人對公眾橫加指責,那麼,教育部仍然無法贏得公眾的好感。 教育系統應該成為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在國務院行政序列中,應該取消教育部和科 技部,成立教育科技統籌委員會,由全國人大每年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確定教育科技統籌委員 會的預算經費,教育科技統籌委員會直接對總理負責,定期舉行公開會議,確定教育科技發 展目標,制定教育科技經費分配方案,防止少數官僚機構挪用擠占教育經費。(作者為中南 財經政法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