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是中國文物史上的又一場浩劫 (湖北)鄧林 最近國家審計署公佈的與三峽工程有關的審計公報中,驚人地披露出有2億多資金專項 經費被挪用,這一報告讓從一開始就是強行上馬的三峽工程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三峽 工程從一開始就讓人擔憂得太多,腐敗祇是其中之一,對三峽文物的破壞更是一大隱患,三 峽工程中的文物搬遷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項文物搬遷工程。按照國務院三峽建委的估算,三 峽庫區文物保護項目共1087處(重慶752處,湖北335處)(含白鶴梁、石寶寨、張恆候廟、 屈原祠四個重點項目),其中地面項目346處,地下項目723處。地下項目的考古發掘面積為 171萬平方米,單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三峽庫區蓄水後,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非常著名的文 物和古跡就有:張飛廟,三峽庫區目前最大的文物整體搬遷工程,2002年10月8日,正式關 閉,三峽二期水位達到135米時被淹沒;白帝城,庫區蓄水後被淹沒一半;秭歸古城,經過 二期移民後就已經成為一座孤城,水位達135米後被淹沒;烏楊闕,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整 的漢闕,被搬至重慶;西陵峽「牛肝石」,被切割至別處。 107處祇是三峽建委對已經知道的文物數量的統計,作為中華長江流域文明發源地的三 峽,還有相當一大批沒有被發現和挖掘的文物,比如2002年8月2日,重慶萬州「圈山漢代古 城」被發現;200年11月12日"中村古城遺址"和"椅子山古城遺址"在重慶萬洲被考古隊員挖 掘發現;2003年6月,人類最早的藝術製作品,14萬年前的中國古人類手工創製的樂器和石 刻、牙雕在重慶奉節縣雲霧鄉興隆洞發現;2003年6月一大型漢魏時期的墓葬群在雲陽被發 掘;2003年6月一顆2000年前的「雞蛋」在庫區一秦墓出土。問題時,極為知名的那些已經 存世文物都難以很好保護,這些剛剛出土的文物以後被完整保護的程度又有多高呢? 被毀壞的三峽文物有不少都是國家級絕世珍品,在中國文物史上的影響程度遠遠超過了 當年的三門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年三門峽工程準備上馬時,官方對文物保護的承諾絲 毫不遜以現在的三峽工程,也都是拍著胸脯,大打保票,甚至聲稱在世界搬遷文物歷史上又 創了多少多少記錄,可事實最後怎樣呢?如山西萬壽宮這樣的絕世古跡就永遠得被毀了,已 經如同廢物的三門峽工程已經毀掉了無數國寶,幾十年之後又來了一個三峽工程。作為傳承 中華文明血勱的文物,幾十年來經歷了反右、文革等政治運動,已經所剩無幾,現今卻又不 得不遭受一個又一個超級「形象工程」的浩劫! (本文為網絡投稿,請作者將真實姓名及郵寄地址告知——本刊編輯)◆